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常在化療與放療後,出現副作用症狀如嘔吐、腹瀉等等,常會使病人的精氣神皆大受影響。該如何舒緩這些化學治療後的不適反應, 使不舒服及對身體的傷害程度降低,除了因應病人不同體質,來調整各種藥物的劑量外,醫師建議也可以用中藥來調理身體,有助於滋養補氣、補體力,能幫助病人更有力氣對抗下一次的治療。
癌症病人常在化療與放療後,出現副作用症狀如嘔吐、腹瀉等等,常會使病人的精氣神皆大受影響。該如何舒緩這些化學治療後的不適反應, 使不舒服及對身體的傷害程度降低,除了因應病人不同體質,來調整各種藥物的劑量外,醫師建議也可以用中藥來調理身體,有助於滋養補氣、補體力,能幫助病人更有力氣對抗下一次的治療。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且癌症的發生率從60歲之後即大幅提升。癌症是必須高頻率穩定治療的疾病,對於正在接受治療之癌友,常常需要每週甚至每天往返醫院,而偏鄉長者面對密集的治療,身體已是一大負擔,更需接受長時間且不方便的就醫車程,讓他們求生的一哩路雪上加霜。 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關注偏鄉癌友就醫狀況,在富邦人壽連續5年企業資源挹注之下,協助逾1,700名偏鄉銀髮癌友順利就醫。今年攜手富邦人壽與中華顧問工程跨界合作,建立「銀髮癌友偏鄉交通媒合平台」,以台東地區作為首發地區,於2022年10月起上線營運,提供偏鄉癌友更實質的交通服務。 交通不便讓偏鄉癌友身心俱疲 7成萌生中斷治療的念頭 台灣癌症基金會 賴基銘執行長表示,癌症屬高齡化的疾病,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癌症是需高頻率回診的疾病,癌症若在確診3個月後及時治療,1年內死亡率為18%,未接受正規治療,1年內死亡率將成長3倍達55%,如能持續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甚至治癒。但對偏鄉的銀髮癌友而言,就醫交通的環境艱困,往往會造成中斷治療。 偏鄉交通不便恐讓癌友萌生中斷治療念頭,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19年調查,探究癌友就醫可近性之困境,結果顯示:銀髮癌友比例高、就醫往返時間成本高、獨自就醫比例高,為偏鄉地區普遍常見的「三高」現象。逾7成癌症病友曾因居住地交通不便而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就醫路的艱辛竟比療程副作用更難忍受,這是住在都會居民往往很難想像的不便。據統計有5成以上偏鄉地區癌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至少需要花費4小時車程;尤其是東部及南部地區幅員較廣,大眾交通運輸不便,醫療院所比例又低,使得偏鄉地區的癌友在治療路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偏鄉公共運輸佔比低 銀髮癌友暴露在不安全的就醫環境 「居住在台東縣金峰鄉深山工寮中的陳伯伯,每次下山治療都需先委託鄰居或親友協助接送下山,再到鎮上的臨海公車亭,迎面吹著海風等待轉乘班次一天兩班的公車前往醫院就醫,一步都不敢離開,深怕公車就錯過了……」 金鐘得主小薰-黃瀞怡今年受邀擔任偏鄉守護大使,透過小薰過往居住桃園仙島的成長背景與母親為癌症患者的照顧者經驗,一同實地走訪偏鄉拍攝陳伯伯就醫的實際狀況,小薰感慨地說到「特地拉拔到台東拍攝推廣影片,要抵達到他家,要先經過蜿蜒、曲折的山路,先將車停在山坡下,再爬過一個陡坡後才會抵達到陳伯伯的家,沒想到他們的抗癌路是如此艱辛又漫長。陪著伯伯下山就醫吹著海風等那班次極少的公車,心想著要怎麼一個人走過這條抗癌之路。但不希望要因為這樣,就讓偏鄉癌友因而害怕且抗拒就醫。」這也讓小薰想起小時候,還居住在仙島上,當時爸爸突然闌尾炎,就看到媽媽一個人扛著爸爸下山、媽媽開船、爸爸躺在船上。只記得抵達到渡船頭時,一集流星花園也播完了!再從渡船頭到醫院又花了半小時。所以小薰能理解偏鄉癌友們,因為距離跟車程疲累而拒絕就醫的心情。 創新運輸服務:就醫交通媒合平台上線 助偏鄉癌友「醫」臂之力 安全道路+乘載服務+家庭支持=安心就醫 長年致力於健康促進與高齡弱勢關懷的富邦人壽,連續7年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自2015年共同攜手推動「全民練5功」專案,獲得國健署重視與肯定,列為國人防癌的重點衛教宣導。富邦人壽公關廣宣部部長陳姿瑛表示,我們了解到偏鄉交通的不便會大大影響癌友治療意願,故從預防角度,轉為聚焦於實質解決偏鄉銀髮癌友的就醫困境,2017年起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推出「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計畫,並發揮社會影響力,號召大眾關注偏鄉癌友就醫可近性議題。今年持續攜手基金會推動偏鄉銀髮癌友關懷。 為更貼近偏鄉癌友的就醫需求,台癌自2022年10月起起,除了提供偏鄉就醫交通補助金,更連結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的資源,啟動「偏鄉多元移動交通媒合平台」,結合在地多元車輛實體運輸載送。