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樂閱讀/選對食物 療癒自己

樂閱讀/選對食物 療癒自己#食物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相同食物,了解自己的需求最重要書店裡的醫療書籍區,擺滿許多以健康和飲食為主題的書。提升免疫力、預防老人痴呆症、抗老化、改善過敏、排解壓力、提高智力等,琳瑯滿目。飲食與健康,是人們永遠關心的課題,但是,我們不可能實踐所有書上提到的事情。而且,在思考如何用食物調理身體之前,應該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假如你是天生的過敏體質,應該先了解「過敏原」是什麼,再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書中提及的健康方法。知道自己對什麼東西過敏,以及該物的英文名稱,便能幫助遠離導致過敏的物品。再健康的食物都要適量吃,避免造成反效果日式料理大多是清淡的低熱量食物,脂肪與糖分含量較低,能夠預防肥胖。但是,鹽分含量比較高,會提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進而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此外,橄欖油或紅酒裡富含多酚,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不過,多酚對大多數人都有好處,唯獨不適用於有偏頭痛的人,因為多酚會使血管擴張,讓病症加劇。如果最近常感到抑鬱、不安,導致失眠,可以多吃富含「色胺酸」的大豆,改善失眠。不過,不能攝取過量,避免大豆中的蛋白質釋出過多熱量,導致痛風或肥胖。有些患者以為胺基酸飲料對身體很好,所以每天固定喝1公升。持續半年後,不但越來越胖,做健康檢查後,還發現自己有血糖過高的問題。因此,就算是再好的食物,也必須適合自己,才能發揮作用。書中的方法並非人人適用,要依需求選擇廣泛閱讀健康書籍是好事,但是,若只讀某位作者的著作,使用單一保健方法,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以「提高體溫法」來說,體溫升高能刺激代謝,讓血液循環,因此許多人開始吃生薑、辣椒等食物。雖然辣椒內含的「辣椒素」可以提高體溫、代謝率,並促進排汗,但是,也可能導致腹瀉,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因此,充分掌握自己的健檢數據與身體狀況,再從書中找出適合的健康法吧!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飲食攝取量也會隨著年齡與身心變化而有所不同,「均衡飲食」才是最重要的。再好的方法,如果不適合自己或強迫執行,都無法持續,還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健康」有時需要一點耐性,只要把「保持健康」變成習慣,就能長久維持。這樣吃,最健康!「均衡飲食法」大公開1)每天攝取均衡的肉類、蔬菜、魚類及水果。2)別只吃冷盤食物,也要吃熱食。3)無論是日式、西式、異國料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但不能偏食。4)維他命雖然重要,卻不能過度依賴,請從食物中攝取必須的營養素。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就算是知名的健康食品,也可能因為體質不同而變成「毒藥」。了解自己是否對某物過敏,並掌握身體健康狀況,才是常保健康的良方。(本文作者/西多昌規)(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多數民眾不知對哪些食物過敏 導致過敏疾病纏身!

多數民眾不知對哪些食物過敏 導致過敏疾病纏身!#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你知道許多身體產生的症狀,例如,青春痘、濕疹、蕁麻疹等可能都是因食物過敏所引起的嗎?國內一份調查指出,對97年到102年共88,125位病患進行調查,其中發現,這些病患的前10大健康困擾皆可能與免疫相關。進一步分析近1年內共736位曾接受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之受檢者發現,其10大主訴症狀中,有高達6項與過敏反應相關,表示免疫問題確實已直接影響影響健康及生活品質。不知對哪些食物過敏 男子疾病纏身!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近年來身體開始出現喉嚨疼痛、口腔潰瘍、食道黏膜破損問題,導致二年無法正常進食,暴瘦10多公斤,還出現全身關節疼痛、皮膚潰爛等嚴重症狀,雖曾就醫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甚至嘗試民俗蜂螫療法,症狀仍經常復發,病症的侵襲令他體力精神都大不如前,不得不暫停苦心經營的事業,退居二線。而經過開業診所醫師林美秀進一步的診斷與過敏原檢測後,發現他的體質對多種食材,包括牛肉、麥類等都會產生過敏反應,靠免疫抑制劑治療僅能暫時控制症狀,因此林美秀針對他的過敏原擬定了適合的「飲食輪替法」,從飲食中避開多項過敏原,並搭配魚油、個人化營養處方以修復腸道,才讓這名病患擺脫長年困擾!多數民眾不清楚對哪些食物過敏 使得健康亮紅燈林美秀表示,其實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像是牛奶、雞蛋、小麥,是導致人體過敏排行的三大食物,但有些人認為這些都是營養的食物,所以每天都攝取一些,反而出現慢性食物過敏,像是許多症狀都可能是過敏惹的禍,例如,眼睛發癢、鼻竇發炎、過敏性鼻炎、黑眼圈、皮膚乾燥、青春痘等。因此,林美秀建議,當民眾不知道自己對哪一些食物過敏,可以利用以下方式避免。食物盡量不要長期重複吃,可以透過攝取多種食物,避免吃進過多的過敏原。進行食物日記,如民眾發現哪一些食物,吃下肚後身體開始出現變化,則可記錄下來,下次便要記得避開。透過找尋易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資料,避免吃進容易引起過敏症狀的食物,像是牛奶、雞蛋、小麥,就是過敏三大兇手。如民眾再不放心,則可以到醫院過敏原檢測,以徹底避開過敏食物。

