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戒菸過程不再因肥胖困擾 癮君子營養秘笈

戒菸過程不再因肥胖困擾 癮君子營養秘笈#肺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杜明徽表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香菸成份含有大量化學物質,讓癮君子們曝露在大量自由基中,引發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肺癌和免疫相關疾病。杜明徽說,除了鼓勵癮君子們開始著手戒菸外,在整個戒菸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困擾則是體重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抽菸時,香菸裡的化學物質增進生理壓力,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導致熱量消耗增加。香菸中的尼古丁及焦油會破壞腸胃道黏膜,使得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部份戒菸中的朋友在菸癮發作時,會食用餅乾或零食等點心來轉移注意力,使得熱量攝取增加,在消耗熱量減少、攝取熱量增加情況下,體重則會隨著戒菸過程而呈現增加趨勢。面對這樣的體重變化,杜明徽建議採取限制熱量的飲食,三餐主食可以採用全穀類,如:糙米飯、五穀飯取代白飯,整個用餐過程細嚼慢嚥,可以增加飽足感,原先於菸癮發作時食用的餅乾、零食可以用蒟蒻、仙草、新鮮水果或無糖口香糖來取代。每週至少三次規律運動,一次最少30分鐘,體重過重的民眾,建議每週累計運動時間最少150分鐘,在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對於戒菸時的體重控制成效會來的較好。她還說,香菸中的化學物質會增加身體中氧化壓力,為提升體內抗氧化能力,杜明徽建議規律食用「彩虹蔬果五七九」,即除了每日攝取5~9份蔬果外,更要多種類及多變化搭配各種顏色的蔬果。國外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紅鳳菜、芒果、哈蜜瓜、甜杮、小蕃茄等,有助於減少肺癌發生的風險。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每餐要記得最少食用半碗蔬菜,如果可達到一碗效果更好;每日最少二個如女性拳頭大小的水果,最多可以食用到四個;但第一次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1993~1996)指出,臺灣地區成年人每日蔬果攝取未達到均衡建議量有80%,在日常三餐裡無法食用到多種類蔬果的民眾可以考慮製做綜合蔬果汁,不額外添加果糖或蜂蜜,並且不濾渣、原汁原味飲用,一樣具有保健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設計了活力養身蔬果汁食譜,一杯300c.c的蔬果汁可以提供人們一份蔬菜及一份水果的供應量,一年四季皆可飲用。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家試著動手做,讓自己跟家人一起攝取到多彩多種類的蔬果。延伸閱讀「活力養生蔬果汁」做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13

