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了解身體對食材的承受度 過敏體質寶寶的副食品選擇要點

了解身體對食材的承受度 過敏體質寶寶的副食品選擇要點#媽媽寶寶

(採訪諮詢/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前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戴珊如)由於環境、家族史等等原因,導致可能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比例愈來愈高。隨著寶寶成長到需要開始攝取副食品時,父母不禁煩惱,該怎麼準備和餵食,才能讓寶寶健康與營養兼具?當寶寶只喝奶時,內容單純,只要媽媽管理好自身飲食即可。然而,從開始添加副食品起,寶寶一下子面臨到外界的許多食材,當然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而這也代表可能誘發過敏症狀的過敏原相對增加。尤其是疑似過敏性體質的寶寶,父母在餵食副食品方面,更應精挑細選,循序漸進。• 我家是否有過敏寶寶?「過敏」是許多現代父母相當關心的議題。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在人體免疫系統成熟過程中,T細胞扮演很重要的角色;T細胞有很多種,在接收外界刺激後展現不同類型的免疫反應,而影響人體是否產生過敏反應。每一個人體內都具有兩種免疫T細胞:正常反應的Th1和偏過敏反應的Th2,兩者平日在人體內拮抗著,以維持免疫功能平衡。然而,當兩者失衡,偏向Th2高於Th1,則這個人便會偏向產生過敏性反應的體質。• 家族史+環境‧影響下一代/事實上,父母雙方的狀況,的確可能會決定下一代是否過敏。葉樹人主任舉例,根據研究,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則寶寶有三分之一機率可能是過敏體質;如果雙方都有過敏,寶寶是過敏體質的機率有三分之二;而已出生的兄弟姊妹如幾乎都有過敏體質,代表此家族中過敏體質基因很強。此外,長期生活的外在環境,也在是否影響寶寶可能產生過敏性體質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雖然寶寶在台灣以前的環境「骯髒吃,骯髒大」,但大多數的孩子仍健康長大而較無過敏問題;反而現代的寶寶,過敏機率相當高。葉樹人主任表示,曾有人提出「清潔理論」,就是現在的一切都太乾淨,任何東西都要殺菌、無塵,似乎對寶寶「過度保護」,而讓他們沒有建立足量的外在免疫刺激,導致過敏體質寶寶的免疫成熟偏向過敏的方向。• 拿捏添加副食品的時間/食物從嘴巴吃進去,在體內消化運作;如果有任何問題,大多也會直接反應在身體上。因此,隨著寶寶長大,屆臨添加副食品的階段,正是可以觀察和了解其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的好時機。• 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原則上,無論是有無過敏性體質的狀況,只要滿四個月至六個月期間,家長就需要考慮幫寶寶添加副食品。葉樹人主任表示,最好不要早於或晚於這段時間。早於四個月,以奶類為主食的寶寶腸胃道尚未發展成熟,無法好好消化其他食物,反到容易被誘發過敏症狀;而再怎麼晚吃副食品,也最好在七個月前就要開始,一方面寶寶的腸胃道在六個月時已健全,另一方面是其成長所需的營養,有些是必須從食材取得,光靠母乳或配方奶可能還是不夠。此外,在寶寶的口腔期階段,給予口中多元刺激,有助於咀嚼、語言等能力的發展。葉樹人主任表示,如果過晚添加副食品,不只營養所需不夠充足而促使發育較慢,也等於讓寶寶練習運用口腔能力的時機延後,長期下來,將可能對未來學習造成影響。• 掌控過敏寶寶的飲食內容/免疫能力對人體來說,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葉樹人主任表示,人類體內最初的免疫細胞訓練,是從腸胃道開始。如果能藉由添加副食品的時機,調配和掌控過敏性體質寶寶的飲食內容,將有助於他體內的「過敏火車頭」機制不會被啟動,因而較不容易出現過敏情形;往後就算有過敏症狀發作,其程度也會減輕許多。• 原文刊載於2013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自然產vs.剖腹產 該選何種方式生產?

