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樂閱讀/工作不只是保住飯碗

樂閱讀/工作不只是保住飯碗#工作

什麼是現代人應該有的正確、健康的職業道德觀念呢?時下有些年輕人,只把職業當成謀生的飯碗,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每當有額外工作時,有些人可能會這麼想:「反正我現在飯也夠吃了,衣服也夠穿了,房子也有得住,大不了比別人吃差一點、穿差一點、住差一點,而我也不指望這一輩子能發什麼大財,乾脆休息算了。」因此要他加班,他不願意;能夠少做一點工作,他就盡量少做;逮到休息的機會,他絕不放棄。另外,有些人則是從10幾、20歲開始工作,工作20到25年之後,不過40來歲就退休了。拿了退休金以後,過起退休生活,開始養老。因為他已經心滿意足,覺得錢已經賺得夠多,生活還過得去,要那麼多錢做什麼?工作對他而言,只是為了謀生,既然發不了大財,想陞遷也陞不上去,就乾脆提早退休好了。這種心態,也不是健康的工作觀念。• 單純地奉獻自己/對一個學佛的人而言,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也不是為了追求名利,或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讚歎、嘉獎。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本身就是自我生命的責任及權利,也正是生命的意義、價值所在。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否則,這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跟毛毛蟲一樣,不像個人了。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特殊意義,那就是一種努力奉獻他人的精神。我常常鼓勵許多年屆中年的在家居士,如果物質生活已經沒有困難,應該利用多餘的時間,投身各種公益慈善、社會福利事業的義務工作。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所得到的是身體及心理的健康;因為在做義工時,我們不忮不求,不為了得到什麼,只是單純地奉獻自己。想想看,有那麼多人因為你做義工而得到好處、得到幫助,這是多麼有價值而令人歡喜的事!• 奉獻不能以薪水衡量/正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的人,也應該建立這種觀念,不管有沒有陞遷機會,不管薪水有沒有增加、調整,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為了服務社會,我們都應該奉獻一己之力,盡心工作。奉獻不能以薪水多寡來衡量,這一份薪水只是工作所得到的一部分回饋,代表的是人家對我們的感謝,工作的代價絕不能以一小時幾塊錢來計算的。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奉獻、為了服務,如果能以這種心態來從事任何一項工作,一定可以全心投入、全力以赴,會很歡喜樂意地把每一件來到手上的工作都做得很好!(本文作者/聖嚴法師)(摘自/幸福禪:上班族40則幸福指引/法鼓文化出版)

樂閱讀/上班族的閒暇不多 更要花時間「想像未來」

樂閱讀/上班族的閒暇不多 更要花時間「想像未來」#工作

上班族需要更具體的想像未來。上班族想再次進修的動力不外乎是考取證照或者學會某種語言,或許有些人是因為公司的升遷考試才會想再次進修。因此,和準備大學考試相較之下,社會人士在學習新事物時對「未來的想像」就顯得更重要了。假如是參加大學考試的話,因為進了大學之後還有4年的時間可以規劃未來,因此可以在4年間慢慢地增加對未來的具體想像。然而,社會人士就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慢慢想了。先問問自己,「考取證照、學習了第二外語之後,你想做些什麼呢?」然後徹底並且具體地畫出你的未來藍圖吧!想清楚!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假如你的未來藍圖不明確,那麼你努力學習所獲得的成果也將無處發揮,當然,鞭策你的動機也會開始消失,無法獲得優質的學習成果。「用閒暇時間學點東西拿個證照也不錯嘛!」「只要能多學一種語言,應該在不景氣當中也能殺出一條血路吧!」假如你的目標是如此曖昧不明的話,恐怕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罷了。有許多人擁有律師的資格但卻完全沒有案子可接。但是,也有律師雖然收取高昂的律師費,但客人卻擠破頭要上門。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關鍵在於參加律師考試之前,他們是否對自己未來的專業領域有足夠的想像。不管是律師或司法代書,有許多人都擁有這種專業證照,英文說得很溜的人也大有人在。光只想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並無太大的意義,假如你無法從它們當中找到自我實現的清楚樣貌,一切都只是浪費時間與金錢而已。(本文作者/西田一見)(摘自/成功者不說的7種驚人學習法/核果文化出版)

