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正確飲食習慣 維護肝功能

正確飲食習慣 維護肝功能#飲食

「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並不陌生。為了增進民眾對肝炎的認知,童綜合醫院於15日上午十點在地下一樓舉辦「100年度肝巴嗲病友會」,邀請肝炎病友、家人以及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教導民眾如何吃才能吃的健康。童綜合醫院營養師黃婷婷表示,所謂「正確的飲食」並不是吃藥草、信偏方。而是要有均衡的飲食,尤其是蔬菜、水果更是每天必須攝取的營養,對於身體的正常代謝及改善肝臟營養,調節免疫功能都有幫助。不利於肝臟的食物都算是「錯誤飲食」,目前民眾最熟悉的就是含黃麴毒素的食物。有些花生、花生製品、玉米、穀物、醃製食品等,可能因保存不當,容易遭受黃麴毒素的污染;尤其是本身患有B型、C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若長時間食用遭受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則易導致肝細胞突變,提高肝癌發生的機會。延伸閱讀「肝好人生是彩色」: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806

想瘦身與控制飲食 考慮在高溫下運動吧!

想瘦身與控制飲食 考慮在高溫下運動吧!#飲食

不少人都有過為了減肥而努力運動,卻因一時貪口腹之慾、吃太多食物,而毀掉運動成果的經驗。澳洲一個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在高溫下運動有助於控制飲食的攝取量。研究小組讓11名身體健康的男性,分別在攝氏36度和25度的環境下,在跑步機上進行40分鐘的運動,隨後讓他們可以在自助餐廳選擇任何自己想吃的食物。結果顯示,當運動環境的溫度相對較低時,參加試驗的男性每人平均吃下的熱量,比高溫環境下運動後的人多吃入了300卡路里的食物。研究小組指出,這表示如果你選擇在高溫環境下運動,那麼在運動後的進食量就會減少。從理論上講,這項實驗對於那些想要瘦身,卻又管不住食慾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不過研究成員提醒,「運動時千萬不可以走極端,不要在非常熱的環境下運動,否則恐怕會有脫水和中暑的危險。」該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

加入減重班 健康減重不孤單!

加入減重班 健康減重不孤單!#飲食

減重路上,您孤單、挫折嗎?健康減重您心動嗎?臺北市政府聽見您的心聲,心動不如行動,就從此時起,臺北市全民瘋減重,讓您減重有成不孤單、賺得健康贏獎勵!鄧先生,58歲退休人士,90公斤的超級身材,因為「習慣了」而不以為意,直到面對年邁雙親先後臥病,這才深切體悟健康的重要以及肥胖對健康的威脅,更進而將這份體悟轉為具體行動:設定目標不求快、均衡飲食、細嚼慢嚥、規律運動、天天量體重是他的減重小撇步,除了經由飲食及運動控制體重外,「健康日誌」是自己減重路上的點滴紀錄,也是提醒自己的最佳利器。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提醒,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就可以每週減重0.5公斤、3個月減重6公斤、1年即可減重24公斤!坊間有許多宣稱可以快速減重的偏激飲食方法,如:禁食法、吃肉減肥法及減肥餐包…等,雖然瞬間可見減重成效,但卻容易因營養素不均衡而傷了健康。真正安全、有效的減重方法,一定需要符合「健康不傷身」和「營養均衡」的原則!也有許多人總是「單槍匹馬」在減重,但若在減重過程中能找個伴,並在減重前告知親朋好友,如此一來,除可有互相督促與鼓勵的力量外,旁人也同時發揮監督的功用,一起為您的體重把關。肥胖是健康的主要殺手!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包括:不孕症、胎兒畸形、下背痛、骨性關節炎、呼吸困難及皮膚濕疹等等。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臺北市18歲以上(含)成人有過重或肥胖的比率約佔4成(39.2%),需減重人口近70萬人。為使民眾更瞭解如何健康減重、力行健康生活,臺北市100年辦理「健康減重101 幸福臺北一等一」活動,提供「減重班」、「健康減重講座」及「體重控制電話營養諮詢服務」等一系列健康減重服務,只要報名即可獲贈實用的「健康生活動起來」及「卡路里聯絡簿」精美手冊1本。詳情請洽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或市民服務熱線1999。

糖尿病患飲食要訣 營養師:少油、少鹽、高纖維

糖尿病患飲食要訣 營養師:少油、少鹽、高纖維#飲食

因國人普遍運動量不足、肥胖比率增加、加上飲食過量等因素,近年來國內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想控制好血糖,除了運動,飲食也不可或缺。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欒家菁今天(8日)表示,「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必須注意少油、少鹽、少糖以及高纖維的原則。」糖尿病是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的疾病,病患的血糖比正常人來得高,因為身體血糖高,導致病患容易引發各種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包括規律的運動、注意飲食、藥物的控制等。根據研究,規律運動可以增進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代謝能力,幫助廢物排出體外,並可讓血管彈性變好,有助血糖獲得控制。欒家菁指出,規律運動可以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協助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機率;她說,除了運動外,飲食也很重要,「糖尿病患者必須把握少油、少鹽、少糖,以及多攝取高纖維食物的原則,且三餐定時定量,蔬果也要均衡攝食。」

