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誰是肺癌危險群?

誰是肺癌危險群?#肺癌

肺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增加,五十至六十歲上升為特別顯著,但近年來年齡有往下降的現象。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胸腔內科鍾世哲醫師表示,肺癌泛指由氣管、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源生的惡性腫瘤。大多數早期的肺癌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只有約 5~15%的人被早期發現。肺癌若源於原發腫瘤,常見症狀包括咳嗽、氣喘、咳血、胸悶等,其中以咳嗽最為常見;若是 源於腫瘤對胸廓內組織器官所造成的局部影響,例如因喉返神經麻痺使得聲音沙啞:上腔靜脈阻塞引起臉部腫脹和上肢及胸部表皮靜脈擴張。壓迫或侵犯食道造成吞嚥困難;直接侵犯胸壁造成胸痛等。轉移性症狀:肺癌常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頭及脊椎、腦、肝、腎上腺、皮膚及其他淋巴腺等,導致骨頭疼痛,以及頭痛、噁心、嘔吐、意識模糊、肢體無力等神經學症狀。腫瘤伴隨症候群及全身症狀:約有10%的肺癌病人會出現腫瘤伴隨症候群,包括高鈣血症(噁心、嘔吐、腹痛、便秘、多尿、脫水、意識不清、激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庫欣氏症候群、肌無力症候群、皮肌炎等。鍾世哲說明,過去的研究發現肺癌之致病因子大都與香煙有關。煙草裡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肺細胞。超過一定時間,那些被損害的細胞可能會變成癌症。吸煙將導致肺癌,可能跟開始抽煙的年齡、煙抽了多久、每天抽的數量、吸進去多深有關。抽菸者死於肺癌的機會比非吸菸者高出10倍(每天1包煙超過30年,高出22倍;每天2包煙以上,高出45倍)。尤其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與抽菸的關聯性更高。停止吸菸可以大大的降低肺癌的發生。抽雪茄和煙斗得到肺癌比不吸煙的人有較高的危險。另外暴露在吸煙的環境,吸入二手煙也會增加得肺癌的機會。接觸氡、石棉、以及汙染之空氣得到肺癌的機會增加。肺部慢性病變:肺結核、間質性肺病等會增加得肺癌的機會,肺結核結痂的部位易變成肺癌。一旦得過肺癌的人比沒有得過肺癌的人,較容易發生第二個肺癌。在被診斷為肺癌之後戒菸可預防第二次肺癌的發生。鍾世哲解釋,肺癌診斷需要的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可由痰細胞學檢查、胸水細胞學檢查、肋膜切片、超音波指引切片、電腦斷層指引切片、支氣管鏡切片與細胞學檢查、甚至是針對淋巴結做細針抽吸或切片。在分期上,可以使用胸部電腦斷層,腹部電腦斷層或超音波,腦部電腦斷層,骨骼掃描,胸水細胞學檢查,心包膜水細胞學檢查,胸腔鏡淋巴結切片,正電子掃描(PET)等。肺癌的治療視許多的因素而定,包括肺癌的型態(非小細胞肺癌或小細胞肺癌)、疾病的分期和病人的全身健康狀態。許多不同的治療和治療的組合被用於治療肺癌 : 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還有針對癌細胞特有的表面標記或訊息傳遞途徑,以小分子化合物或單株抗體加以阻斷,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進癌細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生成之「標靶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含腺癌及鱗狀上皮細胞癌)在化學治療的成效上,在近十幾年來確實有顯著的進步,無論是腫瘤縮小的局部控制率及緩和病程進展改善症狀方面都較過去進步,然而病患存活時間的延長上,即使配合放射治療、手術等各方面的進步下,仍舊存在相當有限的進展。小細胞肺癌病人,治療以化療為主,無論有伴隨、或沒有合併放射治療、手術的化療,能都延長的存活期。 鍾世哲提醒民眾,要早期發現肺癌,其最有效而便捷的方法,就是胸部的X光片檢查。胸部的X光片檢查CXR(chest X-ray)是一個安全,輻射劑量低的檢查,最好40歲以上的人,每年能照一次。吸菸量大的人,宜每隔半年照一次。配合痰液細胞學sputum cytology之定期篩檢,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目的。研究學者持續在研究肺癌的病因及尋找預防方法。但是目前已知最好的預防肺癌之方法及是戒煙,愈早戒菸愈好,且馬上戒菸絕不會太遲。

