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右臉突然出現腫瘤 她竟皮膚癌上身

右臉突然出現腫瘤 她竟皮膚癌上身#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52歲的王小姐,右臉頰突然長出一顆瘤,雖然不痛不癢,但表面隆起,隱約看得到血絲和藍色的色素,且範圍越來越大,讓她覺得不太對勁立刻就醫,結果經過切片檢查,確診為皮膚基底細胞癌,所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切除手術,目前已痊癒。基底細胞癌 與長期曝露在紫外線有關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周怡萱醫師表示,皮膚癌常見有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其中又以基底細胞癌較為常見,約占皮膚癌的45~50%,患者多是中老年人或有家族遺傳史的族群。基底細胞癌的特徵,主要是不痛不癢、逐漸變大、形狀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有8成的患者都集中發生在臉部和頸部,與長期曝露在紫外線下有關,因此,農夫、工人、常日曬者都是高危險族群。突然出現腫塊、持續變大皆為徵狀 應提高警覺基底細胞癌雖屬惡性腫瘤,幾乎很少轉移,只會造成局部皮膚組織的破壞,但若忽略皮膚外觀的變化,面積會越來越大的話,可能會壓迫鼻骨等構造,嚴重者須得動大面積的切除手術和皮膚移植,術後甚至要接受放射線治療,增加治癒的難度。因此,周怡萱醫師提醒民眾,預防皮膚癌除了做好防曬外,當皮膚突然出現腫塊,而且持續隆起變大,形狀、顏色不均勻,應及早就醫診斷治療。

她左右腿差兩倍大 竟是罹惡性腫瘤

她左右腿差兩倍大 竟是罹惡性腫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不少人有長短腿、大小腳的困擾,不過,些微差別屬人體正常現象,但若兩隻腿差上一倍,就得提高警覺。中國一名婦人,左腿比右腿足足大上兩倍,連褲子都穿不下,檢查發現,原來是她骨盆腔裡有顆腫瘤在作祟。腫瘤壓迫動靜脈 血液回流困難令人驚訝的是,婦人每天都要運動習慣,怎麼身體還會出現腫瘤,她說,有天發現自己左腿比右腿粗一點,以為只是發胖不在意,不料,左腿竟一天比一天大,最後連褲子都穿不下,走路也有困難。直到有天,左腿突然劇烈疼痛,才送醫檢查,發現左側骨盆腔淋巴結腫大,確診為「骨盆腔腹膜後腫瘤」,且屬惡性腫瘤。腿部意外腫脹 恐3情況所致當地醫師表示,病患是因腫瘤壓迫左側髂外靜脈、動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才引起腿部腫脹。雖然腫瘤只有5釐米大,但因為與大血管相連,手術風險很大;但若不進行手術治療,很可能造成左腿壞死的情況。多數人發現腿部腫大,第一直覺都懷疑肥胖所致,醫師提醒,若發現單側腿部意外腫脹,千萬不要大意,很可能是淋巴水腫、腫瘤壓迫髂外靜脈、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三種情況所致,應及時處理。 

視線灰茫茫險瞎 手術取出八公分巨型腫瘤

視線灰茫茫險瞎 手術取出八公分巨型腫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位30多歲的男性,5年多來左眼視力日漸模糊,某日騎車上班的途中突然看不見兩側來車險釀車禍,驚覺大事不妙,趕緊至眼科求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其左眼幾近失明,疑是視神經受壓迫導致,建議轉診至神經外科做進一步檢查。在安排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後發現腦下垂體竟長出8公分的巨型腫瘤,罹患肢端肥大症,已經壓迫視神經。緊急開刀後拿掉腫瘤後,左眼部份視力才得以恢復。    肢端肥大症有98%是因腦下垂體腫瘤引發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的內分泌疾病,好發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常見的症狀為臉部變形(額頭、鼻子、嘴唇及髂骨突出、舌頭增厚)、手腳變大、聲音變粗、視力模糊、頭痛及睡眠呼吸中止等。高雄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何治軍醫師表示,肢端肥大症的症狀進程緩慢且不易自我察覺,平均需約3-6年才可確診。臨床上有近7成的患者是因腫瘤壓迫到視神經,導致視線模糊影響生活及工作,才知道要就醫治療,一旦延誤就醫,患者常已併發心血管及代謝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肌肥大、心律不整、心衰竭等),死亡率較常人高出2到4倍。何治軍醫師說,目前肢端肥大症在治療上以手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為第一線治療方式,小於2公分的腫瘤有95%的機會切除乾淨。至於體積較大或已侵犯進入海綿竇的腦下垂體瘤,術後仍有三到四成的患者會復發,因此,搭配藥物持續治療更顯重要,藉由每月定期施打針劑,幫助抑制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並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產生,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建議患者術後應定期抽血檢查,監測生長激素(GH)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數值,以監控病情變化。    肢端肥大症患者因臉型、外觀改變及併發症,也常造成身心的莫大壓力,對於患者來說,身心靈的照護極為重要,鼓勵病友勇敢走出來參與相關的病友團體互相交流,再配合醫師的治療方針,與病和諧共存。此外,若民眾或患者有疑似相關症狀,可至「肢端肥大症衛教資訊網」查詢更多的相關資訊。有鑑於此,高雄長庚醫院將於8月22日上午9點舉辦「肢端肥大症」衛教講座,邀請陳榮福主任、何治軍教授及社工師至現場與患者分享照顧與保健的相關資訊。

