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視力模糊、水腫甚至陽痿 糖尿病併發症多

視力模糊、水腫甚至陽痿 糖尿病併發症多#糖尿病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許博期說,隨著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及人民平均餘命的增加,再加上現代預防醫學的興起,使國人更重視自己的健康。但是現在所謂的文明病,如糖尿病,病患日漸增多,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盛行率約4%,每年的新發生糖尿病比例約1.5%。糖尿病與腦中風、心臟病和高血壓也有密切的關係。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全球有2億8千多萬糖尿病人口,台灣約有120萬人,占總人口數5%。台灣的糖尿病人口中,1%因為周邊血管疾病需要截肢,4%得過心肌梗塞,更高達6%發生過腦中風。近年來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所耗費的醫療支出更是日益龐大。因此對於糖尿病的積極防治是刻不容緩的。在中醫糖尿病是屬於「消渴證」範圍,臟腑病變主要在肺、脾(胃)和腎,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症狀有口大渴,飲水多,口乾舌燥,咽中發熱,大便正常、小便清等;中消症狀有口渴易饑餓,飲食多,卻形體反瘦,易汗出,小便頻數等;下消病狀有煩躁口渴、面目黑、小便多,小便渾濁或清長。其病程也主要可分成三個階段,早期病機為陰虛燥熱,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三多)及體重減輕;中期發展成氣陰兩虛,以倦怠、乏力、口乾為主要表現,並可出現視力模糊、手腳麻木或尿中會出現微量白蛋白;末期演變為陰陽兩虛,併發症加劇,會出現腰酸、手腳冰冷、水腫、陽痿等症。在糖尿病的中醫藥膳食療方面,中醫觀點以清熱生津,養陰益氣為主要方向,如、山藥、薏仁、南瓜、燕麥、牛蒡、芹菜、芥菜、菠菜、蓮藕、荸薺、豆芽、苦瓜、冬瓜、香菇、金針、黑木耳、白木耳、玉米等,在顧及總熱量攝取之下應可考慮選用。

提重物就「氣喘如牛」 原來是COPD

提重物就「氣喘如牛」 原來是COPD#糖尿病

根據自由電子報報導,一位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石先生,近幾年雖然已戒酒卻仍改不掉抽菸習慣,前幾個月發現自己提重物,爬三層樓梯就喘吁吁,這幾天更是平面道路走200公尺就氣喘如牛,連睡覺都無法好好睡。經過一番檢查後,醫師發現時先生的肺,被發現有中、重度的阻塞,確定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若不戒菸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而石先生現以戒菸,搭配藥物及運動,「喘」的情況也改善了。●孫越竟有94歲的肺! 肺部保健、從戒菸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5●愛小孩就不要抽菸 二手菸致兒童睡眠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05●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 戒煙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5

喝還是不喝? 葡萄酒可以降血糖 卻會增加乳癌風險

喝還是不喝? 葡萄酒可以降血糖 卻會增加乳癌風險#糖尿病

葡萄酒對於人體到底有沒有幫助,是許多科學家持續探究的問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兩篇報導指出,紅葡萄酒當中的成分可以幫助身體預防心臟疾病與糖尿病,但是女性卻會增加50%的乳癌風險。到底紅葡萄酒是該喝?還是不該喝?荷蘭的科學家發現到,紅葡萄酒當中有一種抗氧化劑稱為白藜蘆醇,它不但可以降低血糖值,還可以讓血壓下降。荷蘭的研究人員找了11個肥胖男子,然後給他們服用白藜蘆醇的補充劑,結果在30天後,這些人的脂肪肝減少,血糖值也下降了,甚至血壓也降低了。但是哈佛大學的研究可就不是好消息了,因為研究人員分析了約10萬5千位婦女後發現,每天喝兩杯葡萄酒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增加50%。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雌激素增加,進而誘發乳癌的發生,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女性應減少喝葡萄酒的習慣。所以到底該不該喝葡萄酒呢?有科學家說出了一個有趣的解答,如果你們家有乳癌的病史,但是生活很健康,沒有心臟疾病,那就最好不要喝。但是如果你或是親人沒有乳癌病史,確有心臟病或是糖尿病,那麼可以小酌兩杯,幫助降低血壓,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要喝或是都不要喝,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的身體體質與疾病狀況。男聲、女聲 傻傻分不清楚?原來是甲狀腺病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9&HN_Yr=0&HN_Mon=0眼睛乾澀易疲倦 小心乾眼症上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8&HN_Yr=0&HN_Mon=0阿輝伯健康亮紅燈 罹患大腸癌開刀切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6&HN_Yr=0&HN_Mon=0

