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慢性腎病變

慢性腎病變#疾病‧預防

在醫院診間,是聽故事、觀察病人與家屬互動最好的場合!門診的病人形形色色,有些來來去去,今天看甲醫師;明天看乙醫師;有些明明眼熟,一翻病歷,居然已兩年不見;有些則是不管你怎麼說,他依然故我,執著於自已的想法…。張爺爺80好幾了,每個月總會固定出現在我的診間。片段的累積,知道他年輕時是個作家,十幾年前老伴走了,有一子、一女。兒子在美國成家立業,女兒也嫁作人婦,偶有空閑才能探望。他一個人守著一個大房子,雖然有糖尿病,但按時服藥,白天做做運動、教教學生,日子倒也愜意。兩年前,張爺爺先是走路常感力不從心,然後是透不過氣,特別是夜裏一躺下就好像快吸不到氧氣,就算天氣再冷也要開窗才能呼吸。求診時,眼睛已是泡泡的,兩條腿也腫得如象腿般。檢查發現,原來是早期糖尿病慢性腎病變及心血管疾病併發竇性心律不整,由於心博緩慢併發肺水腫,因此強烈建議心臟節律器植入手術。原以為是小手術,認為爺爺一定會接受,沒想到他非常決斷的說:郭醫師,我已經80好幾了,老伴也不在,活夠了,也不想去麻煩孩子們。真的!如果要開刀,不如死了算了,也好早點解脫。在他的老花眼鏡後面,我看到浮現的淚光。慢性腎病變一般是尿毒症的前身,但並非一定會走向尿毒甚至須要洗腎(透析)的地步。在臺灣,大部份透析腎友的原發病不是糖尿病就是高血壓,而在慢性腎病變或尿毒病患身上,心血管疾病是最大的敵人;常常腎功能還沒惡化到洗腎的地步,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缺氧、冠狀動脈狹窄等,便悄然上身。由於老年人、糖尿病患、高血壓病患、家族有腎病變史等人均為高危險族群,因此早期防治的確有其功效。然而在門診上最常被問的就是:醫生呀!甘有顧腰子的藥?我總要很努力鼓舞這些老公公、老婆婆說:只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油,做好日常保健、戒煙等就可以啦!雖然沒能給一個明確的答案,但看到有些人回家以後,很認真的把你的話當做金科玉律,每天都很認真的活著。這時會覺得我多少還對某些人有點用處吧!再見到張爺爺,已是好幾個月後了!多了女兒陪伴的他,整個人精神煥發、神清氣爽,泡泡眼也不見了,聲音也宏亮了。郭醫生呀!我女兒一定要我去手術,我拗不過她,只好勉強去了!唉呀!原來只是這麼的簡單!早知道……在他爽朗的笑聲中,我和他女兒眼神交會的瞬間,突然醒悟藥物醫療也許可以緩解某些病痛,但惟有關心才是支持這些人走下去的力量!

淺談憂鬱

淺談憂鬱#疾病‧預防

許多人都曾有過憂鬱的情緒,但什麼狀況才叫「憂鬱症」呢?在醫療上,「憂鬱症」有其明確的定義、分類及診斷標準;一般民眾則可以較簡單的方式來判斷:當憂鬱嚴重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功能,或自覺已對情緒失去掌控力時,可能就是罹患了「憂鬱症」,應儘速尋求專業協助。憂鬱常見的精神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沮喪、悲哀、失眠、食慾減退等;另外,也會有思考症狀,例如:悲觀、失去自信、罪惡感、無助、無望、甚至自殺意念等;還有身體的症狀:頭痛、胸悶、倦怠感、心悸、便秘、性功能減退、以及各種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是否為慢性疾病?這要看患者本身的壓力來源、調適能力及支持系統而定。如果憂鬱情緒與壓力明確相關,可能隨著壓力的消除,憂鬱便明顯改善,相對地,慢性持續的壓力,則較易造成持續的心理問題。如果患者的調適能力比較差,也容易造成情緒失調,使壓力調適不佳,陷入惡性循環。而支持系統不好,患者得不到協助,也較容易讓憂鬱的問題持續更久。憂鬱症的治療,大致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部分。藥物治療方面:許多研究顯示,憂鬱情緒與大腦一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有關,最主要的是血清素,另外正腎上腺素、多巴胺也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因此,目前主要的抗憂鬱藥物,作用多為調節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基本上都相當安全,副作用很少,使用方法也不複雜,所以對於較明顯的憂鬱,醫師大多建議使用抗憂鬱藥物來治療,以便能快速改善情緒。至於何時可以停藥,必須與醫師討論,以免過早停藥導致復發;一般醫師會建議,在症狀明顯改善後,持續服藥一段時間,再逐漸試著減藥,是比較保險的做法。若已重複發生憂鬱的狀況,則停藥還需要更謹慎一些。心理治療方面:很多研究顯示,認知治療對改善憂鬱也相當有效,尤其與抗憂鬱藥物同時使用,效果更佳。認知治療主要認為,憂鬱情緒的產生是來自於一些錯誤的認知,如果能用適當的方式改變這些錯誤認知,情緒問題也會跟著改善。通常,需要心理治療的個案,醫師會轉介給臨床心理師。總之,對於較重度的憂鬱,藥物治療是優先選擇,因為藥物效果較快,而且在個案情緒太低落時,心理治療也不易進行;因此,先藉抗憂鬱藥物達到初步改善,再輔以心理治療,應該是比較好的方式;至於輕度憂鬱,則可視患者的狀況及需要,決定以何種治療為主,但二者同時進行仍是較理想的方式。

