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月經不來害不孕 竟是高泌乳激素惹禍

月經不來害不孕 竟是高泌乳激素惹禍#健康醫療網

2020-07-0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27歲的佩佩結婚二年遲等不到懷孕消息。日前跟丈夫至台北中山醫院生殖中心檢查不孕症,主述兩人平時無不良嗜好,也未曾有任何重大疾病,但積極做人卻始終無消無息。經醫師問診得知,佩佩多年來月經不正常,曾吃過幾次避孕藥調經,由於當時未婚,月經不來沒有影響生活作息,因此不以為意。經荷爾蒙及超音波檢查,發現是體內泌乳激素偏高所導致,後來經過藥物治療再配合人工生殖技術,順利懷孕生子。 育齡女性月經紊亂因素多 需尋求醫師診斷治療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樹基醫師表示,近年來女性月經不正常人數激增,與環境荷爾蒙、生活壓力等原因有極大關係。月經不正常包括經期間隔不正常及經血量不正常二種:一般正常經期間隔約24至35天,及每次經血量約介於30ml到80ml,若經期間隔及經血量低於或高於上述數字,就是有月經不正常的問題,女性朋友應提高警覺。 陳樹基醫師說,女性一生當中有兩個時期會出現經期較明顯混亂:第一個時期在青春期,是少女第一次出現月經的期間;第二個時期為更年期,也就是開始進入停經階段,這兩個時期的經亂可視為正常生理現象。其它育齡女性若出現月經不正常現象,應及早就醫檢查,找出原因,臨床上常見的經期不正常原因如內分泌失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下視丘機能障礙、子宮肌瘤或卵巢早衰等,由於原因極為複雜,故一定要尋求醫師的診斷及治療。 月經不正常恐是身體警訊 及早就醫避免不孕 陳樹基醫師說明,若檢查診斷為內分泌失調導致的排卵不正常,治療上要考慮到患者近期是否有懷孕計畫,若有懷孕計畫,可透過口服排卵藥物來治療;若無懷孕計畫,則可以視症狀給予雌激素或黃體素來調經。另外,許多患者在停止藥物治療後症狀會復發,再次出現月經不規則現象,通常這與個人體質有關,需經由專業婦產科醫師開立適合藥物,並定期追蹤回診,避免長期服用藥物後產生副作用。 陳樹基醫師補充,上述案例佩佩不孕的原因是泌乳激素過高,產生無法排卵的問題,幸好及早治療,透過藥物及配合人工生殖技術,成功懷孕順利產下一名男寶寶。 陳樹基醫師提醒,月經不正常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女性朋友若發現出現相關症狀,務必儘早就醫檢查,若有問題及早治療,恢復生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683

馬偕博士故鄉寫信跨海求援 馬偕醫院贈15萬片口罩給加國

馬偕博士故鄉寫信跨海求援 馬偕醫院贈15萬片口罩給加國#健康醫療網

2020-07-05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五月下旬,馬偕紀念留院收到一封來自馬偕博士故鄉的求援信,信中表達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而急需醫療物資,在收到此信後,馬偕紀念醫院便積極與加拿大連繫,考量禁止醫事人員出國與隔離期長等限制,決定捐贈15萬片醫療外科口罩,提供醫療外科口罩做為加國防疫第一線使用,彰顯「Love From Taiwan, love from MacKay」的心意。 回饋馬偕博士貢獻 捐贈防疫物資表關心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劉建良表示,今年是馬偕建院140週年,回顧140年前馬偕博士在台灣北部醫療傳道,其在醫療、教育的貢獻淵遠流長,此次防疫物資捐贈以及視訊分享醫院防疫經驗,便是馬偕紀念醫院茁壯後的回饋與分享,也促成馬偕紀念醫院與加拿大再次連結,希望能對當地COVID-19防疫工作略有貢獻。 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胡志彊也提到,有著當年馬偕博士的宣教足跡,才有現在的馬借紀念醫院,因此,回應上帝的呼召,以「分享與分擔」為主題,藉著「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信仰理念,表達對加拿大的關心與祝福。 加拿大的抗疫之路 多方協助送暖 加拿大商會會長 JC Guedon則感性地說,感謝馬偕紀念醫院捐贈,這是加拿大急需的醫療物資。加拿大駐台辦事處副處長 Julia Buss同樣感謝馬偕紀念醫院的善舉,相信有助於加拿大的抗疫之路。 這一批醫療外科口罩預計將以國際快遞運送至加拿大,再由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加拿大馬偕委員會共同協助,將珍貴的防疫物資分送到加國醫護人員手中。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628/

酒癮戒不掉 頭頸癌患者被癌纏身20年!