台灣糖尿病患「失控」 嚴重恐失明、中風

台灣糖尿病患「失控」 嚴重恐失明、中風#糖尿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警告,全球四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爆增,糖尿病名列其中。今年也特別提出「一動、二測、三注射,請你跟我這樣做」為號召,台灣超過140萬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六成多未能將「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在良好範圍,因此容易導致併發症的發生。現年75歲的謝豐聰,25年來與糖尿病病共存,他控制血糖的良方便是運動、飲食與每天定期量二次血糖。即使如此,台灣仍有近七成患者未能將「糖化血色素值」(HbA1C)控制在標準的7%以下,也就代表這七成的患者引起併發症的可能性較高。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今天表示,未能良好控制糖化血色素值在7%以下,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失明、中風、截肢或死亡。病友團體說,控制血糖最好的方式是快步走;同時專家也提醒,控制血糖除了配合醫師用藥外,擁有充份的運動量與飲食少鹽、少糖、少油,才大大減低糖尿病風險。 無薪假恐爆憂鬱潮 玫瑰花飲讓人保持好心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HN_Yr=0&HN_Mon=0&aid=13184&sor=1拉抬新莊、泰山醫療水準 輔大醫療專區過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85憂鬱症將成21世紀黑死病 台灣政府狀況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0

注意飲食、生活加運動 延緩、降低罹患糖尿病

注意飲食、生活加運動 延緩、降低罹患糖尿病#糖尿病

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聯合國呼籲世人應重視糖尿病流行的問題,一起採取行動改變不良的飲食和作息習慣,養成規律運動等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延緩或降低罹患糖尿病,以及併發症的發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新光醫院於11月5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假新光醫院地下一樓會議室共同辦理「2011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新生活座談會」,現場提供糖尿病病友分享、免費篩檢、衛教諮詢等活動,鼓勵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勇敢站出來為糖尿病教育及防治工作宣傳,並提醒社會大眾對糖尿病預防的認知,進而願意挺身支持與關懷糖尿病友。糖尿病99年高居臺北市十大死因第5位,也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研究顯示,糖尿病人發生心臟血管疾病是正常人的2至4倍;發生視網膜病變則為正常人的17倍;在洗腎病人中則有20%至25%為糖尿病患者。而這些慢性併發症若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則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糖尿病不僅威脅個人健康、增加家庭醫療費用支出、影響生活品質;對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嚴重的衝擊。許多糖尿病人都知道,糖尿病可引起眼睛病變,嚴重時可以突發失明。但是很多糖尿病人並不知道,及早的預防和治療,往往可避免失明的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與糖尿病病齡及患者年紀有關,根據統計,糖尿病患在患病7年後50%有視網膜病變,而在17到25年後則有90%出現病變,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變,如微血管瘤、硬性滲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體增殖甚至視網膜脫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但當症狀出現時,視網膜病變已經到達某種程度,所以,糖尿病人每年都應該最少有一次眼睛的例行檢查。另外洗腎患者中近4成是糖尿病患,國家衛生研究院在長期追蹤研究發現,糖尿病病史超過5年、控制不佳,或胰島素阻抗性高、微量蛋白尿正常偏高,及愛菸癮君子等因素,都大幅提升慢性腎臟病發生率。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的表現是蛋白尿,隨著蛋白尿的惡化,接著有高血壓的出現,最後腎功能變差,而終至腎衰竭,甚至需要洗腎。糖尿病患除了控制好血壓、血糖外,亦可至醫療院所做尿液中微量尿蛋白的檢測,同時也採取低蛋白攝取量飲食習慣,腎臟惡化的速度才得以減緩,甚至可獲得改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糖尿病的認知以及有效預防糖尿病之發生,在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辦理三高篩檢(血糖、血壓、血膽固醇)、糖尿病相關講座及支持團體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糖尿病患受傷不用怕 新療法保命又保腳