健檢項目獨漏腸鏡 他「腸」滿腫瘤

健檢項目獨漏腸鏡 他「腸」滿腫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糞便潛血檢查若出現陽性千萬別輕忽,認為只是痔瘡造成,首要任務為排除是大腸癌;根據國健署公佈2015年癌症資訊,大腸癌連續七年高居癌症排行第一,創下七連霸的驚人紀錄,其更是台灣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更有一37歲男子每年健檢,卻獨漏大腸鏡檢查,導致大腸佈滿腫瘤。年年健檢仍出問題 37歲男罹大腸癌37歲的謝先生因為工作時間緊湊,飲食不正常,時常忙起來一餐當做三餐吃。自去年4月底開始,有左上腹疼痛情形,但自認為每年都有做健康檢查,身體不可能會出問題,而沒有特別處理。直到今年8月因為腹脹,再次接受全身健康檢查,並做了大腸鏡檢,才在距離肛門口50公分處驚見佈滿了大腸腫瘤,切片結果證實為大腸癌,馬上安排開刀。飲食西化、少運動 是大腸癌暴增原因腸胃科醫師劉輝雄表示,大腸癌連連奪冠,歸咎於國人飲食西化、過多的燒烤油炸、紅肉、高脂低纖飲食、不愛運動,再加上工作壓力大、熬夜、喜沾煙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讓大腸癌成為台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而其所誘發的血便和腹痛症狀非常容易被民眾輕忽,錯判為痔瘡所引起或尋常的胃痛,導致治療時間因輕忽而耽擱,使得結腸或直腸癌患者呈現迅速攀升的趨勢。別把便血視為小病或痔瘡劉輝雄醫師強調,大腸癌成長快速,健檢項目千萬不可缺少大腸鏡檢查;便血不容忽視,別以為只是小病或是痔瘡,就曾有一位82歲的奶奶,因為大便有血,經過檢查發現是早期大腸癌;因此呼籲民眾一定要接受大腸內視鏡精檢,確定不是癌症、大腸瘜肉或潰瘍,且看到只有痔瘡,才能安心,否則容易錯失根治早期大腸癌的時機,令人悔恨終生。

