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來襲!寒冷冬天三五好友一起到火鍋店,吃熱呼呼的火鍋是一大享受,但營養師吳欣陵提醒,吃火鍋的頻率最好一週不要超過2~3次,更提供聰明吃火鍋3訣竅,只要注意食材選擇,不僅讓肥胖不上身,有三高、痛風的患者也能健康吃鍋。
冷氣團來襲!寒冷冬天三五好友一起到火鍋店,吃熱呼呼的火鍋是一大享受,但營養師吳欣陵提醒,吃火鍋的頻率最好一週不要超過2~3次,更提供聰明吃火鍋3訣竅,只要注意食材選擇,不僅讓肥胖不上身,有三高、痛風的患者也能健康吃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入冬時節,民眾常選擇熱騰騰的火鍋來禦寒,而吃到飽的火鍋餐廳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了一股熱潮,無限量的食材供應,使得多數民眾往往為了吃回本,總是將自己的胃塞到撐不下才肯離開,忽略ㄧ頓吃到飽的火鍋有將近3000大卡熱量,相當於11碗白飯的熱量,已遠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600~800大卡,甚至超過一整天的熱量需求,吃一頓需爬8座101大樓(2046階樓梯),才能將多餘的熱量消耗,一頓吃到飽火鍋的鈉攝取量更高達5100毫克(相當於13公克的食鹽),遠遠超出衛生福利部建議的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上限2400毫克(約等於6公克的食鹽)2倍以上。聰明「『挑』三」:1. 「挑」湯底: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拒絕高熱量及高鈉含量之湯底,如麻辣鍋底及酸菜白肉鍋底等;1碗麻辣鍋底湯熱量約170大卡,超過半碗飯的熱量,而鈉含量約為660毫克,相當於1.7公克的食鹽。2. 「挑」高纖:選擇蔬菜類及菇類等高纖食材,不僅可增加飽足感以降低其他高熱量食物之食用量,同時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纖維質及營養素。3. 「挑」低油: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白肉以取代高脂的紅肉,並且去皮以減少脂肪攝取。健康「『減』四」:1. 「減」少份量:適量的火鍋食材,維持餐餐八分飽的飲食習慣。2. 「減」少加工:選擇新鮮食材以取代加工火鍋料,加工火鍋料多為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食品,建議於購買前詳閱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並且避免食用過多。3. 「減」少沾醬:選擇蔥、薑及蒜等新鮮食材提味,減少使用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醬料,如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及醬油等。4. 「減」少甜點:選擇水果取代甜點,並飲用無糖茶水取代含糖飲料,甜點中含大量糖分及熱量可能造成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常見加工火鍋料的熱量脂肪與鈉含量前3名 熱量前3名小三角油豆腐(每個55公克,76大卡)魚子球(每顆50公克,72大卡)芝麻麻吉燒(每個18公克,60大卡)。 脂肪含量前3名小三角油豆腐(每個55公克,脂肪含量5.0公克)日式炸豆皮(每個12公克,脂肪含量3.9公克)貢丸(每顆20公克,脂肪含量3.8公克)。 鈉含量前3名魚子球(每顆50公克,鈉含量299毫克,約等於0.7公克的食鹽)魚豆腐(每個23公克,鈉含量117毫克,約等於0.3公克的食鹽)貢丸(每顆20公克,鈉含量116毫克,約等於0.3公克的食鹽)。丸子類及餃子類等加工火鍋料,於加工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富含脂肪的肥肉來增加香氣及口感,並添加許多調味料以避免在久煮後風味散失。因此,食用過多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加工火鍋料容易造成身體危害,導致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購買前應仔細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以避免因吃下過多熱量、脂肪及鈉,而增加身體負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正值歲末年終的尾牙時節,冷氣團一波波來襲,在外聚餐或在家吃火鍋,感覺特別溫暖,看到各類食在湯頭裡翻騰,再喝下一碗熱湯,更令人渾身舒暢。火鍋料魚漿、豬肉製品 含食品添加物臺灣常見的火鍋料可分為魚漿製品、豬肉製品以及豆製品,如貢丸、魚丸、花枝丸等,是由豬肉或魚肉經過加工過程製成。產製過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主要有用來提升美味的調味劑,如L-麩酸鈉、柴魚精粉等;用來延長保鮮期限的防腐,如己二烯酸鹽;著色劑如食用色素,以及常用於魚漿製品中增加份量口感的卡德蘭膠等。除了基本的蔬菜食材,很多民眾吃火鍋時會搭配蛋餃、魚餃、花枝餃、蝦餃或燕餃、水晶餃。火鍋料的製作過程中,食品添加物難道「純天然」或「零」添加才是健康嗎?合法添加才安心 避免食物中毒危機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規範食品添加物種類及用量,合法使用下,食品添加物可幫助食品抑菌、保鮮,消費者主動認識合法食品添加物及其用途、購買前閱讀食品標示,並選擇儲藏條件穩定的合格賣場,控管從產製、運輸倉儲、販售的溫度與環境,避免微生物滋生,減少食品中毒風險。食品藥物署提醒,火鍋熱量高,脂肪攝取量也相對增加,建議民眾大啖火鍋時,也要注意多攝取蔬菜水果,健康吃鍋抗寒。購買火鍋料時,該如何挑選才不會買到NG的食材呢?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健康挑選4大招:1)選擇合格賣場/環境整潔衛生、低溫控管確保食品保存良好。2)標示清楚、包裝完整/勿購買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產品。