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0~1歲寶寶睡眠狀態大解析

0~1歲寶寶睡眠狀態大解析#媽媽寶寶

(文/于靜芳)(採訪諮詢/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0~1歲寶寶是建立睡眠習慣的最關鍵時刻,他們的夜間睡眠斷斷續續,還需要起床喝幾次奶,出生後必須要靠父母幫忙,將睡眠習慣建立起來,才能在穩定的生活模式下成長!本單元請教專業護理長,分析0~1歲寶寶的睡眠狀態!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表示,經過一整天的奮戰後,成人與寶寶會有截然不同的區別,當成人在白天過度疲勞後,晚上就會顯得動作疲憊、思緒遲緩、猛打哈欠,就像電池耗盡電力一樣,相反地,寶寶過度疲勞後會變得更活耀、興奮,甚至感到煩躁、哭鬧。寶寶的睡眠周期與成人相反黃資裡執行長表示,一般而言,睡眠期大致可分為「活動睡眠期」(REM)以及「安靜睡眠期」(NREM),成人的睡眠週期約90分鐘,也就是說夜間的睡眠大約佔了3~6個週期。成人會先淺睡,再進入深度睡眠,在活動睡眠期中,人的身體活動度會鬆弛,但是大腦會特別活躍,時常會作夢,約占整個睡眠期的25%,而安靜睡眠期則佔75~80%,屬於深度睡眠,可以恢復體力。不過,寶寶的睡眠週期則與大人完全相反,滿月寶寶的活動睡眠期佔一半以上,每個睡眠週期約45分鐘,前面15分鐘很快就進入安靜睡眠期,後面的30分鐘則變得活躍,進入活動睡眠期,大腦的運作特別強,因此,經常可以看到寶寶睡覺的時候微笑、睡10~15分鐘就容易醒來,這樣的睡眠模式是寶寶的自救機制,在寶寶6個月內,大腦經常保持活動,維持正常呼吸及醒覺狀態,讓自己免於忘記呼吸,即使夜間有幾次短時間的清醒都是正常的,媽咪不須特別擔心!了解寶寶的各階段睡眠狀態0~1歲寶寶是建立睡眠習慣的最關鍵時刻,他們可能從早期夜間睡眠斷斷續續,還需要起床喝幾次奶的狀態,到可以完全戒掉夜奶,一覺到天亮。媽咪經常會碰到寶寶有日夜顛倒的問題,此時必須協助寶寶將睡眠習慣建立起來,才能讓孩子在穩定的模式下成長,媽咪也能因此獲得充足的休息!• 第一週/剛出生的寶寶,在一週內睡睡醒醒,哭鬧的機會不多,大部分時間吃飽睡、睡飽吃,沒有固定的規律,可能每隔1小時吃一次,或是邊吃邊睡,媽咪在這段時間需要大量的支持與協助,需忍受身體不適,配合寶寶作息。• Tips/由於這週內寶寶頻繁的吸吮,就是為了儲備自己的糧食,促進媽咪乳汁分泌,為了要遷就寶寶的睡眠與媽媽自己的休息,建議這週跟寶寶親子同室,躺在床上餵奶,房間保持燈光柔和、溫暖舒適。• 第二週/寶寶經過一週的調適,開始對外界環境產生反應,會因為其他原因而哭,如太熱、尿布髒了、太吵、太累、太亮。喝奶的間隔偶爾會拉長,約2小時,但仍不是非常固定,每次喝奶時間30~40分鐘。原則上還是可以吃飽睡、睡飽吃,大約第十天開始,會出現吃完還哄不睡,一直要撐到下一餐吃飽才睡,每天約一次,此時,媽咪要意識到「寶寶長大了,睡眠需求開始減少了,對外界環境有點好奇,除了睡覺以外,還需要一點其他的刺激」。• Tips/趁這段時間,爸比、媽咪可以把臉湊近一點跟他說話,幫寶寶按摩或嬰兒游泳,滿足他們的活動需求。• 第三~四週/即使滿月了,此時寶寶喝奶的時間比較規律,約2~3小時吃一次,偶爾會撐到4至5小時,喝奶的速度會稍微快一點,約30分鐘。此時期的寶寶,開始出現鬼靈精怪的行為,每天約有兩次吃飽卻不睡覺的時段,分不清楚白天、晚上,開始有點自己的個性,會因為有需求無法滿足而不開心的哭,媽咪開始覺得搞不定,需要尋求安撫寶寶的方法。寶寶的睡眠機制約滿月後才成熟,這個時候也是開始訓練的最佳機會,20天大的寶寶睡眠時間每天約16~19小時,當他不想睡的時候,若媽咪硬是要哄他睡,寶寶可能會哭鬧!• Tips/若哄寶寶睡覺,他很快就醒來,媽咪可別因此生氣,他們只是想玩而已,多和寶寶互動,例如說話、按摩、聽音樂、說故事,都可以促進寶寶腦細胞的發育,讓寶寶變得更聰明! • 原文刊載於2014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早產 高危險孕媽咪請注意