酒癮戒不掉 頭頸癌患者被癌纏身20年!#健康醫療網

2020-07-06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頭頸癌為台灣十大癌症之一,致癌三大兇手即是菸、酒、檳榔。一名男性口腔癌患者有嚴重的菸癮與酒癮,雖然口腔癌得到控制,但因無法戒除酒癮,癌細胞陸續又轉移至喉部、下咽等,持續為癌所擾近20年。所幸,隨著復發或轉移性頭頸癌的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獲得健保給付,至今已嘉惠許多頭頸癌患者,讓他們不再只有傳統手術或化療可以選擇。 頭頸癌治療福音! 助癌細胞轉移或復發的患者延命 收治患者的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張牧新醫師表示,十年前傳統化療只能讓患者平均存活約九個月,而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的問世,在醫學研究上顯示,可以提升腫瘤控制的機率並且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他認為這是醫學上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因此建議頭頸癌轉移或復發的患者,依照身體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對抗癌症。 頭頸癌易復發轉移 醫:2年內是高危險期 頭頸癌患者治療後再復發以及遠端轉移的機率高,張牧新醫師說,頭頸癌復發中局部復發的機率為八成,遠端轉移則約為二成,隨著癌症期別越晚復發的機率越高。初診斷治療後的2年內是高危險期,患者須配合醫師的醫囑,定期回診追蹤檢查。而通常再復發的患者不適合開刀,會選擇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或者免疫治療等治療方式,讓癌症得以控制。 嚼檳榔、吸菸族 口腔篩檢不能少  張牧新醫師表示,頭頸癌患者是癌症患者中自殺率最高的族群,因癌症而導致外觀改變外,頭頸癌患者大多經濟地位較低,且親情的支持也較不足,因此大部分醫院有專門的心理師一同照顧患者的身心靈健康,相關病友會也給予患者強大的支持及提供正確的衛教資訊。此外,張牧新醫師呼籲,接觸菸酒、檳榔的民眾務必善用免費口腔篩檢資源,固定就醫篩檢治療,守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418/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健康醫療網

2020-06-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 中年婦女若發現自已的腰圍,忽然增大「發福」千萬別掉以輕心,小心可能是卵巢癌。一名60多歲陳太太(化名)是三期末的卵巢癌患者,剛開始只覺得腹脹、肚子變大,前往門診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竟是卵巢癌,手術開刀後又復發,所幸以口服PARP抑制劑進行維持療法,成功延緩疾病進展,目前控制情況相當穩定。 BRCA突變基因患者 適用PARP抑制劑 收治這名病患的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許鈞碩表示,卵巢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總覺得肚子脹、腹痛,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肴,到了後期,即使患者腹部突然變大,也會誤以為是發胖缺乏危機感,因此常在診斷後,已有50%的患者是晚期卵巢癌。 許醫師說明,晚期卵巢癌以手術切除及化療為主,但困擾的是,第一線化療後仍有70%會在2、3年內復發,且復發時距一次比一次短,最終產生抗藥性,晚期治療成效相對不佳,病人甚至因一再復發,反覆受化療之苦,使疾病進展更快;所幸針對BRCA基因缺損的卵巢癌患者,使用口服PARP抑制劑來消滅腫瘤細胞,效果明顯,更有助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 口服標靶藥物延後復發 提升整體存活率 在台灣,帶有BRCA基因缺損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約占15-20%左右。上皮性卵巢癌其中一種高度惡性的漿膜性卵巢癌約44%有BRCA基因缺損。許鈞碩醫師指出,人類DNA是雙股機制,當細胞遇到攻擊時,會透過酶去修復細胞的DNA。帶有BRCA基因缺陷的細胞,在修復的過程容易癌化。針對已經癌化的細胞,透過PARP抑制劑去壓抑修復腫瘤細胞DNA的酶(PARP),使腫瘤細胞無法修復DNA斷裂,癌細胞會自然凋零,即是標靶藥物治療的概念。 根據國外大型臨床研究發現,帶有BRCA基因晚期患者經手術及含鉑藥物化療後,使用PARP抑制劑做為一線維持治療2年,與安慰劑相比,死亡風險下降七成,無疾病存活期從11個月延長到29個月,追蹤3年後,6成無復發情形,到了第4年,約50%的病人沒有疾病進展。 副作用較化療輕微 兼顧病患生活品質 許醫師提及,一名56歲多次復發的李太太(化名),起初也是突然間腹部變胖,有腸胃不舒服等症狀,沒想到一經診斷後,就已是卵巢癌第三期且轉移至肝臟,透過手術切除及化療,過了4年竟又復發,接著再以化療治療延長半年,不幸再度復發。為免除化療後白血球下降、掉髮等副作用,去年11月使用PARP抑制劑,延緩復發機率,同時兼顧生活品質。 美國FDA核准的PARP抑制劑,用於復發的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及對於含鉑化療藥物敏感病人,做為一線維持治療藥物,台灣也於2018年核准使用。口服PARP抑制劑每天早晚一顆,副作用相較輕微,僅有腸胃不適、噁心或肚子痛等狀況,許鈞碩醫師提醒,接受標靶治療仍須定期回診追蹤。 晚期卵巢癌新曙光 突破治療困境 許鈞碩醫師說明,口服PARP抑制劑突破晚期卵巢癌的治療困境,提高病人存活希望,維持一線生機。同時他也提醒婦女朋友,每年除了子宮頸抺片檢查以外,也要進行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特別是卵巢癌高風險族群,包括初經早、停經晩的女性;以及有卵巢癌及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或是不孕症者,皆需謹慎留意。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455

