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西方不健康生活方式 恐讓癌症人數增

西方不健康生活方式 恐讓癌症人數增#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癌症一直蟬聯於十大死因的榜首多年,這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可怕病症,將會因為未來醫療更加發達,而被抑制嗎?恐怕不然!根據這項刊載於英國學術刊物《The Lancet Oncology》的研究結果,科學家於2008年開始由184個國家收集到的癌症統計數據。據數據顯示,按照情勢走,到了2030年,全球癌症確診病例將會增加75%。而在未開發或較貧困的國家,病例將增加超過90%。(照片/翻攝自BBC News)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預計,在未來20年,全球癌症患者人數將由2008年的1270萬人增加至2200萬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這個歸因於發展中國家愈來愈多人的生活方式,採取西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西化、愛好食用速食,導致嚴重的肥胖問題以及吸煙等原因。此外,研究更指出,在2008年,全球大約40%的癌症確診病例是來自高度開發的國家,但這些地區卻只有佔了全球15%左右的人口。更預測說,在南非、中國和印度等被列為開發中國家,到2030年癌症人數恐將上升78%。而包括撒哈拉以南在內的低度開發地區癌症人數則會增加93%。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人員更提到 :「癌症目前已是許多高度開發國家的主要死因,而未來數十年它將會成為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疾病和死亡主因。」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流感可以預防,愛滋病可以預防,肝炎可以預防,近視也可以預防,癌症也可以預防?許多人懷疑坊間健康食品的廣告預防癌症會不會陳義過高?基隆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顏士哲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報告中特別強調30%~4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生活習慣緊張所造成的腸胃道癌症,則有3層預防策略,民眾可在癌症臨前先做預防策略。其實,所謂疾病的預防在於縝密的研究其發生機制,找出致病的因子(病毒、細菌、特殊的基因、易致病的環境因素、生活型態等等),從而打斷致病鏈,甚至消除根本原因,這樣一來疾病便被「預防」了。癌症之所以產生是經過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就發生因子而言,先天遺傳因子(易生病的體質,或者基因傾向)加上後天環境因子,是造成癌症的兩大因素。就多步驟致癌機制來說,由正常細胞到癌細胞會有前驅病灶的發生。大腸癌必須經過腺瘤階段,胃癌會經過萎縮性胃癌和腸樣化生的階段。了解了胃腸道癌症是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及自然病史,三種層次的預防策略為:初級預防-著重於評估危險因子,雖遺傳因子無法改變,然而後天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煙、酒、運動等因素皆可改變。此外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病毒性肝炎)也是可改變因子、次級預防-包括一般大眾的篩檢和特定危險族群的篩檢。著重早期診斷和早期先制性治療,例如內視鏡切除腸道瘜肉,食道異常黏膜的燒灼處理、三級預防-確診後給予治療以預防復發,減少殘障。顏士哲醫師提醒民眾,癌症的研究於過去多著重早期發現和治療,而生活型態和環境因子研究卻不受重視 。台灣生活習慣的改變已造成胃腸道癌症與過去大大不同,今日的生活習慣終將成為明日癌症發生的基礎。所以初級預防將是未來預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佳防線;若民眾有關於肝膽腸胃方面的問題,可於門診時間諮詢及診療。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流感可以預防,愛滋病可以預防,肝炎可以預防,近視也可以預防,癌症也可以預防?許多人懷疑坊間健康食品的廣告預防癌症會不會陳義過高?基隆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顏士哲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報告中特別強調30%~4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生活習慣緊張所造成的腸胃道癌症,則有3層預防策略,民眾可在癌症臨前先做預防策略。其實,所謂疾病的預防在於縝密的研究其發生機制,找出致病的因子(病毒、細菌、特殊的基因、易致病的環境因素、生活型態等等….),從而打斷致病鏈,甚至消除根本原因,這樣一來疾病便被「預防」了。癌症之所以產生是經過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就發生因子而言,先天遺傳因子(易生病的體質,或者基因傾向)加上後天環境因子,是造成癌症的兩大因素。就多步驟致癌機制來說,由正常細胞到癌細胞會有前驅病灶的發生。大腸癌必須經過腺瘤階段,胃癌會經過萎縮性胃癌和腸樣化生的階段。了解了胃腸道癌症是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及自然病史,三種層次的預防策略為:初級預防-著重於評估危險因子,雖遺傳因子無法改變,然而後天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煙、酒、運動等因素皆可改變。此外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病毒性肝炎)也是可改變因子、次級預防-包括一般大眾的篩檢和特定危險族群的篩檢。著重早期診斷和早期先制性治療,例如內視鏡切除腸道瘜肉,食道異常黏膜的燒灼處理、三級預防-確診後給予治療以預防復發,減少殘障。顏士哲醫師提醒民眾,癌症的研究於過去多著重早期發現和治療,而生活型態和環境因子研究卻不受重視 。台灣生活習慣的改變已造成胃腸道癌症與過去大大不同,今日的生活習慣終將成為明日癌症發生的基礎。所以初級預防將是未來預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佳防線;若民眾有關於肝膽腸胃方面的問題,可於門診時間諮詢及診療。