樂閱讀/因為義務工作與因為開心工作的差異

樂閱讀/因為義務工作與因為開心工作的差異#工作

如果不能用開心的心情去面對眼前事物的話,就會產生無謂的焦慮或不滿。工作也一樣,與其抱著勉強的心情去做,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接受還比較好。如果單純把工作視為義務的話,就無法真誠地享受工作。如果不能用「因為快樂而工作」的心情來從事的話,就會覺得自己的寶貴時間與生命被強力剝奪。工作時,難免會出現各種情緒。有些人之所以能時常維持在穩定狀態,是因為他們用「因為快樂而工作」的邏輯在工作,絕不是因為義務而被迫工作。此外,自己也必須對工作展現一種積極的態度,而不是老被工作追著跑。即使是勉強自己進行一項重要工作,如果能用「因為開心而工作」的心態來工作的話,就算過程會感到疲累,也一定能在完成後,得到充分的滿足及快感。因為義務而工作的結果,只會感到疲累而已。相較之下,自己主動積極投入的工作,反而更能從中得到滿足、成就、快樂及自信。所以,到底哪種工作態度比較好呢?相信答案就不用我再多說了吧!松下集團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經說過:「公司不只能讓自己賺錢,還能讓自己成長,真的再也沒有這麼好的事了。」正因為松下先生是以這樣的心態在工作,所以每天都覺得很新鮮,應該也沒有時間感到精疲力竭吧!(本文作者/內藤誼人)(摘自/3秒搞定!圖解職場心理全事典/商周出版)

高學歷不吃香?財金所高材生竟轉行當按摩師!

高學歷不吃香?財金所高材生竟轉行當按摩師!#工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高學歷的價值真的一年不如一年嗎?一名曾就讀中央大學財金所的二十九歲蔡姓男子,原本是月入五萬元以上的理專,沒想到在求職網上看到按摩師的求職資訊,竟不顧家人反對一頭栽進了按摩產業當按摩師,丟掉本來薪水優渥的銀行界工作,目前每天需工作十小時左右,月薪則是五萬多元。七成七白領族 有意願轉藍領工作對此,yes123求職網公關副理楊宗斌表示,受到近期「博士賣雞排」、「台大兄弟檔」開拉麵店等媒體報導影響,導致許多白領上班族開始認為,這種頂著高學歷,卻從事基層工作的情況,會越來越多,最主要原因就是文憑浮濫、學歷貶值,另外也是低薪壓迫下,以及學校所學不符合企業所需的結果所導致。而這些頂這高學歷的白領族,因為高學歷的浮濫及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實在是太低,導致許多白領族,開始思考,是否也能從事這樣的基層工作,反而能賺取更多薪水。根據yes123調查當中被問到,對於白領願不願意從事藍領工作,竟然有高達77.1%的白領上班族,表達有這樣的意願。而此種現象,則提醒國人,我國的教育制度出了哪些問題?

樂閱讀/你的時間到哪裡去了?

樂閱讀/你的時間到哪裡去了?#工作

保持觀照地專注,實際上是一種更節能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你在保持觀照上投資的那一點點能量,遠遠少於你在日常生活中盲目緊張和分心時,所燃燒的能量。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普通的美國成人,在一輩子裡,你會花大約:• 五年時間排隊等候。• 四年做家務。• 三年開會。• 六年等紅燈。• 一年看電視廣告。雖然很多人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工作,但是如果你和一般人一樣,每周將注意力集中在與工作相關的任務上的時間,其實大約只有三十小時;而你每周在工作上,大約花十小時或更長時間,做些跟你的工作無關的事情,例如,你在做白日夢或跟同事談些與工作不相干的事。你幾乎花一樣多的時間──每周約二十小時──將你的注意力轉向休閒活動,在電視機前約七小時,三個小時的閱讀,兩個小時做運動或播放音樂之類的活動,七小時與家人和朋友的社交活動,或者去參加派對或娛樂。你一周剩下的醒著的時間,都投入基本的活動,比如上下班通勤、吃飯、烹調、洗衣服、購物、四處閒逛,或投入事先未安排的自由時間活動上,例如聽音樂。如果你學習觀照這些活動,即使只是觀照到一小部分正在進行的活動,你也會為你的生活多增加一些高品質的體驗,很可能會找出許多時間,去做更多你在生活中真正想做的事情。請記住那句古老的格言:「選擇隨意識而來」。一旦開始培養觀照的能力,我們就可以改造自己的生活,避免去做些真的不想做,但當時沒有意識到的事,結果墜入了懊悔的污水池;錯過了機會,問題和危險事故就會越來越多。藉著收回這些失去的時間和精力,觀照的生活會如一張擴展「生活品質」的保單!(本文作者/喬爾.勒費博士、米雪.勒費)(摘自/平衡生活:讓你的生活少費一點力/新星球出版)

樂閱讀/怎麼樣才能出人頭地?