小心早產 高危險孕媽咪請注意#媽媽寶寶

(撰文/曾詠蓁)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詹耀龍)為什麼會發生早產?多數的原因不明,因此不容易事先預防,不過經由規律產檢、查詢病史,仍能找出容易發生早產的高危險群,及早處置、建立早產的相關知識與警覺性,有助於降低早產發生的機率。你知道嗎?每年全世界約有1,500萬名早產兒出生,平均而言,在最貧窮的國家,早產兒比例約為12%,在高所得國家則為9%,台灣每年約有5%~10%的早產兒比例,且全世界的早產率似乎未因科技進步、經濟發達而逐年降低。早產是全球新生兒的主要死因WHO曾發表報告指出,早產是全球新生兒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總數的40%,是僅次於肺炎的第二大死因,而且許多早產兒還可能會終身殘疾,對家庭的影響非常巨大。既然早產是如此威脅著新生兒的健康,那麼可以預防嗎?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詹耀龍醫師表示,目前多數造成早產的原因不明,因此不容易事先預防,但透過規律產檢、查詢病史,仍能找出容易發生早產的高危險群,及早處置,可降低早產發生的機率。• 早產的定義/什麼是早產?就產科學來看,懷孕至37週~38週以上生下的小孩,即屬足月,因此懷孕20週(不足20週的情形稱之為流產)以上不及37週,即把胎兒生下來的情況,就是早產。• 早產對寶寶的危害/出生時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寶寶,屬於「低出生體重」,若低於1,500公克的寶寶,是「極低出生體重」。要注意的是,早產兒出生時的體重越低,就代表可能會發生越多發育上的問題,所以若遇到可能發生早產的危機時,醫師會想辦法讓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多待一些時間,以爭取時機做些必要的處置。早產兒合併症,最常見的有呼吸窘迫、疝氣、黃疸、視網膜病變、腦室旁白質軟化症、聽力障礙、腸胃功能不佳等,甚至可能出現較嚴重的腦室出血合併症,若嚴重的話會導致腦損傷。早產除了可能造成新生兒死亡外,還可能會發生各種急性、慢性的健康問題,令才歡欣迎接新生命的家庭在醫院間疲於奔命。近年來,醫界對早產兒的照顧技術持續進步中,甚至曾讓出生只有500公克的早產兒健康存活,且無嚴重後遺症。但是,早產畢竟對新生兒的健康是一大威脅,因此孕媽咪需具備早產的相關知識,防範於未然。什麼情況可能會發生早產?1)子宮頸閉鎖不全/懷孕期間,胎兒在媽媽的子宮中成長茁壯,如果子宮頸無法閉鎖,就像一個袋子無法束緊袋口一樣,胎兒就容易從中「掉出來」,造成流產或早產。若孕婦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情況,最好在懷孕第12至16週的時候,接受子宮頸環紮手術。這是一項10分鐘左右的小手術,之後孕婦只要多休息即可,到要生產的時候,再把環紮解開。但若拖著沒有處理,當懷孕進入中期以後,容易發生無痛的子宮頸變薄、子宮頸口擴張,引發流產,而且流產前不會有明顯的產兆,因此準媽媽要特別注意。2)子宮開過刀/子宮動過手術的準媽媽,也是容易早產的高危險群,這是因為外傷而導致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現象,因此,若有3次流產經驗的媽媽,要特別小心這個問題,需就醫尋求治療。3)子宮畸形/子宮頸先天異常,較常見的病例是雙角子宮。這是指子宮腔上方有兩個凸出的角,看起來就像是個愛心,因此又稱「心型子宮」。除此之外,還有單角子宮、雙子宮等,子宮畸形也有可能造成子宮頸閉鎖不全,使早產機率大增。4)多胞胎/懷雙胞胎以上的多胞胎,子宮會承受較大的壓力,也容易形成子宮頸閉鎖不全,導致早產。現在因為做人工生殖的孕婦比較多,導致懷多胞胎的比率上升,同時也造成早產的機率上升。5)胎兒異常/胎兒若有胃腸、中樞神經方面的異常,會導致羊水過多,使子宮的負荷與壓力變大,同樣也容易發生早產。 • 原文刊載於2014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過年生產大作戰

