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高血壓藥又出包!藥師公會籲:勿擅自停藥

高血壓藥又出包!藥師公會籲:勿擅自停藥#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日前中國浙江華海製藥公司所生產的高血壓藥原料藥纈沙坦(valsartan),含有「N-亞硝基二甲胺」(NDMA)致癌雜質,而遭下架。食藥署隨即全面調查國內同樣製成的藥品,結果發現,中國大陸珠海潤都製藥公司生產的valsartan原料藥同樣檢出NDMA不純物,而台灣藥廠使用其原料藥受到波及的 4項藥品,目前約2421萬顆,衛福部已要求立即下架,並於八月底完成回收。 4款高血壓藥含致癌成分 已下架回收2421萬顆 衛福部這次檢出的4項高血壓藥品含有NDMA,分別為舒心樂膜衣錠160 毫克、舒心樂膜衣錠80毫克、得平壓膜衣錠5/80毫克、利壓舒膜衣錠80/12.5毫克共51批,藥廠已主動進行藥品全面回收作業,其中已出貨的49批,約2421萬顆立即回收,未出貨2批禁止出貨。 高血壓需定期服藥控制 若有疑慮可向醫師與藥師諮詢 由於高血壓為需定期服藥控制之疾病,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呼籲,有使用高血壓藥品的民眾千萬不要自行停藥,若對手上的藥品有疑慮,可諮詢開方醫師、調劑藥師或是到附近的社區藥局詢問藥師。 取得尚未領藥病人同意 社區藥局可用他廠藥品替代 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26條規定,若尚未領藥者,因各廠牌藥品支付價格均相同,故若醫師處方未註明不可替代,在已告知並取得病人同意下,社區藥局可用他廠藥品替代,並以替代之藥品健保碼申報;若是處方上已註明不可替代者,則建議洽詢開方醫師確認,是否同意改以他廠牌藥品替代。 還有這四款剩藥 應儘速回診 若已領藥但是有剩藥者,藥師公會全聯會則建議,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開立新處方,使用其他適當藥品。因病情變化需要之改藥或調藥,目前「門診特定藥品重複用藥費用管理方案」已排除特約藥局,因此醫院診所是不會被健保署核扣,民眾無須擔心自費看診。 配合下架與回收作業 安心為民眾服務 藥師公會全聯會並提醒醫院藥局、診所藥局及社區藥局,全力配合食藥署與各地衛生局的下架與回收作業,將藥品退回原購買廠商,以粒為單位,包括「裸錠」都收,讓醫院藥局、診所藥局及社區藥局的藥師們安心為民眾服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000/

只想站起來!《用心飛翔》為罕見SMA發聲

只想站起來!《用心飛翔》為罕見SMA發聲#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是嬰幼兒死亡率相當高的遺傳性罕見疾病,目前全球尚未有根治的方式,其將使病患慢慢失去行走能力。為此,施祥德導演將SMA拍攝成公益微電影《用心飛翔》,藉此喚起大眾對此一族群的關注;同時,該部影片也榮獲第6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成為首位最佳導演獎的台灣導演。 關懷藏翼天使 愛是最根本的力量 《用心飛翔》片中描述一名罹患第二型SMA的五歲小女孩樂樂,因疾病導致四肢肌肉無力,使其無法自由行動與站立,但她對跳芭雷舞蹈卻充滿憧憬,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站起來,然而ㄧ開始父母對於女兒罹病抱持著不同態度,因此爆發爭吵衝突,情感產生嫌隙。最後,母親回憶起自從樂樂出生,所有的畫面歷歷在目,因而解開心理的枷鎖,加上父親正向樂觀的引領下,他們有了共識,選擇陪伴樂樂跨出無力、艱難的第一步,因為勇敢面對它,才能成為孩子最有力堅強的後盾。 SMA分四型 嚴重恐致失去呼吸能力 SMA是ㄧ種因為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其依發病的早晚分為四型,大部分的病患在三歲以前會發病,而片中的小女孩屬第二型,可獨自坐立,卻無法獨自行走;其他期型則除了影響到肌肉力量、行走或進食困難,嚴重還可能失去呼吸能力。 施祥德導演透過柔軟、細膩而強韌的拍攝方式,讓大眾對於這個疾病更加認識與瞭解,同時也讓病友們的處境被看見,以正向的方式面對疾病;其實有許多SMA的病患都如同影片中的小女孩,身體因疾病而受到侷限,施祥德導演相信,只要用心,堅持下去、不要放棄,就會有希望!目前國外已出現第一個SMA的治療,讓許多病患有機會可以做得更多,甚至有機會自理生活,這項治療也在眾多國家快速獲得國家給付,施祥德希望國內健保能給予相關治療給付,為這群SMA病友及家屬們,帶來真正的希望! 用心飛翔SMA疾病首支微電影《用心飛翔》,邀您一起為「藏翼天使」發聲:https://youtu.be/gj3NnzFBlBQ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928/

