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擺脫老煙槍 藥物輔助成功率高

擺脫老煙槍 藥物輔助成功率高#肺癌

香菸存在人類的生活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早在公元前一世紀的記載,人類就開始使用菸草了。在當時人們使用菸草有吸煙、嚼煙甚至菸草肛塞,隨著時代演進,菸草從人類當成玩賞植物進而成為大量種植的經濟作物。台灣接觸菸草可追朔1575年時西班牙人將菸草運到菲律賓種植,中國福建的航運人員將菸草從呂宋島傳至中國,爾後台灣經常成為中途轉運站而接觸菸草。目前為止,吸煙人口在全球屢創新高,吸煙對人體的危害也幾經醫學報導證實,戒菸和創造無菸環境已是不可擋的全民運動。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湯夢彬醫師指出,約有30% 和抽菸有關,雖然大部分的致癌物是燃燒以後產生的,但無煙菸草仍然會導致口腔癌和胰臟癌。肺癌是最早被發現與吸煙相關的癌症,現在也證實所有細胞種類肺癌都與香菸有關。但是不同的器官對香菸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子宮頸癌中主要的鱗狀細胞癌與吸煙有關,其他種類則沒有相關。根據2004年一份研究指出,與吸煙有關的癌症有: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膽囊癌、腎上腺癌、小腸癌、鼻竇癌、睪丸癌…等。不少的吸煙族群有喜好淡菸的迷思,認為香菸內的焦油量低對身體的傷害小,不過依據Cancer Prevention study II大型研究的結果,低焦油(8-14mg)或極低焦油(<8mg)的菸,與中度焦油的菸(15-21mg)相比,並不能減少肺癌發生的機率,市面上也很少有高焦油的菸。當吸煙族享用淡菸時,會增加吸入深度、停留肺部時間等來維持對尼古丁的依賴,最終造成有害物質比預期的吸收量高很多。吸菸除了增加癌症的機會外,亦會造成身體其他面的病變。湯醫師強調,目前已明顯證實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粥狀動脈硬化、肺部疾病等與吸煙有相關,吸煙也會增加糖尿病、格雷氏症、不孕症、男性勃起障礙、乾癬、消化性潰瘍、骨質疏鬆症、白內障、口腔癌、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的發生率或嚴重度。針對戒菸有不少理論在討論其行為科學,綜觀改變的階段可分為:1. 懵懂期:未來六個月不考慮戒菸。2. 沉思期:未來六個月內考慮戒菸。3. 準備期:計畫一個月內要戒菸。4. 行動期:已戒菸,尚不滿六個月。5. 維持期:已戒菸超過六個月。6. 終止期:永久戒除吸煙。一般吸煙民眾若未進入沉思期或準備期,規勸戒菸的成效是很差的,主要還是衛教的宣導能夠讓吸煙人口有趨動力去戒菸,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戒菸是不容易的,吸煙族群對尼古丁的依賴常常是不斷增加,以意志力來對抗尼古丁戒斷的戒菸合併症成功的人實在不多,以藥物輔助戒菸是目前能夠增加成功率的方法之一。湯夢彬醫師表示,目前戒菸的藥物可簡單的分類為:■ 尼古丁替代療法(NRT):如嚼錠(口香糖)、貼片、鼻噴劑、吸入劑等。使用尼古丁嚼片要定時給予,比有需要時給予有效,但偶有苦味、氣脹等副作用。尼古丁貼片在身體同一個部位上使用要間隔七天以上,以減輕皮膚過敏機會,少數人使用貼片會有睡眠障礙的問題,可試著在睡前撕下貼片來改善。但心臟病患者是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的禁忌,還有孕婦若要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則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胎兒畸形。■ 非尼古丁藥物:如bupropion、varenicline、clonidine、nortryptline。Bupropion是美國FDA於1997年通過的第一種口服戒菸藥,根據其藥物的作用機轉,特別適用於憂鬱症病史,及害怕肥胖的病人。醫學研究指出尼古丁貼片與口服bupropion共用,效果比單一使用其一種方法來的好。睡眠障礙亦是常見的副作用之一。目前第一線的戒菸治療是尼古丁替代療法和口服bupropion,使用藥物加上對菸害認知的意志力,能使戒菸效果達到最高境界。湯醫師鼓勵吸煙族群,不要太早認定戒菸一定會失敗,長期吸菸導致對尼古丁的依賴,的確很難說戒就戒,倘若自己對菸害的認知有進入沉思期或準備期,就去尋求家庭醫師或胸腔科醫師的協助,成功戒菸就不是夢想。