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疾病‧預防

大腸屬下消化道,長約150公分(5~6呎),直徑約21/2吋。大腸分為三部分:盲腸(Cecum):2~3吋。結腸(Colon):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直腸(Rectum):7~8吋。大腸之主要功能為吸收水分、交換電解質、貯存和排泄糞便。在台灣,據近日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報告,91年大腸直腸癌之發生率佔各種癌症之第三位。大腸直腸癌之流行病學及病因,大致可歸納為:(一)基因之影響:少數之大腸癌有家族遺傳史,如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透克氏症(Turcot Syndrome)、嘉得氏症(Gardner Syndrome),這些病人不受環境及食物之影響,而隨年齡之增加逐漸發生大腸癌。大約10%的大腸直腸癌是和遺傳基因有關。(二)環境因素:不同地區的發生率不同,其差別可到數十倍之多。非洲之卡達地區發生率為0.6/100,000;美國有些州為32.4/100,000。這些不同並非種族基因不同之影響,不同種族之移民到一新地區,其大腸癌之發生率也會隨之改變。(三)性別:性荷爾蒙可能與大腸癌有關,因更年期前之女性比同年齡男性有較高發生率,其後兩性差不多。(四)大腸炎症: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兩者均易有惡性變化。前者發病後,每多治一年,癌之發生率便多1~2%;後者惡性變化為一般人的20倍以上。(五)膽囊切除後之影響:膽囊為儲存濃縮之膽汁,而膽汁之分泌最後大部分由小腸末端吸收。當膽囊被切除後,膽汁直接經總膽管流入腸道,而膽汁中之次級膽汁(secondary bile)因含致癌物質,進而影響大腸粘膜,增加大腸直腸癌之發生,特別是右側大腸癌。(六)水質之影響:加氯消毒處理後之自來水,因某些氯化物有致癌作用。同時氯會干擾食物中硒元素之吸收,而後者可以減少大腸直腸癌之發生。(七)食物之影響:食物中脂肪或膽固醇增多時,腸中脂肪酸、膽酸及中性膽固醇皆增加,腸道細菌會將其分解產生致癌物質。油炸食物,脂肪含量愈高、溫度愈高、時間愈長,則突變愈強。另外發現素食者有較低之發生率。約二十年前,讀者文摘即曾報導安息日會之教友較少發生乳房、胰臟及大腸等癌症,此與水煮及素食有關。(八)其他癌症之影響:據統計,乳癌、子宮內腫瘤及卵巢癌患者,亦較易得大腸直腸癌,可能與肥胖及雌激素(Estrogen)有關。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解便習慣之改變。大便出血或糞便潛血。貧血。黏性分泌物。直腸疼痛。腹部疼痛。腹部腫塊。體重減輕。腸阻塞或穿孔。急性闌尾炎病徵。其他較少發生的症狀如淋巴腺侵犯引起下肢水腫、血栓靜脈炎、皮下轉移引起肌皮炎、腸道與鄰近器官間的管及因絨毛腺瘤引起低血鉀症等。大腸直腸癌之診斷:病史。指診檢查。各式腸鏡檢查:肛門鏡、乙狀結腸鏡及大腸鏡。糞便潛血試驗。放射線攝影:大腸鋇劑攝影。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核磁共振(MRI)。腫瘤血清檢查(CEA)。病理切片、細胞學檢查。愈早期發現的癌症,治療的效果愈好,預後也愈佳。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即使將整段大腸直腸全部切除,通常亦不危及生命,但肛門括約肌的功能關係著正常的社交生活,當面臨要犧牲它時,人生觀也可能隨之改變。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您不可不知的疾病─「猝睡症」