用小傷口切除胸腔大腫瘤 胸腔鏡微創手術造福肺癌病患

用小傷口切除胸腔大腫瘤 胸腔鏡微創手術造福肺癌病患#肺癌

一名八十歲的徐先生意外地在右肺發現了兩個腫瘤,經醫院以胸腔鏡摘除,術後十天後,平安出院;因罹患直腸癌開過刀的四十八歲謝姓婦女,在定期X光檢查後發現有一0.3公分的肺結節,立即做胸腔鏡右下肺楔狀切除,五天後出院,近一年追蹤,癌症都未復發;以及一名長期在電子工廠生產線上班的六十二歲陳黃女士罹肺腺癌,立即做左上肺葉切除手術,他們都沒有想到,一般認為的開胸大刀,竟然只在胸膛上鑿出三個小洞,就順利除去肺癌病灶。內視鏡的應用範圍日廣,肺葉切除手術也搭上列車!天主教耕莘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衛洲指出,胸腔鏡微創手術的最大優勢,在於手術傷口小,三個傷口加起來不會超過六到八公分,對病人的衝擊可以降到最低。一般人談論到開胸手術,如果有見過親戚或朋友以前開刀的傷口,或是從平時聽聞所得,很可能會想到一條長達大約三十公分的傷口,而且有些民眾可能還進一步知道肋骨須要被故意打斷,陳衛洲表示,大多數的民眾談到這樣的傷口都會感到害怕甚至毛骨聳然,更別說當醫師說您需要接受開胸手術了。陳衛洲指出,以往對胸腔疾病做任何外科手術,那怕只是做診斷性切片,或是年輕人常見的良性的氣胸手術,只要想進入胸腔,大概都需要所謂開胸手術的傷口,其中常常需要做肋骨人工打斷骨折,以增加開刀清晰的視野及手縫的空間,往往病患遭受這麼大的傷口,單純只是為了進入胸腔。他繼續指出,胸腔鏡手術對病患來講,最直接的優點是傷口變小了,所以復原變快了。以前的開胸傷口,從前胸一條線一直往肩胛背後延伸,其下負責呼吸的肌肉都需要一一打斷,然後在打斷肋骨後,用肋骨撐開器將欲手術的胸腔曝露出來才能開始手術,在手術完成時,需要將肋骨靠緊回復原位,再將肌肉層依序縫合。陳衛洲表示,目前採用胸腔鏡,因為不必切斷胸肌、不撐開肋骨,大幅保留胸廓完整及患者的呼吸功能,術後肺功能表現,明顯優於開胸手術,再加上胸管放置時間縮短,不容易發生感染等併發症,病患早早就可以出院。至於什麼是胸腔鏡手術呢?陳衛洲說,顧名思義,它就是胸腔的內視鏡手術,它的傷口只有二至三個大約一點五公分的洞,這也是該手術第二大優點,就是胸腔鏡手術傷口幾乎已經把疼痛指數降到最低。胸腔鏡就是胸腔內視鏡,因為傷口只有一點五公分,所以稱它的傷口為「洞」。胸腔外科醫師會利用這基本的三個洞做傳統大傷口相同內容的手術,包括最艱難的肺癌肺葉切除及淋巴腺廓清手術。陳衛洲表示,基本上,內視鏡手術都是利用內視鏡影像系統,醫師面對高解晰度的電視系統開刀,因為無法像傳統一樣對內臟及血管有直接的觸覺,所以技術上的要求更高。三個基本的洞其中第一是攝影機鏡頭伸入的洞,第二及第三個傷口就是醫師的左手和右手,有些較單純的手術可以總共只打兩個洞,至於若是像肺癌肺葉切除術,左手或右手其中一個洞就得加大至四到六公分,原因是因為一點五公分的傷口確實是可以把肺葉給切下來,但是傷口不夠大到可以把包含腫瘤的肺葉給拿出來。他說,現代的胸腔鏡手術應該等於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就是要用對病患最少的侵犯去完成和傳統相同甚至更好的目標,現代的胸腔鏡技術也因全世界內視鏡科技的進步,傷口已經進化至零點五公分,甚至是零點四或零點三公分的迷你胸腔鏡。耕心目前已經普遍使用標準一公分之內視鏡系統,也即將引進和臺大醫院同型之最新式迷你胸腔鏡系統。陳衛洲以個人過去這一年來的經驗指出,進行肺癌切除手術百分之百都是使用胸腔鏡系統完成手術,病患之傷口除了腫瘤本身需要拿出來的洞以外,都是只有一點五公分的傷口,而這腫瘤本身需要拿出來的洞,大部分都是選擇乳房外下緣處,大小就得依照每位不同的病患本身的腫瘤大小來做決定,通常得比腫瘤最大直徑再加一至二公分,而不是胸腔外科醫師的技術再高超也可以把腫瘤拿出體外的。但是,他也指出並非所有腫瘤都可以使用胸腔鏡傷口及技術來開刀!一般的觀念仍是要求在腫瘤小於五公分的情況,也就是說胸腔鏡技術比較適合早期的腫瘤。任何癌症腫瘤的開刀切除,若是要用小傷口,一定得符合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跟傳統大傷口一樣切的乾淨。然而,他表示,雖然目前胸腔鏡在早期肺癌之肺葉切除及淋巴腺的廓清上,全世界已證實和開胸手術一樣乾淨,病患的預後及存活一樣好,但在胸腔外科的這項技術和個別的醫院設備上,在國內並沒有辦法非常普及。也許民眾需要自費接受手術的因素,也是近年來限制胸腔鏡發展的重要原因,所幸健保近年來開始部分給付,但是病患仍需要另外多付數萬元的費用。陳醫師也強調,標準肺癌手術,除切除病灶肺葉,還須進行淋巴結廓清術,取得正確的病理分期,作為術後治療參考,這些基本要求,胸腔鏡都能同樣達成,兩者進入肋膜腔的途徑不同,治療效果卻可以相同。以上述八十歲徐先生為例,除接受右側胸腔鏡右下肺葉切除及右上肺楔狀切除還做了縱膈腔淋巴腺廓清術。耕莘醫院胸腔外科陳衛洲醫師提醒,台灣肺癌罹患率年年攀升,女性患者增加速度更驚人,建議中老年人應每年做一次體檢,及早發現問題。