躺得下爬不起!五旬翁乾癬性關節炎腫痛多年 盼來口服標靶納健保

躺得下爬不起!五旬翁乾癬性關節炎腫痛多年 盼來口服標靶納健保#健康醫療網

2020-06-30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55歲的張先生罹患乾癬多年,35歲時居然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多處關節發熱腫痛不適,連簡單的睡覺、起床都成為惱人的困擾。張先生說,腰部、手部的感覺特別明顯,特別是睡覺時,因為靜止很久,所以僵直造成疼痛感,要起床時更是疼痛不已,相當掙扎。 怕!關節變形回不去 醫:留意早期症狀 全台8-10萬乾癬患者中,推估至少2萬人有乾癬性關節炎,常見肩頸下背痛、指頭腫脹、腳踝發炎疼痛以及指甲病變等問題,約4成患者與家族病史有關,開瓶蓋、滑手機、打電腦都成問題,最怕沒有早期發現,關節變形無法復原。一項跨國調查發現,超過7成病友工作及社交都受到影響,甚至有1成因此被迫離職。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指出,早期症狀有時候是很輕微的,譬如覺得痠痛、無力、晨間僵硬或是全身不太舒服,往往說不出具體原因,不過更棘手的,是一些患者先有乾癬性關節炎後才有皮膚症狀,約佔15%-20%。 生物製劑治療不理想? 6月口服標靶納保捎福音 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包括初期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更嚴重的患者則會以生物製劑針劑治療,不過仍有2成至2成5患者接受針劑治療後,仍有不適感。而今年6月起,口服標靶藥物也通過健保給付,為生物製劑療效不理想的中重度患者帶來更便利的治療選項。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 醫師表示,該藥物本來是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而最近臨床試驗發現對乾癬性關節炎也有很大的效果,根據研究,患者在治療2週之後,即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50%的受試者,在治療3個月的時間後,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明顯改善。 醫師提醒乾癬性關節炎病友,如果發現指甲出現病徵、下背或關節疼痛都別輕易忽視,提高警覺,把握黃金治療期,多與醫師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614

壽星生日藏驚喜 兄弟姐妹合作捐社福團體復康巴士

壽星生日藏驚喜 兄弟姐妹合作捐社福團體復康巴士#健康醫療網

2020-06-2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 原來生日可以這麼溫馨,一位A女士為了在生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聽聞偏遠的長照病人出外就醫不便,便與兄弟姊妹策劃在生日時以父親陳阿周先生、母親謝淑雲女士的名義捐贈一輛高頂復康巴士給一粒麥子基金會,分配給醫院使用,期待透過捐贈,幫助更多偏鄉地區的銀髮族和身障病友外出看病更順利,服務偏鄉里民鄉親。 子女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以父母名捐贈復康巴士 這位充滿孝心的A女士,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萌生了在生日幫父母作公益的念頭,希望能用自己生日為父母積德、作善事。A女士說,聽聞一粒麥子基金會照護偏遠地區的長照病人,資源匱乏、出外就醫不便,因此生日時想以父親陳阿周先生、母親謝淑雲女士的名義捐贈一輛高頂復康巴士給一粒麥子基金會,此想法也獲得其哥哥、姊姊、弟弟的支持,一起分擔捐贈費用,促成此捐贈善舉,希望對於行動不變的身障者有直接的幫助。 一粒麥子長照載送服務 打造無障礙交通運輸環境        高頂復康巴士(長照交通接送服務),用作接送銀髮族及身障病友送醫、復健等,為不少行動不便、乘坐輪椅的身心障礙人士帶來福音。早期因偏鄉地區外出看病相當不便,甚少有無障礙計程車,因此一粒麥子基金會於2009年四月啟動復康巴士服務,之後還加入十年長照交通接送服務,打造無障礙交通運輸環境。 A女士捐贈的高頂復康巴士,加裝輪椅升降設備、固定輪椅安全鎖和預備活動階梯,不僅方便未乘坐輪椅的身障者上下車,車上還配備一張輪椅供需要者乘坐。如有復康巴士需求的民眾,只要一通電話、事先預約,就能解決失能外出看病、復健等問題,創造更便利的幸福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591/