抽菸加速罹癌率 平均年齡降低及提高死亡率

抽菸加速罹癌率 平均年齡降低及提高死亡率#肺癌

抽菸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會增加肺癌的罹病率,其他如口腔癌以及多種腸胃道癌症的產生,也或多或少和抽菸有關。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發現,抽菸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而最新研究顯示:抽菸會加速大腸直腸癌轉移的可能性,進而破壞其他重要器官,提高死亡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抽菸使得大腸直腸癌轉移的可能性增加,這項研究由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林時宜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張育嘉博士及一般外科魏柏立主任合力完成,此研究已於今年6月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外科年鑑雜誌(Annals of Surgery)。 魏柏立主任表示,人體許多器官內都具有上皮細胞的構造,而目前所熟知的各種癌症多半由這些上皮細胞產生病變而來。平時正常的上皮細胞具有E-cadherin蛋白維持細胞間的聯結,可是一旦形成癌細胞時,E-cadherin蛋白可能會減少而讓癌細胞不受限制地游離進而轉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研究團隊花費一年時間,於實驗室進行「大腸直腸癌細胞培養」之基礎研究,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質尼古丁代謝物—亞硝胺物丁酮(NNK),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細胞內E-cadherin蛋白的轉錄抑制因子Snail和ZEB1的生成,進而讓E-cadherin蛋白減少,如此一來大腸直腸癌細胞彼此間的聯結變弱,因此大大地增加癌細胞的轉移能力。魏柏立主任表示,抽菸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它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可導致多種癌症的產生。民國95年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齡中位數為67歲,而依國外研究抽菸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平均年紀較輕,約下降5歲左右。他建議大腸直腸癌患者,應該要減少抽菸且有抽菸習慣的民眾,也應及早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50歲以上民眾,建議開始大腸直腸癌篩檢,而有抽菸習慣的民眾,40歲就應該開始定期篩檢,以確保自己的健康。依據衛生署最新公佈的年度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大腸直腸癌的年新增病例首度超過一萬例且成為國內最常見的癌症。因此,大腸癌的防治也成了全民重要的課題。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較複雜,包括飲食和生活型態等因素都有影響。一般而言,減少動物性脂肪和紅肉的攝取及較高的體能活動已被證實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因此藉由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應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男人吞雲吐霧 當心抬不起”頭”

男人吞雲吐霧 當心抬不起”頭”#肺癌

吸菸是目前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吸菸者享受吞雲吐霧的快感時,常造成周邊的人的困擾。吸菸除了易招致旁人的白眼之外,還有很多對健康不良的影響,你不得不知。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胸腔內科 張書豪醫師表示,點燃的香菸會釋放出數千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以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對身體的影響最大,是香煙對健康危害的三大殺手。首先,吸菸會導致癌症。除了大家熟知的肺癌之外,30%的癌症和吸菸有關。其他對肺部的影響,如慢性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吸菸易引起心臟血管疾病、易導致中風。張醫師提醒,對男性朋友很重要的是吸菸會導致男性失去性機能及減低生育能力並導致男性勃起障礙。吸菸者也易罹患骨骼疏鬆症及更年期提早來臨。孕婦吸菸更是萬萬不可,孕婦吸菸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增加流產機率。其他如吸菸者皮膚易暗沉,發黃,失去光澤且容易口臭。對周邊的人及家人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張書豪醫師指出,當陷入菸癮而長期吸菸,並不是一兩天不吸菸就可以擺脫這些不良影響。一般而言,戒菸一年之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降低至一半。戒菸五年中風機率才可降低至與非吸菸者相同。需戒菸達到十年,才可使得到肺癌的風險減少至一半,罹患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會有顯著的降低。戒菸十五年以上,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顯著降低,得病的機率降至與非吸菸者相同。想戒菸可求助戒菸門診點一根菸只需要十秒鐘的時間,卻可不斷的燃燒您的生命及健康。且需要長期持之以恆的拒絕香菸,才能讓吸菸者慢慢拾回一些失去的健康。若您沒有吸菸的習慣,請勿輕易嘗試並勸導親朋好友戒菸。若您有吸菸的習慣,應嘗試戒菸或求助戒菸門診,讓您的生活更加清新與健康。

