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莫名長斑點、小肉瘤,即使不痛不癢也要警覺,小心可能是癌症徵兆。由10位癌症名醫聯合撰寫的《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其中由台大醫院皮膚部皮膚保健及外科部主任陳昭旭親自詳解,關於皮膚癌的預防方法,並提醒加強戒備3種惡性肉瘤,以免惡化速度過快,小病拖成難治大病。以下為原書摘文:
皮膚莫名長斑點、小肉瘤,即使不痛不癢也要警覺,小心可能是癌症徵兆。由10位癌症名醫聯合撰寫的《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其中由台大醫院皮膚部皮膚保健及外科部主任陳昭旭親自詳解,關於皮膚癌的預防方法,並提醒加強戒備3種惡性肉瘤,以免惡化速度過快,小病拖成難治大病。以下為原書摘文:
可以抑制癌症的藥物,也可能造成癌細胞增生嗎?過去醫界一直認為常見用於癌症治療的「去甲基化藥物」(HMA),對人體的機轉作用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為主,但台北榮總進行跨國研究率先全球發現,此藥物也會同時激活致癌基因「癌基因SALL4」讓癌細胞持續增生,是影響癌症患者治療成效及存活率的關鍵指標。
癌症、心臟病高居國人10大死因的前兩名,許多癌症病患在接受癌症治療時,常因化療、放療或免疫標靶藥物具有心毒性,導致心血管併發症發生或變嚴重,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特別成立「腫瘤心臟」跨團隊照護,就是要將潛藏在癌症的「隱形殺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併發症降至最低,讓癌症治療不卡關。
39歲許小姐在結婚前,就跟一般職場女性一樣以工作為重,32歲結婚,婚後並沒有特別避孕,原本希望能自然受孕,努力了3、4年卻始終未懷孕,為了一圓當媽媽的夢想,也跟先生討論開始做不孕症治療。沒想到在36歲時,孩子還沒來,卻先迎來了乳癌。
王先生在40多歲時罹患淋巴癌,剛開始他非常沮喪,但是在接受化學治療後成效良好,達到完全緩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黃釧峰回憶,因為是B型肝炎帶原者,所以在接受化學治療前,便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預防B型肝炎病毒活化。
在了解了質子治療基本概念後,我們知道它的優勢在於進入人體後精準的劑量分佈:腫瘤處高劑量,同時避免正常組織處不必要的劑量累積。相信讀者們會很好奇,究竟臨床上,質子治療如何執行?又該多久做一次呢?
長久以來,各國醫界統計都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癌症。許多專家推測這和男女生活方式、飲食、吸菸及職業暴露有極大關係。但有更新的證據發現,其實男性在生理上比女性更容易罹癌,而女性在免疫反應方面能降低癌症易感性,比男性更具防癌的先天優勢。
在衛福部公布的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持續40年為第一名,去年更奪走台灣人5萬多條生命。癌症雖然已不算是絕症,但在過程中所面臨到治療時間與影響生活品質的併發症,仍舊是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