您不可不知的疾病─「猝睡症」#疾病‧預防

通常很多人認為倒頭就睡,就是睡的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在這裡要向大家導正一個觀念,當你有這種症狀時,你可能要小心你罹患了一種特殊疾病「猝睡症」,此種病症常伴隨著白天過度嗜睡,不論身處何時何地。情緒反應大時的突然猝倒。睡眠癱瘓,俗稱鬼壓床。睡前幻覺,包括幻聽、幻視等幻覺。其實猝睡症並不罕見,常造成患者在生活上很大的困擾,例如是在開車、吃飯、說話、洗澡時莫名的睡著,容易引起意外的發生。猝睡症患者的檢查檢查需使用一整天的時間,分成兩階段,一個是夜間多項睡眠檢查,一個是日間多次入眠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後,若確立為猝睡症的患者,在藥物治療方面初期會使用Ritalin,或者是目前的最新藥品Provigil,皆可有效改善嗜睡症狀,很多患者也表示經過治療,生活品質變得更好了。猝睡症的患者平時最重要的是一天需安排小睡2~3次,一次10~15分鐘,以控制白天的過度嗜睡,切忌不要使用咖啡因或坊間的成藥來抑制你的嗜睡症狀,容易傷身,儘速就醫才是聰明的選擇。記得的是猝睡症是一個長期需藥物治療的疾病,在支持系統的方面很重要,民眾宜讓自己的朋友或家屬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病症,才可以讓他們協助你,多注意您的睡眠,可以讓您睡的好,也睡的健康喔。

睪丸癌

睪丸癌#疾病‧預防

睪丸癌整體而言屬於少見腫瘤,但卻是15至35歲這個年齡層最好發的癌症,且在過去50年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其發生率因國家、種族及社會經濟不同而有所差異,從每年每10萬人口0.8位至10.5位不等。東方人發生機率此歐美國家低。睪丸癌較易發生於右側,只有1%到2%為兩側同時發生。形成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有隱睪症(正常睪丸3至14倍的發生率)、母親懷孕時攝取女性賀爾蒙、睪丸因外傷或感染導致萎縮的民眾有較高的發生率。睪丸癌細胞形態主要分生殖細胞癌(佔所有原發性睪丸腫瘤90-95%)及非生殖細胞腫瘤。生殖細胞癌(germ cell tumors)包括:精原細胞癌(佔35%):好發於三十五至五十五歲,對放射線治療非常有效。胚胎細胞癌(佔20%):分為成人型及嬰幼兒型(卵黃囊腫瘤)。青春期前幼童常罹患之睪丸腫瘤。畸胎瘤(佔5%):組織學上由三層生殖層構成,內含骨骼、肌肉、軟骨、神經及皮膚等。絨毛膜癌(佔<1%):易由血液轉移及會有睪丸中央出血現象、預後較差。混合型(佔40%):四分之一以上由畸胎瘤及胚胎細胞癌混合而成。而非生殖細胞腫瘤(non-germ cell tumor)主要包括:1. Leydig 細胞腫瘤—佔所有睪丸腫瘤1-3%,好發生於5至9歲及25至35歲。十分之一為惡性。如發生於青春期前小孩,會有早熟現象。2. Sertoli 細胞腫瘤—佔所有睪丸腫瘤<1%,好發於1歲前或20至45歲間。十分之一為惡性。3.生殖母細胞瘤—佔所有睪丸腫瘤0.5%,好發於30歲以下。睪丸癌最常見的症狀為無痛性的睪丸腫塊。十分之一患者因腫瘤出血或感染會有睪丸疼痛現象。如有後腹膜腔轉移可能會有背痛噁心、嘔吐。如有肺部轉移會造成咳嗽、呼吸困難及咳血。如有骨頭轉移則會有骨頭疼痛。或可能因下腔靜脤阻塞引起下肢水腫。睪丸腫瘤之診斷主要靠理學檢查(看有無異常睪丸硬塊)及陰囊超音波檢查。另外可做甲型胎兒蛋白(AFP)、絨毛膜性腺激素(HCG) 及 LDH抽血檢查,來當做輔助診斷及治療後之追蹤指標。睪丸腫瘤的治療主要先以手術根除性切除病變側的睪丸,再根據腫廇種類及分期,視情況可能需配合後腹膜腔淋巴清除手術,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等方法來治療。單側睪丸癌治療後,只要對側睪丸治療前正常無病變,病患的生育能力及性功能八成以上並不會因為接受治療而受影響。如怕影響生育,可於冶療前將精子冷凍儲存於精子銀行。如治療後精液品質不良,也可運用人工受孕方法以達生育下一代的目的。睪丸切除後如怕影響外觀,也可於睪丸切除手術中或術後接受人工睪丸植入手術。由於睪丸癌大部分不會造成疼痛,病人往往會忽略而延誤就醫。根據統計病人從發現無痛性睪丸腫塊至就醫的時間,平均約需三至六個月。我們應加強健康教育,比照女性乳癌自我檢查,男性養成洗澡時睪丸自我檢查的習慣。懷疑睪丸有問題時,應立即找泌尿專科醫師診治,以達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介紹

