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保鮮盒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但市面上的保鮮盒材質、尺寸大小百百種,在選購前應該先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另外,雖然如今的保鮮盒大多都具耐熱性,但也要注意適用的加熱儀器不同,以免發生危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各式保鮮盒的注意事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安全。
過年連假把握時間追劇,開工上班又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現代人總是離不開3C產品,每當看著小小螢幕,脖子容易固定姿勢前傾或後仰,長時間下來造成肩頸痠痛。中醫師提醒,長期肩頸痠痛若不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後遺症,建議居家3招伸展運動可幫助放鬆肌肉,做好肩頸保健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熱中於控制體重的纖瘦女性必須當心!不少人會利用節食來維持身材,然而卻會在所謂的作弊日、放鬆日,讓自己暴飲暴食。若進食後,會感到噁心想吐、或腹部長時間感到脹痛不適,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林宗賜提醒,可能罹患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建議及早就醫。
火燒心、胃灼熱、乾咳沙啞⋯你今天又胃食道逆流了嗎?在多種胃食道逆流症狀中,「喉嚨異物感」是相對難痊癒的症狀之一。到底為什麼會引發喉嚨異物感?喉嚨卡卡又該看哪一科治療?
王女士是位40歲的上班族,因為自己摸到乳房腫瘤而就醫。博田國際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魏銓延表示,初步切片檢查認為是良性腫瘤,便安排微創手術切除,結果病理報告意外發現有HER2陽性乳癌。
不少新冠確診者在康復後,都出現長新冠症狀,儘管持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但仍明顯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作息。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分享,康復者其實可以透過「3階段運動」來緩解相關後遺症,以漸進式的復健方法為佳。
37歲陳小姐因突發不明下腹痛、嘔吐、拉肚子到急診就醫,到院時已臉色蒼白、呼吸急促,且腹部肌肉僵硬、按壓會疼痛,經超音波檢查竟發現,左側骨盆腔有3公分大的硬塊合併子宮及腎臟積血,加上驗孕結果為陽性,確認為子宮外孕合併大量腹腔內出血。
許多民眾可能都曾有類似經歷:偶然出現鼻塞、鼻涕倒流等現象,進而導致咳嗽、濃痰、鼻涕呈現黃綠色,以為是小感冒或鼻子過敏而不予理會,持續不適好幾週才求診。在疫情期間,這些類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可能會優先求診胸腔科,卻因找不出相關病因,直到耳鼻喉科,才發現是鼻竇炎。若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恐惡化成慢性鼻竇炎。
27歲的蔡小姐(化名)長年有乳糖不耐現象,只要攝取少量的乳製品,即會出現輕微腹瀉或脹氣現象。由於症狀不致嚴重影響生活,她為了方便及營養攝取,幾乎天天喝一杯以上的牛奶、鮮奶茶或拿鐵,或間而享受冰淇淋、蛋糕,而造成頻繁需上洗手間、漲氣及肚疼的困擾。
一位4歲小弟弟從學會走路後,多年來就像企鵝般搖搖晃晃地走,一開始媽媽以為是小孩子剛學會走路才不穩,沒有特別在意,但是隨著年齡漸長,情況並沒有改善,走起路來還是一拐一拐的,家人才感覺事態嚴重。帶至小兒科就醫檢查,照X光時意外發現雙側股骨頭脫臼在外面,髖關節對應不齊,難怪走路快跌倒的樣子。
27歲從事視覺設計的「小紫」,因長時間低頭繪圖,去年開始感覺到肩頸痠痛,偶爾會出現手部麻痺,嚴重時連筆都拿不穩,經轉診至醫院安排核磁共振,赫然發現竟是脊髓空洞症,幸好未嚴重到必須手術治療,但醫師仍建議後續必須定期追蹤,同時務必要減少低頭時間,維持正常姿態,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新冠確診者在解隔康復後,可能會遺留長新冠(Long-Covid)症狀,造成呼吸、心血管或腎臟等多器官系統問題。是指10~20%患者若在染疫康復4週後,仍持續有新症狀持續出現,也稱為「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