過年生產大作戰#媽媽寶寶

(文/于靜芳)(採訪諮詢/萬芳醫院生殖醫學中主任楊鵬生、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明年是馬年,有許多馬寶寶準備來報到!終於,最關鍵的一刻即將來臨,但是很多準媽咪的預產期碰上了過年,該怎麼辦呢?這時候萬一臨時要生產,但產檢醫生卻休假去了該怎麼辦?待產包裡要準備什麼呢?其實準媽咪們不需過於擔心,我們請專業醫師一一解答這些疑惑!• 預產期在過年期間怎麼辦?萬芳醫院婦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楊鵬生表示,所謂的「預產期」,是以妊娠40週來計算,但並不表示胎兒一定會在當天出生,一般而言,從預產期前2週至後2週,約妊娠37至42週,都算正常的生產期。以自然產而言,雖然無法直接預測在哪一天生產,但幾乎5~6成的胎兒都會在預產期前提早出生,約提前1~2個星期,但也有2成的媽咪會在預產期之後,不過,真正會在預產期當天生產的孕婦約只佔5%。所以,無論預產期在過年期間或是過年後的孕媽咪,都要隨時提高警覺,提前做好準備,注意生產的徵兆!若準媽咪已確定進行剖腹產,通常胎兒足月(滿37週)就可以生產了,例如準媽咪的預產期在1/30,在和醫師討論過的情況下,可選擇提前21天,也就是在1/10前後進行剖腹產手術,避開過年期間。• 過年的安胎順產技巧今年農曆過年,國曆1月30日是除夕,31號是大年初一,如果準媽咪的預產期在過年期間或過年後,想要避開過年期間生產,建議孕婦儘量多休息、少運動,最好的安胎方法就是「臥床休息」,延後生產的時間,但是也要注意,懷孕若已滿42週,就一定要生產,晚太多的話,胎盤功能衰退,會影響寶寶健康。如果準媽咪已過預產期,希望能加速寶寶出生的腳步,孕媽咪則可以多爬樓梯,幫助順產!• 別忘年前做最後1次產檢楊鵬生醫師提醒,面臨即將到來的預產期,準媽咪最好在春節前的1~2個星期就要先回來看診、產檢,讓醫師用超音波詳細檢查胎兒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胎位不正、子宮收縮的問題,並提前與醫師討論想要的生產方式,尤其是有「前置胎盤」或被列為「高危險妊娠」的孕媽咪要特別注意!楊鵬生醫師進一步指出,有前置胎盤的孕媽咪,因為胎盤與子宮太接近,甚至直接覆蓋到子宮頸,因此,在懷孕中、後期,經常會有出血的現象,有時候甚至一發生就是大量血崩,建議平常就要定期做產檢,到了產前階段,只要有少量見紅,應立即接受檢查,最好在胎兒足月後選擇剖腹產方式,避免生產過程大出血的狀況!而準媽咪此時如果有感冒症狀,也可以在產檢時一併告知醫師,因為產檢醫師對於準媽咪的身體狀況與家族病史最了解,開立的藥方也較溫和且無副作用。此外,準媽咪只要出現產前出血或提早破水,都屬於不正常情況,必須直接到醫院掛急診。• 注意產檢醫師的休假時間大部分準媽咪都希望能給指定的產檢醫師接生,春節期間最擔心的事,莫過於醫師休假或是出國了!楊鵬生醫師表示,其實,一般醫院多半在大年初三就會陸續恢復正常門診,即使在除夕至初二期間,醫院至少會安排1~2位不等的醫師值班,若是過年期間突然要生產的準媽咪,不須過於擔心!若是希望能給自己的產檢醫師接生,建議在產檢時就可以先詢問醫師的過年休假規劃,確認是否有出國旅遊的行程,通常不少醫師是24小時守在醫院或是在家待命,即使過年期間休假,也會先找好信任的代理醫師幫忙接生。因此,如果產檢醫師確定年節休假,準媽咪可先向醫師確認將由哪一位代理醫師接生,或是過年期間會有哪些醫師值班,以緩解待產的緊張心情!• 先確認好可輪值的醫師孕媽咪如果是在診所產檢、生產,大部分診所都有半夜值班的醫師,可以先向醫師確認過年期間是否有2位以上的醫師可輪替,以免臨時要生產,卻找不到人幫忙。  • 原文刊載於2014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新生兒黃疸 小心病理性原因