男性癌症預防及保健之道

男性癌症預防及保健之道#肺癌

健康第一大殺手莫過於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針對男性部份十大癌症死因,包括肝癌、肺癌、結腸直腸癌、胃癌、口腔癌等,光田綜合醫院腫瘤內科郭集慶醫師表示,其實男性癌症預防及保健是很容易的,大部份皆可預防或可做到早期篩檢大幅提昇治癒率。依統計,人類癌症的發生大約三分之一是因吸菸所致。郭集慶醫師表示,吸一口菸,除了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及刺激物外,至少也同時接觸到四十種以上致癌原。生物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和抽菸有密切關係癌症至少有以下這幾種:肺癌、咽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腎臟癌、胰臟癌、胃癌及子宮頸癌。其中五種目前就已名列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之內。抽二手菸和自己抽菸一樣有害,大家應戒菸及遠離菸害,就可減少三分之一的癌症發生男性也應避免嚼食檳榔,戒檳榔以後,每半年應接受完整的口腔及口咽檢查;檳榔的殺傷力很大。郭醫師建議,一旦有任何異樣應該接受切片檢查,因為早期口腔癌治癒率遠比延誤治療來得高,此外,男士們應避免飲酒過度,尤其是慢性B型或C型肝炎患者,因為酒精濃度高的酒可導致肝癌、口腔癌、咽喉癌及食道癌。離開菸、烈酒和檳榔後,日常飲食保健應儘量避免動物油、回鍋油、烤肉燒焦部份及醃製食品,對身體好的食物為蔬菜、水果、青菜、新鮮豆腐及魚肉可多攝取。減低精神上的壓力,多做運動也有助於預防癌症的發生。雖然男性不必接受「六分鐘護一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但郭醫師還是建議,需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像是胸腔X光檢查、尿液及糞便中的紅血球及潛血檢測、直腸指診、鼻咽鏡檢查都是輕鬆不具侵入性的檢查,應按年齡層及按個人會得癌之風險高低來定時完成。此外,正如女性每月應自我乳房檢查一樣,男性尤其是年輕者也應每月定期自我作睪丸檢查,一旦發現不同於過去的感覺經驗,就得提早看醫師,因為睪丸癌是可根治的癌症。 若每位男性都能做到上述注意事項,那麼健康是不會離您而去的。

推廣無菸健康生活 打造中部國際門戶

推廣無菸健康生活 打造中部國際門戶#肺癌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八千多名男性因為吸煙引起肺癌死亡,而董氏基金會的統計報告中也顯示,2008年1月至今,台灣地區已有超過一萬兩千多人死於吸菸獲悉二手菸引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TO)也指出,每年全球死於菸害的民眾約有500萬人,如果再不加強菸害防治的工作,到了2030年時,恐怕每年會有1000萬人死於菸害。可見推動無菸環境,爲自己與下一代營造健康的生活空間,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為強化民眾對戒菸、拒菸的重視與支持,同時響應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無菸社區計畫,特於8月21日(四)早上10點首先選擇中部的國際門面-台中航空站舉辦盛大的連署活動,邀請到台中縣衛生局健康促進科陳科長、沙鹿鎮鎮長蘇麗華共襄盛舉,攜手共創無菸航空站外,也期望透過盛大的連署活動增加參與感,讓民眾一起落實室內公共場所禁菸的活動。 活動中邀請到多位地方首長與航空站站長王幼琳一起發表健康生活公約及無菸社區生活手則,內容包括在室內場所禁止吸煙、不向他人敬菸、主動參與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無菸活動、勸阻未滿18歲青少年購買菸品並勇於檢舉販賣菸品給少年的不法店家、支持無菸環境的設置、宣導菸害防治及戒煙觀念等十項守則。發表後各級地方長官並共同簽名連署,宣示推廣無菸社區、營造無菸航站的決心。光田綜合醫院並捐贈戶外吸煙區坐椅、標示牌等設備,以實際行動支持航空站室內禁菸的推動,捐贈儀式由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陳宗瀛代表,將印有大型支票的看板贈與航空站,正式啟用戶外吸菸區。活動當天,航廈大廳入口處也設置有連署攤位,供民眾踴躍參與連署活動,主辦單位更免費為民眾進行CO檢測,檢測值高於6PPM的民眾則可視其意願轉介至戒菸門診,由醫護人員提供專業的戒菸諮詢服務。