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介紹#疾病‧預防

憂鬱症為常見於青少年與成人的精神疾病,一般人口的盛行率大約有百分之十五,女性大約是男性的兩倍,過去並不認為兒童會罹患憂鬱症,認為兒童缺乏完整的超我發展、穩定的自我表現、未來的規劃能力以及體會憂鬱情緒的能力所以常無法表達憂鬱症常有的罪惡感與無望感等症狀,雖是如此但卻發現兒童也會有成人憂鬱症常見的睡眠障礙、情緒不穩定、進食異常與功能退化的情形,所以目前多半認為兒童也會有憂鬱症的可能;目前並沒有針對兒童所提出的憂鬱症診斷條件,所以其盛行率並不是很清楚,有統計發現學齡期兒童大約有10-15%有憂鬱情緒,但實際上符合憂鬱症診斷的約只有2%,到了青少年期明顯增加,約有3-5%的11-16歲的青少年有憂鬱症。臨床症狀在嬰兒、學步兒童及學齡前(也就是六歲以前)兒童可能出現的憂鬱症特徵有冷漠與拒絕食物,沮喪、不快樂與容易生氣,常花很多時間在哭泣與翻滾,可能因為成長停頓而求助於醫師,可能出現身體非特異性的腹瀉,常無法以身體異常來解釋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長期被忽略或者被虐的結果(可能由於家庭問題或者是主要照顧者特別是母親的精神疾病)。而學齡中期也就是7到12歲的學童,此年齡的憂鬱症狀並不容易與焦慮症狀做區分,常以身體症狀為主要表現如頭痛、胃痛等,在校出現成績退步、注意力分散、害怕、沒有原因的恐懼、強迫行為、無法適應小的挫折,並且常有暴怒與社交退縮的情形,此時期的兒童也會表現出成人典型的憂鬱症狀,如冷漠、語言與肢體動作遲緩、沒有胃口及失眠等症狀,會感到低自尊心但多半不會有罪惡感、無望感或自殺的企圖與意念,但他們會希望自己已經死了,這些小孩不會有明顯憂鬱的描述,常以抱怨無聊、對事情沒有興趣來表現,與一般兒童的無聊不一樣的地方在他們大多數的時間都感到無聊,他們常給人沮喪、不快樂與缺少活力的感覺。而青少年期(也就時十二歲以後)的憂鬱症與成人憂鬱症類似,他們常會有感到悲傷、冷漠與缺少活力的情形,常會影響到睡眠與胃口,可能吃太少或者吃太多,因為夜間睡眠不好導致白天精神太差,過度擔心身體情況,即使小小一點的青春痘也會過度在意,此時期常會感到無用與無望感並常有自殺的念頭與自殺的行為,常會感到有人際關係的壓力與罪惡感。評估項目瞭解憂鬱症狀的本質(憂鬱或者焦慮為主)與程度(無望、無助與自殺意念的程度),與其所造成的失能程度(上課、自我照顧與人際關係)。嚐試找出可能造成的因素如近期壓力、過去的人格特質、身體疾病、家族精神疾病、家庭問題、藥物濫用史……等。發生的原因基因研究中發現,憂鬱症兒童的家族中憂鬱症與藥物濫用出現的機會高,青春期前兒童的憂鬱症比成人憂鬱症有更高的家族遺傳性。有憂鬱症的父母,小孩也有較高的機會得到憂鬱症。氣質上發現生活作息不規則,比較不易適應新環境的小孩,若遇到壓力,比較容易出現情緒症狀;活動量過大、負向情緒品質、適應力差、敏感度高的小孩也比較容易有情緒疾病。成人的憂鬱症中常見神經傳導物質的異常,特別是血清素的代謝異常。憂鬱症患者的母親常有不良的信任關係且常見憂鬱症與藥物濫用,常來自於破碎家庭;若養育小孩的環境有嚴重的經濟壓力、不良的家庭與婚姻關係,常無法提供小孩敏感與愛的環境,小孩容易有情緒與行為的障礙,因而影響到人際關係。通常來自單親、父母離婚與低社經階層的小孩危險性最高,因為環境中常見負面生活事件、喪失與虐待;他們描述其家庭為疏離、不支持、控制、衝突與父母與不安全的依附關係等,他們溝通方式多為敵意、壓力與批評,常出現負向的認知及失落感,自我形象破滅與社交孤立,感到個人沒有能力,一切由外在力量控制,易將過錯歸罪於自己,這樣的錯誤認知常是導致憂鬱症的一項危險因子。治療減輕壓力:嚐試減輕可能引起壓力的事件如家庭功能失調、不良的朋友關係、學業成績不佳等。在校學業成績不佳的學生,應該鼓勵家長尋求補救教學,確定老師與家長都能鼓勵學生的進步。改善溝通:首先應與兒童做個別諮商,讓其瞭解造成其憂鬱的原因,嚐試鼓勵兒童表達其因為無法達成願望的失落與憤怒,強調社交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與社交技巧的重演,以發展較為適應的認知方式。可以經由家庭諮商來改善家庭成員間的溝通能力。認知與行為修正方式:憂鬱病患常會對別人看待他們的方式有錯誤的解釋,可能因為他們將別人的看法,錯誤解釋成詆毀的意思,導致出現低自尊的想法;因此可以要求他們詳細紀錄他們感到憂鬱的情境,然後再與治療者討論,以一種更合理的方式來看別人的說法。對於錯誤解釋父母偏心是因為父母不喜歡他的情形,應該給予憂鬱小孩更多的感情與舒適感以減輕其不安。藥物治療:目前仍以抗憂鬱劑合併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與家族治療等)效果最好,過去三環抗鬱劑效果尚好但副作用大(口乾、便秘、心率不整等),目前較常用副作用較少的新一代抗憂鬱劑(SSRI-如百憂解),一般在10 天以內就會有效,若使用3週以上效果不佳,則考慮換藥;但須注意可能引發躁症發作與促使自殺的機會增高,需與治療的醫師密切聯繫。預後大部分有憂鬱症與輕鬱症的兒童症狀在治療後可以明顯改善,但是完全的痊癒則需要數月甚至數年,並且可能再次發作,所以常需服用至少半年藥物。預後會與原先症狀的嚴重度與是否出現對立反抗行為有關,合併行為偏差兒童日後出現犯罪行為的機會會比單純憂鬱症的小孩高。兒童或青少年期的憂鬱症,成人期出現憂鬱症的機會高,青春期後才發病者預後一般會比青春期前發病的憂鬱症預後好。

