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親子共讀產前就能開始 國健署分享小撇步

親子共讀產前就能開始 國健署分享小撇步#健康醫療網

2021-02-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你也想嘗試親子共讀,卻擔心剛出生的寶寶聽不懂或是得買書才能與孩子共讀嗎?其實親子共讀最重要在於「共」,而非多高巧的閱讀技巧,為能提供家長了解如何配合兒童的發展進行共讀,國民健康署邀請親子共讀專家醫師及產後護理機構等領域專家,規劃產前到5歲孩童等七部份的親子共讀小撇步,並製作衛教影片及衛教單張、海報等,幫助家長快速上手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有助孩子發展 更增進親子關係 根據研究指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孩童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且開啟孩子的想像力及學習力。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親子共讀越早開始對孩子越有益處,尤其寒假期間,比起全天綁在電視或手機前,父母不如每天豁一點間與孩子一起說故事,不僅有益孩子發展,也能增進親子關係。 親子共讀分齡影片 幫孩子掌握共讀訣竅 王英偉署長指出,親子共讀分齡影片具備「視覺新穎,淺顯易懂」、「專業可信,脈絡清晰」、「重點歸納,貼心設計」等三大特色,包括邀請日本手繪風格老師進行主視覺設計,並配合主視覺漫畫以及實境真實拍攝,幫助閱聽者了解親子共讀重要性,其次針對不同年齡孩子聽故事的反應、「照顧者怎麼做」及「建議選書」三大部分進行說明,最後提供彙整清單,提供家長回顧及重點摘要。 親子共讀從現在開始 與孩子共同創造美好回憶 透過不同的領域專家共同規劃的產前到5歲孩童的親子共讀小撇步,加上多位家長及醫護人員試用,製作專業易懂的衛教影片,可望能幫助更多家長掌握親子共讀的技巧。王英偉署長強調,透過親子共讀分齡影片的協助,家長不如從現在開始拿起書本與孩子開始共讀,不僅能傳遞對孩子的愛,更能與孩子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082/

【陳適安院長專訪】接手中榮是人生的驚喜 打造幸福、暖心醫療圈

【陳適安院長專訪】接手中榮是人生的驚喜 打造幸福、暖心醫療圈#健康醫療網

2021-02-05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初任院長,陳適安向醫護喊話,台中榮總在歷任院長努力下表現優異,他將北榮的經驗、理念融入,冀望中榮在醫療品質、服務病人方面,秉持既有文化,「中榮要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讓醫護人員快樂工作,以此份心情照護病友,打造幸福、暖心醫療圈。」 「接手中榮是人生的驚喜!」眾所矚目的台北榮總、台中榮總院長人事案15日揭曉,新任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受訪時表示又驚又喜,強調將在歷屆院長奠定優良基礎下,全力發展中榮的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等項目;不過他更期許,中榮是「一間幸福的醫院」,要營造優良的工作環境,讓醫護人員快樂工作,造福中部病友,打造幸福、暖心醫療圈。 陳適安曾任台北榮總副院長、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是台灣心臟內科權威醫師,他發展的心房顫動電燒手術聞名全球,被美國心律醫學會封為「台北方法」(Taipei Approach),吸引各國醫師來台學習,救治全球無數病患,光是在北榮就超過上萬名。 中榮優先項目 主推智慧、尖端醫療等國際趨勢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說,他把北榮最有名的心臟科醫師帶到台中榮總,是台中市民之福。面對接手中榮,對陳適安除了是人生一場驚喜外,也表示中榮醫護都非常親切,更稱讚中榮醫療實力堅強,是中部唯一公立的優質、尖端醫療的醫學中心,強調他會盡快融入醫院管理圈,吸收中榮的長處,也分享他的經驗,雙方互相協調,將中榮發揚光大。 至於來到中榮優先推動的項目?陳適安指出,將配合全球醫療趨勢,推動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精準醫療、腫瘤醫學等項目,帶給患者更好的治療。 此外,陳適安在北榮曾是智慧醫療委員會的執行長,有豐富醫療AI、智慧管理經驗,承接多項國家型計劃,配合他在北榮副院長的醫療管理經歷,強調中榮在前院長帶領下,在智慧醫療、醫療管理上本身已具有水準,包含醫療品質、醫療安全、管理業務都很好,希望能融合他的台北經驗,發揮「1+1大於2」的效果。 而過去在北榮建立堅強心臟內科團隊,在中榮是否有關計畫,陳適安表示,中榮和北榮心臟內科,常常互相醫療交流、研究,尤其許多中榮治療心房顫動的醫師,都是他之前在北榮訓練,於中部地區已是龍頭,他會多與同仁討論,如何再針對心臟內科醫療加廣加深,繼續精進。 在醫師與管理者之間 三理念助角色轉換 針對醫師與醫院管理者之間角色有何不同?陳適安提及北榮歡送會上分享給同仁的三件事:(1)「Never Stop Growing」永遠不要停滯;(2)身為臨床醫師,平常看診、開刀佔據八至九成時間,步入管理階層要花時間精進管理策略;(3)更要將醫療上的創新、研發精神,引入醫務管理,這是醫師與領導階層的角色變化。 陳適安進一步強調創新的重要,表示現今醫療技術、行政管理已經智慧化,各項思考的方式需要轉變,提出創新策略、與時並進,才能讓醫院持續進步。 致力打造幸福、暖心醫療圈 醫護、患者都安心 初任院長,陳適安也向醫護喊話,台中榮總在歷任院長努力下表現優異,他將北榮的經驗、理念融入,冀望中榮在醫療品質、服務病人方面,秉持既有文化,「中榮要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讓醫護人員快樂工作,以此份心情照護病友,打造幸福、暖心醫療圈。」期許中榮各方面都能再提升,成為中部病友的就醫首選。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088