濃菸淡菸都是菸

濃菸淡菸都是菸#肺癌

台灣十大死因仍以「惡性腫瘤」為首,其中「肺癌」居第二位,但「肺癌」則是女性惡性  腫瘤死因的第一位。光田綜合醫院胸腔內科楊朝輝醫師指出,吸菸是引起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男性肺癌患者中超過百分之九十有吸菸,女性患者的吸菸比率約佔百分之八十,而開始抽菸的年齡、吸菸量的多寡、及菸的種類均會影響肺癌的發生率和型態。近年來,不管男性或女性的肺腺癌發生比率逐漸上升,但是鱗狀細胞癌發生比率則不變,會有這樣的轉變,楊朝輝醫師相信是和民眾吸菸的型態改變有關。濾嘴的使用、香菸中的焦油及尼古丁含量的降低,是肺腺癌增加的主要原因;尼古丁依賴是吸菸者吸菸最主要的動力,當菸草中尼古丁含量降低時,菸癮患者會藉由加長、加深吸每一口菸和增加吸菸的頻率,以促進尼古丁的吸收,以維持血液中尼古丁的濃度;但是如此的吸菸行為卻會將更多、更毒的致癌物質帶入肺部深處,肺部深處正是腺癌好發部位。因此楊朝輝醫師強調,淡菸對於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勝於濃菸,這也是政府禁止菸商在菸盒上標示為「淡菸」的原因。

