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換季過敏潮又來襲!專家建議飲食調整體質

換季過敏潮又來襲!專家建議飲食調整體質#過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季節冷熱交替、早晚溫差大的天氣容易引發過敏及氣喘,皮膚黏膜或呼吸道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到影響,家中有過敏兒的家長可要當心。想要避免每年的過敏,營養師建議從日常飲食調整體質,不僅可以緩解過敏症狀嚴重,更可以降低發作次數,減少因過敏造成生活困擾。營養師趙強指出,三、四月為過敏好發季節,由於冷熱交替、早晚溫差大等的天氣變化,導致塵蟎、花粉過敏原活躍而誘發過敏,孩童開始鼻塞、打噴嚏、眼睛又紅又腫,嚴重甚至會引發鼻炎或氣喘。趙強營養師表示,過敏主要是接觸過敏原後,導致體內Th1、Th2免疫細胞失衡引起的發炎反應,因此過敏常併發其它症狀,如鼻子過敏同時可能也有過敏性結膜炎。此外,長期慢性過敏患者發作也較偶爾發作的過敏患者來的嚴重,營養師建議,過敏雖無法根治,但可從居家抗敏減少發作次數,首重遠離過敏原,其次從飲食調整體質。根據日前「兩代過敏家庭抗敏行為變化」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抗敏趨勢從被動治療轉為積極預防,家長比以前更注重居家抗敏行為,其中高達60.2%的家長使用益生菌輔助調整小孩過敏體質。「比起吃藥、戴口罩,從飲食調整對孩童而言比較容易接受」,營養師建議家長可從飲食著手,選擇可以改善過敏又同時補充營養的食物,適量攝取有特定功效益生菌的機能優酪乳,協助改善敏感體質。市面上益生菌的種類有很多,營養師建議,消費者平常可選擇具有國家健康認證,可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優酪乳,其中有抗敏認證的菌種可降低過敏發炎反應,讓身體有免疫力對抗外來過敏原入侵,更能輕鬆面對季節環境變化。

過敏好煩惱 先從避免居家過敏源做起

過敏好煩惱 先從避免居家過敏源做起#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季節交替,溫差變化大,白天出太陽時高溫可達 30 度,到了晚上降到 15 度,一不小心,家中初生的小寶寶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由於這些症狀引起不適,小寶寶時常哭鬧不停,看遍各大醫院,追根究柢,才知道是過敏所引起。根據統計,台灣鼻子過敏的人數約占總人口的20%~40%,而且數據有往上攀升的趨勢。我們一般常聽到的鼻子過敏,就是「過敏性鼻炎」,分成兩種,一種是經年發生的過敏性鼻炎,另一種是非經常發生的過敏性鼻炎。「經年發生的過敏性鼻炎」通常發生在季節交替早晚冷熱溫差大的時候。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每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約莫 2 個小時後,就恢復正常,這種過敏的發生,大多與遺傳有關,如果雙親皆有過敏體質,子女過敏的發生率高達75%,相當地高。「非經常發生的過敏性鼻炎」則是因為環境的因素所引起,包括溫暖潮濕的氣候或是受污染的空氣,居家環境中的塵?與落塵(花粉、灰塵)也是重要的過敏原之一,可從日常生活中做預防。不管家庭主婦把家裡打掃得多乾淨,都很難避免有塵蹣的存在,數量或多或少,塵是讓人頭痛的過敏原,這種過敏原來自塵蹣的排洩物或屍體的合成蛋白質,每一隻塵蹣能產生的排洩物量是牠們自身體重的 200 倍,常藏在有灰塵的地方,例如地毯、棉被、枕頭、布玩偶等,當拍動寢具的時候,灰塵在空氣中飄散,就可能會引起過敏患者的過敏症狀。控制塵蹣的生長,可先從控制溼度做起。購買除濕機,將相對溼度調整50%以下,或使用空氣清靜機,除了可以將塵蹣濾除,還可以去除空氣中的異味。蟑螂是僅次於塵蹣,為第2常見的過敏原,蟑螂能分泌過敏臭液,食物便留有令人作嘔的難聞氣味,這氣味也會引起過敏患者的過敏症狀。另外一種常見的過敏原是寵物,一般最常見的寵物種類是貓狗。貓咪喜歡舔毛,唾液和皮屑是過敏原,養貓引起過敏的比例較高,養狗的影響較小。尤其貓咪的習性喜歡磨蹭人,這些過敏原就容易殘留在人的身上,引發過敏,因此家裡面有小寶寶,盡量不要養貓。 另養鳥則對呼吸道比較不好,可能引起咳嗽症狀。(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