新生兒黃疸 小心病理性原因#媽媽寶寶

(文/曾詠蓁) (採訪諮詢/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出院前最常遇到的問題,如果寶寶需要住院照光治療,會打亂媽媽坐月子的計劃。多數的新生兒黃疸是生理性的,爸媽無須擔心;若是病理性的,找出原因積極就醫才是良策。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與病理性,若是生理性黃疸,爸媽不用太擔心,約1週左右黃疸現象會消失,2週後膽紅素的濃度就會降至正常。但若是病理性黃疸,則需要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新生兒容易產生黃疸的原因膽紅素是紅血球老化後的代謝產物,最終需要透過肝臟排出體外。若膽紅素產生過多,或是肝膽系統發生疾病,導致代謝產物無法順利排出體外,過多膽紅素累積在身體裡,就會造成黃疸現象。新生兒為何常見黃疸呢?葉勝雄醫師指出,人體膽紅素可分為結合型與非結合型,血液中的非結合型膽紅素,需經過肝臟酵素轉化成結合型,才能溶於水經膽道排出。新生兒的肝臟酵素尚未成熟,但胎兒時期製造的紅血球,又容易分解生成非結合型膽紅素,因此常見寶寶在出生第2天會發生黃疸,第4天會到達最高峰,第7天之後又會消失,2週後膽紅素的濃度會降至正常。這是一種生理性黃疸,爸媽無需擔心。但是,有些因素會加重生理性黃疸,例如早產、紅血球過多、頭血腫、身體瘀青、體重過度減輕,或是胎便延遲排出等。• 黃疸的症狀葉勝雄醫師建議新手爸媽,不要在太暗的環境下照顧寶寶,例如有些照顧者希望寶寶好睡,所以一整天都把光線遮蔽起來,這樣會看不到寶寶的膚色,延遲發現黃疸的症狀。若寶寶黃疸,會發現他眼白變黃,雖然新生兒就像紅嬰仔一樣,看起來紅通通,但皮膚在輕微按壓去除血色之後,黃疸的顏色也會露出。若黃疸愈往下肢蔓延,代表體內膽紅素愈高。因此若懷疑寶寶有黃疸,可先用非侵入性的經皮黃疸測試儀篩檢,當測試結果過高,就要進一步扎血確認。• 母乳與新生兒黃疸的關連醫界認為,會造成某些喝母奶的寶寶黃疸時間較久,可能是母奶中的某些成分,會影響非結合型膽紅素轉化成結合型膽紅素的過程,或者促進膽紅素從腸胃道的再吸收(腸肝循環)。不過葉勝雄醫師指出,大部分母奶寶寶在初期之所以黃疸較嚴重,反而是因為母乳吃得不夠多、熱量不足所導致,此外,因為黃疸需要透過排便來排除,當寶寶吃得太少,排便次數也跟著減少,腸肝循環的機會反而增加,使黃疸更嚴重。• 原文刊載於2013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孕媽咪,肚子尺寸大小有別?