肺腺癌末夫婦攜手抗癌 如願看到女兒披婚紗

肺腺癌末夫婦攜手抗癌 如願看到女兒披婚紗#肺癌

62歲的李瑞艷家住宜蘭羅東,與結縭三十七年的吳先生育有三個子女,夫妻倆非常恩愛。本是虔誠基督徒的李瑞艷夫婦,由於兒女漸漸長大獨立,正是規劃退休生活,好好享受人生的時刻。沒想到二年前一場持續三週的乾咳,意外讓李瑞艷發現罹患肺腺癌,從羅東轉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接受肺癌團隊治療時,己是肺腺癌第四期。李瑞艷並沒有被打倒,先生的支持讓他們決定擕手對抗病魔,他們要跟時間賽跑,他們還要一同參加二位女兒婚禮,看著她們披上白紗,步入禮堂的那一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連允昌主任表示,李瑞艷從羅東轉來就診時,X光檢查顯示肺部已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小白點,經手術取樣證實為非小細胞肺腺癌第四期。連允昌主任與肺癌團隊建議李瑞艷夫婦,由於癌細胞已擴散瀰漫至二邊肺葉,為免病情快速惡化,並考量病患的狀況,建議她手術時即取樣進行基因定序檢查分析,確認她為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有突變者,對標靶治療會有較大的反應,這樣可以為她爭取較多的治療時間。連允昌主任說道,非小細胞肺癌常會產生過量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會讓癌細胞快速生長、轉移,而李瑞艷的基因篩檢結果顯示,標靶藥物對像她這樣EGFR有突變的病患有不錯的效果,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生,讓病患跟癌細胞和平共存。肺癌團隊副召集人蕭世欣醫師進一步指出,李瑞艷是一位特殊的個案,從基因檢測結果來判讀,她的TS、ERCC1及RRM1等基因的活性都增加,一般化療常用的Platinum, Gemcitabine等藥對她都不會有很好的反應率,因此除了標靶藥物之外,僅有溫諾平加紫杉醇的化療藥可以較好的反應率,在治療用藥上多一種選擇,是「SMART智療」。連允昌主任表示,「SMART智療」透過基因檢測幫助醫生找對藥,同時減少錯誤嘗試,讓病人少受苦,對症下藥達到優化治療。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副院長表示,基因定序檢驗是個人化治療的開端,解開每位癌症病人對化學藥物的抗藥性或有效度的密碼。以往同一種的化療藥物,A病人可能有很好的反應,但在B病人身上反應卻不是那麼顯著,透過基因檢測能對症下藥,減少副作用影響,讓病人少受苦。他進一步指出,肺癌基因檢測是針對代謝基因、修補基因及突變組合基因等共8個基因所做的檢測;TS, RRM1及CDA等三個代謝基因決定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代謝能力,若是代謝強,藥物就無法產生很好的效果;反之若代謝活動較差,化療藥物就有足夠的時間毒殺癌細胞。而ERCC1, XRCC1, XPD, XRCC3等四個修復基因則掌管人體細胞的修復工程,若是癌細胞的修復基因變異,就會導致被殺死的癌細胞很快就被修復重生,治療反應率自然也就不高了,而每種化療藥物都會對某種肺癌細胞基因有反應,如Platinum的化療藥是針對XRCC1基因,但該病人的XRCC1基因剛好活動旺盛,那治療反應率自然就不高。邱仲峯副院長認為,世上沒有任何的病例是一模一樣,個人化治療是透過基因定序檢驗,可以找出每個人影響癌症的基因並對症下藥,事前預測藥物療效,這就是SMART智療(Smart Therapy),找到符合每個人的優化治療,是未來癌症治療的趨勢。肺癌團隊副召集人蕭世欣醫師指出,肺癌近年高居死亡癌症第一名,主因是肺本身沒有痛覺,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當有症狀出現時,通常已經有點晚,甚至移轉到其它部位了。肺癌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只有一~三成,但遺憾的是,被診斷出的肺癌者,以第三期居多。胸腔內科鍾啟禮主任也進一步指出,由於發現的晚、存活率低,因此肺癌的治療往往是跟時間賽跑,「SMART智療」能為每位病患找到最有效、副作用最少的藥物,為病患爭取時間。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副院長表示,醫者視病猶親,每一位病人都應得到最適切的治療與照護,每一位病人都是VIP。「個人化SMART智療」是符合這樣理念的未來癌症治療趨勢,是北醫積極推動的目標。為服務更多飽受癌症之苦的病患及家屬,北醫癌症醫院也將在本月成立基因定序實驗中心,透過基因檢查為病患找到最符合個人基因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擬定個人化治療計書,對症下藥讓癌症病友少受苦痛之苦,達到個人優化治療的目的。延伸閱讀何謂「基因定序篩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183

怪哉!腫瘤居然會「落跑」?