季節變化時噴嚏打不停 小心過敏現象

季節變化時噴嚏打不停 小心過敏現象#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季節變化時節,容易引發過敏,如果早晨起來特別容易打噴嚏 (鼻水清澈卻有一點點的白白的東西),而且一打噴嚏是連環式,想停也停不了,接著就是不斷的流鼻水,有事沒事鼻子突然發癢,或是眼睛癢、流眼淚,兩眼下眼框凹陷、黑黑的,彷彿幾天幾夜熬夜挑燈夜讀,有時又會經常性輕咳或感覺疲勞等等症狀,極有可能為過敏體質!臺大醫院竹東分院檢驗醫學科杜琦超主任表示,當我們的身體有外來物侵襲時,免疫系統為了保護身體,會與外來物「戰鬥」,產生一些發炎(inflammation)的反應,血液裡的白血球及一些化學物質會將外來物消滅。有過敏體質的人,免疫系統會將正常的組織誤認為外來物,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結果導致過敏症狀產生。可是,要如何診斷及確定自己具有過敏體質呢?而且,到底是哪些東西引發過敏呢?杜琦超主任說明,民眾可以透過血液過敏原分析檢查得知自己對哪些物質過敏,找到免疫系統針對該物質所產生的抗體和其他相關物質。但是,不是所有的過敏原都可以檢驗的出來。有需要的民眾可以找家醫科或內科醫師,請醫師開立過敏原檢驗單,此項目有健保給付,不需自費。除了檢查以外,要如何預防或是治療過敏疾病呢?最簡單的就是減少過敏原的暴露機會,臺大醫院竹東分院家醫科馬雪玲醫師建議:1.有過敏體質家族史者:懷孕的時候就必須調整飲食,避免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例如:牛奶、蛋白、巧克力等;水果類有:草莓、橘子等柑桔類;核果類;帶殼的海鮮),才能減少胎兒過敏的機率。2.有過敏家族史但無法餵母乳者,應選擇減敏奶粉。減敏奶粉是將牛奶蛋白水解成較小的蛋白質分子,較不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可以有效減少或延後過敏症狀的產生。3..胎兒出生後儘可能餵母乳:因為配方奶粉利用牛乳或大豆作基質,而配方奶粉的大分子蛋白質與人類不同,容易引發免疫系統產生過敏性抗體(IgE ),而產生過敏症狀,所以,最好能親自哺育母乳。4.副食品添加時機:嬰兒六個月大以後再添加副食品,蛋白最好等到九個月後再添加,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也應避免。5.使用空氣清靜機與除濕機:平日家中可藉空氣清靜機與除濕機過濾空氣中的塵埃。6.少用地毯或棉絮物:地毯或是會引起棉絮的物品最好少用,以減少塵璊的產生。7.家裡保持清潔,並減少蟑螂孳生。只要平日注意以上幾點,即可減少過敏症狀產生,就可擁有一個快樂的春夏季節。

日夜溫差大 氣喘患者需注意

日夜溫差大 氣喘患者需注意#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家中有氣喘患童要注意了﹗在門診中,每當告訴父母,孩子是氣喘兒時,很多家長表現得驚慌失措,好像是醫不好的病,其實找出致病因子,避免誘因,耐心和醫師密切配合,大多數都可以控制。(照片翻攝於維基百科)阮綜合醫院小兒過敏科于靜雯醫師表是,氣喘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阻塞性疾病,遺傳、環境、感染、藥物等因素誘發出來;症狀因人而異,分清微、中度、重度,典型氣喘症狀為咳嗽、呼吸急速、呼吸困難、喘鳴聲、胸痛、不好睡眠、疲累,家屬應多注意。台灣的氣喘兒盛行率逐年上升,年齡也愈來愈小,大環境的空氣汙染如工廠、機、汽車排棄物等造成呼吸道上皮細胞傷害,也使過敏原進入呼吸道而提早致敏。過敏原因國家不太相同,歐美以花粉為多,台灣則以塵螨、灰塵最常見,其次是蟑螂、貓、狗、黴菌。過敏患者應避免:家中不要有地毯、布沙發、布抱枕,不要蓋毛毯、毛巾被,不要養貓、狗有毛寵物等,症狀可改善三至四成。氣喘兒多因過敏、呼吸道感染、日夜溫差大、二手煙,導致氣喘發作。如家中有氣喘兒,最好準備一些氣管擴張藥物,免得臨時發作需跑急診;藥物一般分舒緩及控制藥物,家長一般觀念認為給予吸入型藥物,小孩便是屬嚴重型氣喘,會一輩子依賴吸入型藥物,其時只有短效氣管擴張劑會有依賴問題。吸入型藥物快速進入呼吸道,作用快、藥量少:規則吸一整年才口服藥一顆劑量,相對可減輕症狀也減少吃藥。當小孩幾乎天天吃藥或者頻繁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除了感染,他的呼吸道可能處於長期發炎狀態;經常氣喘發作,呼吸道發炎厲害會有氣管纖維化現象,一至二成氣喘兒終身不會好跟此有關;規則吸藥來穩定呼吸道發炎,比長期吃藥好,配合醫師給藥,終至病情達到最好控制,改善生活品質。于靜雯醫師建議,氣喘兒適當運動仍是需要的,原則上如果運動完會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喘鳴,就要禁止,最好不要在冷空氣下跑步,它容易導致氣管收縮;溫和運動如散步、騎腳踏車、溫水游泳較適合;最後也要提醒父母,兒童如氣喘發作時,如有備藥先配合醫師指示處理,如果仍呼吸困難、喘鳴聲、胸悶甚至發紺,應儘速就醫,不要延遲。