晚期卵巢癌防復發 標靶藥物突破性發展

晚期卵巢癌防復發 標靶藥物突破性發展#健康醫療網

2020-06-24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卵巢癌號稱「寧靜殺手」,近半發現多晚期,且治療後易復發,患者難免灰心。嘉義長庚醫院婦癌團隊召集人、婦產科病房主任陳兆瑜鼓勵,近來新式手術、溫熱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進步,治療選擇多元,患者應積極治療,並與醫師討論合適「維持性療法」,延緩癌症復發時間。 卵巢癌難發現 高風險族群多注意徵兆 陳兆瑜醫師表示,卵巢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待出現腹部肥胖(身體其他部位卻正常)、腸胃道等症狀,多已是晚期,提醒有卵巢癌、乳癌家族病史、帶有「BRCA1/2」基因突變等高風險族群,出現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檢查。 晚期卵巢癌治療 手術、化療為主 晚期卵巢癌如何治療?陳兆瑜醫師說明,傳統治療上,若患者身體狀況、腫瘤擴散程度許可,建議盡量開刀,將子宮、輸卵管和腹腔等處的腫瘤切除「越乾淨越好」,術後再搭配輔助性化療。 另外,若腫瘤範圍太大無法手術,也可以先前導性化療,待腫瘤縮小,再開刀治療,術後並持續輔助性化療。2018年文獻也指出,上述先前導性化療後的手術中,還可加入腹腔溫熱化學治療(HIPEC)加強療效。 卵巢癌易復發 標靶藥物「維持性療法」可考量 不過,陳兆瑜醫師提到,卵巢癌經過治療後,近70%患者2年後癌症會復發,需再次手術或化療,且復發的時間越來越短,陷入惡性循環,因此「維持性療法」來延緩復發時間非常重要,目前有標靶藥物可供選擇。 陳兆瑜醫師說,第一種「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在卵巢癌首次治療或復發後使用,能夠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血液養分供應,與術後化療併用,並於化療結束後持續施打約12-15個月,好處是不用基因檢測,價格相較低廉,但要注意副作用。 另一款「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則是最新藥物,適用具「BRCA1/2」基因突變,且對於含鉑化療敏感的患者。陳兆瑜醫師說,約15%卵巢癌患者帶有「BRCA1/2」基因突變,首次治療的術後化療停藥後再接續使用,或卵巢癌復發後使用。 根據SOLO-1臨床試驗,卵巢癌患者服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兩年後停藥,60%病人三年內不會復發,其中52%四年內不會復發。陳兆瑜醫師說,試驗結果震驚婦癌界,顛覆卵巢癌治療成效,對於延緩癌症復發很有幫助。她也說,研究更發現,對於手術無法將腫瘤清乾淨的患者,該藥物也有助益。 嘉義長庚婦癌團隊 卵巢癌治療經驗豐富 嘉義長庚婦癌團隊,由四位婦癌專責醫師、以及血液腫瘤科、放射治療科、核子醫學科、放射治療科、解剖病理科和專責婦癌個管師共同組成,治療與檢查報告都會經過團隊討論。團隊提供新式手術、標靶藥物及化療,並有5年溫熱化學治療經驗,服務近一半嘉義地區的卵巢癌患者。 陳兆瑜醫師分享,一名55歲患者,13年前確診卵巢癌第四期,接受治療後仍4度復發、轉移,2016年再次轉移到腹膜,讓她感到身心俱疲、幾乎想放棄。所幸轉診至嘉義長庚醫院,以手術完全切除復發腫瘤及溫熱化學治療後,並完成化療,加上基因檢測具「BRCA2」,再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維持性治療,至今術後4年沒再復發。 陳兆瑜醫師呼籲,近來新式手術、溫熱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進步,治療選擇多元,維持性治療也持續發展,卵巢癌患者即使晚期或復發,不應氣餒,應積極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510

