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4癌篩檢人數破50萬 早發現、早治療

4癌篩檢人數破50萬 早發現、早治療#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癌症常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是去年新北市民癌症死因的第3、4、7及第10位。新北市今年截至11月30日止,已免費篩檢54萬5565人次,超過去年49萬1774總人次,經確診為癌症有1430人。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強調,臺灣醫學科技進步,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很多癌症是可以治癒的,呼籲民眾參加4癌免費篩檢。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使得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大腸癌及乳癌的罹患率近年更鉅幅攀升,分別高居男女性的第1名;口腔癌患者則是每10人,就有1人是檳榔的愛好者。其實,癌症並不可怕,怕的是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以目前醫學的進步,癌症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加以治療,通常可獲得控制甚至治癒。 因此,衛生局特協調新北市1226家醫療院所,免費為民眾篩檢4大癌症,以及建構社區藥局當市民的健康好鄰居,協助轉介檢驗。今年1月至11月30日共服務54萬5565人次,超過去年49萬1774總人次,共發現3萬5971位陽性個案,經確診為癌症的個案有1430人,都由專人通知轉介做進一步治療。 衛生局呼籲今年還沒有接受大腸直腸癌(50~69歲2年1次)、口腔癌(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者,2年1次)、乳癌(45~69歲婦女,2年1次)及子宮頸癌(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篩檢的民眾,儘快至各轄區院所接受篩檢,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罹口腔癌比例攀升 健保局供免費篩檢

罹口腔癌比例攀升 健保局供免費篩檢#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口腔癌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罹患人數及死亡人數上升最快的癌症,也是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有鑒於此,國民健康局這幾年也加強呼籲口腔癌的防治,以及提供30歲以上有吃檳榔或抽菸習慣者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粘膜篩檢。在台灣,口腔癌患者8成以上的確有吃檳榔的習慣,但嚼食檳榔卻不是罹患口腔癌的唯一因素,抽菸、喝酒與口腔癌也是息息相關。康聯預防醫學口腔健檢中心主任蔡志孟醫師表示,由於刻板印象的長久累積,讓國人誤以為只有吃檳榔的人才會得到口腔癌。其實,若家族有罹癌病史、或有基因突變等,通常較一般人罹患機率相對高。而口腔常接觸致癌物質,也是罹患口腔癌的原因,蔡志孟醫師進一步強調,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習慣的人,能夠立刻戒除,就馬上減少接觸致癌物質的機會。若一時無法改變長年習慣,至少每3個月至半年作一次口腔黏膜篩檢,早期發現與還能早期治療。另外,口腔太常有傷口,造成口腔表皮破損,破壞口腔黏膜的保護功能,增加致癌物質進入體內的機會,也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一旦口腔粘膜潰瘍持續2周以上、拔牙後傷口久久不癒合,或口腔表面有異狀或異物感時,一定要盡速至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就診。千萬不要小看口腔內的問題,因為口腔問題,輕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若丟著不管任其長久累積,也可能變成致命的危機,輕忽不得。

定期乳癌篩檢 及早發現治療率增

定期乳癌篩檢 及早發現治療率增#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穿的衣服安全嗎?小心,若服裝內含有毒化學物質,這些有毒物質所產生的環境賀爾蒙,進入人體後干擾內分泌,長久累積後恐引發癌症,而乳癌更是女性頭號殺手,更要小心預防,定期到醫院做乳癌篩檢。童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于家珩指出,不是所有罹患乳癌的病患,都要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醫師要評估腫瘤的大小、是否轉移等各種情況,再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目前依病情許可,盡量都做乳房保留手術,及前哨淋巴結摘除,就是將部份乳房切除,再接受放射治療的方法,同時可免除不必要的腋下淋巴結清除,這樣不但可以保存乳房外觀,並且效果接近於全乳房切除,又可避免手臂水腫。于家珩呼籲,乳癌只要能及早發現,治癒率與存活率並不低,除了每個月的自我檢查外,還須定期到醫院接受乳房檢查,而為了打造友善且具隱私的醫療環境,童綜合醫院特別開設乳房醫學中心,中心內設有乳房健康門診,及乳房外科門診,專為女性服務。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可減少副作用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可減少副作用#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了提供癌症患者更佳的服務品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引進了具備強度調控系統的直線加速器。直線加速器有了這套強度調控計劃系統,可以在維持住腫瘤高劑量的同時,降低相鄰重要器官的放射損傷。換言之,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可減少放射的副作用。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醫師楊英傑表示,以鼻咽癌為例,以傳統二維技術照射後,長期存活的病患往往有明顯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像是頸部肌肉僵硬纖維化、口乾、不能張口等等。而以強度調控技術照射後的病患,長期存活的機率比較高,副作用的程度也較輕微。以口乾的副作用為例,程度嚴重的病患會因為缺乏口水潤滑而嘴巴很難打開,沒有足夠的口水,不能吃乾飯,只能吃茶泡飯或者湯泡飯。相較於強度調控治療的病患,一年之後大部份可以吃乾飯,生活品質當然不同。單獨使用放射治療對早期鼻咽癌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對於局部晚期鼻咽癌來說仍然達不到高治癒率,若同步加上化學治療可以提升治癒率,但是也會增加副作用,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剛好就可以解決這一個兩難。