評估癌症化療後成效 正子造影可有效測量

評估癌症化療後成效 正子造影可有效測量#肺癌

醫界在正子造影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佔我國肺癌病例的絕大多數)的篩檢和手術前後分期方面已十分肯定。光田醫院管理中心表示,對於臨床上採取放射線治療作為輔助或主要治療方式的肺癌病患,正子造影也有助於擬定治療計畫以及偵測腫瘤的復發。然而肺癌的治療除了手術與放療外,化療也是常用的方法。化療在近年來有蓬勃的發展,許多新藥被研發出來,但這些藥物往往都不便宜,除了金錢負擔之外,「良藥苦口利於病」,許多化療藥物在療程中還有些令病人不適的副作用,因此化療後或化療中的療效監測,遂成為各國醫學專家追逐的聖杯。光田醫院管理中心指出,過去評估化療效果常是以腫瘤大小的變化作為估算的根據,大致上都是以電腦斷層攝影或磁振造影作為測量的工具,而這兩種方法有時無法有效區分出治療後殘存的疤痕與腫瘤,且某些藥物是抑制癌細胞的活動而不是消滅癌細胞,對這一類的藥物而言,腫瘤的大小完全不足以代表療效。而正子造影則足以克服這些問題,不僅能判斷腫瘤大小,還可以更精準的探知腫瘤細胞的活動是不是有改變。在臨床上,提前了解當前使用的化療藥物效果對於患者的治療關係重大。目前除了肺癌以外,已知正子造影對乳癌和淋巴癌的化療監測也很有用。頭頸部癌症方面,因為腫瘤分類、分期跟治療的方式比較複雜,正子造影在這方面雖還沒有像肺癌、乳癌、淋巴癌這樣明晰的效果,但仍有所幫助。

標靶治療肺癌 健保有給付

標靶治療肺癌 健保有給付#肺癌

根據衛生署統計,在台灣肺癌已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前兩名。肺癌人口的增加可能與菸的消耗量有關,很多研究也證實菸會使肺發生癌變,其他如頭頸部癌、食道癌、口腔癌、胰臟癌、膀胱癌等都與吸菸有關。最可怕的是這種因抽菸導致的肺癌對於標靶治療、化學藥物的效果也差。光田綜合醫院胸腔內科 - 吳綺華醫師表示,在所有的肺癌病患中,有80%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僅佔15~20%。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根治的方法仍以開刀將腫瘤完全切除為主,但在疾病晚期或病人身體狀況無法開刀時,就會給予緩和性化學治療。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肺腺癌)的第一線化療是以鉑類 Cisplatin,並合併Gemcitabine、Vinorelbine或紫杉醇(Taxane)類藥物的複合式化學治療。最近幾年發展出針對癌細胞的標靶治療(target therapy),提供癌症醫師在臨床上的新選擇。吳綺華醫師指出,標靶治療藥物在台灣目前已上市的有兩種:一為Gefitinib(Iressa,艾瑞莎),另一為Erlotinib (Tarceva,得舒緩)。當傳統化療藥物不具療效時,標靶治療的藥品對無法開刀之末期肺癌病人有良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不會引致脫髮或嘔心,但可能引起出疹或腹瀉。目前兩種標靶治療藥物都有健保給付,被核准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二線治療藥,使用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後,或70歲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腺性非小細胞肺癌。因為Iressa 和Tarceva在作為第一線藥物和標準化學治療合併使用時,未顯示出存活之優勢來,因此目前仍建議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二或第三線治療。

資深藝人文英發現肺癌 專家呼籲:千萬別等罹癌才改變習慣

資深藝人文英發現肺癌 專家呼籲:千萬別等罹癌才改變習慣#肺癌

平常看起來非常健康活躍的文英阿姨,今年二月發現肺癌後,便停止工作、開始專心接受治療,但仍不幸於半年後過世。台灣的罹癌人口逐年快速攀升,平均13分鐘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專家藉此呼籲國人:每個人都要當「零期癌」來預防保健!千萬別等罹癌才改變習慣。根據2009年六月行政院衛生署公布「2008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統計,惡性腫瘤連續27年蟬聯榜首!日本外科名醫、國立千葉大學醫學院臨床教授------濟陽醫師發表說:一般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處於「癌症零期」,每個人都有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根據衛生署〔台灣癌症登記統計處〕追蹤資料顯示:男性癌症「五年存活率」為39.7%,女性為55.8%,平均存活率為47.8%。換句話說,即使手術成功、化療順利,治癒率仍不達一半。行醫40年、切除近3000例惡性腫瘤手術的日本外科名醫------濟陽醫師痛心的發現,病人接受手術、抗癌劑和放射線,兩個病人中還是有一個會死。於是,他決定採取更精進的研究。他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實證,病人接受治療外,加上他的飲食指導,震驚的發現,癌症存活率從原本不到50%,提升至66.3%,深獲日本醫界重視。濟陽醫師將這項突破寫成書籍《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日本名醫的飲食合併療法》,中文出版後也立刻深獲國內醫界、營養學專家的一致推薦。最近書市引進這一本日本外科名醫的暢銷書《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才剛上架不到10天,讀者詢問度和銷售反應非常熱烈,可能是因為癌症為國人第一大死因,又昨天,資深藝人文英阿姨也在罹癌後半年不幸過世,癌症儼然成為台灣國病,因此民眾也特別警覺相關議題。但坊間的養生、防癌抗癌的理論和說法琳瑯滿目,民眾常常不知道該聽什麼好。中原大學 蔡敬民教授、陽明大學 潘懷宗教授、台安醫院 蘇主惠醫師等人就特別出來呼籲國人:「千萬不要聽信偏方,更不要以為單攝取某一種食物就能讓癌症消失。要提高治癒率,還是要回歸專業醫院的治療,養成正確的飲食攝取,提高營養吸收率,讓新陳代謝正常、提升免疫力,才是正確之道。」呼應了《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書中所強調的:醫療和飲食的「合併療法」才是目前最佳選擇。目前各種癌症的成因和治療都還不夠明朗,醫界與科學界都仍積極地努力研究。不過《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提供了民眾、醫生許多寶貴的突破與發現,以及臨床10年有效的飲食建議!相當值得國人參考。國人已經不能忽視癌症的侵襲,專家一致呼籲:養成正確的醫療觀念、飲食習慣,讓自己和家人都遠離癌症和病痛。