別帶黴菌返鄉!正妹遭傳染灰趾甲 完美形象蒙上灰!

別帶黴菌返鄉!正妹遭傳染灰趾甲 完美形象蒙上灰!#健康醫療網

2021-02-05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新冠病毒的壟罩,讓春節返鄉添了許多不安全感,皮膚科醫美診所何秋燕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勤洗手、戴口罩,預防病毒擴散之外,更需要注意灰指甲的傳染!據統計,國人罹患灰指甲的盛行率有8%,其中約1/3病友為居家傳染,灰指甲不僅影響美觀、人際關係,更有可能為家中長輩帶來截肢的風險。 別忽略指甲變化 凹凸、變色都可能是灰指甲警訊! 黴菌感染是灰指甲的主要成因,尤其是冬季為了禦寒,長時間穿著發熱衣襪等衣物造成皮膚通風不良,更容易導致黴菌滋生。常見症狀包含指甲顏色異常(變黃、變白、變灰黑)、凹凸不平、失去光澤,以及增厚、分層、變型等。 何秋燕醫師表示,黴菌不認年齡,灰指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病友也不少!診所曾有一名外型亮眼的年輕女性,平常有做美甲的習慣,最近一次卸除水晶指甲後,發現其中一指明顯變黃,到診所確診為灰指甲,但幸好尚未擴散到其他手指,目前復原狀況良好。 「只要指甲出現任何症狀都應及早就醫!」何秋燕醫師強調,延遲就醫不僅會影響社交生活、造成心理負擔,也容易傳染給同住的家人。若遇到家中長者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傷口不易癒合,一旦合併發生細菌感染,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潰瘍惡化,甚至面臨走路不穩、截肢等問題。 治療兩大關鍵! 醫:落實銼甲、藥膜保護讓藥效完整發揮! 灰指甲的治療大致分為口服藥及外用藥兩種,何秋燕醫師表示,口服藥物搭配外用藥治療雙管齊下的效果最佳,但口服藥物可能影響肝腎功能,仍須經由醫師評估後使用。「外用藥雖然比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但在使用前記得要先銼甲,把不健康的指甲移除後,藥物能直接滲透直達患部,讓治療效果更顯著。」何秋燕醫師補充說明,在疫情下,大家常洗手、噴酒精,建議可以選擇含有藥膜的藥物,讓藥劑有效包覆在指甲上,不會輕易被水分帶走!   遠離灰指甲也有妙招,由於感染灰指甲的黴菌,容易透過指甲刀、拖鞋或是浴室地板等,環境潮濕的地方傳染,因此只要保持手腳的指縫乾燥、避免共用指甲剪與室內拖、長期穿著不透氣鞋襪、壓迫指甲等行為,都可以大幅減少罹患灰指甲的機率,永遠維持完美形象! 早期發現、耐心治療 重拾完美形象不是夢! 灰指甲依嚴重程度不同,約需要治療6個月到1年時間,至少每周塗抹外用藥一次。因其治療時間長,診間也常遇到病友半途而廢。何秋燕醫師表示,「我都會鼓勵病人,在治療時也每月拍照追蹤指甲的變化,並且不要把擦藥視為負擔,因為有藥膜的關係,藥膏塗在指甲上會有一層亮亮的感覺,像是塗上透明指甲油,每周定期補色!」只要早期發現、耐心治療,就可以讓指甲重新散發出最自然美麗的光芒。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089

