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別輕忽!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

別輕忽!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如不好好控制血糖,常會伴隨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眼底病變、腎臟病變和腳部神經病變等,但是,卻很少人知道糖尿病與口腔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而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發生率是沒有糖尿病患者的三倍,且罹病愈久,牙周病也愈嚴重,而牙周病已被視為是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的降低及溶解牙周組織酵素(溶膠原蛋白酵素)活性過度增加,導致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易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不止是血液,連口水中的糖分也比一般人高,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牙菌斑是無所不在的,對於健康的人都會引發牙齦炎與牙周病,更何況本身罹患糖尿病的人!再加上糖尿病患容易因脫水或其他原因而產生口水減少,對口腔內雜物清潔效果也會降低,是造成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人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口乾、口角炎、牙齒動搖、黴菌感染、牙菌斑、蛀牙、牙周炎、牙齦炎等造成牙齒敏感、疼痛、口腔黏膜破皮潰瘍等。口腔問題不解決,會導致食慾降低、營養攝取及吸收也較差,如果未及時加以診斷和治療,將影響口腔健康及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要如何保健牙齒呢?建議最好三至六個月定期接受牙科檢查,以防止口腔疾病的發生,降低疾病的嚴重性,因此,當糖尿病患已面臨牙周病的造訪時,應儘速找牙醫診治,否則時日一久,難保不會成為無「齒」之徒,而有所遺憾!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預防勝於治療,糖尿病患做好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口水中糖分,有助於牙齒健康,平時更應注意口腔衛生,飯後一定要刷牙,並使用牙線將齒縫間的食物殘渣及牙菌斑清除,如果能養成良好口腔保健行為,除可減少口腔病變,充分發揮牙齒功能,也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及健康的增進!

健保給付低能量雷射 有助傷口改善

健保給付低能量雷射 有助傷口改善#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容易除了容易造成血管、神經、腎臟及眼睛的傷害外,也會降低人體對抗感染的能力,一名75歲的糖尿病患者,在右足背不小心受傷後出現一個大約2×2公分的傷口,兩個月都無法癒合而且傷口一直往下凹陷,後在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門診接受醫師評估後開始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與傷口照護,每週接受2~3次的治療兩個月後,傷口明顯改善癒合。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賴豐傑表示,所謂低能量雷射的定義是利用波長在450nm(奈米)到1100nm,輸出功率小於500 mW(毫瓦)的雷射都稱之為低能量雷射。低能量雷射其輸出的能量較小,不會破壞組織也不會造成組織變性,但是可引起生物刺激作用(Biostimulation),繼而激發組織生理反應。低能量雷射也可增加細胞膜穩定,促進血管的增生,改善微循環;除了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增加白血球吞噬作用,還增加纖維母細胞之數量、促進膠原蛋白及蛋白質的合成,進而達到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且有抗發炎與止痛的效果,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及免疫等功能。賴豐傑主任指出,低能量雷射治療,原則上一週2到3次,每次10至30分鐘,一次療程最多開單6次,健保局最多給付次數為50次∕人,除了一般掛號門診費用以外,不需再額外付款。目前奇美醫學中心目前有660nm、780nm及808nm等三項低能量雷射提供治療。病人是否適合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需配戴護目鏡保護眼睛,避免直接照射。在照射的部位不會有組織破壞,具有高度安全性及沒有副作用,也沒有一般雷射傷口需照顧的疑慮,更不會有色素沉澱現象等優點,提供民眾多一項治療方式的選擇。

超級愛健康/孕婦吃太多 小心糖尿病上身?