改善過敏三伏貼 孕婦、慢性病者忌

改善過敏三伏貼 孕婦、慢性病者忌#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三、四月為過敏好發期,因過敏症狀與一般感冒特徵相似度較高,所以時常有民眾容易將兩者混淆,特別是幼齡孩童與年長者在季節交替時更要小心注意。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中醫部林玟怡醫師表示,感冒與過敏兩者間最大的分別在於症狀出現的時間點:過敏性鼻炎是早晚溫差大時易打噴嚏、流鼻水等,但感冒則是症狀可持續一整天。 依據中醫春夏補陽的原則,一年之中最為炙熱的三天分布於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也就是夏至後七至十天,這三天分別稱初伏、中伏與末伏,每到「三伏天」人體皮膚毛孔因炙熱張開最大,所以藥物最易滲入體內,因此這段期間是改善治療過敏的最佳時機,不少民眾會利用冬病夏治的概念配合節氣使用「三伏貼」,以便減緩過敏發作時的不適。「三伏貼」主要治療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但並非所有症狀或患者都適用此療程。林玟怡醫師提醒,「三伏貼」並非萬靈丹不可盲貼,像是一歲以下幼童、懷孕婦女或多種慢性疾病老年人就不適用「三伏貼」療法,以免過於刺激反而本末倒置,唯有從飲食、作息及中藥去改善調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林玟怡醫師建議,過敏體質患者平日在飲食方面,忌油、辣、烤、炸食物,以免誘發過敏反應,季節期間嚴重過敏者少外出接觸灰塵、髒空氣,從調整起居作息開始,三餐定時定量、適當運動及晚上11點前入睡,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緩和「過敏兒」的不適症狀,更有預防感冒之功效。

均衡飲食、遠離過敏原 是抗過敏之道

均衡飲食、遠離過敏原 是抗過敏之道#過敏

臺北市兒童過敏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供學童全方位健康,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97年8月針對臺北市國小ㄧ年級(7-8歲)共計142所國小25,094位學童進行潛在性的食物過敏原全面檢測,調查發現,臺北市最常見的過敏原依次序為:塵蟎,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第1名,佔90.79%,第2名佔83.08% 則是螃蟹的關係,第3名佔28.96% 則是狗皮毛,其次為蛋白(24.23%),牛奶(22.45%),蝦(21.40%)、美國蟑螂(16.71%),德國蟑螂(15.48%)是最明顯的影響,而其中IgE抗体誘發的食物過敏原敏感學童高達21%~24%。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個案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且食物過敏也是引發氣喘的禍首之一,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食物亦為會造成過敏學童誘發過敏發作的各種過敏原中的一種不可忽略的成份,過敏學童對食物的過敏反應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且可能波及到全身各部位。此外衛生局也提供五個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像是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少吃加工食品、只吃新鮮的海鮮、服用益生菌、多吃蔬果都可以改善食物過敏,最後務生局也提醒,擁有均衡而完整的飲食菜單則可以防範發生氣喘。平時若缺乏維他命、飲食不平衡、常吃速食而變的身體衰弱疲憊時,就有可能受到感染。由於感冒和感染是造成氣喘發作的重要媒介,因此,不均衡的飲食,可能直接造成氣喘嚴重發作。