88愛媽媽 一起接受免費癌篩

88愛媽媽 一起接受免費癌篩#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父親節將至,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特別在8月1日至8日,於13鄉鎮市辦理32場社區癌症篩檢活動、14家乳房攝影檢查醫院增開19個夜間及假日時段提供乳癌篩檢服務、535家四項癌症篩檢特約醫療院所擴大辦理癌症篩檢服務,請爸爸牽著媽媽的手,一起接受免費癌症篩檢。吳志揚縣長及縣府團隊提醒所有的父親,88節除了關心自身健康,也要守護牽手健康。桃園縣101年截至6月底約有24萬人次已接受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大腸癌篩檢,經確診為癌症、癌前病變及大腸息肉者計854人。欲有效防治癌症,除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及養成規律運動外,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亦格外重要。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並特別提醒符合乳癌及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務必記得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及糞便潛血免疫法檢查,透過多重防護,家庭健康又幸福。龍潭鄉徐女士表示,之前接到衛生所打電話邀約接受乳癌篩檢,實在覺得很煩,心想又沒有不舒服、也沒任何徵狀,衛生所幹嘛一直打來。在衛生所不斷打電話邀約,勉強前往接受乳癌篩檢,結果竟是陽性;心想平常都身強體壯,也沒不舒服,不可能會是我。在家人鼓勵下,前往醫院確診,診斷為乳癌零期,手術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真的非常感謝龍潭衛生所不厭其煩的提醒。徐女士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千萬別忘了參加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整合篩檢資源,於社區及醫療院所擴大辦理癌症篩檢活動,方便爸爸帶著媽媽一起接受篩檢服務,特別中壢天晟醫院、林口長庚、聖保祿醫院、壢新醫院、怡仁醫院等,還提供獎勵措施,千萬別錯過了!

戒除檳榔!癌症、疾病不上身

戒除檳榔!癌症、疾病不上身#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之一,因此南投縣衛生局輔導縣內7家醫院於社區或院內辦理戒檳班,自7月8日起連續4週,由醫院醫師、護理長等一起呼籲民眾戒除檳榔。 7月22日為戒檳課程中的第三次課程,家醫科劉泳輝醫師說明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害處,並配合口腔癌患者開刀的圖片說明,藉此喚起已嚼食20多年檳榔個案強烈戒除意願,此外劉醫師及林護理長更安排「有獎徵答」,寓教於樂讓民眾搶答,現場劉醫師也爲學員進行口腔黏膜檢查,其中發現2-3位學員口腔內有白斑及紅斑,建議學員至醫院牙科或耳鼻喉科醫師做詳細追蹤檢查。 國民健康局也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檳榔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吸菸、嚼檳榔是導致口腔癌向上攀升的主因。醫學界已經證實,吸菸、嚼檳榔又喝酒不但會罹患口腔癌,也會連帶使得罹患食道癌、咽喉癌的機率大增,南投縣衛生局希望能藉由本次宣導活動,能喚起更多有嚼食檳榔的民眾能戒除檳榔。

醫訊/標靶藥物一定好?人人都適合?