桃園醫院群聚 徐永年院長一封信鼓舞士氣

桃園醫院群聚 徐永年院長一封信鼓舞士氣#健康醫療網

2021-01-20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桃園醫院的院內感染人數19日再度增加,目前總計已有2醫、4護、1外籍看護、2名確診者家屬染疫。指揮中心表示,已啟動清空計畫,將220位較低風險患者轉至其他醫院診治,而醫院員工共353人隔離14天。面對防疫艱難時刻,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臉書專頁19日貼出徐永年院長的一封信,對國人致歉,也表示抗疫一年多來,曾一天收治過30名新冠患者,相信有能力因應本次危機。 以下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徐永年院長的信件內容: 各位國人同胞 您好: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緊急應變專責醫院之一,全體醫護同仁都很榮幸能堅守崗位,善盡職責,在疫情前線替全體國人守護健康。 過去一周來,部立桃園醫院不幸有六名醫護同仁確診新冠肺炎,目前約有百名醫護及行政同仁正接受隔離。我除了對這六名守護最前線的醫護同仁致上敬意,並期待他們早日康復外,為避免院內感染擴大,院方也已經啟動一系列應變措施,關閉確診醫護同仁的活動病房,淨空樓層管制區域。目前負壓隔離病房的患者已經全數移出,其餘病患也將協助轉院,我們會用最快的速度將病患移出,以確保病患安全。 我要感謝社會各界對桃園醫院的支持、鼓勵與協助,尤其是蔡總統、賴副總統、蘇院長、阿中部長以及桃園市鄭市長等各位長官對桃園醫院的體諒與支持。這些日子以來,我知道院內醫護同仁承受的壓力非常巨大,但他們仍兢兢業業,且不畏懼新興傳染病的威脅,持續守護在第一線,因此我相信桃園醫院仍有足夠量能因應這次危機。 對於桃園市民以及全體國人同胞所造成的恐慌,我在此代表桃園醫院向各界致意。外界給予我們的批評與指教,我都虛心接受。身為以救人為己志的醫護同仁,我們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這是我們全體醫護同仁的共識。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桃園醫院全體同仁從去年1月21日開始參與這場戰爭已一年,365天每天都有收治照護確診病人,在最高峰時期,我們甚至曾在同一天就收治了30多位確診病人,並讓他們全部都康復出院。在這樣豐富的收治的經驗中,我們很榮幸過去一年來能守護國人健康;我相信未來,桃園醫院也將持續扮演這樣的角色。 徐永年 敬啟 2021年1月19日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8865/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非必要 小心隱藏的精緻糖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非必要 小心隱藏的精緻糖#健康醫療網

2021-01-1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許多父母會在孩子滿1歲後選擇幼兒成長配方奶粉,但這些奶粉不一定是乳品!依據食藥署標示規定:調製乳粉定義「由生乳、鮮乳、或乳粉等為主要原料,並佔總內容物含量50%以上,並應標示乳粉含量百分比。目前市售幼兒成長或水解配方奶粉多未標示乳粉含量百分比,常以「成長配方」或「水解配方」為商品名,看起來像奶粉,但不能取代每天所需的乳品。 WHO、聯合國建議 1歲後應每日攝取2杯鮮奶 若孩子有攝取成長奶粉,家長通常不會再額外讓孩子攝取乳品,反而導致乳品攝取不足。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幼兒滿1歲以後即可開始正常飲食,均衡攝取6大類新鮮食物,以乳品類而言,每天需攝取2杯(480ml),如:鮮奶、保久乳、優酪乳、全脂乳粉等。 成長奶粉無益且非必要 恐攝取過多精緻糖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金惠民理事長提醒,由幼兒的發育及營養的需求看來,幼兒成長配方並非成長過程中所需要,不但無益且無必要。且WHO、德國營養委員會(German Nutrition Committee)、德國兒科醫學學會(DGKJ)、美國農業部(USDA)等機構均表示幼兒成長配方不是幼兒必需品。 根據剛出爐的2020-2025美國飲食指南更特別強調,避免2歲以下的幼兒攝取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包括乳製品。金惠民理事長強調,幼兒成長配方即屬於「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反而讓幼兒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導致對天然健康食物的排斥,無法自幼就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 成長奶粉含過多精緻糖 導致蛀牙、過胖風險 財團法人康寧醫院小兒科翁少萍主任表示,幼兒成長配方常額外添加較高的碳水化合物(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葡萄糖漿等),可能導致兒童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等,甚至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中風和某些癌症。 喝配方奶不愛吃飯 造成咀嚼、吞嚥能力退步 營養諮詢中心吳芃彧營養師提醒,幼兒成長配方奶粉的醣含量比一般鮮奶多了30-120%,且多為精緻糖,也可能影響正餐的進食量;家長擔心孩子進食不夠、缺乏營養,只好繼續給孩子喝配方奶,造成孩子咀嚼、吞嚥能力無法進步,更不喜歡好好吃飯,形成惡性循環。 董氏基金會提醒,1歲起讓孩子透過均衡攝取純乳品(鮮奶、保久乳、乳粉)等6大類食物,滿足營養需求,藉由咀嚼、吞嚥與學習攝取食物,享受各種食物的風味,以及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顎、相關肌肉的統合發展,以及情緒的滿足。不要貿然使用「成長」或「水解」配方取代乳品,幼兒成長或水解配方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如:有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等,父母應避免讓幼兒「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的佛系飲食型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8838