季節交替鼻過敏又發作 中醫幫助改善

季節交替鼻過敏又發作 中醫幫助改善#過敏

最近適逢冬天轉春天的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再加上花粉季節,許多鼻過敏患者,特別是小朋友,輕者開始打噴嚏流鼻水,嚴重的開始鼻癢、眼睛癢,甚至耳朵發癢。為什麼換季會造成過敏性鼻炎發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郭威均說,因為冬天屬於冰冷乾燥氣候,夏天吹西南風加上梅雨季正值兩個季節交替,乾燥冰涼的環境與濕熱水氣會合,造成不斷降雨。環境變得潮濕、溫度上升,構成過敏原,塵螨、黴菌生長的絕佳環境,造成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惡夢。郭威均醫師指出,過敏性體質的人,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在中醫辨證上屬於「虛寒」四大類型,如肺脾氣虛型:此類病患最多,主要症狀為起床後不斷打噴嚏、鼻塞、鼻流清涕,眼、鼻搔癢,衛表不固型,因抵抗力差易感冒,兼有流汗、怕冷、風吹等症狀。陰虛肺熱型:鼻涕黃濃、口苦、手腳心發熱、胸悶煩躁、失眠多夢、。腎陰虛型:主要症狀外,並有腰痠、身體瘦弱、口乾等症狀。腎陽虛型:腰痠、怕冷等現象。郭威均醫師表示,以針灸治療鼻炎,適合不愛吃藥的民眾,可加強對鼻過敏的治療,如局部取穴:治療鼻塞狀況。同時,郭威均也提出對於鼻過敏的保護措施,晨起前,先在被窩裡穿好衣服保暖再起床。雙手摩擦發熱後,按於鼻翼兩側,往返摩擦按摩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每日2~3次。注意氣候變化,當天氣突然轉冷時,應及時做好防寒保暖,風寒侵襲時記得戴口罩。適量的運動,保持工作與居住環境清潔乾燥、通風舒適,較不容易有過敏原滋生。對動物皮毛、棉絮等過敏者,應少用地毯、羽毛用具,並以人造纖維代替棉織物。避免刺激性氣體、灰塵、花粉、棉毛物、油煙異味,吸煙者應戒煙。飲食應避免生冷飲料,涼性水果蔬菜,如:西瓜、椰子汁、柚、水梨、白菜等。飲食忌吃辛辣、燥熱、燒烤或油炸等刺激類食物。郭威均醫師囑咐有鼻過敏的民眾,鼻過敏在中醫療法治療過程中,症狀減輕較為緩慢,需要一點耐性配合治療,並加強個人生活習慣,才能大大減少症狀發生。另外,鼻過敏與感冒症狀不同,請民眾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家長,請勿將感冒及過敏性鼻炎混為一談。

藥物過敏要當心 過敏記錄卡應隨身帶

藥物過敏要當心 過敏記錄卡應隨身帶#過敏

一名曾有藥物過敏史的老婦人,因為牙齦發炎而至住家附近的牙醫診所就醫,老婦人告知醫師好像有藥物過敏但不記得藥名,於是牙醫師治療後開立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和止痛藥,沒想到仍然使老婦人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全身表皮和黏膜潰爛,住進醫院足足兩個月才出院。藥害救濟基金會呼籲,曾有藥物過敏史的民眾,最好隨身攜帶藥物過敏記錄卡,或請醫師將過敏藥物註記於健保IC卡中,避免其他醫療院所的醫師誤用過敏藥物,可能造成更嚴重傷害。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調查,這名老婦人患有慢性病,平時在固定醫院就醫,雖然病歷上有記載老婦的過敏藥物品項;老婦人和家人也知道自己曾發生藥物過敏,但是總以為醫院有紀錄就好,所以並沒有刻意記下藥名,沒想到連看牙醫都可能遇上過敏藥物。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藥物過敏是指服用、塗抹或注射藥物後,引發身體出現免疫性的抗拒反應,絕大多數是輕微症狀如皮膚癢、紅疹等;亦可能出現極少數因藥物過敏引起休克、皮膚潰爛、肝炎,甚而導致死亡的嚴重案例;理論上,再安全的藥品在不同患者身上都有過敏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即使初次用藥所發生的過敏反應很輕微,但再度誤用時,卻很可能引發身體產生更激烈的免疫反應,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藥物過敏的可能反應包括紅疹、皮膚癢、起水泡、眼睛腫、喉嚨痛、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如果懷疑出現過敏症狀,請立即回診就醫,及早處置,可降低嚴重藥害的發生。若有藥物過敏史,務必記下藥名,或將藥物過敏記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就醫時主動告知,領藥時可請藥師幫忙核對,以免再次誤用過敏藥物引發傷害。醫療人員處方時亦應提醒患者可能的副作用或過敏症狀,並告知因應方式。為避免類似藥害發生,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印製用藥過敏紀錄卡及衛教單張,並分送至全台基層診所,有需要的民眾可向鄰近診所醫師詢問拿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