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

熱淚盈眶 蜂窩性組織炎找上門

熱淚盈眶 蜂窩性組織炎找上門#視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要明亮雙眸就去開眼頭,沒想到眼睛變大了,伴隨而來的竟是整天「熱淚盈眶」!一名愛打扮的55歲的中年婦女,希望自己擁有人人稱羨的大眼睛,到醫美診所「開眼頭」,沒想到手術過後,卻時常出現淚流不止、視力模糊現象。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醫美診所誤剪淚小管,眼淚無法正常排出,這名患者一天甚至要擦逾20次眼淚!鼻淚管阻塞沒治療會感染時常淚眼汪汪,醫師表示,淚水滿溢的症狀不但影響生活、更影響視力。這種症狀是因為排淚的鼻淚管被阻塞,因此雖然分泌的淚水量正常卻溢出來,患者才會「熱淚盈眶」。鼻淚管阻塞治療成功率非常高,但若延誤治療,可能會產生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嚴重併發症。正常情形下淚水會均勻分布眼球鼻淚管阻塞是幼兒及成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三軍總醫院眼科部視力保健科主任江尚宜博士表示,正常情況下淚水自淚腺分泌後均勻分布於眼球表面,多餘的淚水再經由內側淚液排出系統至鼻腔排出。溢淚常見婦女,成因為排淚的鼻淚管被阻塞,只要釐清導致鼻淚管阻塞的原因,就能針對原因做正確的治療。淚液感染雙眼 恐影響視力溢淚狀況常發生在長者及幼兒身上,民眾若對於眼睛疾病有疑問或有相似狀況,千萬不可輕忽,若誤當疲勞流眼油,久而久之會導致淚液感染雙眼、紅腫發炎,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視力,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醫訊/視力隱形殺手-青光眼講座暨篩檢活動

醫訊/視力隱形殺手-青光眼講座暨篩檢活動#視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彰化秀傳眼科部舉辦青光眼講座暨篩檢活動,提醒民眾重視眼睛的保健。近年來青光眼有年輕化的現象,而不少民眾眼睛不舒服就自行買藥水來點,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長期點含有類固醇的藥水,小心青光眼找上門。此次講座內容,將由眼科部主任趙世鈞教大家了解生活中哪些是有害因子,以便認識這個疾病,與之共處,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視力隱形殺手-青光眼講座暨篩檢活動時間:106年3月6日 星期(一) 上午09:30-11:30地點: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一樓大廳(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42號)洽詢:(04)725-6166

鑑往知來 顱相學解密犯罪

鑑往知來 顱相學解密犯罪#視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龍布羅梭經由自己的研究,主張犯罪案件為兩種主要型態:一種是「偶然罪犯」,乃是因情勢所逼而犯罪的人;一種是「天生罪犯」,因為遺傳上的缺陷而習慣性犯罪。這些遺傳上的缺陷可以從外觀看出來,最常見的是「手臂長」、「視力敏銳」、「下顎寬大」及「壺狀」的耳朵。顱相學開啟了犯罪與人體測量學的研究他的理論雖然受到矚目,但也沒成為醫學主流,尤其是罪犯「天生遺傳」的理論,更受到不少抨擊。當時法國的醫學教授拉卡桑(Alexander Lacassagne)更強烈反對,認為社會氛圍才必須負最大的責任,最後逼得龍布羅梭不得不修正理論,不再透過單純的生理特徵來區分「犯罪類型」。不過由於顱相學的研究刺激,開啟了犯罪與人體測量學的研究,而其中最有名的研究者,莫過於法國警察局的犯罪書記員貝迪永(Adolphe Bertillon)。用人類學的方法連結被逮捕的嫌犯貝迪永的父親是「巴黎人類學協會」的主席,專門研究及比較人類頭蓋骨形狀、尺寸,而此時正值龍布羅梭的著作開始流行之際,在家學淵源的影響下,他開始用人類學的方法連結被逮捕的嫌犯及過去的罪犯,以此設計了一套「貝迪永人體測量認證方法」(Bertillon's identification anthropométrique)。1883年2月20日,一位自稱杜邦特(Dupont)的犯人被送到貝迪永面前,透過他的測量數據,以及精心建立的一千多項犯罪紀錄檔案卡系統,他居然認出眼前這位杜邦特,曾經在去年底因為竊盜罪被逮捕過,而且名字是馬丁(Martin)而非杜邦特。貝迪永因此成為巴黎報紙的頭條,而且該年底就成功辨識了50名不斷換名字的累犯。2年後,法國警方和監獄開始利用這套方法辨別犯罪嫌疑人。啟發了刑案鑑識系統的科學化從面相學談到顱相學, 還有罪犯辨識的歷史, 讓我想到歷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在《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Mr. Selden's Map of China )一書中,曾經引用塞爾登一段深富哲理的話:許多「有用的技藝與學問」領域已各走各的、不相往來;然而每個領域都與別的領域關係密切,不只常借助於相鄰領域,而且透過那層借助,還借助該領域之外的東西。我們雖然覺得西方醫學歷史裡的「顱相學」可笑,但不能否認它啟發了今日刑案鑑識系統的科學化,是不可或缺的源頭。而我們中國的面相學以及號稱「可以窺知天機」的算命學,現在仍只是各種江湖術士賴以為生的工具而已。(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30歲後 每年老化0.8~1%