蔬果聰明吃 美肌無限期

蔬果聰明吃 美肌無限期#飲食

皮膚就像一面鏡子,能傳達青春美麗的氣息,更能反映出身體內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擁有健康紅潤的臉龐、亮麗迷人的肌膚,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呵護的,千萬別忽視平時的生活作息,不要讓不正常的飲食對您的皮膚造成傷害。皮膚是人體最大、最活潑的器官,是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最主要的屏障,除了保護我們的身體;更重要的,也在每天新陳代謝循環扮演關鍵角色,藉著皮膚的血管和汗腺來調節身體的溫度,以及排除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和毒素。充足的營養是美化肌膚的基礎,均衡的飲食是維持健康皮膚的要件。而補充皮膚所需的養分來自六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分。其中,常攝取對皮膚有美化效果的食物,可使您的肌膚更亮麗。鹼性食物為美肌札根食物的酸鹼性是以成分中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多寡的比例來決定,鹼性食物是指食物在身體代謝後,產生的陽離子(如鉀與鈣)多於陰離子(如磷酸及氯)。食物的酸鹼性對人體有什麼影響?食物有酸鹼性,血液也有酸鹼性,而平常的血液比較偏為鹼性。雖然人體有自行調節酸鹼度的生理構造,但如果長時間血液呈現酸性,將減低抵抗力,皮膚和各器官組織也無法完善運作。因此,為了身體的健康、肌膚的美麗,應多吃些有益健康的鹼性食物:豆類:大豆的鹼性最高,但加工製成的豆類食品其鹼性度會打折扣。其次菜豆、紅豆、豌豆莢亦是鹼化血液的極佳食品。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如油菜、甘藍、牛蒡、紅薑、番茄、胡蘿蔔,都是很好的鹼性食物來源,平常用餐可多取用鹼性蔬菜來強化肌膚功能。海藻類:褐藻類如海帶、紫菜,紅藻類如髮菜,還有綠藻,都含有豐富的鈣、鐵、鉀、鎂及碘,是強化健康體質的鹼性食物。水果及其鮮純果汁:幾乎所有的水果都是鹼性食物,即使有酸的味道,也都是屬於鹼性食物。美化肌膚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維他命A、B、C、E都是美化肌膚的重要來源,其功能包括:維他命A促進皮膚組織正常化,缺乏時表皮容易損傷剝落,皮膚變得粗糙乾裂。為使肌膚更健康美麗,多吃富含維他命A及胡蘿蔔素的食物,如紅心蕃薯、菠菜、綠蔥、綠花菜、南瓜等深綠及深黃色的蔬果。維他命B以維他命B2、B6及B12與皮膚強健有關。維他命B2缺乏,會造成肌膚毛細孔容易擴張,嚴重時會形成脂漏性皮膚炎。維他命B6及B12缺乏時氣色蒼白,平時應多吃富含維他命B群的蔬果,如綠黃色蔬菜、菠菜、番茄、香蕉、酪梨等。維他命C常存在水果中,有利於肌膚美白。人體若缺乏維他命C,皮膚張力喪失,肌膚內層管壁浮腫,肌膚色澤受損且日曬後易產生黑斑。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水果中的柑橘、芭樂、柿子、草莓及綠色蔬菜等,對皮膚才是最好的保養。維他命E是良好的抗氧化物質,可減少老人斑及皺紋,平時可多吃小麥胚芽及各種綠葉蔬菜來強化肌膚功能。常保肌膚健康的重要功臣多攝取礦物質,包括鐵、鈣及鋅,有助於維持肌膚健康:鐵質缺乏會使紅血球減少,體內的營養和氧氣無法充分運送到每個角落,肌膚因此無法正常運作。平時應多吃鐵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紅鳳菜、菠菜、葡萄及李子等蔬果。鈣質可預防和治療皮膚發炎的情形。金針、木耳、綠花菜、蕃薯葉等,都是保健皮膚的優質蔬果。鋅質缺乏時易引起青春痘和膿包,多攝取堅果、穀類及麥芽等,鋅含量高的食物,可使肌膚更細嫩。喝水美學,保濕有方法水份在人體中約佔三分之二,其中百分之六十積存於皮膚,用以調理皮膚的彈性、光澤及透明度,對於肌膚機能的活化,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而平時該喝多少水才能達到保健的功效?正常人儘量每天補充1,200~2,000cc的水,也就是6~8杯(每杯240cc)的水才稱得上足夠;除此,儘量利用白天多喝幾杯水,否則晚上喝太多反而影響睡眠及排泄機能。平日以白開水最為理想,太多的咖啡或茶,反而會因為利尿效果,大量將水份排掉、造成水份流失。美化肌膚除了多選擇有益皮膚的食物以外,平時均衡的飲食是最重要的。只要多一份肌膚的呵護,就會多一份青春迷人,美化肌膚是值得您用一生作投資!