樂閱讀/怎麼樣才能出人頭地?#工作

近20年來,我們針對50多家公司與數十家企業中最具有影響力與最受推崇的員工進行研究。我們也進入許多組織,訪問數以千計的員工(以及老闆),請他們推薦三位他們心目中在見解、工作與能力三方面最受崇敬的人。我們要找這種可以幫忙解決困難的人(go-to people)──我們找到了。我們密切觀察這些受到高度重視的人,發現他們並沒有在知名度的競爭上崢嶸頭角,但他們贏的是生產力的競爭。他們不是政客;他們是珍貴的資源。接著才是真正的工作。我們要瞭解這些高績效的人到底做了什麼使他們受到如此的重視──不但是同儕間,還有老闆。以下是我們的研究結果:無論是鋸木工廠、政府機構,或者科技公司,以及非營利的慈善事業,儘管組織大不相同,但頂尖人士都實踐三個相同的關鍵行為。1)熟習你的本職/我們承認,這句話有點語意模糊,所以我們先來澄清「本職」(stuff)這個詞的意思。頂尖人士平常就會很認真在他們的工作技能上下功夫,如果他們的工作是分類木材,他們連晚上都會思索著如何分類木材進入夢鄉。假如他們的工作是行銷,他們就會貪婪地汲取最好的行銷知識。這樣你應該明白了,他們在自己的本行技術上精益求精。2)專注對的貢獻/除了在本職的技能上力求專精之外,頂尖人士也會在攸關公司成功的工作上作出貢獻。這是一個必須牢記的重要觀念。並不是所有的奉獻都是相等的。受到高度重視的員工會協助公司處理史丹佛大學的傑佛瑞‧菲佛(Jeffrey Pfeffer )教授所謂的「重大的不確定性因素」(critical uncertainties)。假如公司在產品製造上發生問題,頂尖人士會想辦法協助解決問題。假如公司面臨司法挑戰,頂尖人士會在那個問題上貢獻他們的專業知識。假如沒有人能想出如何行銷產品,頂尖人士會全心投入解決那個問題。那麼,頂尖人士又如何得到這些重要的任務呢?首先,他們傾全力瞭解公司的目標是什麼(尤其是重要的挑戰)。他們研究他們自己的公司。其次(這是他們真正的才華),他們把自己準備好,為公司的核心目標做出最高、最好的奉獻。頂尖人士會在他們的技術上努力做好萬全的準備,等待接受重要的任務。3)建立有能力助人的口碑/但是僅做好你的工作並做好萬全準備以迎接公司最重要的挑戰還不夠。這是必須的,但仍嫌不足。被同事指稱為可以幫忙解決問題的人,同時也應該在他們的團隊,甚至在全公司內部廣受好評。他們不但要為人稱道,更重要的,要做人人稱道、樂於助人的專家。花時間協助同事能使頂尖人士成為重要網絡的中心。但切記:這可不是你以為的典型網絡拓展方式。頂尖人士不會為了收集大量名片而去認識別人,他們的動機主要不是利己。頂尖人士之所以有高知名度、受人尊敬不是因為他們經常與人接觸、魅力十足,或討人喜歡,而是因為他們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本文作者/凱利.派特森等五位合著)(摘自/變好: 逆轉人生,只要做對這5件事/平安文化)