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急診

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急診#疾病‧預防

阿光(15歲,國中畢業)因學測成績不理想,祇好去唸私立學校。最近三週來,經常亂發脾氣,情緒起伏不定。他曾突然拿刀切斷其左手食指,拿去要給妹妹吃。事後問其故,他說因妹妹不幫忙做家事,他要「感化」她。有時候,他感到腦內有一股力量,叫他去做某事。如不完成,即覺得很痛苦(被控制妄想)。在晚上閱讀時,偶而會看到一位迷人的仙女(視幻覺)在榕樹下彈琴,音調優美悠和(聽幻覺)。聞琴聲而前往,卻甚麼也找不到!日前,他又聽到腦內有聲音指責他。他受不了,竟然要燒炭自殺。幸好被家人發現,並送往急診室,被醫師診斷為「急性類精神分裂性精神病」,需作適當處置。急診患童大多由於病情危急、發病突然或因精神障礙必須及時進行危機處理。此類情況不僅關係著患童自身的安危,亦關係著家庭和社會的安全,故必須予以重視。常見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急診有哪些?民眾應該要知道,以便防範於未然(見表)。急性精神病的症狀越小的兒童,精神病越少見;隨著年齡的增加,精神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兒童和青少年患急性類精神分裂性精神病時,常表現為激動,有時出現短暫的帶有衝動性的精神運動興奮,或出現令人感到意外的奇特行為如躲在床底下睡覺。幻聽多較原始,如看見各種色彩、鬼怪、禽獸、或其他可怕的形象,或聽到鬼怪或動物的叫聲,也可能聽到批評患者的言語聲。急性妄想多見於較大的兒童,迫害、關係、罪惡、誇大、慮病或被控制妄想均可出現,惟內容並無系統。兒童躁症可呈現出典型的三多,即興奮、話多、動作多,但也可表現為易激惹,以及各種行為障礙。重鬱症兒童的憂鬱情緒多不典型,除出現各種身體症狀如疼痛、噁心、遺尿等之外,也可呈現出行為問題如厭煩、逃學、離家出走、欺負弱小以及性濫交等。診斷兒童和青少年患急性精神障礙時,要作出確定診斷比較困難。功能性精神病可以急性發作,器質性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礙急性發作者更為常見。故首先要排除由器質性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礙。在兒童青少年患者中,首要排除下列疾病: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顱內高壓,如腦外傷或新生物。顱內感染,如病毒或細菌感染。腦血管疾病。藥物中毒或過量。對於上述疾病的鑑別,主要依靠病史、身體檢查和適當的實驗室檢查。若確定為功能性精神病,要鑑別是類精神分裂性精神病還是情感性精神病就更為困難。一般來講,在兒童青少年中,精神分裂症比情感性精神病更常見,而後者又以躁症較多。若臨床表現不典型暫不能做出確定診斷,可作出未分類急性與短暫性精神病,待觀察到足夠證據時再下較確定的診斷。至於是否要住院治療、急診觀察或轉門診追蹤,則端賴臨床醫師的專業判斷了。

