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勿忽略蛋白尿 內臟功能急速衰竭壽命恐減10年

糖尿病勿忽略蛋白尿 內臟功能急速衰竭壽命恐減10年#糖尿病

隨著糖尿病盛行率越來越高,共病問題如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也受到關注。糖尿病治療除控制血糖以外,預防併發症也是重要課題,尤其是一般人較容易忽視的「蛋白尿」,更是檢視是否導致腎功能病變的重要指標。 博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許惠春院長門診一位看糖尿病十年的阿姨,數值一直都控制很好,前陣子突然發現有嚴重的蛋白尿,仔細問才知道幾個月前因為身體痠痛,逕自服用了來路不明的藥品或保健食品。這類產品通常都有止痛藥成分,對腎臟有相當大的影響。 糖尿病轉腎病變4成有蛋白尿 「糖尿病患發生腎臟病變機率高達近4成,在一般糖友的例行尿液檢查當中,更發現有近4成有蛋白尿。」 許惠春醫師說明,這位阿姨已經是十年的老病人,幸好因遵照醫囑都有準時回診,馬上發現蛋白尿的變化,也即時介入治療,讓腎絲球過濾率沒有快速惡化,透過三個月持續調理,現已恢復正常值。 許惠春醫師指出,提早診斷糖尿病患的腎病變,早期預防偵測糖友的蛋白尿是一個重要的先期指標,如果糖友發現尿液開始變得泡泡比較多、持續很久,或者是變得尿液濃稠、體力變差,都要有所警覺。 腎絲球過濾率正常數值為100~120 ml/min/1.73m2,當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0 ml/min/1.73m2就要洗腎。如果發生蛋白尿,加上腎絲球過濾率降低至60 ml/min/1.73m2以下,就代表腎功能已經剩下原來功能的1/2。 傳統上腎功能檢視會以肌酸酐、尿素氮指數來評斷,但當這些數值出現問題,通常腎功能已損害一半,因此蛋白尿的檢查相當重要。「如果糖尿病患者忽略蛋白尿導致腎功能下降,日後心血管病變機率會提升6~7倍,洗腎機率增加10倍,心衰竭機率也增加2倍,甚至壽命會減少6~10年。」 基層診所讓糖友提早預防共病危機 許惠春醫師指出,「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近年針對病患做的共病研究發現:有84.3%糖友合併高血脂、65.7%合併高血壓,而一般病友幾乎沒有共病的風險警覺。 基層糖尿病協會為此推出「及時篩 腎心安」計畫,希望以方便性、連續性、完整性、協調性的基層診所特性,透過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共同協助,除了為糖尿病患進行長期照護,更透過飲食等衛教協助從生活調整,並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壓及必要時的轉診檢查,以照顧糖友的生活。 許惠春醫師強調,糖友的飲食方針要有正確觀念,這是一種健康飲食,並非限制什麼都不能吃。只要理解食物營養、如何替換,平時定食定量、營養均衡的方針都與常人無異。 一般討論的「低蛋白飲食」,許惠春醫師也提醒,這是到腎功能衰竭的第四期之後的病友才需要特別限制。「9成糖友都還不需要到這樣的嚴格條件,選擇優質的蛋白質與正確攝取量才是重點。」 治療糖尿病,最重要也是保護其他臟器病變,許惠春醫師強調,希望透過基層診所更深入糖友的疾病照護,除了提醒定期抽血、驗尿,只要有其他長期治療的慢性病不管是否用藥,更要每年定期檢查蛋白尿,及早介入才能預防腎臟病變、回歸正常生活。 糖友有以下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是否腎功能病變: 腎絲球過濾率低於90 ml/min/1.73m2 蛋白尿 泡泡尿 尿液濃稠 體力變差 動一下就喘 下肢水腫 民眾若想進一步了解更多糖尿病照護資訊,也可以透過搜尋「保腎護心卓越機構」,或是直接輸入網址(https://actonmrf.com/),了解住家附近有哪些專業的基層診所,進行專業的諮詢與就醫。