喝酒還是喝油脂?1CC酒精的熱量是7大卡

喝酒還是喝油脂?1CC酒精的熱量是7大卡#飲食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調查指出,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最高的縣市是台東縣,肥胖比率逼近50%。台東基督教醫院營師彭莉玲指出,油脂、酒精、含糖飲料攝取過多,是台東縣常見的飲食問題。如果體內攝取的熱量大於需要量,每當體內累積到7,700卡時,體重就會上升一公斤,若長期「供大於需」,攝取熱量大於體內所需,又加上缺乏活動量,肥胖就自然產生。彭莉玲營養師進一步說明,肥胖是依照衛生署所公佈的定義做依據,當BMI≧27為肥胖,介於24及27之間為過重。BMI就是「身體質量指數」,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單位kg/㎡。以台東縣常見的喝酒習慣來說,酒量的建議攝取量為男性一天至多兩杯360CC的啤酒,女性則為一杯。但是彭莉玲營養師卻發現,每天喝過量啤酒的台東民眾不在少數。啤酒不只是單純的飲料,一CC的酒精有七大卡,酒精進到人體的代謝途徑與脂肪相似,換句話說,喝酒精和喝油脂是相似的。如果民眾正常吃三餐,加上喝酒,以及高熱量、高脂肪的下酒菜(如:花生米、炸雞翅等),體重想不上升都難。黃湯下肚後,身體是如何代謝的呢?彭莉玲營養師表示,酒精(化學名是乙醇)進到人體後,主要在肝臟中進行代謝,民眾若大量飲酒,超過肝臟的解毒極限就容易引起酒精中毒。現代人因工作忙碌而運動量不足,若長期過度飲酒加上攝取飲食大過體內所需,易導致過多熱量轉化成脂肪囤積在體內,使得酒精性脂肪肝提早出現,如持續飲酒,則可導致「肝纖維化」或「酒精性肝炎」,甚至發展為「肝硬化」。還有另一個造成肥胖的問題就是500CC的現調飲料。很多上班族在下午時分,都會團購飲料來打打牙祭,殊不知每一杯都暗藏著肥胖的元凶:高熱量的果糖及額外的澱粉,如珍珠粉圓。長期下來,累積在身體裡的熱量也不容小覷。再加上現代人忙碌,三餐老是在外,長期攝取油膩的食物也是造成游泳圈的主因。減重一定要用健康的方法,才不會帶來後遺症。彭莉玲營養師建議,民眾可先從飲食控制及增加運動量做起。飲食控制採取三低一高的原則「低油、低糖、低熱量、高纖維」,最重要的是戒除酒癮,若真的要喝,也必須節制。增加運動量方面,建議民眾每週達到150分鐘的運動,其中以有氧運動最能達到減重、瘦身的目標,例如:跳有氧舞蹈、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唯有飲食控制加運動、雙管齊下,才能增加減肥成功的機會。