男子氣胸開刀 肺癌意外現形

男子氣胸開刀 肺癌意外現形#肺癌

父親節快到了,是否也該關心爸爸的健康?一名正值壯年的王姓男子是家中經濟支柱,有二十多年的菸齡,日前因胰臟發炎到光田綜合醫院看診,住院期間又發現胸口悶痛,呼吸不順,經醫師診斷為右側自發性氣胸,必須開刀治療,沒想到在術後的病理檢驗中意外發現王先生肺部有極微小的癌症病灶,經醫師手術切除後,王先生已康復出院,終於來的及回家和全家人共度父親節。醫師表示,早期肺癌多無症狀,加上這位患者肺部的惡性腫瘤還非常微小,以目前先進的檢查儀器也很難檢出,沒想到這次為了治療其他疾病意外發現癌症,得以早期治療,從某個角度來看,王先生運氣真的很不錯,而他本人更直呼不可思議,除了感謝醫師的細心診治外,也慶幸自己撿回一命。江友馨醫師表示,根據衛生署統計,97年肺癌為國人癌症死因排行中的第一名。肺癌的致病原因以空氣污染和吸菸為重要因素,且香菸吸得愈多,時間愈久,導致肺癌的危險性也就愈大,吸菸者罹癌的機率為非吸菸者的十倍以上,另外二手菸、熱焦油煙氣、放射線、石棉、工廠煙塵、污染空氣中的氧化碘、鎳、鉻化物及脂肪組合碳氫化合物等也是導致肺癌的原因。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而錯失早期診斷及治療良機,許多患者都是在健康檢查時,才透過X光等檢查儀器發現,但往往已是晚期,所以預防方面除了要勸導國人戒菸、改善空氣品質外,平時也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千萬別大意。光田綜合醫院有鑑於菸品對民眾健康的危害,除開設戒煙門診,由專業醫師協助吸煙民眾從生活中的各種細節落實戒煙計畫外,更推動「低收入戶戒菸貼片補助方案」,年底前凡低收入戶至戒菸門診,將全額補助戒菸貼片藥費差額。希望能藉此鼓勵更多民眾勇於戒菸,找回健康。

營造無菸害環境 衛生局將加強稽查五大場所

營造無菸害環境 衛生局將加強稽查五大場所#肺癌

「菸害防制法」新規定自98年1月11日起施行至今滿半年,經統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受理民眾檢舉之前5大場所類型,依序為:三人以上室內工作場所、餐飲店、購物消費場所、計程車及網咖;衛生局自98年7月20日至7月27日將針對上述場所加強重點稽查。衛生局經彙整分析受理民眾檢舉之案件後發現,前5大場所類型依序為:三人以上室內工作場所(32.3﹪)、餐飲店(20.1﹪)、購物消費場所(9.6﹪)、計程車(8.1﹪)及網咖(5.6﹪),以上5類場所占總數之75.7 ﹪;為維護市民健康營造無菸害之健康環境,將加強查緝上列場所。另外,適逢暑假開始,警察局少年警察隊針對青少年常出入場所及販賣菸品業者(包含連鎖便利商店、檳榔攤及地域性商店等處)進行查緝,衛生局表示亦將販賣菸品業者列為本次稽查重點場所。衛生局於所接獲的檢舉案件中,發現有蛋糕店業者,因應顧客要求製作並販售菸品形狀之造型蛋糕;或網路賣家於網站上販售印製有菸品照片之T恤等相關商品等情形,衛生局提醒,依據菸害防制法第14條規定:「任何人不得製造、輸入或販賣菸品形狀之糖果、點心、玩具或其他任何物品。」,違反上述規定者,製造或輸入業者最高可罰新臺幣5萬元,並令限期回收,屆期未回收者,按次連續處罰;販賣業者最高可罰新臺幣3,000元。業者於製作各項產品時,務必遵守菸害防制法相關規範,避免發生觸法受罰之情形。對於「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如有任何疑問,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無菸整合網」(http://subweb.health.gov.tw/Nosmoking)查詢,或撥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付費電話)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