自然產vs.剖腹產 該選何種方式生產?#媽媽寶寶

(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科王樂明主治醫師)在醫學進步的今天,女性在選擇生產方式時,多了一些選擇。要選擇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好?醫師表示,除非產婦有特殊情況,否則應儘量採取自然的方式生產,自然產是較符合生物自然的分娩方式,對產婦、寶寶都有好處。萬芳醫院婦產科王樂明主治醫師表示,在大型醫學中心或區域教學醫院級以上的醫院,因接受轉診病患或處理高危險妊娠等等因素下,剖腹產率約達40%~50%或甚至更高,這數字看似不理想,但若加上地區型醫院及診所的數值,台灣產婦整體的剖腹產率,大致上維持在符合衛生單位訂定30%比例的標準。【自然產】採用陰道生產將胎兒娩出的方式稱為自然產。王樂明醫師表示,站在醫師的立場,會希望產婦除非是有特殊情況,應儘量採取自然產的方式生產,自然產是較符合生物自然的分娩方式,對產婦、寶寶都有好處。• 優點/民間有一種常聽的說法是「自然產痛前面,剖腹產痛後面」,這也說明了自然產在產後恢復的優勢。對媽媽來說,自然產的好處在於傷口較小,因此產後恢復較快,約住院2至3天就可以出院回家。有些媽媽生產時若順利,生產完後就可下床走動,哺餵母乳時也比較不會受疼痛的干擾,更有利於哺乳。自然產對寶寶來說好處也很多,寶寶出生時經過產道擠壓、摩擦而出生,可刺激寶寶的身體及神經,使呼吸道內的羊水可較順利排除與吸收,肺部能順利展開,出生時呼吸會較順暢。也有研究指出,自然生產的寶寶免疫系統發展較好,腸道也會較健康。• 缺點/王樂明醫師指出,古早時代的阿嬤都生得很多,生4個以上孩子的比比皆是,因此在他的門診裡,常見有80、90歲的阿嬤有子宮脫垂的困擾,這個現象說明了自然產可能會有的副作用。除了子宮脫垂之外,要經歷陣痛、產程較無法預測、尿失禁、會陰撕裂傷等,都是自然產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不過現在女性都生得少,多數只生1~2個,因此除非是高齡產婦,否則因自然產導致子宮脫垂、嚴重尿失禁等問題的並不多見。【剖腹產】傳統有為寶寶選擇吉時出生,以後一生富貴的觀念,加上有些女性怕經歷產痛,或是擔心自然產會導致之後陰道鬆弛,影響跟老公之間的性福,所以有不少產婦反而會選擇剖腹產。• 優點/剖腹產是以手術的方式切開腹壁和子宮壁,將體重約3,000克左右的胎兒娩出。王樂明醫師表示,剖腹產的最大好處是無需等待產兆、經歷產程的痛苦,生產時間可以完全人為掌握,因此純就生產效率而言,剖腹產自然較佳。• 缺點/王樂明醫師指出,剖腹產時會採取半身麻醉,之後劃開腹部、子宮壁約10多公分的傷口,將寶寶拉出,清理胎盤、胎膜之後,再進行縫合。這是一種侵入性手術,因此住院會長達5天,當麻藥退了之後產婦會感覺傷口疼痛,無法下床,會需要在床上躺數個小時並觀察,恢復後的子宮與腸子、膀胱容易產生沾黏,產婦日後容易有脹氣等消化不良的問題,而且若傷口沒好好護理,會留下疤痕。對寶寶來說,大人選定的「吉時」並非他要出生的生理時間,而且國外研究指出,剖腹產的寶寶腸道菌落容易失調,雖然剖腹產寶寶出生時的平均體重比自然產寶寶輕,但從6週大開始,體重都比自然產寶寶重。研究團隊認為,自然產寶寶在生產時接觸到媽媽產道內的益生菌,因此有助於日後身體新陳代謝的發展,有學者懷疑,全球肥胖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剖腹產的比例增加,剖腹產對寶寶的影響可能不只在出生那一刻而已,媽媽為寶寶選擇出生方式時應多方考慮。• 原文刊載於2013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登革熱南北「疫」起燒?