孕媽咪,肚子尺寸大小有別?#媽媽寶寶

(文/李佩璇)(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科主任區慶建醫師)懷孕期間肚子會隨著胎兒的成長而愈來愈大,但有些孕媽咪卻發現,自己的肚子比同週的孕婦較大或小,是否對胎兒有影響呢?其實,孕媽咪肚子的尺寸除了和胎兒大小有關,也與孕媽咪本身的體重、羊水多寡和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等息息相關。• 懷孕週數VS.肚子尺寸大小在正常的情況下,孕媽咪的肚子會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而變大,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科主任區慶建醫師表示,雖然每個孕媽咪的個別狀況不同,但仍有一個範圍可以參考。在孕前,女性的子宮只有一顆小水梨大,並且在骨盆腔中,到了懷孕10週,子宮差不多像葡萄柚大小。一般來說,13週起子宮開始明顯變大,往上離開骨盆腔避免壓迫,旁人用肉眼也許看不太出來,但媽咪可以自己在恥骨上方摸到。一直到懷孕38週左右,這時胎兒已經成熟了,子宮狹部慢慢變得比較薄,胎兒會下降慢慢進入骨盆腔,初產婦會感覺胎兒往下掉,就是快要生產的徵兆;經產婦的情形不同,直到生產前一刻肚子才會有明顯的下墜感。有俗話說,某些孕婦看起來比較「藏肚」,就是指肚子較小、較看不出肚子變大的媽咪,區慶建主任指出,即使是藏肚的媽咪,到了懷孕16週後,小腹一定會有隆起的樣子。而到了20週,就可以開始測量子宮底到恥骨的距離(又稱為子宮底高度),有一簡單的標準可以參考:懷孕幾週,子宮底的高度就幾公分。例如:懷孕25週,高度大約25公分左右;可以提供給孕媽咪一個肚子尺寸大小的參考。• 子宮底高度怎麼量?準媽咪以仰躺的姿勢,讓醫師利用量尺來測量準媽咪子宮底(靠近準媽咪胸骨下方的位置)到恥骨聯合上緣的長度(FSD, Fundus to Symphysis pubis Distance),藉以推估胎兒的成長情況。20週以後所丈量到的高度幾乎與懷孕週數相當,加減2公分內都屬於正常的範圍,如果增減過多的話,就要擔心胎兒是否太大或是太小,應該做超音波檢查確定。• 影響肚子隆起速度和程度之原因在例行產檢時,醫師都會以測量子宮底高度、腹圍或超音波等方式,來觀察孕婦的肚子尺寸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區慶建主任認為,影響孕婦肚子隆起速度和程度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為以下幾種:1)胎兒的數目。2)胎兒大小。3)羊水多寡。4)染色體異常。5)妊娠糖尿病。6)孕前或孕期有婦科相關疾病。7)高齡產婦。• 胎兒的數目有人說,肚子尺寸的大小跟胎兒有關,肚子愈大表示寶寶長得愈壯或多胞胎,區慶建主任表示,這樣的說法只對了一部分,孕媽咪肚子尺寸大小受到綜合的因素影響,來自胎兒、母體本身和子宮環境等,因此不能就單一因素來判斷肚子大小,只能說因為肚子的尺寸較標準值大或小,需要進一步的檢查,確認母胎兩者在懷孕過程中是否有其他風險。• 胎兒大小到了胎兒生出四肢,開始長骨頭和肌肉時,確實有些孕婦的肚子會快速且明顯地大起來,區主任表示,胎兒的尺寸大小和遺傳也會有關係,若夫妻兩人的身高較高,寶寶有很大機率比較「大隻」一點,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準爸爸的身高鶴立雞群,但孕婦的個子卻比較嬌小,胎兒又遺傳到爸爸的身高,等於媽咪體積小的子宮要承受較大壓力,這時孕婦就要特別注意胎兒成長的情形。• 腹圍怎麼量?懷孕滿16週,準媽媽可以開始學著測量腹圍。以肚臍為準,水平繞腹一周,測量腹圍。腹圍平均每週增長0.8公分。懷孕20?24週增長最快;34週後腹圍增長速度減慢。如果以妊娠16週測量的腹圍為準,到足月平均增長21公分。但如果不按這個數值增長,準媽媽也不用過於擔心,視個人情況不同而有差別。• 羊水多寡區慶建主任指出,有些胎兒器官異常會造成羊水變多的情形,如:腦部問題、無腦兒、顱骨有缺陷等,另外常見的是胎兒消化道異常,其中食道閉鎖為典型例子;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會有吞嚥羊水的動作,若食道閉鎖就喝不下去,存在孕婦子宮的羊水就會變多。區慶建主任認為,當孕婦的羊水多出正常值太多,胎兒50%會有狀況,常見因胎兒感染造成羊水較多,甚至引起胎兒水腫。• 原文刊載於2013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多跟寶寶說話 語言發展更順利