乳癌前哨淋巴結偵測 讓她保留腋下淋巴

乳癌前哨淋巴結偵測 讓她保留腋下淋巴#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40多歲的郭女士,去年底在洗澡時摸到右側乳房有腫塊,但心想兩個孩子都是自己餵母奶,且生活飲食正常,不是高危險群,就不以為意;幾個月後,陪朋友到醫院看病,自己順便做檢查,竟發現乳房有惡性腫瘤。醫師在進行惡性腫瘤切除手術時,為郭女士偵測前哨淋巴結,術中切片結果顯示淋巴結未受侵犯,於是施行切除腫瘤的乳房保留手術,避免傳統的腋下淋巴結廓清術。術後郭女士恢復良好,且未發生併發症。 前哨淋巴結偵測 免去淋巴摘除併發症 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醫師表示,過去的乳癌手術,通常不論期別及浸潤度,都會進行腋下淋巴廓清手術,病人在術後容易產生肩關節僵硬、疼痛、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等後遺症,嚴重者甚至無法自行穿衣,造成生活上極大的困擾。 而近年來,由於推動癌症篩檢,愈來愈多乳癌在很早期就被診斷出來;沈陳石銘醫師,若前哨淋巴結的化驗結果顯示沒有乳癌細胞,原則上表示腋下淋巴沒有被侵犯,就不需要拿掉整個腋下淋巴,不僅手術時間大幅縮短,且出血少、傷口小,並可減少因淋巴結摘除而產生淋巴水腫或其他併發症的情形。 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前哨淋巴結切片偵測 沈陳石銘醫師說,乳癌治療已朝向精準醫療發展,在手術時取下前哨淋巴結檢查化驗,可做為腋下淋巴結是否受到癌細胞轉移的指標,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前哨淋巴結切片偵測。若術前發現腋下淋巴已經有轉移,而病人選擇先接受手術治療時,就不做前哨淋巴結檢查,直接在手術時進行腋下淋巴廓清術;臨床上,只要無懷疑淋巴結轉移的較早期乳癌,原則上都適合做前哨淋巴結切片偵測。 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達9成 定期追蹤是關鍵 沈陳石銘醫師強調,乳癌在發現確診那一刻,就決定了大半預後。現今乳癌已是個可治療控制的疾病,若能早期發現,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達到美觀及良好的生活品質,早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更達90%以上。建議女性朋友在成年以後,要定期讓專業醫師做基本檢查,35歲以下原則上做乳房超音波檢查,35歲以上則可以考慮做基本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之後再定期追蹤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955/

獲頒榮譽MR證書 和安藥業積極提升行銷品質

獲頒榮譽MR證書 和安藥業積極提升行銷品質#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為保障國人身體健康,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TPMMA)針對藥品行銷人員,進行醫藥行銷師(MR)訓練及認證,以增進藥品行銷人員素質,提升整體醫療品質。和安藥業總經理盛寶嘉於日前接受TPMMA理事長高孟熙頒發榮譽MR證書時表示非常榮幸,亦極為認同MR認證制度;高孟熙理事長則是呼籲政府對此認證制度,應該具備立法的概念並正視之,以加強用藥安全、照護民眾健康。 MR認證制度 政府應該要完成立法 高孟熙理事長指出,在先進國家中,政府對MR認證制度皆積極推動,台灣藥業環境及其醫藥制度皆向世界用藥先進國取經,因此這是早該要完成立法的項目。盛寶嘉總經理也提到,在個人觀察經驗裡,業界的優秀業務代表,在專業知識與藥業行銷相關倫理等各方面表現傑出的原因,與參加MR訓練及認證密切相關。 員工是公司資產 應培養與專業訓練 對於經營和安藥業,盛寶嘉總經理一貫承襲父親盛維恩先生的管理精神,始終強調不斷地要提昇經銷代理商的行銷專業,而她也一直為和安公司在同行業界中表現引以為傲;她進一步指出,父親曾提到,「公司的內勤幹部就像人的五臟六腑,業務及行銷則如同雙腳,僅照護好五臟六腑的健康與功能,若沒有健全的雙腳,哪兒都去不了!」 因為員工是公司的資產,而非費用,因此作為公司的領導人,盛總經理表示更要重視員工培養與專業訓練,所以和安藥業未來仍將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持續朝著提昇經銷代理商的專業水準而努力。 確保民眾用藥安全 MR是最快速且最重要窗口 MR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小玲說,確保民眾用藥安全是世界趨勢,也是先進國家持續追求的目標,更是TFDA施政的使命,而醫療人員獲取藥品知識的來源,MR為最快速且最重要窗口;目前先進國家如美、英、法、德、日等,都有MR認證制度,而發展迅速的國家中,如中國,也積極開展醫藥代表備案制度。 23年來已有2720人取得MR認證 一般科系更擴大投入 高孟熙強調,參與MR認證的人員背景,除了藥學系或藥學相關科系外,一般科系更相形積極投入,有些醫藥學院、求職網站紛紛加開MR課程及認證證照,讓有意從事醫藥行銷的人員更具備謀職優勢,更顯得MR認證有其迫切需要;因此,建議政府修訂藥事法第33條實有其必要,才能提升醫藥行銷人員素質,以維護整體醫療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953/