推動鄰里公園禁菸,營造清新健康好環境

推動鄰里公園禁菸,營造清新健康好環境#肺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市民健康,保障拒吸二手菸民眾權益,將依據98年1月11日起施行之菸害防制法修正條文,各級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菸場所之規定,研擬分階段公告室外禁菸場所,並規劃將以社區民眾及兒童休閒娛樂為主之鄰里公園為率先推動場所。為瞭解本市里長對鄰里公園禁菸政策的支持與看法,衛生局於6月16日至27日間就全市449位里長進行意見調查(有效問卷數為446份),受訪的里長以男性佔多數(佔81.1%);年齡以50~59歲為主(佔44.9%);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者最多(佔45.1%);從未吸菸者佔52.0%,目前仍有吸菸者佔29.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八成六以上里長,支持公告鄰里公園為禁菸場所,即使有吸菸習慣者,也有超過七成七的里長支持此政策,另外有七成以上的里長表示若該里之鄰里公園公告為禁菸場所,將會結合社區資源加強宣導並適時勸阻吸菸行為人,以落實營造室外無菸環境。受訪者之一的文山區試院里蘇文發里長更進一步表示,其本身原也是吸菸者,因有感吸菸對個人及家人健康的危害,已戒菸多時,並會適時向親友及里民宣導共同遠離菸品;同時也積極將里內「試院公園」建置為文山區第2個室外無菸環境示範點,並自組拒菸志工隊至公園內勸導吸菸者熄菸,也獲得里民正面的支持與肯定,然因目前並無任何法令規定公園為禁菸場所,故在勸阻吸菸行為人時往往遭到拒絕,蘇里長期望未來能將公園禁菸政策予以法制化,有明確的法令規定後,方能更加落實推動無菸環境,以提供里民健康、無菸害的休閒場所。 衛生局表示,現行菸害防制法雖未規範室外公共場所為禁菸場所,然為維護市民健康,提供民眾清新、無菸害的休憩空間,臺北市於95年起即積極規劃與營造無菸害的室外休閒環境,並結合相關局處及社區資源共同推動「無菸公園計畫」。目前已於十二行政區建置24個無菸公園示範點,其中包括19座鄰里公園、1座主題公園、2座廣場及動物園,並由各區組成之拒菸志工隊進行巡邏與柔性勸導,推動期間深受市民的支持與肯定;另依據98年1月11日起施行之菸害防制法修正條文,各級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菸場所之規定,衛生局將階段性公告室外禁菸之場所,期使公園禁菸政策得以法制化落實推動,目前規劃將先公告已建置之24個無菸公園示範點為禁菸場所,後續視推動狀況,另分階段公告其他鄰里公園為禁菸場所,期使民眾於本市363座鄰里公園進行休閒活動時,能免於遭受菸害,享有清新的空氣品質。吸菸有害健康,室內外公共場所禁菸已是全球趨勢,為營造清新健康無菸好環境,衛生局表示未來仍會全力結合社區、民間團體資源,聽取市民的需求與意見,持續推動菸害防制工作,以營造更多無菸環境,讓所有市民均能遠離菸害,並呼籲未來能有更多的市民共同響應支持推動,大家攜手共同為營造清新健康的環境來努力,讓臺北市越來越精彩,使所有市民都能深刻體驗健康美麗的臺北城。

癮君子注意,吸菸加劇牙周病病情

癮君子注意,吸菸加劇牙周病病情#肺癌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全台癮君子大約有四百五十萬人之多,而且根據該單位分析長期吸菸的負面效應,發現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3倍,罹患肝癌的機率是1.5倍,子宮頸癌是5.8倍,喉癌是6倍,腎臟病的2.2倍,心臟病、肝硬化與中風都是2倍。牙周病醫師黃怡豪指出,其實吸菸對於原本就有牙周病的患者,更有雪上加霜的傷害!黃醫師解釋說,包括尼古丁在內的許多吸菸副產物對於牙周組織都有相當的毒性。許多牙周組織細胞在接觸尼古丁之後,在蛋白質的合成上會產生許多的問題,再加上尼古丁也有血管收縮劑的效果,長期下來也使得牙周組織血液循環不佳,所以一旦牙周病細菌侵犯,並且發炎造成齒槽骨萎縮,此時在吸菸的牙周病患者身上,細胞修復能力就會非常低落,而且免疫細胞也較難遷移到患處以抵抗病菌。造成吸菸的牙周病患者比一般牙周病患者治療效果更差、恢復更慢,且疾病造成的破壞力更大。文獻上已經把吸菸列為牙周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黃怡豪醫師特別呼籲吸菸的牙周病患者最好配合戒菸,不但治療效果會更佳,另一方面也對全身健康有相當的助益。