多跟寶寶說話 語言發展更順利#媽媽寶寶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說話」這件事,對成人來說很重要;對嬰兒而言,一開始只是莫名的聲音模仿,但背後卻可能蘊含許多他想表達的情緒。說話,可能只是個開端,但卻逐漸刺激和串連其他各項發展,讓寶寶循序漸進邁向每個成長階段。相信許多父母會發現,有時候只是發出無意義的聲音,就能輕易地引起寶寶張開小口、大笑、揮舞手腳等行為,甚至讓他跟著發出聲音;如果父母模仿寶寶的發音、逗逗他,甚至還能引起更大的回應。而這些現象,可能就是寶寶「說話」最初的跡象或嘗試。• 先天&後天‧都可能有影響/就「說話」對寶寶來說,是綜合許多因素,日積月累而具備的能力。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表示,主要可從以下三個因素來看:1)先天生理。2)後天營養。3)感官刺激。生理狀況如掌管聽覺中樞「大腦顳葉」受損,影響聽力和對語言的理解等,將使得先天上的說話發展處於難以避免的劣勢;林峯全治療師更補充,早產兒通常較不具有力的吸吮能力,因此會在寶寶一歲內給予適度的訓練項目。至於後天營養、感官刺激等,都是父母可以把握機會,一步步讓寶寶學習說話的關鍵。就營養來看,尤其從4~6個月的副食品階段起,多種類的食材能夠給予寶寶大量的口腔刺激,除了質地的觸感,還有咀嚼、吞嚥等能力的訓練,事關舌頭、牙齒、嘴唇的運用,皆關係著未來說話的發展。感官刺激,則與寶寶生活的環境密切相關。林峯全治療師表示,孩子平日所接觸到的訊息,都會被吸收並累積在大腦的資料庫中,到一定程度,在適當的時機,就可能以說話的方式表達出來。寶寶「說話」里程碑林峯全治療師表示,「說話」的狀況,依寶寶不同月齡別,有其對應的發展里程碑,以下歸納與說明,提供做為參考。• 2個月前/當父母對著寶寶說話時,偶爾會看到寶寶的嘴唇跟著上下開闔,看起來就像是在回應或模仿大人口部的動作。但此時的寶寶,聲音仍只是以「哭」為主,大多用哭泣來表達他的情緒。• 3~4個月/慢慢到三個月後,寶寶開始會發出簡單的聲音,如咕咕的笑聲,但並無意義,多半是寶寶突然「玩」出聲音,然後覺得有趣(如父母有反應)而持續嘗試。林峯全治療師表示,在寶寶四個月前,大多屬於自發性的聲音發展。• 5~6個月/這時候的寶寶,舌和唇的運用愈來愈純熟,加上慢慢懂得表達情緒,因此開始和主要照顧者比較有互動。聲音方面,仍然比較偏單音,但逐漸可以嘗試將某些發音和某些事物有連結,例如對父母叫自己名字的聲音有反應。• 7~8個月/會發出明顯的「ㄅㄚ」、「ㄇㄚ」等舌頭在唇齒間的音,且更能將某些發音與人事物做連結,因此聽到聲音後的反應更好,有主動依聲音找尋來源的能力。但林峯全治療師提醒,如果寶寶這方面的反應不佳,建議父母多加注意。• 9~10個月/寶寶的語言能力更豐富,部分孩子已具有少許理解能力,可了解一點點大人的語言。林峯全治療師表示,理解能力的養成,影響未來「口語表達」的發展;因此,有的寶寶最快在這段期間,就可能出口說第一個有意義的語言文字。• 10個月後/有意義的詞彙更多元,也有較明顯的「叫名反應」,寶寶可能會對某些物件的命名感興趣(如指著玩偶發出疊音)。而9~10個月所述「有意義的語言」,最慢可能在寶寶十個多月後,才可能出現,因此父母毋須著急,畢竟每個孩子平日所累積的資訊、承受的刺激、生理的發展等,各自有自己的節奏,父母只要從旁多觀察、多互動即可。• 多觀察‧掌握寶寶說話發展/林峯全治療師舉例,曾有心急的父母帶著孩子來求診,主因是家中一歲多的孩子仍不太會說話,擔心是否發生哪些問題。然而,每個人的發育狀態並不相同,他建議父母可持續觀察到寶寶一歲半左右,期間仍要不斷地給予資訊或刺激;如果滿兩歲後,仍然不太能說出完整的詞彙,將不排除有某些問題,此時最好帶著寶寶就診檢查。• 原文刊載於2013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別緊張!了解孕期出血的原因