脊髓損傷復健新科技 機器人腳幫大忙

脊髓損傷復健新科技 機器人腳幫大忙#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脊髓損傷患者可以不用坐輪椅了;脊髓損傷傷友穿戴機器人腳,可以重圓行走的夣!已有不少脊髓損傷傷友經訓練後,穿著機器人腳,藉由機器動力帶動原本癱瘓的雙腿做出步行動作,恢復自行走路的能力。且不同於傳統的復健運動,機器人腳還可提供不一樣的復健體驗,能增進使用者心理的幸福感、提升自信心、促進社會接觸。除了使傷友恢復行走能力以外,有多項研究指出,脊髓損傷傷友使用機器人腳復健,可增加骨質密度、增進腸道和排尿功能,並能增進坐姿平衡、增加心肺適能、減少體脂肪、減少疼痛、減少痙攣等好處。 穿上機器人腳就有如鋼鐵人 可在家或工作職場上走路 中國附醫復健科主任孟乃欣表示,脊椎損傷會使下半身癱瘓無法行走,而下肢藉由機器人腳輔具來走路,機器的動力可帶動兩腿交互前進,其他還有脊椎裂與脊椎腫瘤的病人,也都可以藉由機器人腳來復健走路。一個年輕人本來生龍活虎,但脊椎損傷後,走路就太辛苦太費力也不安全,往往即使雙腿穿上支架使用拐杖練習行走,也只能當作訓練體能,無法在工作和生活中行走;若穿戴機器人腳就有如鋼鐵人般,可以在家或是工作職場上走路,傷友則需要使用雙手持枴杖以感知地面及保持平衡。 手術半年後才能開始訓練 基礎+進階共四十小時 脊損病人想要穿上機器人腳行走自如,得要經過四十小時的訓練。孟乃欣主任說明,脊損病人在手術後不會馬上使用機器人腳復健,必須在脊椎手術大約半年後,待手術處骨骼穩定後,才開始進行,先經由基礎訓練二十小時,從穿戴、坐、站到移位步行和轉彎;去室外行走,還要有二十小時進階練習,例如在不是很平穩的地方,從斜坡走路,跨過門檻,從站的平衡到前進靜止坐下,以及不小心失去平衡跌倒要如何起來。 訓練時需有專業人員陪同 預防跌倒受傷 而在接受機器人腳訓練時,都需要有專業人員陪同,所以得要在醫院才能接受訓練,在家無法進行;孟乃欣主任強調,剛穿上此機器人腳,會和習慣的走路不同,要有專業人員指導,也要有其他防止跌倒的措施,例如在醫院裡會有從屋頂上設有懸吊系統,預防跌倒受傷,在訓練期間的安全很重要,需要有專業人員陪同,以免發生危險。 代替神經與肌肉功能 坐輪椅二、三年都能因此行走 孟乃欣主任說明機器人腳對脊損傷友的幫助,就是使用最新的「外骨骼機器人」輔具科技,由機器幫助癱瘓的下肢承受重量並向前行走。他提到,脊髓損傷後導致的下半身癱瘓往往無法復原,所以無法走路;機器人腳穿在腳上帶動雙腿做走路動作,並無法恢復神經功能,而是以機器人腳來代替神經與肌肉的功能。脊損傷友在長期無法站立行走之後,接受機器人腳復健訓練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再走路,有傷友甚至已坐輪椅超過15年,穿戴機器人腳後能夠一圓再度行走的夢想,非常興奮也非常激動。 越早開始復健越好 頸椎受損不適合 以機器人腳復健最好是越早開始越好;孟乃欣主任說,脊損後若是下肢肌肉力量不夠,時間久了,會有骨質疏鬆問題,若是有骨鬆,因為機器人腳帶動的力量很大,疏鬆的骨頭容易受傷,就不適合使用機器人腳;還有關節活動度,也要足夠,不能有嚴重的關節孿縮,才能使用機器人腳。此外,若是脊椎受傷的部位太高,若是頸椎受損,就不適合,因為機器帶動雙腿交互前進時,需要手來拿枴杖以保持平衡,因此受傷部位要在胸椎第四節以下才適合。此外,有學習功能障礙、或肌肉張力太強的傷友,也都不適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937/