台灣500萬人難入睡 你也失眠了嗎?

台灣500萬人難入睡 你也失眠了嗎?#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夜晚看著時針已經走到了半夜時分,心想明天還要上班上課,但在床上怎麼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相信許多民眾都有這樣的經驗。根據長庚醫院調查,在台灣17歲以上的民眾,有將近500萬人有睡眠障礙,等於近四成之民眾,都有半夜難入眠的傾向。然而,你知道每天如果睡不到四個小時,可能會致癌嗎?據《加拿大醫學期刊》研究顯示,成年人如果每天睡眠時間少於4小時,可能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運作,嚴重更可能致癌。陳濘宏教授則指出,成年人若每天睡眠時間少於4個小時,易影響免疫系統對抗發炎、毒素能力,嚴重恐致癌。雖該研究沒明指是易罹患何種癌症,但長期睡眠不足,確可能降低人體免疫力,讓人易疲累與生病。因此,民眾若一周內有3天以上有難以入睡、無法熟睡或常提早醒來等睡眠障礙,持續1個月都無改善,就應就醫。而一般成年人每天最好有6-7個小時睡眠。其中,聯合醫院營養師黃允臻則建議,如果半夜真的睡不著,也可以借助熱牛奶助眠,不僅可以補鈣,更能幫助情緒穩定,神經放鬆,改善睡眠品質

提升癌症日常照護 減輕治療副作用

提升癌症日常照護 減輕治療副作用#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的統計,癌症為國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癌症患者除了病痛的折磨外,還要忍受治療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掉髮、血球降低等,標靶藥物雖可減少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卻也帶來皮膚乾燥、甲溝炎及痤瘡樣紅疹等狀況產生,若沒有妥善照顧,反而影響原有療程,嚴重時甚至中斷治療。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施盈逸醫師建議,可從日常照護開始做起,減少副作用發生的機會。癌症病患在使用化療及標靶藥物時,會因為本身的藥物機轉,抑制皮膚的表皮生長因子,產生皮膚乾裂、指甲變化及痤瘡樣紅疹等狀況,同時也會形成口腔黏膜炎的發生;其中,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會影響皮膚的修復能力,因而造成嚴重的感染。因此,建議病患在治療前可作一些預防及護理,以減少副作用發生。事實上,當醫師擬訂癌症治療計畫時,患者及家屬就應開始著手檢視日常使用產品,施盈逸建議慎選成份簡單、不含香料、酒精等水性保濕乳液及不含皂的清潔用品,以改善皮膚乾裂狀況、預防口乾、口腔粘膜炎及牙齦腫情況;牙膏及漱口水則可選擇保濕性高及避開含有酒精、薄荷等成分,避免刺激口腔使情況更為嚴重;此外,也可選擇抑制物質-P(Substance-P)作用的護理產品以減輕副作用的發生。施盈逸強調,由於物質-P與癌症治療後皮膚產生副作用問題密切相關,抑制物質-P可幫助減輕治療副作用的產生;根據歐洲臨床研究顯示,微量元素鋰具有抑制物質-P及抗發炎的作用,於皮膚局部使用時能減緩皮膚問題的發生,以及改善因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所引起的皮膚、指甲、口腔、陰道、頭皮等的副作用。許多癌症病患會因副作用帶來嚴重的不適感,因而中斷治療,其實是很可惜的。醫師呼籲患者在癌症治療的前、中、後期,應尋求正確的癌症照護觀念,且掌握治療的關鍵時機;在長期治療過程中,患者除了自身正向的心理建設外,也需家屬照顧與陪伴,讓病患在抗癌路上充滿信心以順利完成治療。 