糖尿病患受傷不用怕 新療法保命又保腳#糖尿病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較一般人差,只要腳部受傷很容易潰爛且發炎,以至於得靠著截肢手術保住性命,但大林慈濟醫院日前發現,可以利用「腳部自由皮瓣手術」,幫助患者免去切除腿部的命運,目前已有不少病患手術成功。糖尿病患者因為新陳代謝作用不佳,使得癒合傷口的膠原蛋白不足,讓病患只要腳部一受傷就會很難痊癒,因此被稱做「糖尿病足」。過去大多為不讓傷口潰爛危及患者生命,醫師都會建議做截肢手術;但是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許宏達醫師採用「腳部自由皮手術」,能幫助患者保腿又保命。許宏達醫師表示,該手術利用病患的健康組織與血管一同取下,蓋上傷口並連接動脈與靜脈。不過許宏達醫師也強調,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腳部自由皮瓣手術」,仍有部分病患因為某些狀況,仍得做截肢手術才能活命。其實國外先前也有針對「糖尿病足」患者做研究,美國凱薩醫院《Kaiser Hospital》與夏威夷檀香山大學過去曾利用絲光綠蠅的蛆,放在傷口上清理壞死與遭感染的組織,發現部分的足部傷口復原狀況很好,未來會再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助糖尿病足患者。台中林新醫院心血管科吳士平醫師提醒,糖尿病患平時應多注意腳部,或是其它部位有無傷口,並建議盡量少穿太緊與腳趾外露的鞋子,以免因為忽略傷口出現潰爛。草莓般的可怕殺手「卡沙巴梅症候群」不可輕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5&HN_Yr=0&HN_Mon=0心肌梗塞誤以為胃痛 找錯科恐延誤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4&HN_Yr=0&HN_Mon=0嬰兒易感染肺炎鏈球菌 施打疫苗可預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2&HN_Yr=0&HN_Mon=0

糖尿病患B肝風險倍增 美政府籲接種疫苗

糖尿病患B肝風險倍增 美政府籲接種疫苗#糖尿病

美國聯邦政府疾病管制局(CDC)「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建議60歲以下成年糖尿病患者,應例行接種B型肝炎疫苗。因為研究顯示,60歲以下糖尿病患感染B肝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研究發現糖尿病患感染B肝病毒的風險增加,主要是透過血糖檢測儀器感染,血糖檢測常以針刺手指採血,消毒工作如果稍有疏失,或者好幾個人使用同一套器具或裝置,就會增加感染的機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肝炎衛教文章中提到,B型肝炎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肝臟發炎,台灣地區在30歲以上的健康人口群中,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將近有15~20%(約有了三百萬人是屬於B型肝炎帶原者),就研究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約80%的肝硬化、肝細胞癌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用對方法 B肝也能有好肝!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527身體疼痛發警訊 就醫意外發現肝硬化!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881小心「肝」爆掉了! 「健康搜查隊」追蹤無聲器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0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台灣成人失明三大原因之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台灣成人失明三大原因之一#糖尿病

台中林新醫院眼科醫師羅育倫指出,隨著都市化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生越來越普遍,在門診常常會聽到糖尿病患者問幾個問題,包括糖尿病為何要看眼科等。糖尿病會引起全身微小血管及大血管的病變,視網膜上的血管因血糖升高的破壞會造成視網膜血管的滲漏或者阻塞,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台灣目前成人失明的三大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羅育倫醫師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嚴重度跟糖尿病發生時間的長短以及血糖控制好壞有關,時間越久及血糖控制不良者視網膜病變往往越嚴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若糖尿病超過15年,有約80%的患者會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超過20年則幾乎全部都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糖尿病超過19年,較嚴重需胰島素控制者有約84%的患者會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需胰島素控制者約有53%的患者會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雖然久了幾乎都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然而這並不表示良好的血糖控制不重要,事實上良好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一旦有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重要的就是減少疾病的惡化、減少嚴重視力喪失的機率,長期嚴格的血糖控制在不論在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減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