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小心骨質疏鬆讓行動力快速流失,快透過「3招」檢測你的骨骼健康!醫師指出,熟齡族常見營養攝取不均、睡眠質量不足,以及運動觀念錯誤方面等NG行為,容易讓肌肉、活動量下降,長期恐提升失能、臥床等風險,提醒民眾重視骨骼健康,留住骨本,養出健康好體質。
50歲後小心骨質疏鬆讓行動力快速流失,快透過「3招」檢測你的骨骼健康!醫師指出,熟齡族常見營養攝取不均、睡眠質量不足,以及運動觀念錯誤方面等NG行為,容易讓肌肉、活動量下降,長期恐提升失能、臥床等風險,提醒民眾重視骨骼健康,留住骨本,養出健康好體質。
有鑑於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近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出「80歲就廢巴氏量表」政策,主張80歲以上長者可直接申請外籍看護,無須透過取得巴氏量表才能申請,希望解決長照、看護市場人力短缺問題。對此,《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巴氏量表申請資格、取得管道、評估標準等相關資訊,提供民眾參考。
一位30多歲女性原本職業是英文老師,卻因腦中風導致身體右半邊不能動,雖沒有損傷到言語及認知功能,但卻大幅影響其教學能力及日常生活品質;所幸她在中風後2週內,經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就及早開始接受肩膀肌力、右手抓握等復健訓練,持續復健治療3~6個月後,身體活動機能已大致恢復正常,終可順利重返職場。
大腦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著我們的心智、感知、運動和情緒。統計指出,當腦神經發生病變時,最常導致失能,台灣神經學學會提醒,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癲癇、免疫性腦神經疾病及腦部外傷⋯等皆會導致失能,但若能把握「●●個月內」黃金復健治療期,就能幫助高達9成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原本擅長爬百岳的64歲李女士,近來竟每走10分鐘的登山步道,便因四肢無力需要常常休息,原以為只是年紀漸長,體力大不如前,但沒想到卻是力弱症作祟!醫師提醒,當肌肉量還在,卻出現四肢無力現象,當心逐漸陷入「力弱症-肌少症-失能」3大風險,建議年長者在肌少症發生前,應優先檢測力弱症風險,並善用簡單居家運動3招來預防。
一名王姓產婦在生完第3胎的7個月後,突然喪失大、小便功能,伴隨雙腳麻痺、癱瘓等症狀,緊急送醫。醫師問診時她才回想,曾有出現肚子忽然鼓的像懷孕一樣的症狀,用手觸摸有硬硬的感覺,到醫院經過多科檢查仍找不出原因。最後轉診才被診斷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後續接受治療並免於終生失能。
上了年紀的人,每當自身感到腰痠背痛時,會懷疑是否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這應該只答對了三分之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主治醫師蕭奕翰解釋,腰酸背痛綜合了肌肉勞損、脊椎穩定與骨質疏密等問題,神經外科門診常有病患因身體痠痛求診,有些患者會認為是神經壓迫造成,其實更有可能是骨質疏鬆。
家裡有年老長輩要注意!「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主要特徵是走路遲緩、容易跌倒,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況。醫師建議可以透過進行簡單的「太極拳」運動來改善,同時太極拳也是排解壓力的養生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