有食譜》豆製品比肉類更健康?醫曝巨量營養素最強者是「它」

有食譜》豆製品比肉類更健康?醫曝巨量營養素最強者是「它」#糖尿病

植物性或動物性蛋白質,孰優孰劣是個眾說紛紜的常見話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游能俊體重一度曾達到「肥胖」,卻靠著自身專業瘦了下來,逆轉糖尿病前期,他在《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書中,強調無論豆類或肉類,所含的營養素和胺基酸、脂肪酸含量都各有長處,與其比較優劣,在控醣期間均衡攝取更重要。以下為原書摘文:

腸泌素能救命又省上億健保!糖尿病友發起連署,懇求放寬給付

腸泌素能救命又省上億健保!糖尿病友發起連署,懇求放寬給付#糖尿病

醫嘆:現規範與實際治療需求有落差、盼政府單位一併考量照護成本與負擔 台灣糖尿病人口約240萬,不僅有年輕化趨勢、且人數逐年增加。血糖控制不好,將併發腎病變、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僅讓糖友因共病苦不堪言、更可能奪去性命!而每年綜合糖尿病與併發症疾病衍生的照護支出,竟要燒掉健保近千億。近年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及早使用腸泌素介入治療,可減少共病機率,提升糖友安全、減少照護負擔,無奈我國現階段健保限制過於嚴苛,需要糖化血色素超過8.5以上達6個月才能給付,等於糖友需忍受半年全身器官泡糖水,才有機會健保用藥,不僅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也讓多數患者感嘆腸泌素治療看得到、用不到!近期糖友們更自主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立案,呼籲民眾一同參與連署、促進放寬健保給付,讓患者可即早使用腸泌素藥物,有效減少共病風險、減少健保負擔! 有鑑於當今全球社會習慣變遷,糖尿病幾乎成為已開發國家最注重的慢性病問題之一,糖尿病不只肇因於個人習慣,更與患者的家族遺傳、性別、工作狀態等因素有關。60歲的李先生確診糖尿病20年,過去他曾任職銀行經理,在工作型態影響下,經常三餐飲食不正常、熬夜應酬,早已埋下糖尿病隱憂;直到出現長期腿麻、胸悶症狀,李先生才驚覺事態嚴重,求助醫師發現確診糖尿病,甚至當時已併發心血管疾病前兆,病況危急,多次與醫師討論選擇自費使用腸泌素藥物,雖然需要背負不小的治療負擔,但也才逐漸穩定病況、遠離死亡風險。可惜不是每位病友都能負荷,只能深陷洗腎、心血管共病陰影與奪命恐懼中。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李弘元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糖尿病人口仍逐年成長,如何幫助患者穩定控糖、遠離共病是首要任務,近年國際治療指引中皆提出建議醫療團隊及早為患者評估使用腸泌素藥物治療的可行性,由於該藥物與天然人體激素相似,不僅可穩定血糖、控制體重,更可連帶減低腎病變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使腸泌素藥物成為近年來國際間治療糖尿病的重要利器,但醫師也說明:「目前台灣健保規範較嚴,患者必須符合糖化血色素超過8.5%且時間長達半年、或已發生過重大心血管疾病才可給付使用腸泌素,導致患者近用藥物的可能性低,多半無法負擔治療。」。 台灣過去限縮腸泌素藥物健保給付,主因還是因為藥物單價相對高。但近期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估算,如及早提供患者使用腸泌素治療,將會在第3年因減少心腎併發症支出而打平增加藥費,並在第4年與第5年各可節省6800萬與1億2400萬元的健保支出,也就是說早期使用腸泌素的花費,長期將大幅減輕後續健保負擔,並節省醫療資源,這項數據也成為近期糖友爭取放寬健保給付的核心理念。 倡議立案的主要糖友祝先生指出,在台灣有許多患者與李先生一樣,因工作影響生活習慣、落下病根,但為了治療與生活所需,無法撇棄工作,只能盡量與病共存,許多糖友也因無法負擔自費治療,即便知道腸泌素可以預防共病,但只能活在共病恐懼中。其實不僅醫界與病友希望幫助患者以更好治療方式穩定病況,政府單位必定希望幫助病友有多元治療選擇,達到治療效益並減少健保負擔。祝先生強調連署是希望提升政府重視、並進一步開啟對話的機會,也希望大眾一同連署發聲,讓糖友擁有更完整的治療權益,攜手為台灣健保創造更好的未來。 連署連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