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保鮮盒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但市面上的保鮮盒材質、尺寸大小百百種,在選購前應該先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另外,雖然如今的保鮮盒大多都具耐熱性,但也要注意適用的加熱儀器不同,以免發生危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各式保鮮盒的注意事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安全。
過年連假把握時間追劇,開工上班又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現代人總是離不開3C產品,每當看著小小螢幕,脖子容易固定姿勢前傾或後仰,長時間下來造成肩頸痠痛。中醫師提醒,長期肩頸痠痛若不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後遺症,建議居家3招伸展運動可幫助放鬆肌肉,做好肩頸保健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疫情期間,不少勞工因確診必須實施居家照護,因工作中斷而沒有薪水收入,此時若可請領傷病給付,就等於是救急的及時雨。但不少民眾疑惑,如何成功請領勞保傷病給付?若二次確診也能重複請領嗎?《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以下解答,保障勞工權益。
營養豐富的牡蠣有「海中牛奶」的美譽,在台灣俗稱「蚵仔」,現在養殖技術進步,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不過在台灣,從夏季開始到中秋節前,是蚵仔最肥美、最適合食用的季節。蚵仔有哪些營養成分對人體最好?怎麼挑選最新鮮?綠綠的可以吃嗎?《優活健康網》整理了幾個關於蚵仔的常見問題,讓你吃得安心。
這兩年的疫情,我想,大多數的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避免接觸、選擇要打哪一種疫苗,或是確診後該如何照顧自己或是親人,但有一件事情卻悄悄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新冠肥胖。問題不只是體重增加而已,肥胖更是許多慢性疾病的起點,像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動脈粥樣化、第二型糖尿病,當然,也包括走沒幾步路就會覺得累與喘。
人們常說「要活就要動」,而年長者行動能力的關鍵,就在兩隻腳上,因此正確認識足部照護,並且平常對足部做好保養,才能幫助長輩保持活動力!
新冠疫情流行期間,無症狀確診者潛伏數量大,家用快篩試劑已成為居家常備用品。但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王瑞興提醒,快篩試劑結果應以測試15分鐘為準,時間內出現微弱T線有意義;但若超過15分鐘才出現,就不具參考價值了。
63歲曾女士是長期洗腎的病人,最近洗腎完總感到呼吸喘、心悸、雙腿水腫,以為是洗腎時體內多餘水分沒能順利排除,調整了透析脫水量,也嚴格控制平日飲水量,不適狀況卻沒改善。經腎臟科醫師檢查排除各種因素後,懷疑是心臟問題,請心臟內科醫師會診後,檢查發現原來是缺血性心臟病。
陳先生坐在輪椅上被太太推著進來看診,表示自己之前因長期喝酒,大腿骨出現了缺血性骨壞死,在大醫院換了髖關節的人工關節,手術後半年卻發現傷口感染,雖經抗生素、清瘡手術多次治療,感染還是時好時壞。
有不少人在打完新冠疫苗後,可能會出現血栓或血小板低下等不適反應,但若是下肢冒出密密麻麻的紅色出血點或紫斑,得當心患上「過敏性紫斑症」。醫師提醒,孩童比成人更容易得到過敏性紫斑症,若家長觀察出現4大症狀,應及早送醫治療,否則可能會引起腎炎,損害腎臟功能。
自己確診了與家人同住,如何降低家戶感染風險?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絲頁分享居家隔離「模擬演習」,告訴你該如何選擇或自製適合居隔的房間環境、快速準備好隔離生活用品,以最快速度進到隔離房間,降低傳染給家人的可能。
每年5、6月是梅雨季,水氣特別豐沛,今年更是一路下到端午過後仍不停歇,敏感的人或許會感受到身體出現各種小毛病,伴隨情緒煩悶低落,這些狀況通常會在天氣轉晴時,恢復正常;但部分族群卻會明顯感到頭暈、身體沉重無力、食慾不振、昏沉等狀況,京都堂中醫師蘇映慈提醒,這很有可能是「濕邪」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