抗癌三寶: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

抗癌三寶: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是全球首要的死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約有1270萬癌症新增患者,760萬死於癌症,如果沒有介入預防行動,預估2005到2015年間會有8400萬人死於癌症。 面對癌症威脅與日俱增,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聰明吃、健康重、規律運動這三招可以讓民眾遠離癌症找上門!肥胖除了是致癌因素外,對罹癌病友來說,更有可能增加其轉移與局部復發的風險;根據衛生署國健局2008年癌症登記報告數據顯示,大腸癌、子宮體癌、乳癌與腎癌,肥胖者罹癌相對危險性是正常體重者1.2-2.8倍。另外,美國癌症協會也指出,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肥胖與癌症復發是有關聯的,健康的體重不僅可以減少罹癌病友復發機率、降低疾病惡化,進而更能增加罹癌病友治療後康復與痊癒的機會。運動除了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空,減少腸道與致癌物的接觸外,因運動時肺部換氣量大幅增加,有助於小支氣管中致癌物的排出,因此,運動對罹癌的病友來說,更是重要。一般認為罹癌病友應該多休息、少活動,但完全不運動,是會降低病友對治療的忍受力,因為癌症病友在接受手術、化療、放射線等治療後,身體會很虛弱,若有適當的運動,除了可以促進體能,減少治療所帶來的疲倦不適,並可改善免疫能力,提高生活品質。2012世界抗癌聯盟(UICC)指出,人們若是能夠落實戒菸、維持健康身體質量指數(BMI)、改善飲食、增加體能活動,即可降低癌症發生率50%-85%;而改變生活型態不僅能有效降低癌症發生率,罹癌病友若能獲得足夠的身體活動、健康的飲食與體重,更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癌友確診後,可能會產生沮喪、疲勞、焦慮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其改變生活習慣,進而讓生活品質下降,若沒有適時與適當地解決,都會影響病友的治療, 癌症是可預防的,預防癌症的方式,除了杜絕致癌因素、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的觀念宣導外,更重要的是全民的關注與身體力行! (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關懷癌症病患 愛心募髮減經濟負擔

關懷癌症病患 愛心募髮減經濟負擔#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癌症患者因為做化療而長不出頭髮,需要戴假髮出門,宜蘭縣扶輪社為響應「為癌友募髮」捐髮活動,由羅東西區扶輪社主辦,邀請宜蘭縣全體扶輪社送出愛心善款計新台幣九萬元整,捐助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作為假髮製作、保養及管理之相關費用,希望能加強提昇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讓傳遞愛與關懷的捐髮活動延續。現任國際扶輪3490地區羅東西區扶輪社社長謝漢池表示,響應宜蘭縣政府及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募集愛心人士捐贈之頭髮,扶輪社捐助愛心善款製作假髮,提供癌症病患使用,讓傳遞愛與關懷的捐髮活動能延續,本次結合宜蘭縣各區扶輪社捐助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計新台幣9萬元整,希望能減輕罹癌病患因治療過程中所產生掉髮而需購置假髮之經濟負擔。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駱李娟娟表示,宜蘭縣政府衛生局成立「頭髮銀行」後陸續有愛心民眾捐髮響應,協會將持續進行後續假髮製作、借用與管理,所製作完成之假髮將提供本縣癌症病友免費借用。有鑑於癌症危害國人健康日益嚴重,有效防堵癌症,應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養成規律運動並定期篩檢。目前政府已將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另外宜蘭縣政府增加胃癌篩檢,期望透過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病變經治療後獲得健康,因此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另癌症治療成功的因素,除了是否接受正規且完善的治療外,亦與心理的調適、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有關,已確定診斷罹癌的病友可加入相關癌症病友團體,透過支援服務及輔導,大家互相扶持、重新學習適應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