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醫療費用高 患者要確實控制、受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醫療費用高 患者要確實控制、受檢#糖尿病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國內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惡化民眾的醫療花費,比視網膜病變前多兩倍以上,住院天數也由平均2.3天暴增為6.9天,門診次數也由每年平均9.6次,大幅上升至36.9次。這項有關台灣地區糖尿病患及視網膜病變醫療耗用的報告,是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管所教授蔡維河等人共同發表,刊登在SCI期刊BMC Health Service Research。這項研究共調查了4,988位糖尿病患者五年期間的病情變化,翁林仲表示,在4,116位視網膜病情穩定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醫療支出平均是美金1,921元(約合台幣5萬元),經四年追蹤,平均每年增加不到美金48元(約合台幣1,500元)。但另在872位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惡化的病患中,每年平均醫療支出,會由原來的美金1,921元,暴衝至美金3,326元(約合台幣10萬元左右)。另外有一特別現象就是,如果糖尿病網膜病變控制不良,最嚴重的網膜病變每年平均醫療支出均高達美金3,632元以上(約合台幣11萬元以上),實在是民眾與健保很大的醫療支出與負擔。※視網膜病變翁林仲強調,調查中發現,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在總醫療費、門診次數、住院天數等,都高於沒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同時,隨著視網膜病變惡化的幅度,會同步加速消耗醫療資源。他特別呼籲加強控制視網膜病變,除了保有良好的視力和視覺功能亦可降低醫療費用支出。由於糖尿病容易引發多種合併症,且其伴隨的慢性併發症,會隨著病患年齡逐漸上升。翁林仲強調,目前臺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糖尿病不僅會影響當事人生活品質,還會增加許多家庭嚴重的經濟負擔。由於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常在不知不覺中惡化,容易讓當事人失去戒心。本身是眼科醫師的翁林仲指出,糖尿病患者約在5至10年後,會隨著時間引發視網膜病變的問題。他說,視網膜病變的初期症狀就是視力模糊和飛蚊症,視野會出現飄動黑點。如果不早期治療,還可能惡化為黃斑部水腫,視野影像出現扭曲變型,進而造成視網膜出血,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因此他建議糖尿病患者,除了配合醫師治療控制血糖外,最好每半年至眼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以便及早篩檢出視網膜病變,不要造成更大的遺憾。※糖尿病視網膜的基本變化是血管滲透性增加和小血管的阻塞,前者可使血液中的成份滲透而引起視網膜水腫等變化,後者則可導致視網膜缺氧而形成新生血管和玻璃體出血等變化。臨床上,病變依病期可分三期: • 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又稱基幕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特徵>:微血管擴張所形成的微小動脈瘤,出血性栓塞併血管內容物外溢及黃色脂蛋白外溢所形成的硬性滲出斑。• 增殖前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特徵>:多發性出血斑、多發性軟性滲出物、棉絮的軟性滲出斑、靜脈血管擴張明顯形成的靜脈串珠的現象、多發性視網膜內危血管異常、廣泛性微血管閉鎖、廣泛性水腫。• 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特徵>:血管新生(包括視神經盤部及視神經盤部以外)、纖維組織新生-膠質細胞新生、玻璃狀體視網膜牽引、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剝離、視網膜出血、玻璃狀體出血。

男罹糖尿病腳趾壞死 幸保住小腿

男罹糖尿病腳趾壞死 幸保住小腿#糖尿病

58歲的劉先生是糖尿病患但未妥善控制,意外被發現左腳腳趾已經全然發黑,右腳腳尖也有部份發黑,屬於嚴重壞死的糖尿病足,經過數家醫院評估,都斷定若要保命就須截掉左小腿至膝蓋處,劉先生為了保留小腿四處求醫,經雙和醫院問題傷口中心協助,終於保住左小腿,僅截除腳趾部份,並將右腿全部保留,留住正常走路、工作的機會。雙和醫院高壓氧治療暨問題傷口中心主任蔡文平醫師指出,肌膚一旦遭到破壞,不管是切割傷、鈍挫傷、擦傷等,都會在身上形成傷口,而傷口一旦形成,人的表皮自然會竭盡所能的來使傷口癒合,在傷口癒合過程中,萬一發生感染、血液灌注不足、或是局部缺氧,傷口癒合過程會遭到阻斷,而造成傷口久久不癒。蔡文平醫師指出,結合清創手術、感染控制、血液循環建立、 高壓氧治療、特殊敷料、營養、血糖控制等以病人為中心之團隊治療,成功為劉先生保留左小腿,右腳趾的壞死腳趾也獲得保留,不需要截除,加上協助申請健保給付的特殊減壓鞋,如今可以正常走路,維持工作的機會。延伸閱讀「糖尿病患保小腿」: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141

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藥物、飲食、運動都要注意

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藥物、飲食、運動都要注意#糖尿病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正式成立「糖尿病中心」, 糖尿病中心創新整合「醫療」與「衛教」服務,糖尿病患在中心可以接受醫師的門診治療與諮詢,同時可以接受糖尿病衛教師與營養師的衛教服務,縮短病人的等候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全方位的醫療服務與完整衛教資訊。醫師提醒,除了醫療照護,糖尿病患的生活型態調整也很重要。大里仁愛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文玉主任指出,糖尿病中心提供完善的儀器設備檢查,如免散瞳眼底檢查、72小時連續血糖監測儀器等,要給予糖尿病患更多照護。99年衛生署統計資料中,糖尿病在十大主要死因排名第五,死亡人數8211人,罹患糖尿病人口每年逐漸上升。大里仁愛醫院徐弘正院長表示,國人糖尿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糖尿病與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了醫療的照護外,最重要的是糖尿病衛教師與營養師的諮詢服務,來提醒病患及其家屬改變生活型態。延伸閱讀「糖尿病控制」: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084