30歲後 每年老化0.8~1%#視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作家小野的母親80歲時,仍然每天清晨5點天還沒亮就起床,一個人順著台北市大安區的福州山山路,慢慢地爬到山頂的涼亭,跟著老師學外丹功。「媽媽的一雙腿啊,從小時候逃離大陸家鄉開始,跑遍福建沿海工作,又跑來台灣生兒育女,為生活馬不停蹄趴趴走,到老都還每天動。」身體機能與老化過程的關係但到人生最後幾年,兩腿日漸無力,但母親不相信就此跑不動了,想盡辦法找病因。「我們帶她去好幾家醫院,但就是查不出什麼,醫生說:『媽媽就是衰老了。』到後來,靠輪椅行動,大部份時間得躺著,後來,連說話都很吃力,但她到過世前那個下午都神智清楚,還平靜地說『我要死了』,」。每個人都會老,但為什麼有的人身體機能下滑得快,有的人慢?歲月會在身體、心智鑿下哪些刻痕?老化的1%法則人的老化是個複雜過程,包含先天遺傳、後天生活型態、慢性疾病等都會交互作用影響老化過程。整體而言,從30 歲以後,身體大部份器官系統的功能,會以每年下降0.8~1%的速度衰退,成大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表示。人為什麼會變老,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提出兩派老化理論說法。基因、後天因素都扮演重要角色第一派主張,人會變老,取決於基因時鐘,是先天的。另一派認為,人的老化是後天因素,來自器官長期磨損和毒素累積造成。因為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自由基,會去攻擊傷害人體細胞,進而造成組織、器官一步步走向衰亡。「兩派都有可取之處,但也都有侷限,老化現象應該是先天基因、後天環境與疾病等,都扮演重要角色,這樣現象稱為常態性老化(usualaging)。」像崔爺爺103 歲還耳聰目明、身體柔軟有彈性,應該是每個銀髮族想達到的成功老化境界,不過,大部份的人走的是常態性老化的路徑。歲月,會在老人的身體留下哪些鑿痕?•  眼睛/老花眼、白內障,色彩辨識、對比能力變差。•  耳朵/耳蝸與聽神經退化,對於高頻的聲音比較難聽清楚。•  鼻子/嗅覺退化。•  口腔/味蕾數目、唾液分泌減少,對鹹味變得遲鈍,口味愈吃愈重。•  牙齒/牙周病,牙齒鬆脫、掉落。•  心臟血管/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心律不整。•  氣管肺臟/呼吸道纖毛減少,清除分泌物能力減退、肺泡逐漸失去彈性,肺活量變差,容易感染肺炎。•  腸胃道/胃酸分泌減少、腸子蠕動變慢,容易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和便秘。•  泌尿道與腎臟/頻尿、尿失禁、腎功能下降。•  骨骼肌肉/骨質疏鬆、腰椎、膝蓋退化、關節炎。•  皮膚/乾燥、皺紋、白頭髮、掉髮。•  大腦神經/神經元數目減少,反應變慢、平衡能力降低而容易跌倒,大腦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容易失衡。•  心智功能/注意力、記憶能力降低,因為生病、器官功能衰退而容易焦慮、失眠,甚至憂鬱。(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訓練目力 神奇的視力自癒法