醫訊/標靶藥物一定好?人人都適合?#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讓治療癌症的結果更理想,因此研究只針對特定的細胞進行攻擊,而標靶藥物就是在這種「針對性」的理念下被研發出來,其專一性會比傳統化學治療方式較高。 但這樣的方式也並不是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適用,究竟哪些疾病、狀況適合使用標靶藥物?亞東醫院特別邀請腫瘤科暨血液科醫師林育靖,為大家說明標靶藥物為何?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是什麼?等,另外也請到抗癌病友分享治療心路歷程。講座時間:7月31日(二)上午10:00~11:30講座地點:亞東紀念醫院10樓第二教室講座洽詢:(02)7728-2176 詹小姐

推廣癌症早期治療 新北市鼓勵篩檢

推廣癌症早期治療 新北市鼓勵篩檢#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人人聞癌色變,其中,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是去年新北市民癌症死因的第3、4、7及第10位。國際獅子會有感於新北市幅員及部分地區城鄉醫療資源差距大,特捐贈1輛子宮頸抹片巡迴車,加入全市29區巡迴篩檢行列。新北市衛生局也在17日頒獎表揚績優篩檢單位,以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防癌概念。衛生局表示,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使得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其實,癌症並不可怕,怕的是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以目前醫學的進步,癌症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加以治療,通常可獲得控制甚至治癒。衛生局呼籲今年還沒有接受癌症篩檢的民眾,珍愛自己,儘快至轄區院所接受篩檢,期望藉由轄區醫療院所資源共享,有效提升癌症篩檢率,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遠離癌症的威脅。衛生局特協調新北市1,226家醫療院所及社區藥局當市民的健康好鄰居,免費為民眾篩檢大腸直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等4大癌症。1至6月共同服務29萬1762人次,發現1萬1028位陽性個案,經確診為癌症的個案有511人,都由專人通知轉介做進一步治療。17日下午,衛生局依服務量、篩檢涵蓋率及篩檢進步率等,頒獎表揚156家績效優異的「健康好鄰居」。

癌症會傳染?醫師強調「絕對不會」!

癌症會傳染?醫師強調「絕對不會」!#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媒體報導,某慈善基金會欲在台北市大安區錦安里附近擴建專門提供暫時收容癌症病童的「中途之家」,卻遭到該里里民的強烈反彈!甚至有一鄰的鄰長江萬鎰在接受訪問時,主張「癌症不會傳染是騙人的」,還說自己在衛生所擔任志工多年,就是要挺自己的論調。對此,記者向專科醫師求證,醫師強調,癌症絕對不會傳染!並希望大家都能發揮愛心,關懷癌症病童。衛生署立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蘇勇誠強調,沒有人會因為接觸到癌症患者而被傳染癌症!醫師解釋,會發生癌症的原因有很多,像是基因突變、個人體質和環境因素等等,並非像流行性感冒一樣,接觸患者的飛沫就有機會被傳染。因此,從醫師的解釋中我們可以了解,癌症絕對不會傳染給別人,江萬鎰鄰長的論調完全被推翻。此外,當地里民受訪時指出,擔心自己小孩被病童的病容嚇到。對此,蘇勇誠醫師說,一般常見發生於孩童身上的癌症多為先天因素造成的血癌或腦瘤,病童外貌與一般兒童無異,「怎麼會嚇到別人」?不過,病童確實可能因為治療的副作用,造成頭髮稀疏或掉髮,醫師建議家長應該向自己的小孩灌輸正面的態度,當面對病童時給予機會教育,讓自己的小孩知道這些小朋友生病了、要多多關懷他們,並非一味的排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