食管法修正 以全登錄、標示加強管理

食管法修正 以全登錄、標示加強管理#食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已於5月3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對於食品添加物,將以「全登錄、全標示、加重罰鍰與處以刑法」多方向,全面性加強管理。為強化所有食品業者管理,新法增列經公告類別及規模之食品業者須進行登錄後始得營業之規定,食品添加物業者及其所製造、輸入、販售的添加物,將為優先強制登錄之類別,以有效掌握食品添加物業者及其相關製售資料,健全管理網絡。因應塑化劑事件,除原有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制度外,衛生署自101年起即推動「食品添加物登錄」制度,建置電子登錄平台,輔導業者自願登錄,並開放各界查詢。本次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通過後,所有食品添加物業者,以及除原有單方食品添加物必須為衛生署正面表列品項且必須強制查驗登記外,所有單方或以單方混合的複方食品添加物,不僅需強制登錄,提供資訊讓消費者查詢外,有容器或包裝之食品必須詳列食品添加物全成分,混合二種以上食品添加物以功能性命名者,應分別標明添加物名稱。未登錄者經命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以及未標示食品添加物者,處新臺幣3萬元至3百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得命其歇業或停業。本次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於修正條文第15條第1項食品業者禁止行為,加入第10款「添加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添加物」。食品業者使用未經許可添加物,目前只能罰款,或經證明確實導致危害人體健康的傷害,才能以刑法處分,未來依修正條文第49條,只要是掺偽或假冒以及使用未經許可添加物,可以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新修正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是依據近年來發生的數起食品安全事件,全盤檢討現行法令執行面上所遭遇的問題,希望透過這一次的全面性法規修訂與制度的精進,建立完善的食品添加物安全管理體系,使我國的食品衛生安全能夠邁向新紀元。

吃對食物 提升免疫力真簡單!

吃對食物 提升免疫力真簡單!#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H7N9及流感疫情搞得大眾人心惶惶,而平常除了做好衛生保健,勤洗手、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更可以從飲食及建立良好日常生活習慣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減少病毒的入侵!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鄭欣宜表示,免疫系統與營養狀態息息相關,若營養足夠,身體防禦系統自然強健,不用花大錢,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鄭欣宜營養師表示,在飲食方面,要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根莖類、豆蛋魚肉類、油脂與堅果類、蔬菜類、水果類及奶類,增加食物多樣化,以攝取多元化的營養。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主要是由蛋白質所構成,建議可以從飲食中攝取高生物價蛋白質,例如蛋類、乳製品,以及豆腐、豆干、豆包、豆漿等黃豆製品,「食物永遠比食品好」,不要相信偏方或只補充大量營養品。蔬果中富含不同抗氧化、調節免疫力的植化素,鄭欣宜指出,像是番茄當中的茄紅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胡蘿蔔、南瓜、地瓜的類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在黏膜細胞扮演重要角色;各種菇類中的多醣體,可增加免疫細胞T細胞的數量,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用。建議大家可選擇多樣化的五行蔬果,以攝取不同功效的植化素。根據近年來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國人油脂攝取量已超過行政院衛生署的建議量,鄭欣宜表示,過多油脂攝取除了會造成肥胖,更會引起體內的發炎反應,造成免疫力下降,建議減少飲食中高油炸、空熱量食物,空熱量並不等於零熱量,而是指擁有高卡路里、低營養素的食物,像是油炸品、洋芋片、巧克力、精緻糕點等!另外,適當的必須脂肪酸可降低體內發炎因子細胞激素的生成,改善免疫功能,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脂肪酸,必須經由食物攝取,例如核桃、杏仁果、亞麻仁油、葵花油等。維生素B群參與體內代謝及神經傳導的功能,國人飲食普遍精緻化,建議可提高全穀類的種類攝取,增加膳食纖維及B群的攝取量,一天當中可以有一餐食用全穀類食物,除可以增加B群的攝取,更可以讓人活力加分!除了均衡的飲食之外,鄭欣宜也提醒,更要有適當運動、充足睡眠,注意衛生環境。