怪哉!腫瘤居然會「落跑」?#肺癌

大家都知道腫瘤會擴散、變形或轉移,但您有聽過腫瘤還會趁人不備偷偷「落跑」嗎?光田綜合醫院癌症中心近日就有例少見個案,一位肺癌患者右肺腫瘤宛如有意識般,竟會偷偷往上方移動,整個跑出原本檢查時計算好的放療區域。所幸醫院採用每次治療前都會精密定位的IGRT影像導航放療技術,才得以及時發現修正,避免讓這顆腫瘤「落跑」,成功將癌細胞完全消滅。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王銘志主任指出,患者是一位江姓台商,工作壓力大時就喜歡抽菸解悶,40年來平均每天至少抽掉2~3包。去年因出現聲音嘶啞、咳嗽等症狀就近在大陸醫院檢查,疑似發現有肺部腫瘤,而後返回台灣到光田綜合醫院就醫治療。當時醫師診斷發現江先生右肺有一大一小共2顆腫瘤,其中位於上方的腫瘤體積有7X5公分並壓迫到上腔靜脈。癌症醫療團隊根據患者病況及個人需求擬定一系列的治療計畫。令人訝異的是,江先生肺部下方的那顆腫瘤在放療期間竟然會偷偷向上移動,整個離開了之前檢查時定位好的區域。好在及時發現,才沒有縱容癌細胞「逍遙法外」繼續惡化。至於為什麼腫瘤會「開溜」?醫師研判很可能是原本上方的腫瘤過於巨大,將肺部組織往下擠壓,所以當治療見效、病灶縮小時,原本被壓迫的肺組織向上舒展,位於下方的那顆腫瘤才會出現移動的奇特現象。王銘志主任指出,目前一般普遍採用的放射治療在整個療程開始前會先為患者進行電腦斷層,以確定腫瘤位置,往後就會依據這次檢測出的區域來進行放療,療程期間每週再透過外部的定位方式(以脊椎第幾節為標準,比對照射中心點有沒有位移)確定照射位置是否偏差,只不過這種方式無法直接看到體內的腫瘤,較難察覺一些微小的變化。因此,像江先生這種個案若採一般放療很可能就會造成治療偏差、健康組織受損、腫瘤控制不佳向外擴散等問題。所幸醫療團隊採用IGRT影像導航放射治療,這種新技術在每次照射前都會先以定位系統精密計算腫瘤的位置和形狀,所以能將腫瘤的「逃亡路線」一覽無遺。醫師表示,江先生在治療後已健康返回工作岡位,持續追蹤都未有復發轉移跡象。

誰是肺癌危險群?