超級愛健康/孕婦吃太多 小心糖尿病上身?#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走入少子化社會,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是家裡最大的期待與希望,但是如何生出一個健康、聰明的寶貝,是每個待產父母最大的焦慮!而如何避免環境中的危機傷害胎兒?也是每位準爸媽需要知道的!孕期常見問題,不停出血,早期懷孕出血真的沒有關係嗎?婦產科醫師蔡宗冀說,有些媽媽在懷孕初期會有出血的現象,媽媽應該先請醫師進行檢查,通常醫師會視情況給予黃體素的安胎藥物,只要依照醫師指示用藥,並且盡量放寬心、多休息,只要胎兒有正常成長,情況大多會穩定下來。一般安胎藥物對於胎兒發育並不會有影響,所以不必過於擔心。相信很多孕婦也有「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加上很多人對妊娠糖尿病認識不多,不知其重要性,孕婦吃太多,有可能會糖尿病上身?到底懷孕後期的營養該如何吃?中醫師羅明宇說,懷孕中晚期後,隨著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準媽媽們的胃口越來越好。此時大家可能會陷入一種迷思:孕婦想吃什麼就都滿足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母子健康。提醒懷孕後並非吃得越多越好,營養過剩有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和巨大兒的產生,據臨床觀察,近兩年,妊娠糖尿病發病率一直呈增高趨勢。因此,羅明宇醫師也表示,控制懷孕糖尿病主要是控制體重,一般主張 6 個月後孕婦體重每周不能超過 1kg。此時飲食需掌握兩個原則:兩低一高,少吃多餐。兩低即控制糖和脂肪的攝入,少吃糕點和油炸食品。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許多水果中的糖含量過高。吃得過多,也會導致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如罹患妊娠糖尿病,蔡醫師也說:母體會產生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胎兒過大難產,因而引發妊娠高血壓;而胎兒易先天性異常、胎死腹中、流產、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黃疸、低血糖、低血鈣等,不可不慎!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75

醫訊/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恐有牙周病

醫訊/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恐有牙周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導致血糖最終代謝產物(AGEs)在小血管壁的堆積,使小血管管腔變窄,延長牙周發炎時間進而產生許多相關併發症;在口腔併發症包括口乾、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其中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口腔併發症。根據流行病學顯示糖尿病是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牙周病被認為是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且超過70%糖尿病患者有牙周炎,為幫助糖尿病患者,衛生署台南醫院特別邀請,牙科主治醫師姚宜吟來教大家認識糖尿病與牙周炎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如何預防等,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講座時間:7月22日(日) 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地下一樓會議廳

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恐患牙周病

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恐患牙周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流行病學顯示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牙周病被認為是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 超過70%糖尿病病人有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種慢性免疫發炎疾病,病因為牙齒上的牙菌斑細菌產生毒素,刺激牙齦使牙齦變紅、會痛、腫,且容易流血,造成牙周病,嚴重牙周病最後會造成牙齒脫落。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導致血糖最終代謝產物(AGEs)在小血管壁的堆積,使小血管管腔變窄,延長牙周發炎時間進而產生許多相關併發症;在口腔併發症包括口乾、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 其中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口腔併發症。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高於8.0%,牙周炎進行程度更快,也更易失去牙齒。相反的,糖尿病患者若控制血糖,且定期做牙周保養,有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就不易有牙周炎。另一個發現是在牙周治療後,糖尿患者牙齦的發炎及流血均顯著減輕,且血糖控制情況也較正常。衛生署台南醫院牙科醫師姚宜吟提醒糖尿病患,應自我檢視口腔情況,定期牙醫生檢查可以幫助牙周疾病的早期診斷。研究顯示牙周病恐涉及到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因此,早期接受全身性疾病檢查,也有利於牙周健康,若糖尿病患者發現牙齦變紅、會痛、腫,且容易流血,就應該去看牙醫作進一步檢查,做口腔治療。