訓練目力 神奇的視力自癒法#視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然的清晰視力,與生俱來,不費吹灰之力;你只要張開眼睛看就可以了。可是,當我們開始對視覺系統施壓時,問題就出現了。隨著我們日漸長大,尤其是上學後,我們就要學習抑制內在發出的訊號。如果一個4歲女孩覺得愛睏,她會不停地揉眼睛,這是她需要休息的訊號。短時間的壓力 也要好幾小時才能復原有時一路走來,我們必須學會抑制類似的自然訊號。當我們得看越來越多東西時,就會向已經疲憊的視覺系統施壓。也就是說,眼睛亟需休息時,仍然堅持不停閱讀,打死不退。長時間閱讀時,眼睛盯在書本上,近點壓力就會不斷加大,研究顯示,即使是很短時間的壓力,也需要好幾小時才能復原,這或許就印證了「近世進士近視」一語。令人憂傷的,博士總是戴著視鏡。重建正常視力可改善績效視力訓練背後的理念極為簡單。如上所述,訓練可改善績效。所以視力訓練的焦點是透過一系列明確且特定之訓練,來重建正常的視力,老花眼的第一個麻煩是,清晰區的近點逐漸遠離。沒多久,你就會發覺自己的手臂太短了。我們要努力的是把近點往回拉,以便在距離眼睛15公分之處清晰閱讀。第二個麻煩是,閱讀小字時日漸困難,這就是你起心動念購買老花眼鏡的原由。因此你得訓練自己重啟閱讀小字的能力。有一個很厲害的視力訓練訣竅能解決此一困擾。訓練眼睛在不同光線下仍能正常使用第三個麻煩是,隨著時間流逝,為了要能順利閱讀,你對光線的需求日漸增加。這不但和日漸降低的視力有關,也關係到虹膜的開啟。光源越少,虹膜的開啟就越大,以便有足夠的光源投射到視網膜,讓你能夠看到文字。由於虹膜張大,如果眼睛的聚焦能力(調節幅度)所剩無幾,就會出現模糊的狀態。當我們訓練眼睛時,首先在日光下閱讀較小的字體,然後在逐漸降低光線的環境下訓練閱讀,並訓練眼睛在不同光線下仍能正常使用。如果你能在燭光下讀得到三號字,那在任何光線下閱讀都能游刃有餘了。(本文摘自/實證有效!神奇的老花眼自癒法/商周出版)

眼疾患者有福 新藥搶救「視」界

眼疾患者有福 新藥搶救「視」界#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70歲的張先生年輕時兩眼視力皆1.2,每天看著電腦工作15小時,9年前張先生突然左眼視力模糊看不清楚,只能看到微弱的光線,原以為是太疲勞,點了眼藥水也沒改善,至眼科檢查結果發現,張先生左眼視力從1.2瞬間降至0.03近乎失明,後來確診罹患「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加上光動力療法患者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加上光動力療法,治療7年後產生抗藥性,醫師建議使用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Anti-VEGF)」,至今恢復良好,左眼視力也改善許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統計指出,全球約有2.85億人口視力受損,其中有3900萬人失明,50歲以上的失明人數佔總失明人口82%,隨著全球邁入高齡化,越來越多人因慢性疾病及衰老退化,造成視力損害,甚至失明。主宰視力、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功能常見中老年人的眼睛疾病,最值得注意的是黃斑部病變,又稱作視力的隱形殺手,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醫師表示,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主宰中心視力、具有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的功能,黃斑部常見疾病包含: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俗稱眼中風,CRVO)。陸續增加3種適應症的健保給付翁林仲醫師說明,衛福部陸續增加另外3種適應症的健保給付,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CRVO),讓過去視為眼癌的黃斑部疾病,多了一個治療選擇。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Anti-VEGF),直接作用在黃斑部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因子,抑制不正常新生血管的生長與減少視網膜積液滲漏,且不會傷害到周邊正常組織,健保給付後將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也能讓患者擁有一個新「視」界。 

4成中年人 日看螢幕逾11時

4成中年人 日看螢幕逾11時#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還在瘋抓寶?快發起護眼大作戰!《精靈寶可夢》登臺短短3個月,全臺掀起一股抓寶熱潮,雖然抓寶熱潮有隨著時間退燒的趨勢,但3C產品帶來的眼睛危害,卻滯留待解決,眼科門診這陣子湧入不少視力嚴重受損的訓練師,希望搶救「惡視力」,20歲的男大生玩到視力只剩0.2,還有婦人因此出現暫時性失明等案例。半數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超過9小時根據眼科醫學會在2015年所做的調查,不難發現20至45歲青壯年族群中,有超過半數的人每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超過9小時,其中45至55歲中年族群,有近4成每日觀看螢幕超過11小時,是名符其實的「眼忙族」。然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副院長蔡景耀指出,國人的「護眼行動力」普遍薄弱,超過6成以上的民眾連續用眼半小時以上,卻沒有適當休息,甚至有近8成的民眾沒有定期檢查眼睛健康的習慣。近視度數加深、眼疾惡化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明,3C產品威脅現代人眼睛健康最大的因素有2個,一個是「讓眼睛過度疲勞」,另一個則是「藍光造成的傷害」,前者可能讓近視度數加深、眼疾惡化,後者則會傷害黃斑部,而這2種情況若長期持續,最後都可能損害視力。及早預防、治療 每年都檢查一次臺灣是近視王國,近視比率世界第一,除了近距離過度用眼外,3C產品使用時間過長、休息時間不夠、用眼習慣不良等,都是重要的原因,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提醒民眾,及早檢查、預防與治療,是護眼的最高準則,建議每年進行1次基礎眼睛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