櫻花季來臨 衛生局稽查風景區食品

櫻花季來臨 衛生局稽查風景區食品#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因應櫻花季來臨,為確保遊客食的衛生安全,衛生局成立專案小組針對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奮起湖地區及阿里山公路沿線食品相關業者(餐飲業、販賣業等)辦理講習會、加強查核及對餐飲食材與市售食品進行全面抽驗檢測為食品衛生把關與守護,以建構食的安全環境。衛生局分別對這些國家風景區沿線食品業者,進行多次餐飲食品衛生安全講習,嚴申應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之相關規定,特別針對食材源頭管理、製程衛生、貯存溫度、餐具清潔度檢測、投保產品責任險、員工體檢、等列為查核輔導管理之要項;餐飲業計查核35家、食品販賣業計查核38家,並於稽查現場對可疑食材隨機抽驗簡易檢測計134件。衛生局表示,檢驗項目包含規定外色素、人工甘味劑、防腐劑、動物用藥殘留、農藥殘留等。現場針對食材檢測不符合規定共計11件,疑涉添加食品添加物超量,都由衛生局抽回檢驗室進行定量複驗檢測,檢測結果有1件豆干被檢出含過氧化氫,衛生局已經進行查處中。

年節進食避免嗆到 醫師示範哈姆立克急救

年節進食避免嗆到 醫師示範哈姆立克急救#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假期即將來到,過年期間闔家團圓,吃到年糕、湯圓或果凍等黏稠食物的機會比平時更高,醫師提醒,家有吞嚥功能較差的老人或小孩,吃東西時要特別留意,可以先幫忙切成適合吞嚥的大小,以避免不慎嗆到,即使嗆到也容易咳出來,讓全家好好過一個平安年。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表示,吃東西時,食物有兩個地方可以進去,正常狀況是經過食道,另一個則是氣管,若是塞住氣管,就會發生緊急狀況,可能幾分鐘內就會缺氧而死。塞住食道或氣管都會造成不舒服,但表現方式不同,異物進入氣管時,會有正常的咳嗽反應,若能咳嗽,表示氣管是暢通的,此時通常可以藉由咳嗽將異物咳出來。若異物已將氣管全部塞住,患者無法咳嗽,或是咳嗽到沒有聲音時,則代表氣管已全部被塞住,此時便需要進行急救。李宜恭表示,嗆到的急救需採用哈姆立克法,藉由增加腹部的壓力,讓卡在氣管的異物能被順利的咳出來。做法是站在病人的後面,先找出病人肚臍的位置,將拳頭放在肚臍上緣,突然的出力,增加胸腔的壓力,幫助病人將異物咳出。如果做了後病人仍無反應,就必須立即打119求救,再持續進行到救護人員抵達接手為止。發生時若旁邊有人,則一人先通知119,另一人進行急救。如果病人已喪失意識,則需要做CPR急救,但未受過CPR訓練的人,並不建議施行CPR,以免對病人造成更大的傷害。若是很小的幼兒,一直想要哭,可是卻沒有聲音,那麼很可能是被嗆到,尤其是在餵食食物的時候,李宜恭建議,此時可以將小孩子頭部稍微往下,從背部拍打五下,再穩定地翻轉過來,胸部也按壓五下,反覆進行。但若發生此種情況,還是必須儘快打119求救。如果家中老人家開始出現進食時容易嗆到,小心這有可能是吞嚥功能逐漸退化,除了年紀關係,長期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氣管擴張劑等藥物,造成口腔乾燥,口水分泌減少後,就無法讓食物成團,順利吞嚥。而面對吞嚥功能退化的老人家,大林慈濟醫院語言治療師陳秀真建議,老人家可在用餐前轉轉頭,再用力抿唇以及展唇,將舌頭伸出、縮回去,往左往右,還有乾漱口動作,進行約三分鐘的口腔暖身動作,以幫助吞嚥,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就得到醫院治療。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曹汶龍提醒,有些老人家牙齒不好,喜歡吃容易咬得爛的東西,但是像年糕、湯圓或是麻糬等食物,雖然容易咬,卻不易吞嚥,對老人家反而危險,尤其是八、九十歲的老年人,被嗆到後不易搶救,老人家若是有失智症狀,對於食物該不該吃的認知減低,只要覺得好吃的東西,就會像小孩子一樣往嘴裡塞,快過年了,像年糕、湯圓等食物,如果要給老人家吃,要先把食物切成容易食用的小塊,即使嗆到也容易咳出來,好好過一個平安年。(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吃飯不專心易肥! 小口進食不致胖