登革熱南北「疫」起燒?#媽媽寶寶

(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 全台提高警覺‧維護環境衛生今年東南亞的登革熱疫情嚴峻,連帶使得登革病毒境外移入造成本土疫情增溫的風險增加。加上8月颱風侵台,造成多數縣市經常發生豪大雨,積水容器數量增加亦造成病媒蚊密度攀升,使登革熱流行的風險大幅提高,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呼籲大家,務必落實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清除孳生源,以有效杜絕登革熱疫情延燒全台!一直以來,登革熱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好像是南部較易有的流行疾病,但今年截至9月16日止,雙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都出現本土病例,累計95例;而境外移入則分布全國18縣市,共193例;病例主要集中於雙北市都會區,因全台都有登革熱病媒分布,不免令人憂心本土登革熱疫情可能讓全台各縣市「疫」起燒。• 境外移入造成本土疫情增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由於今年東南亞各國登革熱疫情嚴峻,根據有監測疫情的國家所提供數據可知,馬來西亞截至8月底累計通報病例,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7%;泰國累計通報案例已高於去年總數;新加坡所累計通報案例則為去年同期的5倍;印尼、緬甸及中國大陸也紛紛傳出登革熱疫情,因國人往來這些國家頻繁,使得登革病毒境外移入造成本土疫情增溫的風險增加。她補充,在台灣,登革熱的流行季節是夏天快結束,冬天來臨前的階段,正逢8月底陸續有颱風侵台而讓多數縣市降下豪大雨,積水容器數量增加亦造成病媒蚊密度攀升,在內外交相攻的狀況之下,不禁令人擔憂全台流行的風險有大幅提升之勢!• 擔憂重複感染不同型別依據文獻資料顯示,部分登革熱感染症狀雖不明顯,但該感染者如於病毒血症期遭病媒蚊叮咬,仍有可能造成登革熱疫情於社區傳播。由於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於南台灣流行,且今年已在屏東地區同時出現感染第一、二、三型登革病毒的本土病例,民眾如重複感染到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時,有較高機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症狀。因此,疾管署提醒臨床醫師提高對於疑似登革熱病例的警覺,尤其是出現登革出血熱症狀與徵兆,具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史或免疫缺陷者,亦為登革出血熱高風險族群。【登革熱小檔案】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的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通常約為2?9個月之間),過了這段期間以後,還是有可能再感染其他型別。• 傳染及潛伏期/登革病毒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而是人在受到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8天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4天)後,開始發病。患者在發病時期,血液中已存有登革病毒,此時如又被病媒蚊叮咬,此登革病毒在病媒蚊體內增殖8至12天後,不僅讓這隻病媒蚊終身帶有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另一個健康的人也會受到登革病毒的感染。• 臨床症狀/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可能成為「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除上述典型登革熱症狀外,另會有明顯的出血傾向,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50%,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治療方法/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一般為採支持性療法。如為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摘錄自「疾病管制署官網」)• 原文刊載於2013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孕期保養的十大地雷