有眼袋=老十歲! 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助你回復青春亮眼

有眼袋=老十歲! 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助你回復青春亮眼#健康醫療網

2021-01-13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俗話說人有眼袋老十歲!許多輕熟齡後的男女都為此所苦,看起來沒有精神又顯老。佳思優整形醫美診所黃仁吳總院長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窩脂肪鬆弛,加上蘋果肌下垂,眼下脂肪自然會漸漸膨出,形成明顯的眼袋。 「眼袋跟淚溝會讓我們人看起來變得比較疲憊,也會顯得比較沒有精神。」佳思優整形醫美診所李兆翔醫師補充,有眼袋會讓人視覺年齡較老成,如果針對眼袋合併有淚溝,甚至凹凸視差造成的黑眼圈,經過適當的治療,就能有變年輕幾歲的效果。 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 眼袋、淚溝一次解決 李兆翔醫師說明,眼袋是因為眼輪匝肌萎縮而下垂,加上眼窩脂肪增生而形成,到醫美診所治療改善的人越來越多,輕微眼袋可先以玻尿酸填補淚溝的方式,平衡眼下凹凸落差,若是中度眼袋,很高比例會合併淚溝問題,除了常聽到的內開式及外開式眼袋手術,現在更有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做完傷口隱藏在結膜下緣,外觀看不到傷口,又可將眼袋脂肪抽出回填或轉位填補至淚溝, 一次就能處理眼袋、淚溝兩大問題。 六合一隱痕眼袋手術 複合式眼老化問題有感改善 黃仁吳院長補充,重度眼袋、淚溝者則適合新式六合一隱痕眼袋手術,除了上述治療,還會輔作眼下小拉皮,加強肌膚緊緻度,再合併蘋果肌補脂,視覺上,眼下整體輪廓會更澎潤,更有年輕減齡的效果。 知名女星俞小凡因為常年拍戲日夜操勞,對自我外形要求也極其嚴格,黃仁吳院長替她進行了六合一隱痕眼袋手術治療後,也顯得更加年輕、神采奕奕,得以在觀眾面前保持最佳狀況。 黃仁吳院長分享,六合一隱痕眼袋手術的傷口暗藏在眼瞼下緣切口,接近下睫毛根部的位置,恢復期快,拆線後傷口幾乎看不到,大部分病人術後雖然外觀視覺年齡有所改善,但別人也難察覺曾做過醫美療程。另外一項特點,就是對於眼袋、淚溝造成的凹凸型黑眼圈也能一併修飾,同時因為未接觸到臥蠶肌肉,因此眼袋變小後,臥蠶也會更明顯。 人性化減痛 籲民眾充分溝通依需求個人化治療 隱痕眼袋手術過程採用阻斷神經疼痛路徑減痛,可以降低術後腫脹、瘀青狀況,適合受水腫型眼袋、眼袋合併淚溝凹陷嚴重、眼袋伴隨下眼皮鬆弛等民眾。提醒民眾選擇醫美療程前,充分與醫師溝通,應按個人需求與狀況規劃療程,才能帶來心中理想的年輕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8785