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表示,作為交通公益法人,多年來關注偏鄉移動服務議題,認知到交通運輸對偏遠地區的宜居性扮演著關鍵的功能,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對於偏鄉運輸應該有更智慧與更創新的作為。科技成果應全民共享,透過交通建設與智慧科技的整合,有移動需求者都可享有行的權利,讓交通成為偏鄉民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建設。 台癌致力關心偏鄉癌友就醫問題,富邦人壽多年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以及跨單位與中華顧問工程司異業結盟,建立偏鄉癌友交通媒合平台,使偏鄉癌友能安心就醫。期待能拋磚引玉,透過守護大使小薰-黃瀞怡的影響力,一同呼籲全民關注偏鄉癌友就醫可近性議題,一起幫助更多銀髮癌友走出治療的交通困境,讓康復的「醫」哩路不再遙遠。 請上台癌官網或「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活動網站,一起幫助偏鄉癌友就醫的一哩路。
未來有可能只要輸血,就能讓人長壽又年輕嗎?10年前,為了在貧血研究中,治療一隻患症的小老鼠,竟然發現老鼠可因此突破壽命限制,最多增加30%的壽命!基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證實,基因改造不僅能延長老鼠壽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還可改善老化相關疾病、甚至是治療癌症,成為近期醫界在健康長壽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中醫上說「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吐出來就會讓病一直拖著,甚至病症更嚴重,導致癌症的發生,但真的是這樣嗎?中醫師張書陸、張閎運整理國醫張步桃大師熟讀《傷寒雜病論》之後,留下癌的瘤筆記和病案,讓你從中醫角度了解癌症,以下為《張步桃腫瘤要方》原書摘文。
吃甜食、喝咖啡,又讓你感到胃食道逆流了嗎?小心,現代人因不健康的生活作息與飲食,往往有胃疾,別以為只是常見小疾病,還有可能已經是末期胃癌徵兆。《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由10位癌症名醫聯合撰寫,試圖透過權威醫師的第一手觀察,揭開癌症神秘面紗,分享正確篩檢知識。胃癌,可能真的與你想像中的很不一樣。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否會喉嚨不舒服或吃東西卡卡?吞嚥困難是最常見的食道癌症狀,若有症狀建議提早安排檢查。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指出,如果患有口腔癌、下咽癌等頭頸部癌症之患者,也應盡早接受胃鏡篩檢,因為這幾種疾病都與食道癌有關,另外也點出4方法能遠離食道癌的發生。
臺中榮總於今年邁向40周年的里程碑,此次台灣醫療科技展,以「臺中榮總 立足臺灣 引領世界」為主題,展現卓越醫療照護成果。 成立細胞治療及再生醫學中心 研究罕病免疫細胞療法 臺中榮總於今年2月成立「細胞治療及再生醫學中心」,集結數十位不同領域專家,致力發展幹細胞及抗癌免疫細胞療法,聚焦在急,重,難,罕疾病的應用,同時與日本、美國多所大學合作多項臨床試驗,全力以赴做國內再生醫學的先行者,讓「罕病不再沒希望,癌症不再是絕症!」。 台中榮總於醫療科技展中展出四大醫療項目 除了再生醫療,臺中榮總展區展出項目也包括 介入性心導管: 心臟內超音波免開刀免全身麻醉修補心房破洞、免開刀治療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無導線心律調節器、複雜性冠狀動脈鈣化斑塊鑽石研磨介入性治療、經下腔靜脈置換主動脈瓣膜、及無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心房顫動。 尖端醫療: 雷納生機械手臂精確完成脊椎手術,風險性低、恢復快。 智慧醫療: 建置全國最大及最完整之遠距醫療中心及重症資料庫,以精準預測各種疾病。人工智慧精準勾畫放射治療部位,減少不必要之輻射劑量。 精準醫學: 建構完整的六大臨床資料庫。台灣精準醫療計劃收案冠全國,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精準診斷並治療病人。 臺中榮總全力發展頂尖醫療新技術,串連生技與醫藥產業,開創國內及國際嶄新的醫療模式。 本次醫療科技展期間,同時舉辦「2022細胞治療與精準醫學國際高峰會議」,邀請來自德國CAR-T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權威醫師,也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第一作者Dimitrios Mougiakakos教授、及國內外一流的專家學者,現場講解最新的發展趨勢及應用。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已長達40年,每年奪走約5萬條人命。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指出,癌症標準化治療發展至今,仍缺乏兼具精準、副作用低且控制率佳的治療選擇。