避免癌症患者營養不良 中醫籲:不可偏食

避免癌症患者營養不良 中醫籲:不可偏食#飲食

一位虛弱的癌症住院患者在會診時,醫師詢問飲食情況,卻驚訝患者答覆說家人沒給她吃葷食。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部高志清醫師表示,病人及家屬對於飲食知識的偏頗,或周遭親友眾說紛云地建議,常造成病人無所適從。癌組織有特殊的新陳代謝,會消耗人體內大量的脂肪、蛋白質、糖及維生素,因而導致人體內的代謝紊亂。中醫的特長在調理人體氣血陰陽與臟腑功能。高志清說,仿間有許多癌症相關飲食方面的書籍,值得民眾參考;例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含有伊尹《湯液經法》的脈絡,而伊尹原本是位廚師,中醫可說起源於食醫。《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提到「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育,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只有天天能吃的東西才可以補益我們的身體。我們平時要用食物的平和之氣,而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才用藥物來賑災。食物和中藥皆可依其溫、熱、涼、寒之性質,與辛、甘、淡、酸、苦、鹹之味道,依五行臟腑歸經、及五臟各有所喜的理論來歸類其用途。基於此「藥食同源」,當談到飲食養生與冬令進補,我們需了解誰該補?誰該疏導?誰堪補?補什麼?是要補陰、陽、氣、血?還是補肝、心、脾、肺、腎?是要轉輪運軸?還是轉軸運輪?欲回答這些問題,就要藉由中醫師望聞問切的診斷,而中醫科的經絡能量分析,藉由量測四肢末端24個穴位導電度,客觀地呈現身體左右12條經絡能量,並據此推知相關臟腑虛實狀況。高志清說明一般人飲食,春天養生吃五穀雜糧以增加生發之機,而求生意志缺乏者可吃些生機飲食及稍燙即起的食物。夏天因身體的陽氣浮越在外,五臟較為空虛,應避免吃滋膩味道重的東西,可將食物切成碎末,煮成羹來吃以助消化。秋天因農作物收成,食物比較豐盛,當吃些味道厚重的食品,可搭配些發酵的東西,有利於消化和吸收。冬天因人的陽氣全都內收,再加上吃得多、活動少,飲一些淡酒,可以達到通經脈、化濕滯、取暖驅寒的作用。高志清提醒民眾,癌症患者需慎用發酵品及避免酒類之走竄活血特性。癌症手術前之食療目標在扶助元氣、補益氣血。基於中醫在出生後重視脾胃的原則,癌症手術後以調整脾胃功能的食品為主,有利於體能的恢復。在放射治療出現津液虧損時,飲食中要增加養陰生津之品,如山藥、芡實、鴨肉、鱉肉等。化學藥物治療時之白血球減少,食療要以補益氣血為主,如雞、鴨血湯、豬肝湯;發生食慾減退時,可用健脾開胃寬中之品;若惡心、嘔吐時,可嚼些生薑片。延伸閱讀「葷食功用與營養成分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768

預防癌症 飲食注意九大要點

預防癌症 飲食注意九大要點#飲食

癌症發生率日益增加的因素之一,即是國人近年來飲食習慣的改變。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營養師康甄真表示,根據調查顯示,現代人高脂低纖飲食、少運動、吸煙、檳榔及年輕女性初經早、停經晚等因素影響,導致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和口腔癌有上升的趨勢,所以如何調整飲食才能預防癌症的發生,應是國人目前需注意的健康議題。康甄真說明,想要預防癌症,飲食可從以下的九大要點著手:新鮮且有變化的均衡飲食:吃新鮮、均衡且有變化的飲食,可確保人體所需的每一種營養素不容易缺乏,其實導致癌症形成原因有很多,不只單一因素或單一食物所導致,故無法從單一營養素的攝取來達到防癌效果,因為很多食物的營養素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應攝取完整的食物,才能發揮其營養價值。蔬果是防癌的捷徑:蔬果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因子,是對抗自由基減少癌細胞產生的好幫手;蔬果中的維生素C、E以及β胡蘿蔔素,還有微量的礦物質硒、鋅、錳等都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另外蔬果中的植物性化學成分,如多酚類、類黃酮素、植物固醇、蔥蒜素等,皆是抗癌的菁英分子。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除了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之外,全穀、全豆類也是纖維質最佳的來源之一。天天五蔬果,就是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但是如果要達到每天25~30公克的纖維攝取量,天天五蔬果是不夠的,必須得再加上主食改吃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糙米飯、五穀米飯等才足夠。減少含高脂肪食物的攝取:脂肪攝取過多容易促使乳癌、大腸癌的罹患率增加,除了動物性油脂以及油炸食物之外,其他如糕餅、點心都是潛藏看不見的油脂,是值得注意的陷阱。避免經常進食醃製、煙燻和燒烤食物:醃製、煙燻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亞硝酸鹽致癌物質,另外火烤食物容易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AH)致癌物質。蔬菜水果的維生素A、E與C等抗氧化物質,就可抑制致癌因子的合成。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質:農藥的殘餘、抗生素的濫用、不當的食品添加物、黃麴毒素的污染、包裝與容器的品質不當等,都是曝露在高致癌物質的環境中。另外吸菸者以及其吐出的二手煙霧和炒菜的油煙等更使得罹患肺癌的機率相對增高。檳榔族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也是比一般人還要高。限制攝取酒精性飲料:酒精除了含有一些致癌物質之外,也會誘發刺激粘膜組織的發炎反應產生組織變異。過量的飲酒習慣更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而增加癌症罹患的機會。增加體能活動,以維持正常體重:每天維持30分鐘的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每週一次戶外活動,如爬山、騎腳踏車等,養成持續性之運動習慣。定期癌症篩檢:有些癌症是完全無任何症狀,如肝癌,當有症狀出現時,可能已經是非初期癌症,在治療上不但麻煩且治癒率相對比較低,其實許多的癌症可以藉由定期的篩檢,來早期發現早期治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