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藥物納健保 嘉惠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

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藥物納健保 嘉惠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發燒

「高齡化社會來襲,我國銀髮族的健康日益受到重視,提醒民眾,切莫把體重下降、虛弱、盜汗等症狀輕視為老化現象,當心可能血癌發病的警訊!」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滕傑林主任說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好發於六、七十歲的男性。提醒民眾,出現相關症狀務必及早治療,若確診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也無須驚慌,近幾年已有多元藥物問世,且在政府支持下,治療經濟負擔大幅減少。舉例而言,今(2024)年2月『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獲得健保給付可用於特定病患的一線治療,有望延緩復發時間並爭取更長的存活期。 (今(2024)年2月『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獲得健保給付可用於一線治療,有望延緩復發時間並爭取更長的存活) 發燒、淋巴結腫脹發生要警覺 確診慢性血癌勿恐慌 滕傑林主任指出,每年每10萬國人中有約0.5人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且發生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大部分的病患是意外發現,並無明顯症狀。而有症狀的病患,其症狀並不典型,如發燒、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貧血等,長輩們容易誤認為僅是衰老、疲勞引起,疾病的警訊容易被忽略。所幸近年來成人健檢日益受到重視,許多患者得以在罹病初期確診。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診斷與治療並不困難,且相對於其他急性血癌,其病程發展緩慢,有症狀時才需要治療,否則僅需要定期追蹤。」滕傑林主任說明:「然而,當患者知道自己罹患無法治癒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並且被告知不需要治療時,往往會誤認為自己無可救藥、無法治療了,導致有極端的情緒反應。」 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藥物獲健保、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時間再增1年 有望活的又長又有品質 滕傑林主任說,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治療,在過去就已經非常成熟,醫師會依據患者病程規劃對應的療程,除了要避免惡化、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以外,讓患者能夠活的「像是沒有生病一樣」也很重要。整體而言,患者有望在穩定控制疾病的情況下,存活時間可以長達10年甚至更久。 「近年在藥物發展迅速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有越來越多治療新武器,除了有多元標靶藥物以外,更有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藥物問世,大幅改變了過往的治療思維,讓過去以傳統化療為主的治療模式,調整為以單株抗體標靶治療為主、化療為輔的治療,在減少患者治療負擔的同時,也爭取更好的治療成效。」滕傑林主任分析:「相較於傳統抗CD20單株抗體藥物,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藥物更能活化補體系統,可以更有效的殲滅癌細胞。與口服化療藥物合併治療,有望讓患者穩定控制疾病超過超過兩年以上 (約26.7個月),相較於傳統單株抗體藥物 (15個月),足足延長了將近一年。」 滕傑林主任鼓勵:「許多患者無法使用突破性藥物的主因就在於『治療費用過高』,好消息是,政府體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患者,自今(2024)」年二月起,將「新一代抗CD20單株抗體」納入健保給付,可作為特定病患的第一線治療用藥,讓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友在治療初期,即可獲得適切的療程,治療贏在起跑點上。呼籲患者確診後無須過度恐慌,甚至可將其視為慢性病,只要好好治療、定期追蹤,終能回歸正常生活。」  

登革熱近3千例》登革熱預防6招快學起來!出現「這些症狀」恐重症示警

登革熱近3千例》登革熱預防6招快學起來!出現「這些症狀」恐重症示警#發燒

全台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以台南市疫情最為嚴峻,連續6天新增病例破百例,28日新增147例再創單日新高,目前累積本土病例直逼3,000例。適逢9月開學季到來,學生開始返回校園,恐增加病媒蚊叮咬感染風險。為此《優活健康網》整理了一篇登革熱QA,也提醒民眾做好6大防蚊方法,保護自身與家人。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

發燒、口臭、牙齦紅腫⋯2歲童不吃飯,竟是「疱疹性齦口炎」作怪#發燒

2歲大的小薇日前發高燒到39度,當時發現口腔黏膜有破皮,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雖然隔天發燒較退了,但下巴周圍出現疹子,牙齦紅腫伴隨有局部出血和口腔異味,也較不願意進食。再次就醫時,醫師經理學檢查發現在牙齦、口腔黏膜、舌頭和嘴唇有出現潰瘍,嘴巴周圍的皮膚也有水泡,診斷為「疱疹性齦口炎」。

小孩發燒別急著退!名醫黃瑽寧教你「發燒處理法」家長必知5件事

小孩發燒別急著退!名醫黃瑽寧教你「發燒處理法」家長必知5件事#發燒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現象,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少家長遇到孩子發燒總會驚慌失措,到底要如何應對發燒呢?連續3年榮獲「台灣醫療報導奬」、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一書中,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爬梳小兒感染症的原因、症狀、治療與預防,帶給讀者最全面照護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兒童染「腸病毒」容易發燒、腸胃不適!中醫教「1茶飲」提升免疫力

兒童染「腸病毒」容易發燒、腸胃不適!中醫教「1茶飲」提升免疫力#發燒

每年3月底、4月初開始進入「腸病毒」的流行季節,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上升,且高於2020至2022年同期,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對此,兒科醫師表示,預防腸病毒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若能做好腸胃道的保健,加強腸胃道的免疫力,就能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