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領先全球!台灣產官學合作、首次提出糖尿病「精準衛教」新觀念

領先全球!台灣產官學合作、首次提出糖尿病「精準衛教」新觀念#糖尿病

台灣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糖尿病共病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及腎病變比例高、影響甚鉅。然而,每位患者狀況不同,如果能精準評估共病發生風險並及早預防,將有機會提升照護品質、也降低不必要醫療負擔。國際間對於精準醫療多仍停留在後期治療,而台灣領先國際、提出「精準衛教」新觀念,依據每位患者的病程、可能延伸的共病問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並給予相對應的衛教內容,期望能從前期預防、照護階段即可達到精準化! 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31日簽署「2025糖尿病精準衛教計畫」合作備忘錄,期待透過推動「精準衛教」,可以賦能照護團隊,並提升患者的自我照護意識,同時達到共病預防目標,讓臺灣糖尿病衛教體系更加完善,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患者最需重視心腎病變!精準衛教新趨勢、助糖友及早預防共病風險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高達242萬,糖尿病共病多且影響深遠,國家衛生研究院許惠恒副院長分享,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多出3倍。心血管疾病更躍升近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腎臟病變更不容小覷、每三位糖友就有一位將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因此,及早預防共病非常重要,長期不僅可減少整體病程花費,更能讓病患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即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糖尿病患者也會根據身體狀況而需要相對應的治療方式,精準醫療已是一大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表示,國際間在推動精準醫療時多著重於治療上,但其實前期預防衛教也需要因應患者狀況而更個人化,舉例來說,國衛院現階段正投入一款糖尿病共病預測平台的研發,運用數據計算、比較共病風險,以提供精準醫療照護模式。歐弘毅秘書長進一步說明,過往糖尿病患者需要兼顧腎心共病預防、可能得同時顧慮多面向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但在精準衛教工具輔助下,可幫助患者預測不同共病的發生機率與順序,並且因應提早做好準備。 照護團隊賦能、病人為中心、共病早期預防 三面向邁向糖尿病精準衛教時代 配合精準衛教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共同發起「2025糖尿病精準衛教計畫」,王治元理事長表示,本次計畫將會著重於三大面向的強化: 照護團隊賦能:精準化衛教工具的實際運用需仰賴衛教師的專業與投入,因此將會大幅提升衛教師於照護過程中的重要性,強化衛教師的角色,並促進跨團隊經驗交流。 病人為中心:精準衛教將改變過往照護觀念,除了更以患者為中心的個人化健康管理外,也將提升病患的自我照護能力,落實照護平權。 共病早期預防:精準檢測腎病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針對共病擬定最適合的個人化預防、治療與照護方式,進而提升醫療效率與患者的生活品質。 王治元理事長表示,整體而言,精準衛教計畫將有助於個人化健康管理的落實,針對不同患者族群提供有系統且貼近需求的衛教資源外,也進而避免更多共病發生,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產官學跨界合作!共創糖尿病精準衛教新紀元 糖尿病照護需要各界積極投入,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今(31)日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期待透過產官學合作,提升糖尿病患自我照護能力及共病預防,並且在與台灣政府政策接軌的推動下,擴大台灣良好照護品質的國際能見度。臺灣阿斯特捷利康長期深耕糖尿病治療領域,總裁Claudio Longo分享,公司向來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積極參與精準衛教與照護的推動,期待透過這次計畫,幫助更多患者及早預防共病、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為糖尿病衛教盡一份心力!

每10位成人就1人罹患糖尿病!當心免疫力不足「4大感染性疾病」上身

每10位成人就1人罹患糖尿病!當心免疫力不足「4大感染性疾病」上身#糖尿病

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醫師警告,患者除了注意血糖控制,也要小心新冠肺炎、流感、肺炎鏈球菌、帶狀皰疹等「4大感染性疾病」,甚至比起一般正常人多出最高3倍罹病風險!除呼籲糖尿病患者及早接種疫苗、防範嚴重疾病併發症之外,也提醒糖友可做好「日常5件事」提升免疫保護力。

腎臟病末期該怎麼吃?中醫飲食原則:避高磷高鉀食物、可吃冬粉米粉

腎臟病末期該怎麼吃?中醫飲食原則:避高磷高鉀食物、可吃冬粉米粉#糖尿病

孫太太來看診時,憂心忡忡地表示,自己的腎臟功能已經掉到第4期了,且她拿出檢驗報告,又說自己患有糖尿病也已多年,但是控制的還可以。直到2年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eGFR)降低到51,這2年來一直選擇吃西藥,但沒想到上個月測eGFR卻只剩下26,最後的辦法只能來求治中醫了,看看還有沒有希望。

