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3蔬2果顧健康觀念 八成國人待加強

3蔬2果顧健康觀念 八成國人待加強#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蔬果不足」為全球人口死亡的前十大危險因子,包括消化道癌症、缺血性心臟疾病、及中風死亡,全球每年死亡人數中,2.8%可歸因為蔬菜、水果攝取不足。 我國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至少需攝取3份蔬菜(300公克,或煮熟後1碗半)、2份水果(2個成人的拳頭大小),而由100年國民健康局的「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BRFSS)調查了16,985名國人的蔬果攝取情形,結果,43.4%的國人每日吃到3份蔬菜,28.5%(近3成)國人每日至少吃2份水果,但同時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建議量的國人,僅有18%。女性蔬菜與水果攝取符合建議量的比率都比男性高,45至64歲者達到3蔬2果建議量的比率均較更年輕或更年長的年齡層高。家庭主婦較能達到每日攝取3蔬2果建議量、學生達到建議量的比率最低。而各縣市民眾達到每日攝取3蔬2果建議量之比較,高雄市、嘉義市的整體表現最佳,以地理區劃分,南區(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居民,不論男性女性,都有較高的3蔬2果比率。各縣市為了鼓勵民眾多攝取蔬果,採用許多特色和創意的策略,例如:發行多蔬果便當食譜;發集點卡集滿送青菜活動;協調蔬果販菜車上班前或中午休息時間於辦公密集處販賣蔬果;結合餐廳與餐飲店配合天天五蔬果優惠活動;參加衛生局減重活動可出示健康資訊手冊,即享青菜優惠價格;結合縣市農政公部門降低農產品賣價;輔導民眾運用閒置空地種植蔬果;國中、小學推行每週「健康蔬食日」;輔導推動「多蔬低卡」健康餐盒認證;市府員工及公務機關團體訂購「多蔬低卡」健康餐盒;辦理假日農產市集等。民眾可以多多瞭解在該地辦理的多吃蔬果推廣活動,藉政府提供的好康一同邁向健康。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加強每日3蔬2果的攝取,奠定健康基礎。民眾若想要學習更多健康飲食的內容,可在國民健康局健康體重管理專網之「聰明吃」專區查詢,亦可撥打國民健康局所建置之體重管理諮詢專線,由營養專業客服人員為您提供建議。

醫訊/癌友別怕 帶您認識化學治療去

醫訊/癌友別怕 帶您認識化學治療去#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化學治療即利用藥物來治療癌症的方法 ,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認識化學治療,且了解化學治療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生活處理方式,林口長庚特舉辦「認識化學治療」講座,邀請護理部楊馨怡護理長主講,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活動時間:5/16(三)上午10:00~11:30活動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活動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張文庠小姐          (03)3281200轉3563、5176

從飲食中來注意 遠離癌症風險

從飲食中來注意 遠離癌症風險#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龐大的醫藥費、痛苦的化療、隨時對性命威脅,讓人感到憂心受怕,所以了解癌症進而遠離癌症,是保護自己與家人的第一步,把防癌訊息帶給家人,更是關懷家人刻不容緩的表現。根據衛生署資料,癌症死亡率年年提高,自1982年起成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1位,預估到2020年,台灣每天有182人死於癌症。每年約8,7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和口腔癌。研究顯示,這四大癌症可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治療的副作用也很少。正確的飲食觀念很重要,除了攝取均衡的六大類食物之外,更應落實「四少一多」的飲食原則,少肥肉、少油炸、少醬料、少油湯、多蔬果的健康理念,建立家人健康的飲食行為,讓家人有健康的權利,便能享受健康。基隆市衛生所呼籲大家,為保障家人生命與健康,除了平時正確的飲食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定期的健康篩檢,若屬高危險群的陽性個案,應即早就醫做確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降低相關癌症的發生及死亡率。據研究報告,所有癌症中約70至80%以上是可以預防的,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等方法可達到預防的效果。

調整飲食不罹癌 建構健康生活

調整飲食不罹癌 建構健康生活#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致癌的因子很多,通常潛在我們周遭環境及日常生活中。「預防勝於治療」更是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如何降低罹癌風險及其他現代文明病的發生唯有藉由調整飲食習慣、生活型態等,才能建構健康人生。飲食習慣往往是致癌最主要的因素,有句話說「病從口入」,為自己的飲食把關也是維持健康的方法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所統計的致癌原因分析顯示,35%的致癌因素為飲食習慣,30%是由於菸害,其次是感染及性行為等因素。所以健康飲食、菸害防制、檳榔防制及建立運動習慣,都是目前積極推動的衛生政策。唯有正常飲食、適當運動、遠離致癌因子、養成健康行為與生活習慣,並改善生活環境品質,才能減少罹癌的危機。生活型態需要長時間建立,所以要改變民眾健康生活型態,政府必須設定出各項目標策略和衡量指標,設法營造有助達成目標的軟、硬體環境,這些工作往往需要跨部門,甚至從民間社團、社區等基層的參與,才能讓議題逐漸發酵,達到社會價值的建立及風氣的改變。例如在健康飲食方面,至少需要健康局與食品衛生處(未來即將成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合作,除了宣導正確的飲食習慣,也要為民眾吃的健康把關,避免汙染等有害食物流入巿面。在推廣動態生活,建立國人運動習慣上,透過訂定國人健康體能指標,調查全國及各縣巿的運動盛行率,並以每年提升0.5%為目標,結合體育主管單位及25縣巿政府同步進行政策的倡議及執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目前又以「健康生活型態」牽涉的範圍很廣,做為國家癌症防治政策的一環,應優先選擇具實證研究基礎的指標。(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生週報139期)

