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肺炎俗稱「會走路的肺炎」,得到該病的患者,即使呼吸道發炎得很厲害,依然可以在路上走來走去,但此疾病也不容疏忽。連續3年榮獲「台灣醫療報導奬」、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一書中,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爬梳小兒感染症的原因、症狀、治療與預防,帶給讀者全面照護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黴漿菌肺炎俗稱「會走路的肺炎」,得到該病的患者,即使呼吸道發炎得很厲害,依然可以在路上走來走去,但此疾病也不容疏忽。連續3年榮獲「台灣醫療報導奬」、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一書中,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爬梳小兒感染症的原因、症狀、治療與預防,帶給讀者全面照護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的成長狀況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事,若肢體發育的過程中有問題、有先天性疾病而不知、錯過黃金治療期⋯等可能會讓孩子在未來承受生活上的不便。然而,高達30%的孩童有足部問題,其中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扁平足」,若沒有在兒童時就接受治療,可能會造成行走上的困擾,因此家長不可不慎。
擔心手上有病毒而一直洗手,是生病了嗎?一名國中生每天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的衣物,待疫情趨緩之後,他仍然很在意自己的清潔,每次回家都花1、2個小時洗手消毒,甚至影響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與讀書進度。最近一段時間,他反對家人出去逛夜市,彼此也爭執了起來,家人有些不能諒解並責備他。後續,家人決定帶他到精神醫學部門診諮詢。
隨著暑假來臨,小孩出門玩常帶各種不同的傷口回家,也讓爸媽焦急不已。整形外科醫師表示,孩子常見的傷口包括擦傷、撕裂傷,家長可透過簡單方式來做傷口處理;不過建議受傷後還是要就醫諮詢,因為疤痕是很常見的問題,在受傷初期就要盡量謹慎處理,才能盡量減少後續的問題。
炎炎夏日很容易脫水,此時「補充水分」對調節體溫、預防中暑都有幫助,但是小孩一天要喝多少水? 大人又要喝多少水呢?小兒科醫師表示,.若想要正確補充水分,還是要依個人活動量、天氣狀況、有無生病、甚至腎臟功能來調整。他也建議,最方便的方式,可以從觀察自己或孩子的「尿液狀況」來看。
你家孩子有過動症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過動症或ADHD,包含「注意力不足」跟「過動」2個主要的面向,同時也會影響到情緒控制、記憶力、行動力等。然而,不少家長會對過動症產生迷思,對兒童有過高的期望及錯誤的對待。建議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與家庭關係。
孩子發燒是家長最緊張的事,現在大多數家長多會用耳溫槍測量是否發燒,以耳溫而言,超過攝氏38度就算發燒。對此,兒科醫師表示,每個孩子的體溫範圍稍稍不同,平常就必須大略熟悉孩子的體溫狀況。擁有一個準確、好的耳溫槍,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武器。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現象,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少家長遇到孩子發燒總會驚慌失措,到底要如何應對發燒呢?連續3年榮獲「台灣醫療報導奬」、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於《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一書中,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爬梳小兒感染症的原因、症狀、治療與預防,帶給讀者最全面照護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