誰是肺癌危險群?#肺癌

肺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增加,五十至六十歲上升為特別顯著,但近年來年齡有往下降的現象。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胸腔內科鍾世哲醫師表示,肺癌泛指由氣管、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源生的惡性腫瘤。大多數早期的肺癌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只有約 5~15%的人被早期發現。肺癌若源於原發腫瘤,常見症狀包括咳嗽、氣喘、咳血、胸悶等,其中以咳嗽最為常見;若是 源於腫瘤對胸廓內組織器官所造成的局部影響,例如因喉返神經麻痺使得聲音沙啞:上腔靜脈阻塞引起臉部腫脹和上肢及胸部表皮靜脈擴張。壓迫或侵犯食道造成吞嚥困難;直接侵犯胸壁造成胸痛等。轉移性症狀:肺癌常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頭及脊椎、腦、肝、腎上腺、皮膚及其他淋巴腺等,導致骨頭疼痛,以及頭痛、噁心、嘔吐、意識模糊、肢體無力等神經學症狀。腫瘤伴隨症候群及全身症狀:約有10%的肺癌病人會出現腫瘤伴隨症候群,包括高鈣血症(噁心、嘔吐、腹痛、便秘、多尿、脫水、意識不清、激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庫欣氏症候群、肌無力症候群、皮肌炎等。鍾世哲說明,過去的研究發現肺癌之致病因子大都與香煙有關。煙草裡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肺細胞。超過一定時間,那些被損害的細胞可能會變成癌症。吸煙將導致肺癌,可能跟開始抽煙的年齡、煙抽了多久、每天抽的數量、吸進去多深有關。抽菸者死於肺癌的機會比非吸菸者高出10倍(每天1包煙超過30年,高出22倍;每天2包煙以上,高出45倍)。尤其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與抽菸的關聯性更高。停止吸菸可以大大的降低肺癌的發生。抽雪茄和煙斗得到肺癌比不吸煙的人有較高的危險。另外暴露在吸煙的環境,吸入二手煙也會增加得肺癌的機會。接觸氡、石棉、以及汙染之空氣得到肺癌的機會增加。肺部慢性病變:肺結核、間質性肺病等會增加得肺癌的機會,肺結核結痂的部位易變成肺癌。一旦得過肺癌的人比沒有得過肺癌的人,較容易發生第二個肺癌。在被診斷為肺癌之後戒菸可預防第二次肺癌的發生。鍾世哲解釋,肺癌診斷需要的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可由痰細胞學檢查、胸水細胞學檢查、肋膜切片、超音波指引切片、電腦斷層指引切片、支氣管鏡切片與細胞學檢查、甚至是針對淋巴結做細針抽吸或切片。在分期上,可以使用胸部電腦斷層,腹部電腦斷層或超音波,腦部電腦斷層,骨骼掃描,胸水細胞學檢查,心包膜水細胞學檢查,胸腔鏡淋巴結切片,正電子掃描(PET)等。肺癌的治療視許多的因素而定,包括肺癌的型態(非小細胞肺癌或小細胞肺癌)、疾病的分期和病人的全身健康狀態。許多不同的治療和治療的組合被用於治療肺癌 : 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還有針對癌細胞特有的表面標記或訊息傳遞途徑,以小分子化合物或單株抗體加以阻斷,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進癌細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生成之「標靶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含腺癌及鱗狀上皮細胞癌)在化學治療的成效上,在近十幾年來確實有顯著的進步,無論是腫瘤縮小的局部控制率及緩和病程進展改善症狀方面都較過去進步,然而病患存活時間的延長上,即使配合放射治療、手術等各方面的進步下,仍舊存在相當有限的進展。小細胞肺癌病人,治療以化療為主,無論有伴隨、或沒有合併放射治療、手術的化療,能都延長的存活期。 鍾世哲提醒民眾,要早期發現肺癌,其最有效而便捷的方法,就是胸部的X光片檢查。胸部的X光片檢查CXR(chest X-ray)是一個安全,輻射劑量低的檢查,最好40歲以上的人,每年能照一次。吸菸量大的人,宜每隔半年照一次。配合痰液細胞學sputum cytology之定期篩檢,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目的。研究學者持續在研究肺癌的病因及尋找預防方法。但是目前已知最好的預防肺癌之方法及是戒煙,愈早戒菸愈好,且馬上戒菸絕不會太遲。

抽菸加速罹癌率 平均年齡降低及提高死亡率

抽菸加速罹癌率 平均年齡降低及提高死亡率#肺癌

抽菸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會增加肺癌的罹病率,其他如口腔癌以及多種腸胃道癌症的產生,也或多或少和抽菸有關。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發現,抽菸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而最新研究顯示:抽菸會加速大腸直腸癌轉移的可能性,進而破壞其他重要器官,提高死亡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抽菸使得大腸直腸癌轉移的可能性增加,這項研究由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林時宜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張育嘉博士及一般外科魏柏立主任合力完成,此研究已於今年6月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外科年鑑雜誌(Annals of Surgery)。 魏柏立主任表示,人體許多器官內都具有上皮細胞的構造,而目前所熟知的各種癌症多半由這些上皮細胞產生病變而來。平時正常的上皮細胞具有E-cadherin蛋白維持細胞間的聯結,可是一旦形成癌細胞時,E-cadherin蛋白可能會減少而讓癌細胞不受限制地游離進而轉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研究團隊花費一年時間,於實驗室進行「大腸直腸癌細胞培養」之基礎研究,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質尼古丁代謝物—亞硝胺物丁酮(NNK),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細胞內E-cadherin蛋白的轉錄抑制因子Snail和ZEB1的生成,進而讓E-cadherin蛋白減少,如此一來大腸直腸癌細胞彼此間的聯結變弱,因此大大地增加癌細胞的轉移能力。魏柏立主任表示,抽菸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它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可導致多種癌症的產生。民國95年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齡中位數為67歲,而依國外研究抽菸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平均年紀較輕,約下降5歲左右。他建議大腸直腸癌患者,應該要減少抽菸且有抽菸習慣的民眾,也應及早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50歲以上民眾,建議開始大腸直腸癌篩檢,而有抽菸習慣的民眾,40歲就應該開始定期篩檢,以確保自己的健康。依據衛生署最新公佈的年度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大腸直腸癌的年新增病例首度超過一萬例且成為國內最常見的癌症。因此,大腸癌的防治也成了全民重要的課題。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較複雜,包括飲食和生活型態等因素都有影響。一般而言,減少動物性脂肪和紅肉的攝取及較高的體能活動已被證實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因此藉由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應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男人吞雲吐霧 當心抬不起”頭”