「心臟癌症」很致命!北榮設互動展 籲自體免疫病患提高警覺

「心臟癌症」很致命!北榮設互動展 籲自體免疫病患提高警覺#健康醫療網

2021-01-12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肺動脈高壓被稱為「心臟的癌症」,確診條件是肺動脈平均壓力超過25mmHg,長時間的肺動脈高壓會對右心造成很大負擔,極有可能導致心衰竭。常見5大症狀包括氣喘、咳嗽、咳血、下肢水腫、暈眩等,許多患者容易延誤一、兩年才確診。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常敏之教授表示,肺動脈高壓過去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3年的存活率不到50%,比許多癌症都還要嚴重。目前有很多治療方式,包括口服藥物、吸入式藥物、靜脈注射藥物等,這些藥物都能大幅改善病人的存活。 北榮風免科門診設展 籲肺動脈高壓高風險群小心 臺北榮民總醫院在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候診區設置了為期近1個月的「PK小綠人」肺動脈高壓互動式展覽。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侯明志部主任表示,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都是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希望民眾藉由展覽衛教對疾病有更多認識,讓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可以有所警覺,提早的診斷治療。 邀民眾一起「PK小綠人」! 自測罹病風險 展覽中除了衛教牆的疾病資訊,還在地板設計特別路道,讓風免科候診患者能起身活動、走一走就能自測罹病風險。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說,肺部本身自體免疫發炎的破壞之外,肺動脈如果也受到自體免疫疾病破壞,會導致肺部循環系統較差,血管阻力高,因而從右心室打出血不容易到達肺部,造成血流壓力增高的現象。 蔡長祐主任表示,在「PK小綠人」互動展覽中,民眾如果可以在綠燈結束前,依地上斑馬線指定路徑走完的話,這就表示走路步行的速度是正常的,但若無法輕鬆走完,就表示有肺動脈高壓的可能性。 右心導管測肺壓確診 風免、心內跨科診治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透過右心導管檢查,直接測量肺部血管的壓力,同時再測量血管彈性,就能確診肺動脈高壓。值得一提的是,95%肺動脈高壓患者都有喘的症狀,不過氣喘也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因此提醒民眾,若有明顯的活動性氣喘,導致活動力下降的情形出現時,譬如原本能爬3層樓梯,卻在短時間內爬1層都覺得喘到有困難,這時候就該有所警覺。 肺動脈高壓需要跨科別診斷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及心臟內科共同呼籲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留意自身症狀,提早發現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8761

多囊性卵巢好難「瘦」 搞懂飲食熱量是關鍵

多囊性卵巢好難「瘦」 搞懂飲食熱量是關鍵#健康醫療網

2020-12-3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許多台灣年輕女性的噩夢,也是常見的婦女疾病之一,主要症狀為月經不規則、雄性激素分泌異常導致青春痘、毛髮增生等;其中,最讓患者感到困擾的就是「肥胖」的問題,新陳代謝科專門診所黃維人醫師指出,由於患者體內細胞脂肪過量飽和,以及肥胖導致的慢性發炎,使胰臟分泌再多的胰島素也無法讓血糖正常進入細胞,形成「胰島素阻抗」,導致患者血糖數值不穩,更提高罹患糖尿病風險。而「胰島素阻抗」本身,又會造成進一步的肥胖,導致惡性循環。 因多囊性卵巢症求助新陳代謝科的患者也不在少數,黃維人醫師表示,曾有位年輕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由於內分泌失調、胰島素阻抗的關係,體重一路飆升至120公斤,曾單靠意志力努力少吃多動減重,但成效不彰令她相當灰心;而後經由醫生建議加入「營養師減重計畫」,與營養師進行一對一對線上營養衛教指導,建構正確飲食熱量概念,並隨時記錄回報每日飲食狀況進行調整評估,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體重成功減少近15公斤,達到健康且理想的減重成效,從中改善體質、胰島素阻抗情形,連月經週期也重返正常,正向回饋讓患者充滿信心,體重也持續正常平穩下降,整個人煥然一新。 缺乏營養衛教知識 將成為減重阻力 黃維人醫師也提到,台灣民眾仍普遍缺乏完整營養衛教知識,對於自己每日攝取熱量計算方式不了解,或因生活條件、工作步調快速的情況下,無意間攝取過多加工、精緻食物,成為減重過程中很大的阻力。理想減重目標設定以每週減輕 0.5 -1公斤為原則,傳統的減重觀念來說,以每週減少0.5公斤為目標,每週則需減少 3500 大卡的熱量攝取;而新的減重觀念,則強調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但不論哪種方法,減重目標應逐步設定勿求快速,必要時也可尋求體重管理門診或專業營養師協助。 瘦得健康 避免長期激進斷食 與其追求體重計數字高低,更重要的減重目標還是為了身體健康,想成功減重最佳方法就是尋求醫師協助,訂定安全且個人化的減重計畫,黃維人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而現在醫學上也有相關安全的藥物可以輔助使用,透過調整腸道荷爾蒙減少食慾控制飲食,盡量避免長期採取激進斷食法,減重這條路才能走得健康且長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865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