吃飯不專心易肥! 小口進食不致胖#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常常會一邊做事情一邊吃飯,無論是在辦公室裡工作或是在電視機前放鬆。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不想增胖的話,不能全心專注在吃飯上面,就要採取小口小口吃的方式。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分心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得越吃越多,但是可以藉由每一口的量來減少增胖的影響。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研究團隊,讓研究對象觀看15分鐘的卡通,並且提供他們一碗湯。有兩組是預測的量,無論大口或小啜都是被限制的,另外一組則是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最後再來估計他們進食了多少的量。研究人員發現,預先指定只能喝多少量的人,比其他沒有被限制進食量的人,食物減少消耗了30%。而沒有被限制的人,低估了他們自己把食物所吃下肚的量。吃飯的時候分心,所導致食物攝入量普遍提高,甚至心煩意亂的時候也會。若事先訂好進食的量,就可消耗較少的食物。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事先減少喝或吃入的量,就可以控制食物的攝入量,即使沒有專注在吃飯的過程。

吃不下就別夾! 台灣每年浪費275萬噸食物

吃不下就別夾! 台灣每年浪費275萬噸食物#食物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與工商建研會邀集工商界各大企業主們齊呼籲人民從健康、環保、公益觀點出發,力行「省一道菜」的負責任消費態度,將「捐一份愛」的力量聚沙成塔,並透過紅十字會公益平臺,幫助弱勢獲得溫飽,讓地球早日實現「零饑餓」理想。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食物(約13億噸)無形中流失、浪費,但於此同時,地球上卻約有八分之一人口(約8.68億人)處於長期營養不良或饑餓狀態。觀國內情況,尾牙、節慶喜宴、親友聚餐佔據大半的時間,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陳堅智秘書長就曾表示,每年大約有275萬噸食物被浪費掉,而這些食物足可讓全臺31萬低收入戶得以溫飽,顯見臺灣食物浪費問題嚴重性。食物過度消費使得越來越多人超重或肥胖,分配不均也造成更多人營養不良、饑餓。紅十字國際聯合會2011年報告,全球有15億肥胖人口,換句話說:每5人中,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比例高達21.4%。而行政院衛生署2012年11月的報告也指出,我國成年男性有51%、女性有36%是超重或肥胖,且臺灣成年男性過重、肥胖情形是亞洲之冠,至於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的比率也高達25%。肥胖與飲食西化、高油脂、高熱量有著極大的關連性,更帶來社會成本,根據衛生署統計,臺灣每年造成相關醫療保健支出達250億至500億臺幣。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與工商建研會、國內各界企業主,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做到「負責任消費」,「省一道菜,捐一份愛」,顧健康、護環保、做公益、愛地球,從這一刻開始!(圖片:翻攝網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