3)視覺、嗅覺判斷/勿挑選產品有異味、顏色過於鮮豔或暗沉等,如果結霜過多,也有可能是在冷凍櫃中存放較久的徵兆。4)常理判斷/如宣稱未添加防腐劑,卻能常溫或冷藏保存過久,都可能是問題產品,切勿選購。(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6期資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寒冷的天氣,大多數民眾喜歡來碗熱呼呼的火鍋暖暖身體,為保障民眾食的安心,臺北市衛生局於今年10月份抽驗市售火鍋料,共計抽驗50件,其中2件品質檢驗不符合規定,檢出違規使用防腐劑苯甲酸,衛生局已要求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立即下架。衛生局指出,共計查驗50件火鍋料產品,檢驗項目包括防腐劑、過氧化氫、著色劑、硼砂、二氧化硫等項目,當中10件豆腐製品,檢出2件豆腐製品不符規定,不合格原因均為檢出違規使用防腐劑苯甲酸。過量食用恐腹痛、嘔吐本次違規添加的防腐劑 「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如過量食用可能會造成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現象,若長期過量食用,恐損害肝、腎、食慾變差,而影響健康。因此,衛生局呼籲製作火鍋料產品業者勿濫用食品添加物,應重視產品製作過程、環境衛生及自主管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苗栗縣政府衛生局針對轄內餐飲店、火鍋店、大賣場、市場攤商等販售的火鍋料進行抽驗,像是甜不辣、魚餃、丸類、豆製品及米血糕等26件食品,結果25件及格,1件不合格,不合格食品為麵腸,檢出不得驗出的過氧化氫。苗栗縣衛生局長羅財樟呼籲民眾,購買火鍋料盡量買完整包裝的,同時注意標示的完整性,例如製造廠商、有效日期等;不購買來源不明之散裝食品,在採購火鍋料時,如丸類、餃類、米血糕、肉片等,均應在冷凍庫中展售,以保障火鍋料的新鮮。另火鍋食材務必煮熟再吃,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如食物尚未充分燙熟,造成生熟混雜的情形,容易造成腹瀉,甚至食物中毒。衛生局提醒煮火鍋前,食物清洗要乾淨,避免農藥殘留;食物選擇多樣化,多採用新鮮食品、蔬菜類及蕈類,通常新鮮食品,較不含額外添加物,較能安心食用。餃類、魚漿類製作時,通常會加入澱粉與肥肉,熱量、油脂含量較高,有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者少吃;搭配使用的沾醬也是熱量、油脂、鈉離子的來源之一,不能掉以輕心,需要慎選使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寒冬是吃火鍋最適合的季節,南投縣衛生局為保障市售食品之衛生與安全,12月份針對火鍋店、傳統市場、攤商及超市等地點,抽驗市售火鍋料總計18件,檢驗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合格率達100%。 衛生局提醒消費者於選購火鍋料食品時,勿購買來源不明之散裝食品,應盡量選用包裝及標示完整之產品,對於偏離傳統色澤太多或異常色澤的食品必須審慎購買。採購適量並注意魚肉煉製品或其他需冷藏的食品是否於低溫保存販售,購買後亦應置於冰箱低溫下保存,並盡速於有效期限內食用完。如有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及消費疑義,可電洽衛生局服務專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季一到,天起冷颼颼,也讓熱騰騰的火鍋成為聚會人氣最旺的選擇之一,為維護民眾的飲食安全,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抽驗火鍋料製品,共計85件,其中1件鴨血檢出防腐劑超量如名單,合格率98.8%。衛生局於餐飲店、火鍋店、大賣場等販售場所,抽驗火鍋料:如鴨(米)血、凍豆腐、各式魚漿煉製品及丸類等食材,其中鴨血1件來源為屏東業者,檢出防腐劑苯甲酸1.340g/kg(限量1.0 g/kg以下),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標準,已責令販售業者將該批不合格產品下架並移請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處辦,可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之罰鍰。苯甲酸為防腐劑之一,民眾若長期過量食用非法添加之防腐劑,有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適,如腹痛、腹瀉或危害人體肝、腎及神經系統。衛生局也提醒消費者,勿購買來源不明之散裝食品,最好向有信譽商家購買。另自行烹煮火鍋食材務必煮熟再吃,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材未使用完應冷藏或冷凍。(照片提供/高雄市衛生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冬天好冷,趕快找親朋好友一起來吃火鍋!在冬天吃火鍋已經快變成「習俗」的同時,新北市衛生局日前進行對轄內連鎖賣場、超市及連鎖餐飲業,隨機抽驗50件火鍋料食品,檢驗結果50件皆符合規定。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這次抽驗30件各式火鍋丸類、餃類及其他魚肉煉製品、10件蟹肉加工品,檢驗食品中防腐劑(己二烯酸、去水醋酸及苯甲酸)、殺菌劑(過氧化氫)及漂白劑(二氧化硫),另針對10件米血糕檢驗防腐劑,檢驗結果全部合格。而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指出,近日天氣轉冷、氣溫急遽下降,民眾至火鍋店消費頻率也提高,特於日前加強抽驗火鍋食材,讓民眾在天冷進補之際,可安心飲食;而衛生局也呼籲消費者享用火鍋美食時,所有食材務必煮熟再食用,也儘量避免以生蛋調配醬料,可有效降低發生食物中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