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下背痛恐為警訊 當心為癌症轉移所引起

下背痛恐為警訊 當心為癌症轉移所引起#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61歲的婦人,下背痛1個多月,且問題越來越嚴重,經過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第12節胸椎壓迫性骨折,但在保守性療法治療後,病情仍無明顯改善。因此,醫師幫她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結果除了第12節胸椎外,就連第11節胸椎、第4腰椎、枕骨、右髖臼等處有明顯活性增加,懷疑有癌症的骨轉移的情況,因此,在為她做脊椎磁核共振後,也懷疑有胸腰椎的骨轉移,最後,透過胸部電腦斷層後發現竟有一個2.6公分的右上肺腫瘤。每個人一生中 皆有一次下背痛的經驗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吳佩珊醫師表示,下背痛是民眾常見的問題之一,在流行病學的統計上,大約每5人中就有一位有下背痛的困擾,而有60%~80%的民眾一生中都會有一次背痛的經驗。但下背痛只是一個症狀,造成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包括常見的背部軟組織受傷、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等,多半民眾僅需休息、復健或服藥便可得到緩解,不過,也有人的下背痛是因為癌症所引起,所以,提醒民眾應多留意,切勿輕忽。癌症病患若出現劇痛、下肢無力 應盡速就醫檢查最後,吳佩珊醫師表示,有癌症、感染、代謝性骨骼疾病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等病史的民眾,若出現大小便功能異常、劇痛、下肢明顯無力時就要多當心,此時,建議應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舞台上,身穿白色上衣,卡其色褲子,個頭嬌小的謝明瑤,拿著女兒送她的一束花,舉起右手,握緊拳頭,擺出加油,向前行的姿勢,嘴巴笑得比誰都還開朗,誰都沒想過,她的胃早已因胃癌而切除,與癌症搏鬥十年的謝明瑤,今日站在台上,告訴全台數十萬癌症病患,「癌症不可怕,我反而要感謝它,它讓我生活過得更加幸福。」謝明瑤的樣子,猶如戰勝敵軍的將帥,揮舞勝利的旗子,凱旋歸來,告訴其他癌症病患,你也可以如此風光過日子。與好友露營胃不舒服 經檢查確診胃癌原本擔任幼稚園園長的謝明瑤,在十年前,與好友出外露營時,突然覺得胃悶,到醫院做胃鏡與切片後,醫師希望她能與家人一同前去聽檢驗報告,於是,她與先生一起到門診面對醫師,「醫師說我罹胃癌時,我先生比我還驚慌,」謝明瑤指出,癌症不僅僅自己受到打擊,家人可能比自己更不敢接受事實。平日飲食明明都很清淡,為什麼還會罹患胃癌?這是她的家人,最無法接受的事實,突如其來的噩耗,差點讓他們潰堤,但謝明瑤選擇相信醫師,積極投入治療,治療的第一周,即刻切除三分之一的胰臟,二十九顆的淋巴結,還有,全胃切除,她堅毅地說:『即便身體的器官變得這麼少,我還是活得很好。』即便,她現在進食過程較常人繁複,一天需少量多餐,須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連喝水都須用吸管慢慢喝,謝明瑤依然認為,她過得很好,與一般人無差別,反而還讓她認識了用心照顧她的醫護人員;換來整個家,在一同相互扶持,度過癌症黑暗時期後,更相知相惜的情感。近兩成癌症病患 確診初期不願治療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調查指出,每年約九萬個家庭,須遭受癌症的打擊,一人罹病,整個屋簷下的家人,頓時陷入愁雲慘霧,值得警戒與關注的是,統計驚人指出,罹癌患者,高達百分之十八,在第一時間得知罹癌時,不願接受正規治療,反而選擇放棄亦或尋求偏方、食療的方法,好乞求癌症能不藥而癒。資料顯示,這百分之十八的癌症病患,一年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為立即接受治療病患的三倍以上,「看到數據的公布,我也嚇了一大跳,」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驚訝的表示。癌症病患不願於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究其原因,無非是害怕化療、手術等副作用與外觀的影響,其中,這些患者,害怕的主因無非是來自「對於疾病的不瞭解」又更怕與醫療團隊面對面溝通,一解對治療的恐懼與疑惑。也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倡,「4  GOOD」觀念,包括,認識癌症,認識期別、癌症種類、癌症基因型;正視癌症,尋求正確的照護知識;了解癌症,與醫師共同瞭解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在蒐集所有資料後,緊接著,抱著正向信念,將之擊敗。在台灣,因政府政策所推動,醫院普遍成立癌症整合醫療團隊,並且有相關癌症社團與資源中心,更有個案管理師從旁協助病患了解治療過程,治癌已趨向個人化,「碰到癌症就是面對,我相信醫師,」五十一歲的謝明瑤,她面對癌症,正視癌症,風光站在台上,如此說著。

