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麵也要小心健康出問題!市面上的一天三餐裡,常見到用意麵、油麵、麵線、拉麵甚至泡麵來當主食,不過營養師提醒,麵食的製作會加入鹽,小心以為只是吃麵,卻吃進超標鈉含量,容易造成肥胖、高血壓、腎臟病等問題。
愛吃麵也要小心健康出問題!市面上的一天三餐裡,常見到用意麵、油麵、麵線、拉麵甚至泡麵來當主食,不過營養師提醒,麵食的製作會加入鹽,小心以為只是吃麵,卻吃進超標鈉含量,容易造成肥胖、高血壓、腎臟病等問題。
“阿嬤在吃晚餐的時候,突然手舉不起來,口水從嘴角流出來,然後也無法握起湯匙,站起來的時候沒有力就跌倒在地上” “昨天晚上還好好的,早上就叫不太起來,講不太出話來 ” 類似的劇情一直在急診室重複上演,我們也不時有看到名人腦中風的新聞。腦中風就是會突然的發作讓我們措手不及。 依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尤其好發於60-79歲的年齡層。腦中風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和阻塞性腦中風。但不論是出血還是缺血性腦中風,都需要趕快到醫院就醫,儘快接受治療,讓腦部後續損傷和神經學症狀的嚴重程度降到最低。一般來說,中風的位置、範圍、時間是影響預後的關鍵。 危險因子 腦中風有很多危險因子,其中包含了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所謂的三高),心臟疾病如心律不整,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肥胖,頸動脈狹窄等。這些都是可控制的高危險因子,因此,我們要努力去控制慢性疾病,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降低我們罹患腦中風疾患的機率。 如何快速辨別腦中風?要如何辨識是否有腦中風呢?請記住「快速」動作, 要 「FAST」,每一個英文字母的意義分別為,F:Face;A:Arm; S:Speech;T:Time。簡單來說,臉歪、嘴斜、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最後看到正常的時間),然後趕緊送醫。 腦中風的處置 腦中風診斷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腦血管攝影等。倘若病患在腦中風發現後3個小時內診斷為血栓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在病患符合規範下,可以使用靜脈內注射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有助增加中風康復的機會或降低殘障等級。 然而,現在缺血性腦中風已經不再只有靜脈內注射或是吃抗血小板藥物治療而已。在符合特定的條件,經醫師評估以後,我們可以進行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以外科介入的方式來治療在大血管阻塞的急性缺血中風。此項手術的另外一個好處在於對已經超過黃金3小時的病患,但在6小時內大血管腦中風的病患,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之下,仍然能夠接受治療,讓中風的範圍減少。2015年1月在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MR CLEAN試驗,證實顯著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優於單純用IV rt-PA的治療效果。 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是一種類似心導管檢查的手術的治療方式,醫師會在鼠蹊部穿刺並把微導管或同時置放支架送到腦部血管去抽吸血栓。簡單來說,血栓堵塞了血管,我們把血栓抽吸出來讓血管通暢,縮短腦部缺血或缺氧時間以降低腦部損傷的範圍,進而減少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甚至死亡。病患後續仍然需要努力復健來慢慢恢復其功能性。 最後,重點是我們要及早發現「中風症狀」並「及早就醫」,要FAST! 慢性疾病也要好好的吃藥控制,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冬天也要記得多保暖。 文章授權/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方耀榮
秋冬就要大啖螃蟹!此時正值雌蟹預備產卵的時候,腹中裝了滿滿蟹卵,也就是讓許多饕客一吃進嘴裡飄飄欲仙的鮮濃蟹膏,蟹肉不僅甜美,更富含高營養價值,到底螃蟹該怎麼挑選最新鮮美味?吃螃蟹又有哪些禁忌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當季美食資訊。
許多罹患糖尿病的病人都知道要節制飲食,精打細算「糖與油」的攝取量;一般民眾也常以為,糖尿病是因含「醣」食物才會引起。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楊忠偉提醒,其實「鹽」的攝取更要錙銖計較。
55歲楊先生原來就有高血壓,一天服用壯陽藥想一展雄風時,發生突發性左側肢體麻木至急診就醫。經醫師問診發現,楊先生過去有高血壓病史,但並沒有規則使用藥物或做飲食控制,急診測量收縮壓時甚至高達200毫米汞柱。
45歲劉姓工程師平時因為工作忙碌,下班後與朋友享受美食、打手遊是最大的紓壓方法,平時雖常有疲勞感且體重不斷增加,也沒太在意。一直到體檢發現一片紅字,腰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都不符合標準值,驚覺已被診斷為罹患代謝症候群。
血壓是人體維持血液灌流到組織的重要指標,但是到底什麼是血壓?它的標準值到底是多少?一般常聽到的高血壓跟低血壓又是怎麼回事?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認識!
台灣腎臟病人口高居全球第一,大約有170~200萬的腎臟病患者,最終可能走上長期洗腎的道路。但許多洗腎病友在治療的選擇上,資訊不一定全面,在日常洗腎的照護上也常遇到生活不方便的困擾;醫師提醒,洗腎患者特別需要先了解自己的生活作息需求,才能擁有選擇最適切治療方式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