注意配料糖分 糖尿病友也可健康吃冰

注意配料糖分 糖尿病友也可健康吃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酷熱的夏天,來支冰棒或吃碗冰享受,再好不過了!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無禁忌的吃,童綜合醫院於今日上午廳舉辦「炎炎夏日剉冰去」教導糖尿病病友控制飲食時,也能好好的吃一夏「冰」,但如何選擇就很重要,如三種冰建議以仙草、愛玉及蒟蒻,不加糖水以代糖取代。糖尿病病友在飲食方面不能毫無節制,要特別注意,而夏日看著別人大口大口的吃冰,總是羨慕不已!現在就由童綜合醫院營養師何姿儀來介紹冰品配料的食物,掌握食物的基本原則,糖尿病患者在炎熱的夏天也可以開心的吃剉冰過過癮。首先介紹剉冰類裡的食材包括澱粉類、水果類、含油脂類及適當配料。澱粉類包括紅豆、綠豆、薏仁、花豆、小湯圓、粉粿、QQ、蕃薯籤、芋頭等,這類吃多均會影響血糖值,因此選此配料應謹記同種類食物替換原則,可於下一餐扣除當餐飯量。水果類以當季水果例如芒果、西瓜、鳳梨、榴槤、奇異果、香瓜、香蕉等,富含豐富纖維質,但因正逢夏季,甜份高的嚇人,當中又以榴槤甜份最高,故只應攝取1湯匙份量;其餘水果建議每次可攝取半碗或八分碗量,每日2次為限。含糖類:砂糖、黑糖、冰糖、蜂蜜等,皆為糖分高、營養價值低的糖類,建議避免攝取此種糖類,可用代糖製作糖水取代一般糖類,即能品嘗冰品的好滋味!含油脂類如煉乳、巧克力醬、花生醬皆為油脂含量高的調味品,含有大量糖份及多餘油脂,此對糖尿病患之心血管都無助益,建議應避免攝取。其他適當配料包括愛玉、仙草、蒟蒻、寒天等皆為適合糖尿病患及愛美輕食主義者的好選擇,勿選已泡過糖水的配料,如此將會功虧一饋!何姿儀營養師說,糖尿病病友若能掌握剉冰類選擇的原則,飲品類的選擇也是一樣,除了沁涼的飲料外,市售現打果汁,其水果量往往超過一日可食份量,故不建議水果榨汁飲用,濃縮果汁其含糖量則偏高,亦應避免飲用。尤其在消暑當下,可適時使用代糖取代一般糖類,或則可將甜度改為半糖或微糖,熱量能減少一半以上,甜度降低,清涼止渴的效果更好。糖尿病病友只要了解食物的特性與分類後,夏天吃冰不再是夢,只要慎選冰品配料及學會替換原則,輕鬆抗暑涼一夏,也可以吃冰大快朵頤一番囉!

糖尿病患福音! 核桃能改善血糖問題

糖尿病患福音! 核桃能改善血糖問題#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一項研究指出,適量食用堅果能顯著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機率,該研究針對11個國家,34~59歲共8400名婦女所進行的16年追蹤調查顯示,而堅果之所以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機率,主要是因為堅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及其他營養素,有助於穩定血糖和改善胰島素功能的緣故。核桃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食物,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解釋,因其中含鎂的成分,可調節神經系統和肌肉的活動,長期患糖尿病者,會因為尿鎂排出過多,造成胰島素的功能不彰、醣類耐受性減低等現象;適量補充鎂可以改善血糖。而核桃中的鋅可協助胰臟製造胰島素,此外,鋅還有促進傷口癒合,參與皮膚、毛髮、指甲等的修補作用,對傷口癒合能力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應適量補充。另外在核桃中的Omega-3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體脂肪囤積、協調胰島素分泌等作用,可以調節血糖、減緩糖尿病症狀。何一成醫師表示,核桃具有健腦、補血、健胃、養神等功效,而核桃中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細胞代謝的重要物質,也有防止動脈硬化的功效,但何一成醫師提醒,核桃的熱量高,一顆核桃就約等於35大卡的熱量,2顆就相當於1/4碗飯的熱量,建議可以切碎後拌入沙拉中食用,或者撘配蔬果打成精力湯,如此不僅可控制食量,還可充分發揮功效,另外核桃也不宜與黃豆、黃豆製品同時食用,否則會導致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現象。

糖尿病患別怕 1天2份水果助營養均衡

糖尿病患別怕 1天2份水果助營養均衡#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生產各式各樣的水果,香甜又多汁,不過糖尿病友們常會因擔心血糖高而不敢吃水果,面對香甜的水果,到底該不該吃呢?其實擔心水果的糖分而不吃是不對的,想要穩定血糖就該以均衡飲食為主,不過病友們還是可以每日吃水果,因為水果含有天然糖類、纖維質,且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的維生素C和身體免疫力、抗氧化、防癌都相當有益。。但須注意水果若吃過量對血糖控制也會造成影響,所以每日吃的水果種類及份數與食用的方法就很重要了。糖尿病友一般建議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1份的水果量,大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如小蘋果一個、小水梨一個、荔枝5個,若大型的水果,如西瓜、芒果以切成飯碗的一平碗為一份。另外請注意每日2份水果建議分開吃,若一次吃2份,糖分會太多。另外,攝取新鮮水果,盡量避免打成果汁,一旦打成果汁,纖維質和維生素會流失,且一杯果汁通常需要超過2份以上的水果,如1杯240C.C.柳丁汁,通常也要4、5個柳丁才擠得出來。而新鮮水果又可吃到纖維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牙齒不佳的病友,仍可按水果份量打成果汁,但最好不要過濾,不然會減少纖維質的攝取。糖尿病友是可以攝取新鮮多樣的水果,但需要注意攝取的份量,才能穩定血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