注意!肥胖者恐易罹患10種癌症

注意!肥胖者恐易罹患10種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現在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只有大人,連小孩也都一樣,且根據統計指出,目前台灣人口比例正逐年增加中,日前英國有項研究指出,若體重過重恐會增加10種常見的癌症風險,因此提醒各位民眾,肥胖已不單單只有外表受到改變,就連身體也會受到影響。BMI與癌症間息息相關該研究主要針對500多萬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當BMI增加5時,就會增加62%的風險罹患子宮癌、31%罹患膀胱癌、25%罹腎臟癌、10%罹子宮頸癌,9%罹甲狀腺癌和血癌。另外,也會增加19%罹患肝癌風險、10%罹大腸癌、9%罹卵巢癌、5%罹乳癌,雖然這4種也會受到其他因素所影響,但對於BMI來說也是不可或缺問題之一。目前此研究刊登於《The Lancet》。 

婦女癌症無警訊 定期檢查好安心

婦女癌症無警訊 定期檢查好安心#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癌症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但因為一般婦女癌症,早期是不會痛的,因此,多數人常錯過治療時機,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而發生高峰約在45~64歲間,每年有近75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而死亡。而子宮頸癌96年約有1800人罹患子宮頸癌,逾700人因子宮頸癌死亡,故子宮頸癌也是婦女不可輕忽的疾病,且有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死亡率。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 每19位就有1人可能罹患近年來,單身女性及晚婚的高齡產婦愈來愈多,加上飲食西化,癌症威脅日漸嚴重,尤其是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每19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所以,乳癌防治已是國內女性一項重要課題,不論是家庭主婦,或是獨立自主的婦女們,都不要忘記在追求理想的同時,一定更要照顧自己的健康。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衛生局教你預防方式健康的身體是一生的無價之寶,乳癌及子宮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且0~1期治癒率相當高,對此,嘉義市衛生局表示,預防子宮頸癌的方式,除了要擁有安全的性行為外,更要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及每年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另外,在維護乳房健康方面,則是要從生活做起,透過多運動、少吃高脂肪食物、避免太晚生育、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外,也要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

子宮頸為婦女癌症之首 定期檢查降低風險

子宮頸為婦女癌症之首 定期檢查降低風險#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子宮頸癌目前仍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且子宮頸癌在婦女癌症中,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只要定期透過抹片即是相當簡便且有效的檢測方式。子宮頸癌經由癌前病變期的階段,子宮頸上皮異常增生(CIN),通常持續3~10年才有可能轉變成侵襲癌,在經歷癌前期階段前仍有很多機會可以檢測出來加以治療且預後良好。平均38名40歲以上且10年未做抹片者 就有1人罹癌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署分析99年30歲以上婦女,208萬餘筆子宮頸抹片檢查資料發現,平均每38名40歲以上且超過10年未做抹片婦女,就有1人可能為癌前病變或癌症。由此資料推估國內96萬名40歲以上且超過10年未做抹片婦女,可能已有2.5萬名婦女已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或癌症,而台南麻豆區目前超過10年未做抹片婦女約有2,000人,推估有50餘人可能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或癌症而不自知。有鑑於此,臺南市衛生局提醒,若有6年以上未做抹片的婦女朋友,篩檢要趁早,且只要有過性行為的婦女就應該進行抹片篩檢,不要以為沒有性行為、或很久沒有性行為,就沒有罹患子宮頸癌風險。

樂閱讀/一餐吃2種以上的肉類 恐引發癌症?

樂閱讀/一餐吃2種以上的肉類 恐引發癌症?#癌症

日本人大腸癌與乳癌罹癌率激增,被認為是「飲食西化」而引起。的確,二次大戰前不太有機會吃到高脂肪、高蛋白質、少膳食纖維的食物,不過隨著這些食物的普及,癌症發生率也明顯地增加了。益軒不可能知道現代飲食習慣會變成什麼模樣,卻留下了「少吃肉」這個現代也通用的教誨。他告誡:「飲食儘量清淡,不要吃太多油膩膩的東西。不要兩種肉類混著一起吃,也不要吃太多肉。」「兩種肉類一起吃」看似罕見,但是從可享用各種肉類的烤肉,到牛丼連鎖餐廳暖冬必吃的牛丼飯與豬肉味噌湯套餐,或是餃子、漢堡肉所使用的牛豬混合絞肉都是,其實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許多。2013年美國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發現了某個引發心臟病的未知因子,它在攝取過多肉類時就會產生。」在腸內活動的細菌,為了消化肉類必須分泌某種成分,這種成分一旦進入肝臟,就會演化為引發心臟病的物質。一直以來,我們只知道攝取太多肉類會導致心臟病與動脈硬化,是因為動物性脂肪或壞的膽固醇(LDL)所造成的。所以當發現這個未知因子的存在時,也顛覆了我們的「常識」。而且歐洲發表的研究也指出:「攝取太多火腿與培根,會讓死亡率提高1.2倍」。我們都知道氧化的蛋白質與脂質會引發心肌梗塞。吃肉不僅會患上癌症,也會招來動脈硬化與心臟病等疾病,導致死亡率提升。所以我們應該聽聽益軒的建議,避免過度食用肉類為佳。(本文作者/周東寬)(摘自/不生病的98個習慣/天下雜誌出版)