孕期保養的十大地雷#媽媽寶寶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 許多孕媽咪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在懷孕期間發現皮膚明顯變差了,其實,由於孕期荷爾蒙的劇烈改變,皮膚產生變化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妳知道懷孕期間的肌膚保養地雷是什麼嗎?媽咪們可能以為已做到保養功夫,實際上卻是錯誤的方法,我們邀請皮膚科專家解答疑惑!Part1)觀念篇/懷孕常見的肌膚變化有哪些?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表示,懷孕時,由於內分泌、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的改變,因此容易在乳暈、腋下、皮膚皺摺處、下腹部、生殖器官、肛門周圍出現「黑色素沈澱」。另外,懷孕前的黑色素細胞痣、雀斑,也可能在懷孕時顏色加深。在肚臍到恥骨,可能會形成一條黑色的色素沈澱,叫做黑線,也就是媽咪們常聽到的子母線,通常在產後會慢慢消退。以下為懷孕常見的肌膚變化,提供媽咪參考:孕斑/由於荷爾蒙的分泌,根據統計,70%孕婦可能出現黑斑,黑斑的特色是在臉上會有不規則、塊狀的黑色素斑塊。黑斑跟遺傳體質、日曬、未懷孕時口服避孕藥皆有關係,孕婦的黑斑可能在產後會稍微改善,但大多持續終生。另外,在懷孕後還有可能增加息肉,學名叫做黑色丘疹性皮膚病,息肉的好發位置在頸部、胸部、腋下,要特別注意。• 妊娠搔癢/在皮膚科中,這是孕婦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多在第二或第三孕期會出現症狀,依時間點的不同,症狀也有所不同: 1)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在初產婦、第三孕期出現,從腹部到軀幹、四肢都會有多型的紅色搔癢丘疹、蕁麻疹、斑塊、甚至水泡出現,通常持續時間為6週,治療方式為外用止癢藥、外用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嚴重患者要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此症不會影響產婦與胎兒的預後,只有極少數第二胎會再出現相同症狀。2)妊娠癢疹/在第二或第三孕期出現,可能產後還會持續3個月,特徵是在四肢的伸側有一顆一顆的癢疹,不會影響產婦與胎兒的預後,治療方式為外用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3)妊娠搔癢性毛囊炎/在第二或第三孕期出現,特色是在軀幹有搔癢的、單型性的毛囊炎,這些毛囊炎是無菌的,治療方式為外用抗生素,或外用類固醇藥膏。• 妊娠搔癢需要服藥嗎?妊娠搔癢會影響媽咪的睡眠,嚴重患者也可能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考量腹中的胎兒,醫師多會開立口服抗組織胺,屬於B級藥品,雖然此時小寶寶中樞神經已發育建全,建議還是以外用藥品為主。• 妊娠紋/目前身上佈滿一條條的妊娠紋、肥胖紋路的女生,皆被統稱為「柴女」。所謂的妊娠紋,是因為個人體質、種族以及懷孕後體重快速增加,造成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被扯斷後所形成的紋路。紋路的形成,一開始是紅色的,之後就會變成白色的。在紅色紋路時期,可以使用染料雷射,改善顏色。而針對紋路本身,可以考慮電波拉皮,或是飛梭雷射,增加表皮厚度、膠原蛋白以及彈力蛋白的量。在紅色紋路的時期,治療效果比較好,等紋路變成白色的時候,治療效果較差。• 孕媽咪該如何防紋?呂佩璇醫師表示,懷孕中後期最容易有妊娠紋,因此,建議孕媽咪從懷孕中期就要開始做好防紋的準備,以下4個原則提供媽咪參考:1)避免體重快速增加或是減少。2)加強紋路的保溼與按摩,使用含有活性因子、維他命C、植物油的除紋相關產品。3)勤於運動,但孕婦要視自己身體的情況而定,不須過於勉強。4)天天五蔬果。• 原文刊載於2013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生活美學涵養從日常點滴開始

生活美學涵養從日常點滴開始#媽媽寶寶

(文、圖/蘋果&糖果媽)我很重視興趣的培養,也在興趣發展的過程中度過美好時光,因此,我嘗試引導孩子培養興趣,期待在興趣的培養過程中,能帶給孩子美好愉快的感受。還記得懷第一胎時,內心充滿期待與緊張,為了讓自己平靜舒壓,我耐著性子刻了許多橡皮擦印章。在刻章的過程中,我獲得了內在的平靜、情緒的舒壓,還因為許多美麗的完成品而累積了許多成就感,也在興趣的支撐下讓我有了平靜美好的孕期。• 用溫和的方式讓孩子喜歡音樂/三歲半的蘋果還沒有上幼稚園,所以我為她安排了一些課程。孩子還小,要確定長久的興趣志向需要時間,我選擇讓孩子先在沒有壓力的遊戲學習中去接觸與感覺,等待時機成熟再慢慢確定專精學習的領域。蘋果目前固定接觸的課程是舞蹈和音樂,而美術也從原先由我自行引導之餘安排課程體驗,計畫要開始上課學習。小幼班的音樂課程還沒有開始技術層面的學習,孩子在課程中學習到的是體會音樂的強弱、節拍的快慢與聆聽各種樂器的特色與差異。老師會在課程中搭配樂曲與律動,帶領孩子在遊戲中自然而然的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用最溫和的方式讓孩子接近音樂、喜歡音樂。• 舞蹈展現自信的身體姿態/舞蹈課程則是另一種不同的學習。在專業舞蹈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學會跳舞之前要先暖身的過程,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伸展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學習挺胸自信的展現身體姿態。蘋果更是在舞蹈課同學們的互相激勵下,快速學會前後翻觔斗。除此之外,老師會挑選一首主題歌做為排舞的依據,在每段歌詞中加入各種舞蹈動作。孩子們的記性極佳,聽到音樂歌詞就會自動做出設計的舞蹈動作,蘋果第一次上課就能跟上同學的舞姿,雖然還是比其他同學慢一拍,但在大家共同學習激勵的氛圍影響下,也學會了團體生活中的合群合作呢!• 原文刊載於2013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別送小孩糖果當禮物