癌症治療對男性性行為的影響

癌症治療對男性性行為的影響#疾病‧預防

(一)缺乏性慾不論男女,在接受癌症治療時,常都會對「性」失去興趣,至少有段時間會是如此。起初,患者的首要顧慮在於存活的問題,以致於「性」在需求的排行榜中,遠遠被擠在後頭。這種情況極為正常。開始接受治療時,患者可能還是性趣缺缺。缺乏性慾可能是擔心、憂鬱、噁心或疼痛所造成的。有些癌症治療會對荷爾蒙的正常平衡造成干擾,也會使性慾降低。一旦伴侶關係起衝突,一方或雙方可能都對「性」興趣盡失。任何會阻礙男性興奮的情緒與思維,也會對他的勃起或勃起持久能力造成干擾。男性最常見的焦慮是害怕無法勃起,或是無法滿足伴侶。許多癌症患者擔心伴侶會因為他們身體上的改變,或是癌症二字,而性趣缺缺。在男性性行為的反應週期中,各階段都有其獨立的功能。這就是為什麼男性在經過某種癌症治療後,還是可以有性慾、能射精,卻無法勃起。還有些男性雖然已經無法射精,但還是感受到伴隨肌肉有節奏地收縮而來的高潮。(二)勃起癌症治療可能傷害骨盆神經、骨盆血管或是破壞荷爾蒙的平衡,而對男性勃起的能力形成干擾。有時候為了控制癌症,無法避免這些副作用。病人對自我形象以及自己性方面表現的恐懼,有時會導致勃起問題。患者在做愛時,不會放鬆心情去感受興奮之情,反被懷疑自己性能力的想法所盤據。而其對失敗的恐懼,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雖然只要他能夠放鬆,可能就會勃起,但他還是要責怪是病情導致這些問題。當治療而產生焦慮或壓力所造成的勃起問題上,應該基於徹底的評估。這種評估應該包括面談與特別的醫學檢查。下列一些治療對勃起的影響:1、手術幾種癌症手術會對勃起造成干擾,包括: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攝護腺癌患者切除攝護腺與精囊。根除性膀胱切除術:膀胱癌患者切除膀胱、攝護腺、上尿道以及精囊,手術後需要新的集尿方式,透過尿路人工造口術,將尿液排到體外的尿袋,或是在體內重建新的膀胱。腹部會陰切除術:結腸癌患者切除下結腸及直腸,必要時需要進行結腸造口術。全骨盆腔器官摘除術:都常是在結腸有大型腫瘤時切除膀胱、攝護腺、精囊以及直腸,術後需要進行尿路造口及結腸造口術。所有這些手術都可能會對控制血液流到陰莖的神經造成損傷。神經受損就像電話線受到磨擦,啟動勃起的訊號會變弱或完全喪失。攝護腺後面及旁邊的神經,很靠近攝護腺正後方的直腸且圍著攝護腺呈扇形擴散,就像蜘蛛網一樣。因此醫生進行手術時,可能無法看到神經,而傷害到神經。目前已研發出新的手術方法,可以在保留神經的情況下,切除攝護腺。有些醫生甚至會試著找出神經所在位置,其方法是找出用微電流刺激神經可觸發勃起的局部。只要腫瘤的大小與位置適合進行保留神經的手術,用這種方法恢復勃起能力的男性,遠比進行其他手術的男性為多。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根除性膀胱切除術或是腹部會陰切除術,有時都會採用保留神經的手法。有時患者手術後勃起功能受損,是因為流到陰莖的血流不足所致。醫生必須封閉部分匯入兩條勃起所牽涉到的主血管的小動脈。因此血流變慢,就像河流在兩條匯入的支流被築壩攔阻一樣。通常男性在進行這類手術後,陰莖還是可以部分勃起。當他感受興奮時,陰莖會膨脹。不過陰莖的硬度不夠,無法進入女性的陰道。但是皮膚的感覺,以及感到高潮的能力應該還能保持正常。有些男性可以完全恢復勃起的能力,但有時需要一年的時間。我們不清楚為何有些男性可以完全恢復勃起的能力,其他人則否。通常攝護腺左右兩側神經都保留的男性,較有可能恢復勃起的能力。新血管的癒合與成長可能也有助於恢復血液流到陰莖。有些手術所造成的性功能問題,會比其他手術來得多。我們尚未見到男性在進行全骨盆腔器官摘除手術後,完全恢復勃起能力的案例。這種手術太罕見,無法獲得統計數據。進行標準膀胱切除術或攝護腺切除術的男性中,至少有百分之十五完全恢復勃起的能力,而醫師表示,若保留神經,復原率更高。腹部會陰切除術後,恢復勃起能力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一般而言,年輕男性完全恢復勃起能力的可能性比較高。六十歲以下,尤其是五十歲以下的男性,恢復的比率會比老年人來得高。