別緊張!了解孕期出血的原因#媽媽寶寶

(文/李佩璇)(採訪諮詢/敏盛綜合醫院經國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青芳)孕媽咪的身體在懷孕期間會有許多變化,包含噁心、頭暈等種種的孕期不適,到了懷孕中期的腰痠背痛,還有後期的腹痛出血等,每個階段都必須小心翼翼。而在孕期之中,只要有任何的出血,孕媽咪都需要提高警覺。女性每個月會有生理期的到來,就是為了孕育寶寶做準備,卵巢排出卵子並促使子宮內膜增厚,因此在懷孕期間,不會再有月經來潮,敏盛綜合醫院經國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青芳提醒,從確認懷孕到分娩的期間,只要有任何出血,都是不正常的情形,建議孕媽咪請醫師診察。• 懷孕初期:胚胎不穩應小心/「醫生,如果懷孕前三個月出血,寶寶是不是就沒有了?」吳青芳醫師表示,有些容易緊張的孕婦,得知懷孕前三個月胚胎尚不穩定,對於風吹草動都很擔心,事實上,初期的出血不見得一定會流產,必須視胚胎是否順利著床來判斷。• 常見的黃體素不足/懷孕初期最常見的輕微出血原因,是由於孕媽咪身體的荷爾蒙正在轉變,黃體素供應不足導致。吳青芳醫師指出,黃體素是懷孕早期非常重要的荷爾蒙,一開始由卵巢提供,直到懷孕9週之後,才改由胎盤擔負此任務,提供穩定且足夠的黃體素,因此在早期的胚囊時期到胚胎,卵巢供應的黃體素常有不穩定且量不足夠的情形,這時只要補充口服或注射的黃體素就可解決。• 胚胎異常的自然淘汰/許多人會把出血和流產劃上等號,的確,有許多胚囊無法長成胎兒,稱為萎縮性胚囊。胎兒到了7至8週時,已經可以透過超音波確認心跳,但也有些胎兒在8週後突然沒有心跳。吳青芳醫師表示,不管是萎縮性胚囊或胚胎後來沒有心跳,有60%左右是因為受精卵染色體異常,或受精卵本身有問題所致,是自然淘汰的結果。通常媽咪會出現腹痛和出血的症狀,即使勉強安胎,到最後胎兒也可能有構造上的重大缺失,孕媽咪不要因此而太過自責。• 受精卵著床之脅迫性早產/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有些初期出血是因為胚胎不穩,只要經過妥善的安胎,胎兒就能順利成長。吳青芳醫師認為,當孕媽咪因為出血而來就診,醫師會先以超音波確認胚胎的狀況,如果胚囊的外型良好,而且胚胎成長也很正常,加上著床的位置正確,就不必太過擔心,只要充分的臥床休息,給予安胎的治療,就可以順利度過孕期,而這種狀況稱為「脅迫性早產」。【Tips】醫師小叮嚀/懷孕初期最重要的就是胚胎的健康,只要可以從超音波看到胚囊著床,大致上不必太擔心,最怕的是著床位置不對,或者是胚囊看起來不健康、著床不穩等,就可能會保不住胎兒,因此只要有一點點的出血,建議還是請醫師判斷。• 子宮外孕造成出血/顧名思義,子宮外孕就是指受精卵沒有落在子宮腔內正確的位置上著床,吳青芳醫師表示,大約有95%會在輸卵管,其他則可能在腹腔、子宮角或子宮頸口,只要不在子宮內膜的範圍內,都稱為子宮外孕。子宮外孕有時也會以出血的方式呈現,若發現月經過期,有下腹悶痛及異常出血的情形,應及早就醫。基本上,子宮外孕胎兒無法長大,因此不會給予媽媽手冊,必須施打藥物或以腹腔鏡手術治療。• 異常胚胎‧葡萄胎/一般而言,懷孕5週時會看到胚囊,大約7週時長成胚胎,吳青芳醫師表示,葡萄胎是指染色體異常,通常是配子(卵子或精子)有問題,而產生雙套甚至三套倍數染色體的異常胚囊,這樣的受精卵雖然可以長成胚囊,但無法發育為正常胚胎,在超音波下會看到一串泡泡,就像葡萄一樣。葡萄胎也是造成懷孕早期出血的原因之一,除了染色體的異常之外,和母體子宮內膜的健康也有關,若有葡萄胎的經驗,必須檢測絨毛膜激素(HCG),並追蹤測量的數值,若確認是子宮內膜為病因就可接受治療。葡萄胎也無法長成一般的胎兒,發現之後必須以子宮內膜刮除術清乾淨,才能準備下一次的懷孕。• 懷孕中期:前置胎盤為主因/比起懷孕初期的出血,懷孕中期的出血會令人更擔心!初期可能因胚胎不穩,補充黃體素即可,但中期是孕婦最舒服且胎兒穩定快速發育的階段,若有出血就可能是較嚴重的問題,不能等閒視之。• 原文刊載於2013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消除疲勞 孕婦按摩好舒服