不可忽視的癌症殺手—肺癌

不可忽視的癌症殺手—肺癌#肺癌

近年來肺癌罹患率及死亡率有增加趨勢,民國88年起肺癌佔居我國癌症死因之首位,依據衛生署最新統計,每年約有六千位肺癌死亡病例,肺癌在國人癌症死因排行中,男性僅次於肝癌居第二、女性居首位。光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江友馨醫師指出,肺癌的致病原因,目前尚未十分瞭解,一般認為空氣污染和吸菸,是促使肺癌上升的重要因素,且香菸吸得愈多,時間愈久,導致肺癌的危險性也就愈大,另二手菸、熱焦油煙氣、放射線、石棉、工廠煙塵、污染空氣中的氧化碘、鎳、鉻化物及脂肪組合碳氫化合物等也是導致肺癌的原因。此外,烹調時國人習慣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其產生的致癌煙霧油煙污染,可能是導致國內女性罹患肺癌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兩種,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分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等類型,我們所謂的肺癌的外科治療,即是針對此類非小細胞肺癌而言。江友馨醫師表示,目前最新的肺癌分期,是依照TNM系統(T指腫瘤,N指淋巴結轉移,M指遠端轉移)分為四期,而一、二、三期再各細分為A、B兩期。若已有遠端轉移(包括其他肺葉、肝、骨、腦等)則為第四期。而第一至第三期則分別依照腫瘤大小,侵犯程度,肺門及縱膈腔淋巴結轉移情形分期之,若臨床分期為第一、二期,則應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目前治療原則上較有爭議的為第三A期,以往仍是以手術治療為主;至於第三B及第四期,則不適合外科手術治療。此外,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原則是依據其分期之早晚而不同。局部早期以手術治療為原則,能開刀的儘量開刀,國人往往怕開刀,尋求偏方治療而延誤手術時機,這是非常可惜,因為開刀是根治肺癌的最有效方法。第三B及第四期是屬於晚期無法開刀,須依病人身體狀態及意願,接受化學治療及/或放射線治療。小細胞肺癌分為侷限期及擴散期,治療時應將病人身體狀況、意願等實際狀況考慮,其治療原則,主要以化學治療及或放射線治療。江友馨醫師強調,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咳嗽是其主要症狀,由於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而錯失早期診斷及治療良機,所以預防方面除了要勸導國人戒菸、改善空氣品質與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外,若有症狀應速就醫診斷,千萬別大意。

預防肺癌唯有戒菸!

預防肺癌唯有戒菸!#肺癌

肺癌人數每年持續在增加中,由於肺癌和肝癌常被並稱為國人癌病的兩大殺手,因此實在不得不讓我們重視它,且具研究肺癌的發生率主要和抽菸有關。光田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綺華表示,根據統計百分之九十的肺癌死亡和抽菸有關,由於香菸中至少有五十種以上的致癌物質,如果每天抽一包菸,死於肺癌的機會將是不抽菸者的二十二倍,每天兩包菸則風險更會增加至四十五倍,因此愈早戒菸才能降低罹癌機率。其他肺癌的相關危險因子還包括有二手菸、空氣污染、在放射性(如鈾、氡)和礦物性(如石綿、焦油)還有金屬(如鎳、砷)等致癌物環境工作的人,此外亦有肺部慢性疾病(如間質性肺病、肺結核)與有肺癌家族史等等。早期肺癌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常常是到末期才被發現,而肺癌初發症狀以咳嗽為第一,還有胸痛或胸部壓感、痰中帶血、哮喘與呼吸困難,此外一些全身性症狀,如倦怠、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也很常見。吳綺華醫師進一步指出,要診斷肺癌,最基本的檢查是胸部X光,此外胸部電腦斷層攝影(CT)對於確定腫瘤的大小、淋巴結的部位及其是否轉移上,是很重要的診斷工具;不過要確定診斷肺癌,還是必須靠支氣管鏡、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引導下拿到的組織切片,有時甚至還必須借助胸腔鏡檢查,才有辦法診斷。臨床上將肺癌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兩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其中的 80%,是最常見的肺癌。由於小細胞肺癌的為高惡性度的腫瘤且具侵襲性的特性,因此癒後極差,治療以化學治療或合併放射線治療為主。第1、2期還有部份3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可以用手術治療,必要時再追加化學治療,至於晚期肺癌的病人如果體力許可就以化學治療為主。此外,最近幾年發展出針對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亦為肺癌病患帶來新希望。儘管對抗肺癌藥物的已不斷進步,但肺癌依舊是一個癒後相當差的癌症。至今對於早期肺癌的發現並無一個有效的篩檢方法,而目前已知唯一能預防肺癌的方法是戒菸,因此除了不吸菸也要拒吸二手菸,更要鼓勵親朋好友戒菸。也建議民眾,一旦有不尋常的症狀就應儘速就醫,畢竟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才能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