別送小孩糖果當禮物#媽媽寶寶

(文、圖/無尾熊爸)有關教養,夫妻雙方應達成共識,如此一來,在面對許多他人給予的分歧意見時,就可輕鬆化解不必要的衝突。打從孩子呱呱墜地之後,總有許多人事物需要去溝通,首先是最親愛的另一半,其次是家人親戚、孩子的保母,再其次是身邊的朋友們。因為在教養孩子時,總會有長輩、朋友給予諸多建議,而當你面對眾多分歧的意見時,總要思考出適合自己與孩子的最佳方案再著手實踐,這過程往往需要些磨合期。• 夫妻教養應達成共識夫妻兩人對小孩的教養方針,如果沒有經常討論、交換意見,遇到意見相左時難免會有所爭論。畢竟兩人是來自兩個家庭,擁有迥異的成長歷程,對於要怎麼帶領孩子成長,自然會有不同的想法。對於照料、教養兩個孩子,我跟蘋果媽常會趁夜深人靜時刻,聊聊孩子的近況,並交換各自的觀察心得,藉此對某些教養議題達成共識,同時檢討自己的角色,修正某些不合宜的部分。多與另一半討論總是會有收穫,除了更了解彼此的想法之外,也可化解掉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親自採買享受下廚樂趣在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後,我們家已經不看電視五年了,除了偶爾給小蘋果、小無尾熊欣賞兒童DVD影片外,其他時間電視都處於關機狀態,也沒有安裝有線電視,大人亦是以身作則不看電視,因此孩子們多數時間都是在客廳玩耍、找書來翻,或者玩遊戲自己找樂子。此外,對於孩子的飲食,我們也儘量自己採買下廚,只要時間許可一定在家開伙張羅一桌飯菜,甚少買糖果或零食給孩子們吃,解渴的飲料是開水而不是罐裝飲料,這林林總總是我們對家庭生活的堅持,也是為了孩子與自己的健康。我很慶幸蘋果媽跟我擁有共同的目標,而且我們戮力實踐不輟。• 原文刊載於2013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4招預防乳頭混淆