消除疲勞 孕婦按摩好舒服#媽媽寶寶

(文/李佩璇) (採訪諮詢/美國國家芳療協會NAHA高階芳療師陳美菁)胎兒在孕媽咪的肚子裡孕育,一天比一天成長茁壯,當媽咪肚子上的「球」愈來愈大,自然對肩頸、腰背,甚至是雙腳都造成負擔,但是在「卸貨」之前,孕婦都必須承受胎兒的重量,這時可以靠按摩,減輕身體的負擔、消除疲勞。「肩頸好僵硬,又痠又痛,想找時間給別人按摩一下!」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或者長時間使用電腦,常常有肩頸痠痛的毛病,直覺會想透過按摩來舒緩不適,美國國家芳療協會NAHA高階芳療師陳美菁表示,其實孕媽咪也可以透過在家DIY按摩來舒緩肌肉的壓力,或是請老公與家人協助,消除身體上的疲勞。• 孕婦按摩的大原則/適當的按摩能有效替孕媽咪減緩肌肉不適,但仍要把握一些原則,除了在家使用簡單的動作DIY按摩外,若媽咪想要給坊間的按摩師服務,一定要謹慎選擇,目前政府對孕婦按摩並無法定的規範,因此在風險上也需要多加考量。1)按摩力道不宜過重/許多人找坊間的師傅按摩時,總是希望愈用力愈好,覺得痛才是有效!陳美菁老師表示,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只要身體感覺到痛,肌肉就會自動變得緊繃,沒辦法好好舒緩,即使剛用力按摩完覺得很舒服,大概兩個小時後,又開始覺得肌肉緊緊的,就表示按摩時太過用力,肌肉沒有獲得應有的舒緩,且習慣用力按摩的人,力道會愈吃愈重,但仍沒有達到放鬆的效果。2)60毫米汞柱為最佳按摩壓力/孕媽咪按摩時,力道不用太大,大約是60毫米汞柱(mmHG)的壓力即可,感覺起來大概如何?陳美菁老師舉例:「量血壓時會以血壓帶圈住手臂,給予壓力後再放鬆,測量血管壁承受的壓力,血壓帶最大的施壓力道,就是60毫米汞柱左右。」3)按摩淋巴與肌肉/許多人會懷疑,按這麼輕有效嗎?陳美菁老師直言,對孕媽咪來說,按摩的重點是疏通淋巴、促進新陳代謝,還有按摩肌肉,讓受力而僵硬的肌肉得以放鬆。淋巴遍布在身體的各處,且位於靠近皮膚淺層的地方,因此不需要太用力,就可以達到按摩的效果。至於肌肉,雖然可以直接摸得到,但是比較厚一些,孕媽咪按摩時除了用手指按壓,可以加入一些大拇指的動作,輕輕的「捏一捏」,就能放鬆肌肉。4)手指是按摩的最佳利器/市面上有許多按摩的輔具,舉凡刮痧板、按摩刷或淋巴引流的矽膠手套等,對一般的成年人來說,這些輔具都可以使用,但陳美菁老師強調,孕婦的身體狀況特殊,若不當使用輔具,因為刺激比較深層、面積較大,如果力道沒拿捏好,可能刺激到不該刺激的穴位,輔具還是在專人的指導下,或請專業的芳療師、按摩師執行較佳。事實上,手指是按摩的最佳利器,不但運用自如沒有風險,還有體溫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5)從四肢末梢往心臟的方向/陳美菁老師表示,按摩對於消水腫有不錯的功效,靜脈是負責帶走體內廢物的系統,也包含排水在內,而靜脈的方向都是往心臟前進,因此按摩的時候可從四肢的末梢往心臟方向按,幫助靜脈的迴流循環、增加代謝,有效幫助消水腫。• 原文刊載於2013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