癌症手術前勃起功能良好者,完全恢復性功能的可能性,遠高於手術前有勃起障礙的男性。2、放射治療骨盆腔放射治療通常用於治療攝護腺癌、膀胱癌或結腸癌。這種治療也會導致勃起的問題。總放射劑量愈高,以及骨盆腔接受照射的範圍愈廣,出現勃起問題的機率就愈大。放射線之所以會影響到勃起功能,在於它會傷害到攜帶血液到陰莖的動脈。當照射區域復原後,內部組織就會結疤。動脈壁會失去彈性,無法再擴張到足以讓血液湧進,讓陰莖變硬。放射線也會加速動脈硬化、變窄、甚至導致骨盆腔動脈阻塞。估計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接受放射治療的男性,覺得勃起能力變差。這種改變最常在接受放射治療後約第一年內慢慢出現。有些男性依然能完全勃起,但是在高潮前就已萎縮。另一些人根本就無法達到完全勃起的狀態。高血壓患者與老菸槍,有這些勃起問題的風險似乎比較高。這是因為他們的動脈可能早已輕度受損。有一小部分男性在接受骨盆腔放射治療後,睪固酮分泌的速度會變慢。睪丸不是受到微量散射的放射線所影響,就是受癌症治療的一般壓力所影響。男性在癌症治療後,若有勃起的問題,或是缺乏性慾的情況,可能需要抽血檢查睪固酮濃度。然而,睪固酮濃度通常可以在放射治療後六個月內恢復正常,因此可能不需要額外的荷爾蒙。攝護腺癌患者不應接受睪固酮補充治療,因為此舉將加速癌細胞的成長。3、化學治療大多數接受化學治療的男性仍然能夠正常勃起。但是少數人會出現問題。勃起的能力與性慾通常會在一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降低,但是一到兩周內就會恢復。化學治療有時會使睪固酮的分泌速度變慢,進而影響性慾與勃起能力。有些化學治療期間,用以預防噁心的藥物,也會導致男性的荷爾蒙失調,但荷爾蒙的濃度應該在治療結束後就恢復正常。少數化療藥物會對部分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例如cisplatinum或vincristine。這些藥物可能會對控制勃起的神經造成干擾。4、荷爾蒙治療當攝護腺癌擴散到攝護腺以外時,其治療方法常會改變男性的荷爾蒙平衡。方法如下:切除睪丸使用藥物中止睪固酮的產生使用藥物,阻止攝護腺癌細胞使用睪固酮以上兩種藥物治療的聯合應用荷爾蒙治療的目標在於讓癌細胞得不到睪丸酮,這可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女性荷爾蒙﹝雌激素﹞也曾常用來阻斷睪固酮的作用,但目前極少使用。所有這些治療在性方面所造成的副作用大同小異。最常見的問題是性慾降低。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男性常有無法勃起、無法持久或是無法達到高潮的問題所在。有些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男性表示,他們的性慾依舊很強,但是的確有勃起或達到高潮的問題。荷爾蒙對勃起反應的影響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其所造成的副作用亦無法為人所預測。有些男性雖然沒有睪固酮,但還是可以有性慾、勃起以及達到高潮。其他男性有幾年的時間性功能依舊很好,但會慢慢地對性失去興趣。關鍵或許在於想繼續維持性生活的意志。去除睪丸,或是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男性,心理上常會覺得自己不像個男人。他們害怕自己的外表與個性會變得女性化。這是迷思。男子氣概並非繫於荷爾蒙,而在於男性的本身。治療攝護腺癌所用的荷爾蒙治療,可能會使男性的性慾降低,但是不會改變他需求的性行為類型。向來只為女性所吸引的男性,不會突然或慢慢地變成同性戀。(三)早洩早洩意指男性太快達到性高潮。有勃起問題的男性,通常會失去控制延遲高潮的能力,因而過快射精。早洩是種很常見的問題,甚至健康的男性都有這個問題。做些降低興奮的練習,就可以克服這個問題。此外有些新抗憂鬱藥具有延遲性高潮的副作用,這種副作用可藉以幫助經常早洩的男性。有些男性也會覺得高潮的感覺不若以往強烈。高潮的強度稍微降低是老化正常的現象,但是對於所接受的癌症治療會對射精造成干擾的男性而言,情況會更為嚴重。