防治癌症把握時機 子宮頸抹片成效佳

防治癌症把握時機 子宮頸抹片成效佳#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癌症篩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癌細胞「壯大」前就發現癌蹤,提升治療成效,並降低癌症死亡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表示,以國內最早推動的癌症篩檢「子宮頸抹片檢查」為例,自1995年全面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後,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都下降約五成左右,而若幸運偵測到子宮頸癌前病變,幾乎可百分之百治癒。根據健康局2008年台灣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電話調查結果,30~69歲婦女3年內曾接受抹片檢查的比率達70%,研究資料顯示,大規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自1995年開始至2008年,婦女子宮頸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下降了一半;由1995年每10萬人口11人死亡降至2008年每10萬人口4.7人死亡,而子宮頸侵襲癌標準化發生率下降46%。目前為止仍有二成婦女從未做過抹片檢查,其拒絕檢查的原因多是覺得自己不需要、太忙沒時間、害怕上檢查台等,但根據調查,從未做過抹片的婦女檢出高度癌前病變的機率是有做過抹片婦女的2.5倍,表示這群「漏網之魚」正好是防治子宮頸癌最重要的一群人。針對這群婦女,衛生署計畫透過志工或衛生護士進行家訪,每年提供20萬份人類乳突病毒自採工具,自行採樣送檢,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再接受抹片檢查的動機比較高。國內推動「主動提示系統」,當30歲以上女性就診時,不管是看哪一科,醫護人員都會透過電子資料庫主動提醒近3年沒做過抹片檢查的女性「該做檢查了」。這項系統落實「全人照護」的理念。而台灣許多癌症在同一期別的治療存活率已與美國不相上下,但總體癌症5年存活率卻略遜一籌,原因在於相較美國,台灣致死率的癌症較多,高存活率之癌症相對較少,早期癌症相對較少,故關鍵就在早期診斷,因此提升篩檢率及篩檢品質、都是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生報導139期)

檢驗所藉癌篩之名 騙民抽血收百元

檢驗所藉癌篩之名 騙民抽血收百元#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臺中、彰化及南投等地區,又陸續接獲民眾陳情表示:南屯區有一家醫事檢驗所藉「免費肝癌篩檢」名義,向社區民眾進行癌症篩檢,收取100元針頭抽血費用,甚至還強力推銷其他檢驗費用,讓民眾驚覺有被業者欺騙的感覺!投訴民眾表示:業者自稱是醫事檢驗所工作人員,進入住家宣導肝癌的重要性,接著就拿出意願表強調只要付100元的針頭抽血費用就能夠進行「免費肝癌篩檢」,心想覺得100元檢驗肝癌很划算,卻沒想到業者又接著詢問家族病史,說只要抽同一針頭的寫就能檢查多項檢驗,鼓吹繳納數百到數千元的篩檢費用。臺中市醫事檢驗師公會理事長楊欽堯表示:公會也接獲多起民眾投訴電話詢問,將積極輔導會員正確業務招攬觀念,並希望會員不要涉及違反醫師檢驗法事項。依據醫事檢驗師法第12條第2項規定,醫事檢驗師執行業務,醫師應該開立檢驗單,民眾則拿著檢驗單到醫事檢驗所檢驗,並不能在民眾住家、或其他不是檢驗場所的地方進行檢驗抽血,衛生局已依違反醫事檢驗師法將該檢驗所業者移送台中地方法院偵辦。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衛生局(所)有進行相關篩檢活動,會公布在衛生局網站讓民眾知道,如果民眾有任何須知,都可洽當地衛生所人員詢問,並不會派員到民眾住家進行篩檢檢驗。

醫訊/癌症病友飲食原則

醫訊/癌症病友飲食原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癌症營養的照顧方式,並在治療過程中能均衡攝取營養,克服因治療而導致沒有胃口的問題,林口長庚特舉辦本講座,邀請營養師潘筱君主講『癌症病友飲食原則』,並教導如何把營養品變成可口的點心,增加食慾與熱量的攝取,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時  間:5/3(四)上午11:00~中午12: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聯絡方式: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張文庠小姐     (03)3281200轉3563、5176(講座資料由長庚醫院提供)

母親節將至 桃縣擴大辦女性癌症篩檢

母親節將至 桃縣擴大辦女性癌症篩檢#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婦女罹癌的比例逐年增加,因為忙碌的生活步調,媽媽常為了照顧家人的健康,而忘了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在母親節前一週(即5月6日至13日),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特別於本縣13鄉鎮市及13家醫院擴大辦理婦女癌症篩檢,讓婦女朋友能獲得更便利的篩檢服務。桃園衛生局指出,癌症已連續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30年,每11分鐘就有人死於癌症,且每6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罹患癌症。而乳癌、結直腸癌及子宮頸癌分別是女性癌症發生的第1、2及5位,而子宮頸癌、乳癌、結直腸癌都是可以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高的癌症。只要符合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45以上未滿70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另外還提供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及大腸直腸癌檢查(50以上未滿70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符合任一項篩檢條件之民眾皆可免費接受檢查。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為方便婦女朋友能接受多元的篩檢服務,特別結合縣內13鄉鎮市衛生所及13家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敏盛綜合醫院、衛生署桃園醫院、聖保祿醫院、桃新醫院、中壢天晟醫院、宏其婦幼醫院、中壢長榮醫院、怡仁綜合醫院、楊梅天成醫院、壢新醫院、宋俊宏婦幼醫院、華興醫院等,在醫院、衛生所及社區計辦理100場以上篩檢活動,並辦理25場健康講座。桃園衛生局呼籲,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平時三餐少肉多蔬菜,持續規律的運動,作息正常避免肥胖,最重要的是和家人一起去做癌篩,愛家人也愛自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