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年節大吃不節制 當心癌症恐復發

年節大吃不節制 當心癌症恐復發#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年節期間聚餐多,不管是與家人還是朋友,往往一不留意,飲食就容易失控,但這對於癌症治療中或是追蹤期的病患來說,可是一大危機,因為在過年期間大吃大喝,容易造成各項指數不正常,進而引起復發。癌症患者過年大吃 恐會使病情復發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喜愛在這段期間大啖火鍋、蘿蔔糕、年糕以及各類的零食,往往年後才發現造成身體不適,但其實除了一般民眾要留意外,癌症病友們更別掉以輕心,以免造成腫瘤指數上升,增加復發的風險。追蹤期患者 應少吃肉多吃蔬果雖然癌症病友過年時,可以不用過度忌口,但因為治療中及追蹤期的飲食大不相同,所以,癌友都需要格外留意,對於已進入追蹤期的患者來說,飲食方面要新鮮均衡,遵守「三少三多」的概念,少肉、少甜食、少油以及多蔬菜、多水果與多運動,不需要遵守高熱量、高蛋白的原則。常佑康醫師表示,新鮮的蔬菜水果中富含各種維他命、抗氧化物及膳食纖維,有預防癌症復發的效果;堅果種子類(如芝麻、花生)食材熱量較高,不宜過量,另外,生活作息上,應避免熬夜打牌及減少長時間坐著聊天看電視的時間,建議可多安排戶外走春的動態活動,增加運動量。治療中患者 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生魚片至於治療階段的患者,可就大不同了,正在化療、放療期間或是血癌淋巴癌的癌友,因為白血球及免疫細胞數目較低,需要非常注意衛生,避免生食(如生菜沙拉、生魚片等),同時一定要補充足夠的熱量(澱粉與植物性油脂)、蛋白質維持身體機能,及細胞的修復,所以,治療階段需要以高熱量及高蛋白為準則。喜氣洋洋豆腐煲 營養豐富安心吃為讓民眾能夠健康迎新年,台北慈濟醫院姚茶瓊營養師,設計了一道富含蛋白質及營養價值的料理「喜氣洋洋豆腐煲」,幫助病友們吃得開心又兼顧營養:●材料/板豆腐300公克、薑片15公克、木耳一片、乾香菇2朵、胡蘿蔔片30公克、鴻喜菇50公克、猴頭菇3個、栗子5顆、腰果10粒、花椰菜75公克、高麗菜75公克、鹽巴適量、白胡椒粉少許、醬油適量、五角少許、水370CC、香油3茶匙。●製備方法/1)豆腐切厚片,所有蔬菜切小塊,備用。2)熱鍋下少許油,將豆腐煎至兩面金黃後起鍋備用。3)鍋底留少許油,薑片下鍋爆香,加入所有蔬菜及水、鹽及白胡椒粉煮開。4)加入豆腐,以小火燒煮至湯汁略收乾,灑上香油即可。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人食不下嚥,是家屬看了最心疼、最不捨的一面,以往健康的家人如今日漸消瘦,常常讓他們心如刀割,此時,幫助癌症病人在胃口如此小的時候,攝取充足的營養,成為病友及家屬們最重要的課題!對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了吳佳穎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教導如何在少量食物中攝取到六大營養素,協助病友們在對抗病魔時有一個更強健的身體,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2月11日(三)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乳癌患者年年增 平均每小時一人中招