(四)射精癌症治療會傷害到控制攝護腺、精囊以及膀胱開口處的神經,因而對射精造成干擾。癌症治療也會使攝護腺及精囊停止分泌精液。儘管癌症治療對男性造成這種傷害,但是他還是可以感受到達到高潮的快感。只是在高潮的時候,並不會射出精液,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有些男性表示,沒有射精的高潮,感覺和平常一模一樣。但許多其他人則說,高潮的感覺沒有那麼強烈、那麼持久、或是那麼愉悅。男性常會擔心其伴侶會介意於精液的缺失。但是,由於大多數女性無法真正感受到精液射出,因此她們所體驗到的欣快感應該沒有差別。有些男性最擔心的是高潮不若以往那麼令人滿意。其他人則因為想有小孩,而對「乾」射精甚感沮喪。1、手術治療有兩種癌症手術會切除攝護腺與精囊: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膀胱切除術男性在接受這兩種手術後,再也無法產生精液。由睪丸所產生的精子細胞還是會成熟,但是身體會重新吸收這些成熟的精子細胞,而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後果。接受這兩種癌症手術的男性,高潮時不再射出精液,也就是「乾」高潮。其他手術會導致逆行性射精。逆行性射精指的是高潮時,精液倒流入膀胱,而非經由陰莖流出體外。正常情況下,膀胱與尿道間的這片瓣膜在泌精時應該是緊緊閉上。有些手術後,膀胱與尿道間的瓣膜依舊處於打開的狀態。這時候,對精液而言,阻力最小的通道,就是回流進膀胱那一條。如果男性在「乾」高潮後排尿,會發現尿液看起來濁濁的,那是因為精液在乾高潮中,與尿液混合在一起。有兩種手術會傷害到控制分泌精液的神經,而導致「乾」高潮,包括:切除直腸與乙狀結腸的腹部會陰切除術切除後腹腔淋巴結的後腹腔淋巴結切除術,通常用於治療睪丸癌這兩種手術所造成的影響大致類似。但是淋巴結切除術後對性功能所造成的影響比較為人所知悉。有時淋巴結切除術只會導致逆行性射精。但是,通常這種手術會造成泌精癱瘓。發生這種情況時,攝護腺與精囊無法收縮,因此精液與精子細胞就無法混合。不論哪種情況,結果都是乾高潮。當男性想有後代時,根本沒有泌精與逆行性射精之別就變得非常重要。逆行性射精會比較好,因為可以從男性的尿液中找回精子細胞,並用之使女性懷孕。有些控制泌精的神經很靠近乙狀結腸,而在腹部會陰手術時受到傷害。淋巴結切除術會傷害到比較上方的主動脈﹝腹腔主要動脈﹞周圍的神經。有時因後腹腔淋巴結切除術而受損的神經,可以在一段時間後恢復。如果射精功能真的可以恢復,通常也需要一到三年的時間。由於睪丸癌患者通常很年輕,尚處於生育年齡,因此醫生有保留神經的技巧,常可以讓患者在接受後腹腔淋巴結切除後,得以維持正常的射精功能。有些藥物治療也可以暫時恢復射精,以便懷孕。如果無法由男性精液中或尿液中找到精子細胞,不孕症專科醫師也可以利用小手術,直接由睪丸取精子,再利用試管嬰兒胚胎植入,使女性懷孕。後腹腔淋巴結切術不會影響男性勃起或達到高潮的能力。但是他由高潮中所獲得的欣快感可能沒有以往強烈。2、其他治療放射線治療:接受攝護腺放射治療的患者,有些人射精時,只有少數幾滴精液。當放射治療接近尾聲時,男性射精時常會感到一陣刺痛。這種疼痛肇因於尿道受刺激,治療結束後幾個星期應該就會消退。化學治療:化學治療很少對射精造成影響,然而,少數藥物可能會傷害到控制泌精的神經,而導致逆行性射精。Vincrisine就是其中一種。荷爾蒙治療:通常因攝護腺癌而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男性,精液的製造量也會比以往少。下表概述部分男性癌症治療,及其對性生活及生殖能力的影響。(五)疼痛男性在享受性愛時,有時也可能出現生殖器疼痛的情況。因癌症治療導致攝護腺或尿道受刺激,也會造成射精疼痛。陰莖勃起時疼痛的情況比較少見,但是四十歲以上的男性在陰莖勃起時,可能有陰莖變形呈彎曲狀且疼痛,或出現硬塊的現象。然而,這種稱為「佩洛尼氏症」的疾病(即陰莖海綿體組織增生),似乎並不特別發生於癌症患者身上。不過如果有生殖器痛的問題,要立即告知醫生。(本文擷取自「男人的癌後性福」手冊,由癌症希望協會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