肺癌晚期沒藥醫?免疫療法助延命

肺癌晚期沒藥醫?免疫療法助延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衛福部公布106年國人最新死因,癌症蟬聯冠軍,肺癌死亡率更連續十年第一名,平均56分鐘即有1名肺癌患者死亡。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二度攜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等五大醫學會,特別於世界肺癌日提出「對抗肺癌,超越三十」,期許落實「精準醫療延長存活」、「儘早發現及早治療」、「醫病政府攜手努力」三大共識,加速完整晚期肺癌治療權益,讓肺癌晚期存活期能突破30個月。 晚期肺癌化療失敗 恐無藥可醫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說明,晚期肺癌較不容易透過開刀根除病灶,主要透過藥物治療來延長存活期,並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有EGFR或是ALK基因突變,可選擇標靶治療,其他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化學治療為主。 高尚志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近年來肺癌持續有新治療選擇,但多為針對有基因突變的患者,且癌細胞基因會隨者病程演進而產生變化,仍會面臨抗藥性問題,一旦出現抗藥性,就僅剩下化學治療可選;而僅能使用化學治療的患者,若化學治療失效,就會陷入無藥可醫的窘境,急需新的治療選擇來幫助患者對抗肺癌。 肺癌晚期存活率低 免疫療法突破孤兒型別治療困境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醫師強調,台灣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6%,晚期僅剩4.9%,因肺癌難以早發現早治療,國內超過七成的患者被發現時,多已為難治療的晚期,是最致命的癌症。而這兩年來,免疫療法成為精準醫療中的顯學,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針對腫瘤高度表現PD-L1 (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 ≥ 5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存活期可超過三十個月;而針對被稱為是肺癌治療孤兒的「鱗狀細胞肺癌」,過往治療選擇相當少,目前研究也發現,在第一線以免疫療法併用化學治療,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壽命。 醫病和政府攜手努力 加速完整晚期肺癌治療權益 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趙恒勝醫師表示,持續推動肺癌早期篩檢更是一項重要目標,因早期肺癌沒有症狀,難以發現,到了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治療更困難,存活期會大幅縮減,因此越早發現肺癌,治癒率就愈高,國際上亦是此趨勢。對於有家族病史、抽菸或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或是曾有肺結核等其他慢性肺炎患者,應主動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950/