樂閱讀/主管希望你上班時精神飽滿

樂閱讀/主管希望你上班時精神飽滿#工作

你是不是時常不經意地嘆氣呢?主管都希望下屬工作時永遠精神百倍,即使自己在公司不時感嘆「好累」,卻很討厭老是嘆氣的下屬,因為要是公司裡有這種下屬,整個部門的人都會被傳染倦怠感。讀者諸君,你一定也不喜歡身邊有這樣的同事吧?不過這問題其實有點複雜,不是我在此呼籲大家「在公司不要抱怨『好累』或嘆氣」就能解決的。因為,事實上大多數常在嘆氣或嘀咕自己很累的人,都是在不自覺的狀況下做出這些舉動,根本沒察覺自己總是把「好累」掛在嘴上,也沒發現自己老在嘆氣,換句話說,這些人是在無意間造成身邊的人的困擾,可是身邊的人卻很難開口糾正。我曾聽一位女性職員告訴我:「我們部門裡有個男同事,一天到晚在嘆氣,我在旁邊聽著都跟著憂鬱了起來,真的很想叫他別再嘆氣了,可是他是前輩,我又不好說什麼。有一次我又聽到他嘆氣,故意話中帶刺地問他:『您工作很累喔?』可是他好像完全沒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嘆氣。」正在讀這本書的你,有沒有同事問過你這句話呢?如果最近身邊有同事對你說:「你好像很累喔?」請別忽略這個警訊。要是同事對你說:「您工作很累喔?」人家不是關心你,而是在向你抱怨:「請你不要再嘆氣了。」如果你聽到這一類的話,記得回問對方為什麼會這麼問,要是對方回說因為一直聽到你在嘆氣或是說「好累」,請把這視為對方的抱怨,努力改善自己。在工作上難免會遇到身心俱疲、很想嘆氣的時候,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那種時候,把嘆氣化為深呼吸,把「好累」兩字硬生生吞回去吧。要是還是不小心脫口說出「好累」,記得馬上補上一句:「不過,繼續加油嘍!」這不只是主管的期待,也是你身邊所有同事的共同願望。重點/• 要是身邊同事問你是不是很累,請反問對方為什麼這麼問。• 如果對方說因為老是聽到你嘆氣或感嘆「好累」,請把這視為對方的抱怨,努力改善。(本文作者/濱田秀彥)(摘自/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商周)

樂閱讀/不論工作與生活都全力以赴

樂閱讀/不論工作與生活都全力以赴#工作

在這次的採訪過程中,有些前輩因為無法「兼顧工作與生活」而感到後悔,這倒是令人有些意外。所謂公私兼顧,指的是在公司不做私事,不把工作帶回家,不應酬、不參加公司在假日舉辦的活動,貫徹不在公司就不想著工作的理念。不論是泡沫經濟還是1950年代,在這之前出生的世代,大多是公私不分的工作狂,當時的公司通常採「終身雇用制」,員工認知公司就是一個大家庭。大約從「Around Forty」(Around Forty字面為年約40歲的意思,在日本指年齡介於35~45歲之間的女性。)世代之後,才開始講究所謂的公私分明。有趣的是,即便是Around Forty世代,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劃清楚公事與私事之間的界線。但老實說,那些將公事與私事一分為二的人,通常比公私不分的人還晚升職,而且私生活也過得一塌糊塗。就現實面來看,30幾歲年薪就超過800萬日幣的職場人士,通常都過著公私不分的生活,而且多數還不太在意這種生活被工作佔據的情況。當然,有些人是因為肩上的擔子太重,不得不蠟燭兩頭燒。其實,「工作即生活」有著兩方面都全力以赴的意思。但,這並不代表一年365天都在工作,因為那些30幾歲就能在工作上有所展穫的人,肯定也能兼顧生活。這種人的共通之處,在於懂得將工作的經驗運用在生活裡,也懂得利用生活的智慧來解決工作上的難題。以帶小孩為例,越是在工作上有表現的人,越喜歡小孩。陪伴小孩的確是件很累人的事,但有時能從中得到一些靈感來突破工作上的瓶頸;也有可能透過孩子認識更多鄰居,結識更多有益於工作上的人脈。有時候,與上司的相處能讓人領悟何謂夫妻相處之道;而與部屬一起工作,則能進一步了解育兒的秘訣;與同事出遊,除了能夠了解彼此工作之外的另外一面,也有機會進一步深交。所謂的「公私分明」其實有畫地自限之意。一旦自我設限,就無法體會何謂「全力以赴」。可能大家聽過「公私均衡」這句話,但如果只在乎「均衡」與否,就不可能在工作或生活中有突出的表現,自然也不會有明顯的自我成長。或許有些人認為,保留一點喘息的空間很重要。但個人建議,三十代的上班族最好隨時踩緊油門、上緊發條,不論公事與私事都一樣全力以赴。而凡事畏畏縮縮、對上司與同事一言一行都神經兮兮的人,往往在40幾歲之後,生活過得比隨時全力以赴的人還要貧乏,這都是職場前輩的親身經驗。與其在乎「公私分明」,不如重視如何過「張弛有度」的生活,才能在職場脫穎而出。三十代的上班族應凡事盡力而為,唯有在此時充分累積實力,才能讓往後的人生過得更加精彩。與其想過公私分明的生活,不如讓工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吧。(本文作者/大塚壽)(摘自/30歲,做對決定做對事/悅知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