糠尿病患照護 營養均衡不可少

糠尿病患照護 營養均衡不可少#糖尿病

童綜合醫院的糖尿病醫療照護團隊在蔡政麟主任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的努力,今年參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甄選,脫穎而出獲得最高榮譽,七月榮獲糖尿病衛教學會首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林瑞祥教授衛教團隊傑出獎」,肯定了童綜合醫院在進行糖尿病衛教之成就,包括人員培訓及教學成效;對糖尿病衛教的創新及團隊之發揮等。新陳代謝科主任蔡政麟表示,醫院投入很多心力在「糖尿病醫療照護體系」,定期舉辦糖尿病病友會透過專業醫師、衛教師與營養師等,教導病友在保健常識、飲食均衡攝取的方法,及日常生活照護的觀念。蔡政麟主任指出,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排名在99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名,而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罹患糖尿病後,人體無法進行正常的糖(葡萄糖)代謝,無法獲得必需的能量,同時導致血液中的糖堆積,從而損害體內的各個器官,進而引發併發症,因此對於國人糠尿病的照護須加以重視。延伸閱讀「糖尿病照護」: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008

均衡飲食 有益糖尿病患血糖控制

均衡飲食 有益糖尿病患血糖控制#糖尿病

99年衛生署統計資料中,糖尿病在十大主要死因排名第五,死亡人數8211人,罹患糖尿病人口每年逐漸上升,為了讓糖尿病病患、家屬、民眾,對糖尿病有正確的知識,童綜合醫院22日上午在地下二樓舉辦「海豚糖病友會」,提供病友飲食正確的觀念。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同時間每2人新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正快速增加中,糖尿病是長期慢性疾病,因此平時就要做好照護,了解六大類食物中含有何種糖,並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童綜合醫院營養師廖婉汝說,食物中分為六大類食物是指五穀根莖類、奶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與蛋豆魚肉類,而六大類食物又與血糖有相關性,如五穀類有碳水化合物、水果類含有果糖、奶類含有奶糖,會直接造成血糖的浮動;蛋豆魚肉類與油脂類會間接造成血糖的浮動,然而攝取過多,容易引起肥胖,進而引起胰島素抗性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使血糖上升速率穩定,胰島素分泌較低,進而維持體內醣類正常的代謝。延伸閱讀「糖尿病均衡飲食」: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943

飲食、生活型態改變 糖尿病人口上升

飲食、生活型態改變 糖尿病人口上升#糖尿病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臺北市大安運動中心為強化糖尿病人自我照護能力,呼籲熟男、熟女輕鬆做到養生好方式,從日常生活作息中重塑健康行為,提醒糖尿病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響應「防治糖尿病-健康樂活進行4」、「量(量腰圍)、測(測血糖)、輕(選輕食)、動(多運動)」,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家人朋友的配合與支持,讓糖尿病友不寂寞。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李碧慧主任指出,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工作時間延長、沒時間運動),使糖尿病的人口在近年來急遽上升。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9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主要死亡原因中糖尿病占第5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29.4,死亡百分比5.1%;臺北市大安區主要死亡原因中糖尿病占第5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25.03,死亡百分比4.38%。據統計,約有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已罹患糖尿病,三分之二的病人未能適當控制病情;國內超過三成的下肢截肢病患及超過兩成的洗腎病人,都是糖尿病所造成的。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如果及早發現且控制良好,可以減少40~60%的合併症,以獲得最理想的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延伸閱讀「防糖尿病要量、測、輕、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933

男士們不想得糖尿病 考慮吃點魚吧

男士們不想得糖尿病 考慮吃點魚吧#糖尿病

吃魚對身體益處多多,最近又多了一項好處;根據日本癌症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實施的調查發現,愛吃魚的男性,也就是1天攝取魚類超過160公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以降低30%左右。研究人員認為,因為魚肉裡含有EPA和DHA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和維他命D,能有助於民眾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研究資料顯示,男性如果多食用竹莢魚、沙丁魚和秋刀魚等這類油脂豐富的魚類,對於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更有效。另外,調查結果也發現,女性攝取魚類的量和糖尿病之間沒有明確的關聯,研究人員指出,可能是因為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發病機制不同造成的。桃園敏盛醫院營養師劉香蘭表示,因為深海魚類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效減少脂肪堆積,而糖尿病的成因也都跟肥胖、飲食過量、吃高油、高脂的食物有關,所以多吃魚能幫助體內減少脂肪堆積,就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另外,營養師也提醒,吃過量的魚可能會過度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對於人體健康不一定有好處,所以還是建議民眾不要吃太多。只要適量吃魚,它的好處還不止一項,營養師劉香蘭表示,魚裡面除了富含EPA和DHA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還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對抗腦部老化、促進新陳代謝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民眾不想得糖尿病,營養師建議,除了平日應減少攝食油炸的食品,應該多運動、維持體型和均衡飲食才是最佳良方。攝取過量人工反式脂肪 小心易罹患糖尿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268嗜吃速食、炸雞 國二男體重110公斤患糖尿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624讓血管彈性變好、助代謝 運動可控制糖尿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602

有半數糖尿病患者 自己得了糖尿病卻不自知

有半數糖尿病患者 自己得了糖尿病卻不自知#糖尿病

還記得先前本報報導一名國二男學生因愛吃炸雞、零食,才14歲體重就飆破110公斤,還因此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嗎?事實上,因為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加上坐在電腦、電視前面的時間比運動的時間還多,許多小朋友因此體重直線上升,「小胖子」也越來越多。臺北市大安運動中心執行長藍涂育指出,肥胖是影響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極為重要的一項因素,甚至研究發現過重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兒童高出10倍,肥胖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更是一般兒童的19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