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疾病流行高峰季,流感、腸病毒疫情肆虐,加上開學之後,更容易校園群聚感染,傳播到家庭及社群。不過一旦有症狀,要如何區分是流感還是腸病毒感染?耳鼻喉科醫師列出「3大症狀差異」,提醒民眾如有口腔潰瘍症狀,罹患腸病毒的機率較大,而流感病程發展較快,約半天到1天會開始發燒。
秋季是疾病流行高峰季,流感、腸病毒疫情肆虐,加上開學之後,更容易校園群聚感染,傳播到家庭及社群。不過一旦有症狀,要如何區分是流感還是腸病毒感染?耳鼻喉科醫師列出「3大症狀差異」,提醒民眾如有口腔潰瘍症狀,罹患腸病毒的機率較大,而流感病程發展較快,約半天到1天會開始發燒。
台灣位處亞熱帶,每逢夏季登革熱肆虐,加上颱風過後接連降雨,若沒有做好積水容器的清潔與預防,就容易成為病媒蚊孳生的天堂,進而導致登革熱爆發、群聚感染,出現高燒、頭痛等症狀。要特別注意的是,登革熱部分症狀竟與新冠肺炎相似,究竟登革熱症狀、前期徵兆有哪些?以下整理一文看懂。
每年到了春夏之際,就是腸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傳染力強的疾病,輪番上陣的時節,常使得家中兒童高燒發不停,讓爸媽好擔心!雖然發燒是身體免疫力與病毒對抗的過程,但就怕溫度燒太高讓孩子意識不清,身體更不舒服,到底該怎麼幫孩子退燒?哪一種退燒方法最有效?兒科醫師來解答。
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疾病,每年到腸病毒流行季,都讓家中有小孩的家長心慌慌,深怕群聚感染導致學校停課,甚至併發重症危及性命。到底腸病毒症狀有哪些、潛伏期多久?該如何判斷重症警訊?腸病毒停課標準是什麼?還可以上班嗎?《優活健康網》整理腸病毒常見症狀、腸病毒傳染途徑、對抗腸病毒的環境清消法⋯「腸病毒必知」一次看懂!
65歲張女士發燒近兩週,日前因腎臟結石卡在輸尿管,出現腰痛、噁心、嘔吐與發燒,檢查發現腎水腫與膿瘍,且發炎指數高,恐引發腎衰竭、尿毒症與敗血症,所幸即時檢查與治療,現在腎功能與發炎指數都已恢復正常。衛福部台北醫院腎臟科醫師蔡亨政示警,腰痛最常見3大原因造成,「但如果是腎臟出問題所造成,通常都較嚴重。」
年近80歲的李奶奶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倦、眼白明顯變黃等症狀,原以為是正常老化,然而就醫檢查後發現,竟已罹患膽道癌第4期,癌症出現遠端轉移,家屬擔心化療效果有限,也考量病患年事已高,身體狀況難以承受長期化療的副作用。所幸目前有免疫加化療的合併療法,作為晚期膽道癌的第1線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治療半年後病情獲得控制穩定。
高燒不退,當心腺病毒作祟!腺病毒是感染人類黏膜的病毒,主要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其次為眼睛發炎,腹瀉⋯等,因感染後可能連續發燒7到14天,因此也有「燒久姬」的別稱。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腺病毒相關衛教知識,一次搞懂腺病毒症狀、腺病毒診斷、腺病毒預防與治療。
大吃大喝開心過好年,就怕年假期間掛急診!據健保署統計,過年期間急診常見就醫原因包括:急性腸胃炎、上呼吸道感染、各式外傷,以及慢性病控制不佳導致急性發作等,加上春節期間部分醫院門診休診,導致急診人次及候診時間,相對平日多出2~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