台灣「糖尿病+C肝」比例高於全球!首份治療指引:新冠也納入考量

台灣「糖尿病+C肝」比例高於全球!首份治療指引:新冠也納入考量#糖尿病

肝炎與糖尿病皆是台灣常見的重要慢性疾病,也是全球高盛行率的慢性疾病,且兩者有著密切相關性!由台灣肝臟研究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共同制定的全球第1份《糖尿病患之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共識》,提出「優化診治3重點」,提供跨科別醫師診治糖尿病患之C肝問題,幫助病患穩定控糖、根除C肝。

糖尿病為百病之首!醫:3成病患腎病變不知,及早檢驗遠離腎臟惡化

糖尿病為百病之首!醫:3成病患腎病變不知,及早檢驗遠離腎臟惡化#糖尿病

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變最常見的首要徵兆,但糖尿病患者卻有3成不知自己有蛋白尿。醫師提醒,有蛋白尿代表腎臟已有初步損傷,若沒有妥善治療,就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開蘭安心診所院長陳柏瑞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如果面臨腎損傷沒有及時介入,很容易加速腎臟惡化、提高洗腎風險。由於早期腎病變沒有明顯徵兆,有些病患可能尿液只有一點點泡泡情形,若無進行尿液檢驗,也可能忽略自己有蛋白尿。如果本身具有三高,慢性病又有控制不佳的情形,更可能提高腦中風、心臟病發生等風險,「這些疾病都是不可逆的,只能透過提早發現來預防與控制。」 糖尿病腎病變,低蛋白飲食更要控制 陳柏瑞醫師說明,糖尿病患或者是腎病患者飲食的控制很重要,通常都會建議要採取低蛋白飲食,糖尿病患者會建議每公斤攝取1~1.2克蛋白質,如果已經有初期腎病變跡象,更要限制在每公斤0.8克。 蛋白質來源更要以優良蛋白質為主,像是新鮮的豆魚蛋肉類就要佔三分之二,如果是內臟或者是加工食品,因含磷量較高,對腎臟負擔大,容易造成心血管危害要盡量少吃。 另外,根據數據統計,糖尿病患者有7成合併高血壓,超過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更有超過8成有高血脂,三高族群飲食可參照「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及多纖維的飲食原則,透過飲食調整及控制,來延緩糖尿病惡化相當重要。 糖尿病用藥進步,直接排糖減少腎壓力 陳柏瑞醫師強調,現在糖尿病用藥已相當進步,從過往是單純降血糖,因刺激胰島素作用容易造成肥胖等副作用,至現今的藥物已經能夠排糖,並直接作用於腎臟,降低腎臟血流之壓力,也減緩洗腎機率,進而延長腎臟使用的壽命,對保護心臟、胰臟、腎臟都有明顯效果。 醫師門診中有一名60幾歲女性病患,罹患糖尿病至今已有8年時間,於某次回診時,發現有白蛋白尿現象(UACR數值 為36 mg/g,一般標準為30 mg/g),由於該名病患非常遵從醫囑且飲食控制、生活作息都做得很好,並定期回診,因此很快發現有異且立即調整藥物,至今不僅數值都控制非常好,有時也能品嚐甜點與紅酒來維持生活品質與樂趣。 透過基層醫療診所,做好疾病控制 陳柏瑞醫師強調,台灣人口慢慢邁向老化,獨居者也不在少數,當生理功能慢慢退化就容易產生肌少情形,若加上衰弱以及本身三高未獲得良好控制,很容易開始發展為多重用藥,加重病情。「透過基層醫療診所提早介入,醫護團隊也能提供正確醫療觀念,時時叮嚀病患,對預防重病發生有相當大的幫助。」 以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來說,推出的「及時篩、腎心安」計畫讓病患透過風險評估了解自身的高風險因子並提升自我照護意識,再經醫護人員促進醫病的溝通與衛教,協助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更有助於延緩糖尿病腎心併發症。 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異常的疾病,若沒有做好控制,各種併發症就容易發生。陳柏瑞醫師表示,這是台灣未來醫療環境的挑戰,但如果能在身體還及格的狀態提早預防與介入,透過基層診所監測血糖,提早發現蛋白尿與腎絲球過濾率等疾病指標,控制好三高,也能夠穩定控制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民眾若想進一步了解更多糖尿病相關風險預防知識,也可以透過搜尋「保腎護心卓越機構」線上衛教網站,或是直接輸入網址https://actonmrf.com/了解住家附近有哪些優質的基層診所,進行專業的慢性病風險評估與諮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