4招預防乳頭混淆#媽媽寶寶

(採訪諮詢/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 攝影/陳炳煌)根據國健局資料顯示,產後媽咪做完月子回到職場工作時,通常會減少親餵時間,因此造成約四成的嬰幼兒發生乳頭混淆的問題。面對寶寶不肯接受親餵的狀況,不少媽咪會感到心慌,試圖想盡辦法補救,但乳頭混淆真的會造成嚴重後遺症嗎?媽咪到底又該如何改善乳頭混淆的現象?本單元請專業的小兒科醫師,為你帶來不同角度的見解。對職業婦女來說,如果不曾碰到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現象,確實能省下不少休息時間,畢竟親餵可免去擠奶的步驟,又可建立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職業婦女無法親餵寶寶的期間,通常只能先靠奶瓶來充當救火員,但如果寶寶過度依賴瓶餵所帶來的便利性,就很有可能會發生乳頭混淆的問題。• 何謂乳頭混淆?政府之所以推行親餵政策,一方面是希望寶寶能夠獲得最天然的營養,再者,寶寶在吸吮乳房的過程中,能夠刺激媽咪的乳腺,維持乳汁分泌頻率,降低發生乳腺炎的機會。但是,乳頭和奶嘴、奶瓶的構造明顯不同,當寶寶從親餵轉成部分瓶餵時,可能會發現吸吮媽咪乳頭時比較費力,為了要輕鬆喝奶,寶寶會漸漸排斥乳房親餵,變得只接受瓶餵方式,若媽咪此時又沒有做到定時擠乳,最後甚至會導致乳汁分泌量下降。• 職業婦女較易碰到此情況/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表示,造成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過早接觸奶瓶或奶嘴,由此進一步推論,可能是因為媽咪在寶寶月齡太小時,重回職場,無法隨時親餵母乳,或是過早使用安撫奶嘴,才會有此情形。在寶寶滿月以前,媽咪應於2~3個小時就讓寶寶喝奶一次,經由寶寶吸吮的動作,將能成功刺激乳腺,使乳腺分泌源源不斷的乳汁,建議等寶寶滿月後,慢慢延長餵乳時間(約3~4個小時一次),才可降低乳頭混淆發生的機會。• 重回職場一定會發生乳頭混淆?曾有媽咪詢問:「聽說重回職場後,寶寶會有很高的機率發生乳頭混淆,所以生產後不能馬上回公司工作嗎?」就國健局資料顯示,在重回職場的媽咪當中,約有四成會碰到寶寶乳頭混淆的問題,但沈仲敏醫師則提出特別的看法,她認為,「職業婦女並非有這麼高的機率會碰到寶寶乳頭混淆,媽咪只要在寶寶出生的兩周內,盡力給予乳房親餵,之後其實不太會造成此問題發生,就算寶寶真的出現乳頭混淆,基本上也不會過度依賴奶瓶」。此外,太早讓寶寶吸奶嘴其實也是導致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因素之一,雖然有些媽咪會因此禁止寶寶吸奶嘴,但其實只要在寶寶出生兩周後才給予奶嘴,通常也不會有強烈的乳頭混淆反應。不過,到底是瓶餵好,還是親餵好?如果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是不是就能避免乳頭混淆的困擾?其實,不論親餵或是瓶餵,只要寶寶喝到母乳就是好方法。有些媽媽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方式,定時將母乳擠出來,讓爸爸負責餵奶,這種方式讓媽媽可以有時間休息,爸爸也可以參與育兒的照護工作。但是,由於瓶餵比較容易喝到奶水,一開始就用瓶餵的寶寶,日後要轉成親餵的困難度反而比較高。不過,到底是瓶餵好,還是親餵好?如果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是不是就能避免乳頭混淆的困擾?其實,不論親餵或是瓶餵,只要寶寶喝到母乳就是好方法。有些媽媽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方式,定時將母乳擠出來,讓爸爸負責餵奶,這種方式讓媽媽可以有時間休息,爸爸也可以參與育兒的照護工作。但是,由於瓶餵比較容易喝到奶水,一開始就用瓶餵的寶寶,日後要轉成親餵的困難度反而比較高。• 原文刊載於2013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我是小小藝術家

我是小小藝術家#媽媽寶寶

(資料提供/美育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教育機構、格林文化、馨力陽有限公司、碩勝有限公司)帶bobo在家玩藝術一點也不難,利用優質的繪本、音樂、歌謠、電子書等,引導孩子在家一起閱讀、聽音樂、做律動、塗鴉……,並搭配天然無毒的教具讓孩子安心使用,你會發現,每個bobo都是渾然天成的小小藝術家!• TiTiTa 看世界˙音樂劇場繪本套書本套書由音樂教育家曾琤擔任主編及策劃,兒童文學家林滿秋老師擔任故事寫作,並囊括國內外一流畫家共同完成。共包含24個百老匯式的兒童音樂劇、24本畫面精美的繪本套書、音樂故事、幾百首好聽的歌曲、音樂、兒謠、古典音樂名曲、親子遊戲書等,是帶孩子在家玩音樂的好幫手。(美育)• 音樂木琴造型可愛並適合幼兒握拿的設計,每片木片皆有不同的聲調,不同於一般木製商品,僅有敲打木片的聲音,幼兒敲打時會發出不同的音調(Do,Re,Me,Fa,So),增加聽的悅耳性。訓練雙手握拿能力與滿足孩童敲打的欲望,適合幼兒玩耍學習。(碩勝)• 音樂木樂器組罕見的小型木製響板,可搖晃拍打出聲響,搭配上可敲刮式的音樂木筒,創造出不同的節奏,滿足孩童對聽音的好奇與手部的運用,輕巧的設計讓孩童可安全、容易地握玩。(碩勝)• TellybearII兒童平板閱讀器TellybearII兒童平板閱讀器將世界一流的童話,配合一流插畫家的傑作,以精緻動畫為孩子演故事、說故事,內裝40本中英文雙語故事,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文能力。第二代閱讀器將螢幕升級,並通過ROHS無毒環保安全認證,機身重量也減輕至750克,使操作更容易,當看繪本、聽故事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各項能力自然提升!(格林)• 原文刊載於2013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