男人吞雲吐霧 當心抬不起”頭”#肺癌

吸菸是目前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吸菸者享受吞雲吐霧的快感時,常造成周邊的人的困擾。吸菸除了易招致旁人的白眼之外,還有很多對健康不良的影響,你不得不知。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胸腔內科 張書豪醫師表示,點燃的香菸會釋放出數千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以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對身體的影響最大,是香煙對健康危害的三大殺手。首先,吸菸會導致癌症。除了大家熟知的肺癌之外,30%的癌症和吸菸有關。其他對肺部的影響,如慢性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吸菸易引起心臟血管疾病、易導致中風。張醫師提醒,對男性朋友很重要的是吸菸會導致男性失去性機能及減低生育能力並導致男性勃起障礙。吸菸者也易罹患骨骼疏鬆症及更年期提早來臨。孕婦吸菸更是萬萬不可,孕婦吸菸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增加流產機率。其他如吸菸者皮膚易暗沉,發黃,失去光澤且容易口臭。對周邊的人及家人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張書豪醫師指出,當陷入菸癮而長期吸菸,並不是一兩天不吸菸就可以擺脫這些不良影響。一般而言,戒菸一年之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降低至一半。戒菸五年中風機率才可降低至與非吸菸者相同。需戒菸達到十年,才可使得到肺癌的風險減少至一半,罹患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會有顯著的降低。戒菸十五年以上,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顯著降低,得病的機率降至與非吸菸者相同。想戒菸可求助戒菸門診點一根菸只需要十秒鐘的時間,卻可不斷的燃燒您的生命及健康。且需要長期持之以恆的拒絕香菸,才能讓吸菸者慢慢拾回一些失去的健康。若您沒有吸菸的習慣,請勿輕易嘗試並勸導親朋好友戒菸。若您有吸菸的習慣,應嘗試戒菸或求助戒菸門診,讓您的生活更加清新與健康。

評估癌症化療後成效 正子造影可有效測量

評估癌症化療後成效 正子造影可有效測量#肺癌

醫界在正子造影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佔我國肺癌病例的絕大多數)的篩檢和手術前後分期方面已十分肯定。光田醫院管理中心表示,對於臨床上採取放射線治療作為輔助或主要治療方式的肺癌病患,正子造影也有助於擬定治療計畫以及偵測腫瘤的復發。然而肺癌的治療除了手術與放療外,化療也是常用的方法。化療在近年來有蓬勃的發展,許多新藥被研發出來,但這些藥物往往都不便宜,除了金錢負擔之外,「良藥苦口利於病」,許多化療藥物在療程中還有些令病人不適的副作用,因此化療後或化療中的療效監測,遂成為各國醫學專家追逐的聖杯。光田醫院管理中心指出,過去評估化療效果常是以腫瘤大小的變化作為估算的根據,大致上都是以電腦斷層攝影或磁振造影作為測量的工具,而這兩種方法有時無法有效區分出治療後殘存的疤痕與腫瘤,且某些藥物是抑制癌細胞的活動而不是消滅癌細胞,對這一類的藥物而言,腫瘤的大小完全不足以代表療效。而正子造影則足以克服這些問題,不僅能判斷腫瘤大小,還可以更精準的探知腫瘤細胞的活動是不是有改變。在臨床上,提前了解當前使用的化療藥物效果對於患者的治療關係重大。目前除了肺癌以外,已知正子造影對乳癌和淋巴癌的化療監測也很有用。頭頸部癌症方面,因為腫瘤分類、分期跟治療的方式比較複雜,正子造影在這方面雖還沒有像肺癌、乳癌、淋巴癌這樣明晰的效果,但仍有所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