乳癌患者年年增 平均每小時一人中招#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罹乳癌患者不斷增加,目前,每年新增案例已突破一萬大關,兩千人死於乳癌魔爪,平均每天有二十八位女性中招,五位患者因此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乳癌患者不只愈來愈多,且罹患年齡也較歐美國家少了將近十歲左右,顯見乳癌成了眾婦女們必須時時警戒的癌症,唯有定期篩檢,才能遠離乳癌的威脅。不只愈來愈多 年齡層還較歐美年輕國民健康署指出,我國婦女乳癌年齡別發生率高峰為45~69歲,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3歲,相較於美國的61歲,台灣確實有較低現象,但所幸,近幾年來並未有發生年齡繼續下降情形。也因此,針對發生率高峰的45~69歲,政府提供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同時考量乳癌家族史的影響不容小覷,特別也將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納入補助範圍,以提早與婦女朋友一起抗癌,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定期做乳房篩檢 大幅降低乳癌死亡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乳癌個案高達83%,5年存活率更超過9成,世界衛生組織實證也指出,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就在去年,全國將近80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逾3千名乳癌個案,每180名婦女就有1名已經罹患乳癌,但自己並不知道,透過篩檢才讓癌症現形,因此,提醒所有婦女朋友,也能在過年前給自己安排一次健康大掃除,進行乳房X光攝影檢查,才能常癌症無所遁形。

癌症海嘯進逼 罹癌人數不久後再增57%

癌症海嘯進逼 罹癌人數不久後再增57%#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海嘯正席捲全球,根據國際抗癌聯盟的數字指出,全球每年至少八百二十萬人罹患癌症,四百萬人因此死亡,但癌症的威脅,並不止於此,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未來二十年後,罹患癌症的人數,將比現今再增加五成七,一波波癌症野火燒不盡,同樣猛烈的燒進台灣,導致每年罹癌病例,突破十萬大關,每5分40秒即有1人罹癌,使防癌行動儼然成為國人的首要課題。癌症篩檢尤其重要 大幅降低死亡率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3的癌症可以因為減少飲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而得到預防,其中遠離菸害,可以預防50%的癌症。他說,其中癌症篩檢尤其重要。賴基銘醫師強調,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只要定期篩檢可以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6~9成,乳癌死亡率至少降低3成 、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2~3成的大腸癌死亡率;以及30歲以上具菸酒習慣的男性,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4成的口腔癌死亡率。賴基銘說,台灣以實證為基礎的癌症篩檢政策已經領先全球,具有完善的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提醒國人應該善加利用,以便在癌前病變或癌症的早期即可確診,爭取最佳的治療成效。

癌症確診不及時治療 死亡率激增三倍

癌症確診不及時治療 死亡率激增三倍#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日為世界癌症日,以此為引頭,來審視台灣為何癌症罹患人數仍居高不下?其禍首被大眾所悉知,這是吸菸、喝酒、檳榔、肥胖、飲食西化等因素,所交纏糾結的苦果,根據統計,自民國七十一年開始,我國癌症死亡率始終居高不下,盤踞於十大死因榜首,揮之不去,平均而言,我國每十二分鐘就一人死於癌症魔爪,每年數十萬人確診罹癌,大至財政小至家庭,都遭癌症颶風狂掃殆盡。去年癌症篩檢 近六萬人出問題綜觀我國罹癌的各項警訊,三百萬人BC肝帶原者、近五成上班族嚴重脂肪肝、三成五國人過胖、四百萬人不愛運動、三百萬吸菸人口都讓各種癌症,乳癌、肝癌、肺癌、鼻咽癌、口腔癌、大腸癌等,一次次突破健康防線,撒下無數噩耗,弄得眾多人愁雲慘霧。根據國民健康署所統計的四癌篩檢確診比例資料指出,自從推動四癌篩檢後,去年共五百萬人次進行篩檢服務,竟高達五萬七千人罹癌,亦或癌前病變,顯見癌症篩檢的重要性。癌症治療須積極 聽信偏方死亡率暴增三倍對抗癌症共三道防線,第一道維持健康生活老生常談,第二道積極篩檢讓癌症無所遁形,第三道確診後積極治療,無懼無怕,但這三道防線似乎能遭癌症輕易突圍,尤其在積極治療上,因偏方大行其道,更讓多數患者在卻診第一時間,一拖再拖又拖,治療極為延宕,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資料顯示,101年達兩成癌症病人,確診第一時間,拒絕接受治療,而這些患者,死亡率是即刻接受治療患者的三倍以上,可見癌症早篩早治療的重要性,能大幅降低癌症死亡率。除了不菸不酒不檳榔,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外,篩檢為防癌最重要關卡,目前我國政府提供癌症高危險群免費四癌篩檢,包括口腔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四大癌症,符合篩檢年齡的民眾,應要善加利用。