而將人體相容性高的免疫細胞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近年來已被認為是癌症控制的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已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審查,更於今年在台灣獲得臨床研究資格,接軌美國在台對肝癌患者進行收案,目前已有6家院所簽約完成,並有7家院所衛福部已審查通過,進入到合約流程,共計將有13家醫院合作收案。 免疫細胞治療以記憶型T細胞最強!獲權威期刊Lancet認可刊登 降低肝癌患者四成復發風險,有助於延長無復發存活期 台灣社區醫學會理事長、萬芳醫院原副院長、土城長庚醫院謝瀛華教授說明,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就像人體內的軍隊,具有消滅癌細胞的功能。然而T細胞十分多元,最主要具備攻擊癌細胞以記憶型T細胞效果最好。其應用在治療癌症的原理簡言之,即是將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抽取出來,在高規格實驗室藉由專利技術進行培養以提高T細胞數量與濃度,爾後直接注射補充進入癌症病人體內,做為體內免疫細胞的援軍,直接提升患者抗癌能力。 謝瀛華醫師表示,臨床研究發現眾多T細胞中,以記憶型T細胞壽命最長,可儲存攻打癌細胞記憶,且能持續活化T細胞,能在人體內維持較長的效果。臨床上亦累積最多癌症治療研究成果,2000年世界權威期刊《Lancet》就曾發表記憶型T細胞治療肝癌患者可降低四成復發風險,有助延長無復發存活期。韓國亦於2019年發表四期臨床治療研究指出,記憶型T細胞治療有助於肝癌患者降低5年死亡風險近七成。 癌症控制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治療的免疫細胞治療,獲美國肝癌孤兒藥資格 可合併傳統治療使用,治療項目涵蓋16種癌別,特管法開放為癌友增治療選擇 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暨輔仁大學外科臨床教授林水龍醫師進一步指出,免疫細胞治療不僅可單獨使用,亦可搭配傳統治療合併使用。研究顯示,免疫細胞治療合併傳統化療,相較單純接受化學治療者,癌症控制率高達近九成,且整體存活期也增加四成。林教授補充,記憶型T細胞的多寡與治療成效高度相關。生醫公司董事長亦為陽明大學醫學學士唐稚超表示,記憶型T細胞作為癌症免疫細胞治療之成份,由於相關研究明確且成效顯著,美國FDA已通過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為肝癌孤兒藥資格,且獲准在美展開新藥臨床研究,台灣亦於今年跟進美國在台13家醫院進行肝癌臨床試驗收案(已簽約6家,衛福部通過完,並進行合約程序的有7家)。此外,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應用已涵蓋16種癌別,目前在特管辦法許可下,針對一至三期標準治療無效或第四期實體癌症患者,在臨床醫師評估下,皆可自費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目前全台已有5家院所可提供相關治療,另有2家在衛福部最後審核階段。 板橋中興醫院劉炳中醫師則點出,臨床上許多癌症患者接受常規、標靶或免疫藥物治療,一開始可能控制得不錯,但當藥效過了或腫瘤細胞產生抗藥性後,往往錯過了免疫細胞治療的黃金關鍵期:而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因體內癌細胞已四處亂竄,往往需要多重療法並進,若等到常規治療無效,再考慮免疫細胞治療,其效果也容易大打折扣。 同癌不同命!免疫細胞治療選擇與否,頭頸癌兄弟竟天人永隔 醫:應把握黃金治療期,盼未來不需害怕癌症、癌症治療 林水龍教授表示,曾遇過一名58歲婦人,多年前意外發現罹患肺癌第四期。即使接受了6次的化學治療,忍受了強烈副作用的折磨後,不僅成效不佳,腫瘤仍持續擴散,甚至一度放棄治療希望。最後,在與醫師討論下,決定自費嘗試免疫細胞治療,13個月後身體逐漸好轉,腫瘤也逐漸縮小。更讓這名婦人意外的是,治療副作用降低許多,使自己在後續治療重拾生活品質。面對此狀況,林水龍醫師表示,免疫細胞治療相對於傳統治療,副作用較少,使患者不需擔憂治療可能影響原有的生活,讓癌症、癌症治療不再令人害怕。 除了治療副作用降低外,免疫細胞治療對於癌症的控制也有影響。劉炳中醫師說,2019年曾在臨床試驗中遇過一對因選擇不同而有不同命運的頭頸癌兄弟,當時兩位兄弟都是頭頸癌四期,在初期都接受手術、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然而,比較不同的是,哥哥在治療上額外搭配了免疫細胞治療成功控制癌症,直到目前都還會固定回診追蹤,而弟弟則在術後治療後,半年就過世了。劉炳中感嘆,若弟弟也能嘗試免疫細胞治療,或許會有不同的命運。 見證癌症治療60載,陳光耀教授欽點免疫治療為癌症續命新曙光 陳光耀教授表示以自身參與癌症治療60多年的經驗,相信癌症不是絕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從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等傳統治療,直到標靶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免疫治療,治療選擇逐漸增多,但這些方法不僅副作用多,也難防癌症復發。而日本在這10幾年來所發展細胞免疫治療,為癌症患者續命露出曙光。期待更多癌友能有機會評估免疫細胞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