老翁突然嚴重便秘 檢查竟罹大腸癌

老翁突然嚴重便秘 檢查竟罹大腸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腸胃若有突然反常性的不適,就要當心是否為癌症作祟。台中就有一名八旬老翁,日前突然出現排便不順,且有嚴重便秘的傾向,但他不以為意,隨著日子拖愈久,症狀就更嚴重,還會出現咕嚕咕嚕的聲響,似雷鳴,直到某日腸胃猛然疼痛,讓他哀哀欲絕講不出話,才緊急送醫,經診斷後驚覺罹患大腸癌合併腸阻塞。腫瘤過大塞住腸子 導致糞便排不出大腸直腸科方佳偉醫師指出,林爺爺罹患大腸腫瘤合併腸阻塞,排便排不出來,腸道愈來愈脹大,正常的大腸道直徑三公分以下,林爺爺卻已經脹到七、八公分,再不處理,腸子會壞死穿孔,進而併發腹膜炎。方佳偉當時建議馬上開刀,但病患痛太久,身體很虛,擔心可能支撐不了,尤其聽到要做人工肛門,他說「寧可不要治療」,直到醫師提供「腸道支架」選擇,先放支架張開林爺爺的腸道,讓堵住的排泄物順利排出,才安排住院開刀,以腹腔鏡,傷口小復原快前後十天就出院。方佳偉指出,病患的腸腫瘤位於乙狀結腸,約五、六公分,腸道跟水管一樣,脹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導致腸道壞死,傳統這類病患都是做暫時性人工肛門,有一兩成的人聽到人工肛門就不想開刀,其實,很多病患腸道兩個月消腫,傷口沒問題就可以再縫回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但卻有不少人乾脆放著或到處吃偏方,對病情並沒有幫助。他說,腸道支架長約十到十五公分,跟心臟支架一樣,都是金屬的材質,放進去的方式跟做大腸鏡檢查一樣,並不困難,放完支架再開刀,代替人工肛門的功能,一次省掉做人工肛門、縫合人工肛門兩個手術,對於恐懼人工肛門的病患來說,如果沒有經濟上的考量,也是另一種選擇。

研究:每年多一名性伴侶 罹子宮頸癌風險增3倍

研究:每年多一名性伴侶 罹子宮頸癌風險增3倍#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研究,男女若每年新增一個性伴侶,感染HPV的風險就會增高二至三倍以上,倘若反覆遭感染,除了易長菜花之外,男性罹患陰莖癌、肛門癌,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風險,都會大幅提高,醫師就提醒,情人節將至,保險套並不能預防HPV的感染,唯有單一安全的性伴侶與接種HPV疫苗,才能預防罹癌與菜花風險。男女之間難相互坦承與多少人發生過性行為 一份最新「男女HPV病毒防疫調查」,詢問608位年輕男女後發現,3成受訪者並未誠實告知男女朋友,過去三年內自己曾經與多少人發生過性行為;即使願意告知,其中仍有4成受訪者對男女朋友謊報人數1,平均少報1到3人。值得注意的是,過往性伴侶人數越多的受訪者,謊報比例越高,如曾擁有五個以上性伴侶的受訪者中,就有高達6成低報人數。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由於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染,民眾若不清楚伴侶過往交往狀況,在疏於防範下,就更容易讓自己暴露在HPV病毒感染的風險中。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若自己在一年內新增一位性伴侶,就會較無增加者有2~3倍的感染HPV病毒風險。他解釋,遭到HPV病毒反覆及持續性感染後,便可能會引發菜花及癌症病變。HPV病毒可分為低風險型及高風險致癌型,低風險型如HPV 6與11型,會造成菜花,而高風險型則是HPV 16與18型,會造成女性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前病變。發生過性行為 女性就得做子宮頸抹片篩檢根據近十年癌症登記資料,子宮頸侵襲癌罹患人數逐年下降,顯示子宮頸抹片篩檢推廣有成,而20~34歲年輕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人數還是逐年增加,顯示HPV病毒感染防疫,仍需持續推廣。在情人節前夕,賴基銘醫師呼籲,情人節要愛不要癌,預防HPV病毒感染從自身做起!建議女性需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男性於每次性行為時均應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此外,男性、女性均可考慮在諮詢醫師後接種HPV疫苗提升免疫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