彰基3D高解析度導管電燒術 挽救嚴重心律不整

彰基3D高解析度導管電燒術 挽救嚴重心律不整#健康醫療網

2020-06-24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心撲通撲通跳,心悸不舒服,很可能是因為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引起的。簡單來說,心律不整一般分為心跳過快、心跳過慢,以及心臟提前收縮,而導致心臟無法以正常速率跳動。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靜惠主治醫師指出,心律不整常見的原因幾個,第一類是有心臟病史、做過開心手術後引起的;第二類是慢性共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造成;第三類則是非法濫用藥物,像安非他命及古柯鹼導致;還有肥胖也是危險因子,像是肥胖相關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引起心律不整;最後一類是因為遺傳或基因突變而引起的心律不整。 黃靜惠醫師分享,心律不整的治療有兩大類,一類是抗心律不整的藥物治療;第二類是介入性的治療,如導管燒灼術,或以人工節律器、去顫器做植入性醫療處置,甚至用開刀手術來治療。 女孩肚痛想吐 「心跳兩百多下」竟是心律不整 曾有一名5歲小女孩,有一天覺得肚子痛、想吐,而且臉色蒼白,還喘不過氣,父母帶她到院就醫後,醫師聽診發現心跳竟快到每分鐘兩百多下,透過心電圖檢查後才確診為上心室心律不整,於是父母就決定採取導管燒灼術治療。 收治案例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吳焜烺主治醫師說明,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上心室的不正常電路導線相當接近正常傳導路徑,若是以一般導管電燒術處理,很可能會燒斷正常傳導路徑,恐怕會造成一輩子都要植入節律器,因此決定以冷凍消融導管治療,結果相當成功,小朋友隔天就出院了。如今小朋友已經8歲,目前穩定回診追蹤。 吳焜烺醫師解釋,正常的心臟放電,應該由右心室的竇房結釋出訊號,傳導到左右心室底部;不正常的放電卻是從竇房結將訊號「繞路」直接傳至左心室或右心室再回到心房,打亂心跳節奏。小朋友的心律不整大部分是先天造成,成人則是後天因素居多。 五旬翁心肌梗塞住院 心室頻脈裝葉克膜鬼門關前走一遭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宏凱主治醫師分享另一名56歲男性病患,因為心肌梗塞住院,過程中因血壓不穩定,導致造成心室頻脈,病情嚴重到藥物無法控制,必須以葉克膜維持生命。 黃宏凱醫師表示,因為心室頻脈放電路徑複雜,難用傳統3D去定位,醫療團隊當時在患者裝置葉克膜的情形下,改用新型3D多電極高解析球型定位系統,精準定位心室頻脈的病灶。經過導管電燒術治療後,病人從一開始每天發作的心室頻脈,到術後檢測已經沒有心室頻脈。後來病患也成功脫離葉克膜,到目前生命跡象穩定且未再發生心臟電風暴。 3D多電極高解析球型定位電燒術 精準定位治療才對位 團隊中的廖英傑主治醫師指出,傳統心律不整電燒術大部分是治療有明顯且簡易的病灶,用傳統的導管就能找出病灶的位置。但本案的心律不整比較複雜,較難以定位,所以需要透過3D立體定位,才能精確執行導管電燒治療術。 廖醫師說明,導管電燒治療術成功與否,導管的定位準確度有很大影響。若是定位不精確或是定位點太少,就很難探測到正確的電燒病灶位置。3D多電極高解析球型定位系統,特點是能以球型的64個電極,在瞬間探測到多個定位點,當面臨較複雜的心律不整時,能突破傳統3D導管較難定位的困境,是一個非常好的輔助工具。 彰基心律不整團隊醞釀能量 盼走出中區 放眼國際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心律不整權威及團隊召集人黃水坤教授表示,心律不整的治療已經不需要開刀就能有很好的療效,除了藥物以外,最主流的治療,就是以心導管放置到心臟裡頭,先定位心律不整的病灶,然後以各種不同的能量流入導管最尖端的導極去移除病灶,如此病人有很高的治癒率。 「彰基的團隊相當齊全,有專業人才、有高階設備,加上積極的教學與研究,各方面多管齊下,把彰基整個心律不整的團隊帶到另一個境界。」黃水坤教授期盼未來,彰基能走出「中區」,放眼全台,踏上國際,與其他地方合作交流,為廣大的患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657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