膝痛難行?機器人置換術讓你輕鬆邁大步

膝痛難行?機器人置換術讓你輕鬆邁大步#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膝關節看似強壯但卻也相當脆弱,一不注意就可能導致它衰退,如不當的生活方式、錯誤且過度的動作或者受傷,都將增加膝關節的負擔,成為使其衰退的主要元兇,加上年紀漸長,所有的病痛通通跟著找上門,膝關節退化更是很難避免。而當膝關節嚴重退化時,也就不得不面對膝關節置換手術來改善病況,但卻有不少人因為拒怕手術而隱忍疼痛,直到不良於行。其實,目前已有機器人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前可經由3D模擬,使手術更精準,且能夠較快復原。 膝關節多為老化而受損 年輕族群因外傷所致 長安醫院骨科主任楊志鴻醫師表示,膝關節受損多因自然老化,導致關節軟骨磨損造成退化,但其不單是老年人專利,目前在一些車禍受傷中,膝關節骨折的年輕人也相當常見;因膝關節軟骨有一定的厚度,若是消磨後,並不像輪胎壞了就可以換成新的,目前醫療技術並無他法能使軟骨再生,所以只能藉由人工關節置換,讓行動不再因膝關節衰退而受限。 機器人手臂精準輔助 膝關節置換更完善 楊志鴻醫師說,膝關節退化在年輕人或症狀輕微者,可注射PRP或打玻尿酸,刺激軟骨再次生長,來改善症狀;但若經膝關節X光檢查,為較嚴重磨損者,效果則較不佳,此時就需考慮以置換全膝人工關節。 楊志鴻醫師說明,目前機器人全膝關節置換,會在術前由電腦斷層掃瞄所得到的膝關節影像,進行客製化的3D骨頭模擬,依照所得膝關節運動參數,找到適合患者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位置,術中再利用機器人手臂及時導航定位,精準將人工膝關節擺放在符合人體工學角度的位置,輔助醫師順利執行手術。 機器人全膝關節置換 傷口小、疼痛低且更耐磨 楊志鴻醫師指出,比起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在使用機器人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其除可更精準執行膝關節置換外,更大幅降低傷口破壞,同時免去病人因害怕疼痛而拒絕治療,且多數患者在手術當天就能下床走路了。此外,早期的人工膝關節耐磨度約10年就需重新置換一次,而機器人全膝置換手術則以特殊輕薄材質植入,使膝關節更耐磨,藉以延長使用年限。 楊志鴻醫師補充,機器人手臂的出現,雖然代表了科技的進步,但醫師根據每位症狀不同的患者,透過專業判斷調整後,加上操作純熟度,才是關乎手術成敗與否的關鍵。 糖友人工關節置換 血糖控制是關鍵 目前機器人全膝關節置換術,對膝關節受損的病患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不僅傷口小且復原快,但若為糖尿病患者,不免會擔心其是否會增加感染風險?楊志鴻醫師說,門診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其最重要的在於術前、術後的血糖控制。若手術前後空腹血糖≤200mg/dL ,血糖明顯受到良好的控制,其傷口的癒合可達99%,產生感染併發症風險相對也較低。但最重要的是,在接受手術前,應與主治醫師諮詢並確認近期血糖控制狀況,才能有效避免手術後傷口癒合不佳,或是人工關節感染併發症問題發生。  自我居家照護這樣做 股四頭肌運動不可少 楊志鴻醫師強調,在接受人工關節置換後,自我居家照護也相當重要,除應先使用助行器輔助行走外,也要避免跌倒、負重、泡湯、游泳、跑步等動作,待回診檢查後,經醫師診斷許可,即能恢復以往的行動自如;另外,因女性的肌力比男性弱,因此退化的速度也較快,建議日常生活中,可透過股四頭肌的訓練,以防止膝關節衰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925/

乳癌骨轉移治療有成 輪椅少婦「走」出醫院

乳癌骨轉移治療有成 輪椅少婦「走」出醫院#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乳癌患者人數每年成長5-10%!臨床上,有一名41歲婦女,因背痛及下肢無力,就醫時已嚴重到須乘坐輪椅行動,檢查後發現,原來她罹患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侵蝕胸椎導致神經壓迫;雖然已經為晚期癌,但醫師以標靶、化療合併單株抗體來治療,僅一個多月,病人骨骼轉移的症狀明顯獲得控制,而且順利「走」出醫院! 定期檢查、留意不明骨痛 可即早發現骨轉移 骨骼是轉移性乳癌常侵襲的部位,若不積極治療,很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也就是非因外力如車禍、被撞擊而發生的骨折,將嚴重影響到病人的自理能力。骨轉移可藉由定期檢查來發現,如抽血檢驗骨頭鹼性磷酸酶指數或骨頭掃描檢查;而一般民眾則要多留意非典型的骨痛,尤其是有骨髓的大骨頭,像是大腿骨、手骨、脊椎、骨盆,若有持續不明原因的骨痛,即應就醫檢查,以免延誤處置發生骨折或其他骨骼問題之憾事。 日常護骨不可少 轉移治療要趁早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外科部陳芳銘醫師表示,癌症骨轉移會產生疼痛感,因此在治療上,會先找出病變處,以局部放療來殺死癌細胞,可以較快緩解病人的疼痛。再加以每月一次的保骨針治療,能有效預防骨折的發生。除了骨轉移患者,早期乳癌患者可能為停經婦女或是接受抗荷爾蒙治療的族群,都容易有骨質流失的情形,亦須注重骨骼健康;因此,骨骼的保護應不分族群,平常就要多攝取含鈣食物,並且搭配運動,才能維持骨骼健康。 順從醫囑勿信偏方 乳癌治療有希望 陳芳銘醫師說明,乳癌治療現在相當進步,五年存活率高達90%,達到長期控制不是問題;因此,只要能配合正規治療,不亂用偏方,遵照醫師囑咐用藥,再配合生活上飲食、運動的調整,乳癌就能有很好的控制。此外,雖然國健署推動乳房攝影篩檢多年,但目前篩檢率只有30%不到,由於乳癌在初期發現即開始治療,十年復發率僅一成,建議45歲之後女性,應接受每兩年一次的定期乳房篩檢,才能對自己健康有所保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91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