她又咳又喘好不了 竟被腫瘤塞滿氣管

她又咳又喘好不了 竟被腫瘤塞滿氣管#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又咳又喘,竟是腫瘤阻塞支氣管所致!日前,一名62歲的陳太太,長久以來都有持續性的咳嗽與喘的困擾,原本以為是氣喘引起,所以不以為意,直到接受檢查才發現是第四期肺腺癌,且腫瘤已侵犯到左支氣管,並阻塞80%支氣管 ,使得她無法接受標準的腫瘤治療,只好,先接受介入性支氣鏡治療,利用冷凍治療以及高週波電燒,將左主氣管的阻塞減少至40%以下,在置入金屬支架,打通阻塞的氣管,最後才讓婦人接受了標靶藥物,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支氣管鏡 是肺癌治療的輔助療法之一雙和醫院胸腔內科李岡遠醫師表示,傳統支氣管鏡的角色大都以檢查為主,氣管或支氣管內腫瘤無法利用氣管鏡鏡進行切除,往往需要透過全身麻醉,在開刀房採用外科手術切除才行,但介入性支氣管鏡,則是利用支氣管鏡,對肺部進行侵入性診斷和治療,如冷凍治療、高週波電燒治療、氣管內金屬支架的置放等,可快速幫助肺癌病患緩解許多症狀,是肺癌治療的重要輔助療法之一。1)冷凍治療/藉由液態二氧化碳冷卻系統,讓腫瘤冷凍造成腫瘤壞死,同時將腫瘤黏住,一次把較大片的腫瘤組織移除,讓阻塞的氣管再度暢通,據研究文獻指出,可將61%患者的氣道狹窄再度打通,改善60~80%患者的症狀。2)高週波電燒治療/藉由高週波電流產生熱能,直接造成腫瘤焦化而移除腫瘤,多數研究指出,高週波電燒治療也可達到約60%的氣道通暢率。3)氣管內支架置放/藉由氣管鏡,將有記憶特性可自行張開的鎳鈦合金的支架置入氣管狹窄的區段,把支架將氣管打開,緩解氣管阻塞或肺塌陷症狀。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腫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腫瘤的防治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此應該經常注意自己是否出現以下幾種現象:1)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尤其又是長期吸煙者,如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等症狀應懷疑肺癌的可能。2)年齡在40歲以上中年人,短期內有吞咽困難的現象時則食道癌可能性很大。3)年齡在40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消瘦等消化症狀時,則要考慮胃癌的可能性。4)胃潰瘍患者,如果症狀失去原有的規律性,則應考慮胃潰瘍惡性病。5)中年以上的人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出現膿血便而立即治療不癒時,應到醫院作肛門指診,以排除直腸癌的可能性。6)短期內出現肝區痛、消瘦、肝腫大,尤其是50歲左右男性又有慢性肝炎史者,應檢查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7)年逾40歲的人出現黃疸,應立即做超音波檢查,以排除胰頭癌、膽管癌的可能性。8)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男性,出現無痛性、間歇性血尿,反覆發作又可自行停止者,應考慮腎癌、膀胱癌的可能性。9)凡出現貧血、出血、感染三項之中兩項,尤其再伴有胸骨疼痛者,應考慮急性白血病即血癌的可能性。10)在身體表面某一部位出現腫塊,特別是較硬而不疼痛或在鎖骨下觸到腫大淋巴結者,應考慮腫瘤的可能性。(本文摘自/心靜的力量/好的文化出版)

【免費講座】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講座

【免費講座】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講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身邊有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友嗎?正確的照護方式和疾病又是如何?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被誤診為腸胃道激躁徵候群或停經症候群,使許多病患家屬用了錯誤的方式對待病人。對此,癌症希望基金會為協助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家屬建立正確的醫療觀念與照護知識,特邀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楊陽生、護理師林于靖來為大家提供正確的治療與照護資訊,並分享經驗,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名稱: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講座時間:7月25日(六)09:00~12:00地點:癌症希望基金會台中希望小站(台中市西區民權路312巷4-1號)洽詢:癌症希望基金會0809-010-580

單眼浮腫要注意!可能是眼皮底下長腫瘤

單眼浮腫要注意!可能是眼皮底下長腫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突然發現,你的眼皮莫名浮腫,且維持數年,可要注意眼皮底下,是否已長了腫瘤!一名二十一歲女子,從小就有左眼浮腫困擾,在自認為是眼皮脂肪層太厚的情形下,到皮膚科響消除總是讓她看起來大小眼,雙眼無神的浮腫,不料,經醫師一看,才發現原來眼皮底下長了一顆腫瘤。脂肪性浮腫 通常是兩眼一起腫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醫師黃季怡表示,經過理學檢查發現,她們上眼皮浮腫並非脂肪造成的,浮腫的範圍界線清楚,有明顯邊緣,且只發生在單側,手術切除化驗後,確認為誤生瘤,而非脂肪。而誤生瘤是一種良性的皮下腫瘤,觸摸時可發覺有明顯邊界,範圍界線清楚,通常是單邊發生。眼皮浮腫一定是脂肪肥厚造成?黃季怡說明,倘是脂肪肥厚,往往會雙側同時發生,可透過手術減少脂肪改善。但造成眼皮浮腫的因素眾多,水腫、過敏、感染、疾病、腫瘤等,都有可能引起。眼皮水腫學問大 背後恐怕藏病因前一晚喝太多水、熬夜過度疲勞,或是腎功能異常,造成水腫可能會引起眼皮浮腫;本身有過敏體質,對眼部化妝品或隱形眼鏡過敏,或被蚊蟲咬傷,使得過敏發作,眼部也可能浮腫;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眼皮浮腫通常會伴隨著紅腫熱痛;另外,甲狀腺疾病、淋巴問題、心臟功能異常、高血壓、高血糖、貧血、營養失調、皮下腫瘤…等,也可能會引起眼皮浮腫。黃季怡提醒,眼皮浮腫除了影響外觀外,但是發生原因並不完全是脂肪肥厚所導致,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應先找出發生原因,倘是疾病所引起,須先治療疾病才能改善,倘單純脂肪堆積所引起的,則可透過手術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