【免費講座】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免費講座】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人可以透過化療、放射線治療來控制病情,但你知道除了藉由此方式外,還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對抗癌症嗎?聽到癌症治療通常都是以西醫為主,但其實中醫也可以打敗癌症病魔的。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中醫在治療過程中能提供的協助及調理方式,林口長庚特舉辦本講座,邀請中醫部楊晉瑋醫師主講「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名稱: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時間:2月4日(三)下午2:00~3: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 化療等候室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閻思汝、陳玥秀小姐(03)3281200轉3563、5180

癌細胞抗藥性問題 可望迎刃而解!

癌細胞抗藥性問題 可望迎刃而解!#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演變至今,從副作用極高的化學治療,到今日的標靶藥物,都讓治療的路程,一步一步往前推進,朝著邁向「癌症慢性病」的目標靠近,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夏德椿指出,過去癌症切片基因檢測,都為一次性,也就是第一次確診,之後治療即使出現抗藥性,也不再進一步做基因檢測,他說,未來治療路程,很可能將演變為多次切片,多次基因篩檢,以找出癌細胞基因突變的新特徵,藉以改換恰當的藥物治療,解除抗藥性問題。如果癌細胞出現抗藥性,以現今的醫療科技,幾乎束手無策,兩手一攤,只好讓病患等死,但抗藥性的問題,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迎刃而解。從化療到標靶藥 治療技術不斷突破夏德椿舉例解釋肺癌的治療歷史,他說,國人因癌症死亡的原因,肺癌為女性第一位、男性第二位,末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更是少於百分之五。雖然健康殺手的威力如此驚人,但對抗末期肺癌的進展沒有停歇,由支持療法進步到化學治療,更由個別的病理切片分類和分子生物學結果,發展出標靶治療。自從標靶治療上市近十年來,個人化治療的設計,已經改寫了部分病患的宿命,從中獲益者的無病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時間,都比純粹接受化療者延長。標靶藥面臨新瓶頸 抗藥性問題待解不過標靶藥物問題也不少!他表示,病患雖延長了存活期,但治療十個月到十二個月左右,容易產生出抗藥性,致使病情惡化。夏德椿說,該院近年來整合胸腔內外科、病理科、放射線科、中醫、國家基因體中心的各項資源,除了開展新的標靶藥物臨床試驗,試圖解開癌細胞出現抗藥性的瓶頸。 夏德椿樂觀指出,標靶藥物的抗藥機轉輪廓漸清,因此無效後再度甚至三度切片,尋找再突變癌基因,以改換不同機制的標靶藥物,將成為新的趨勢。以往只切片一次就決定終生治療計畫的觀念,恐將走入歷史。另一方面,標靶治療配合免疫療法,對末期肺癌患者的幫忙,不僅是延長存活時間,尚增進其生存品質,是值得期待的新方向。

英國研究:2050年癌症將是「非致命疾病」

英國研究:2050年癌症將是「非致命疾病」#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癌症令人聞之色變,得知病號的患者,常覺得如同被宣判死刑,但這個噩耗或許在未來有解!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未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到2050年,癌症可望將成為一種非致命性的疾病,到時,80歲以下的患者將不會死於癌症。低劑量服用 助於降低罹癌率這項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發表的研究指出,只要每天服用少量的阿斯匹靈,是一個逐步防止癌症的方法。帶領此研究的酷茲克教授說, 50歲~65歲間的病人若能10年不間斷的每天服用少劑量的阿斯匹靈,能減少7到9%的罹患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整體而言,20年內可降低4%死亡率。這項研究的結果表示,按照目前的治療方案,到2050年癌症將不太可能導致80歲以下的患者死亡。且專家說,自1990年以來,英國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已下降了20%,顯示癌症將成為一種可以預防或可以治癒的疾病。而要成功達到這結果,應採取些積極的措施。如: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及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還有定期健康檢查。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匹靈的副作用:胃出血和胃潰瘍,所以在服用前,應徵詢醫生的意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