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孕期自製甜點 滿足口欲好安心

孕期自製甜點 滿足口欲好安心#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食譜設計製作‧採訪諮詢/創意食譜達人王安琪老師 當新生命偷偷進駐,孕媽咪的飲食因為愛護胎兒而變得謹慎,為了控制孕期體重與母胎健康,甜食成了拒食名單的一員,但充滿甜蜜誘惑的甜點畢竟讓人無法抗拒,其實,若能親手自製,掌握甜品的成分與甜度,孕期享用甜食也能好安心。 市售甜食難避添加物 為了吸引消費者的味蕾、增加色澤或延長保存期限,市售甜食的化學添加物無可避免,加上未參與製作過程,物料的新鮮、保存方式或過程中的衛生標準都無法掌握,而超量的糖分與熱量在市售甜食中更是時有所見,一杯手搖飲料或一塊蛋糕,隨時都有可能讓孕媽咪的體重控制計畫失控,讓愉快的孕產經驗暴露在健康風險之下,因此孕媽咪選購甜品時不可不慎。 市面常見甜品的食品添加物種類 巧克力:乳化劑、凝結劑、香精。 冰淇淋:乳化劑、安定劑、阻斷劑、香精。 蛋糕、鬆餅、甜甜圈:人工香料(如:香草粉、奶香粉、咖啡精、綠茶精等)、色素(如:常見的焦糖色素)、膨鬆劑(泡打粉、塔塔粉)。 布丁:色素、乳化劑、黏著劑(如:鹿角菜膠)、人工香料。 餅乾:人工香料、螢光劑、膨鬆劑、改良劑、乳化劑、色素、防腐劑(己二烯酸)。 麵包:改良劑、乳化劑、香料、防腐劑(己二烯酸)。 自製甜點可避免不明成分的擔憂 懷孕期間,為確保胎兒健康,均衡飲食的設定中,沒有太多甜食立足的餘地,但偶爾享用甜食的樂趣,若因為懷孕而完全剝奪,卻又顯得不近人情。既然孕媽咪的飲食計畫中,甜食的攝取原本就有所限制,因此,若攝入的量與次數不多,建議媽媽不妨自己採買安心的原料、自行製作,一方面不怕吃進不明的添加物,另一方面自製兼具營養與低熱量的甜點,也能為自己與胎兒的健康把關。 選擇較健康的製作原料 自製甜食聽起來有點耗時費工,卻能為媽咪帶來滿足感與成就感,有助培養孕期好心情,且許多甜食的製作並不困難,只要備妥器具與食譜,就能開始手做的樂趣,王安琪老師建議,為了讓甜點吃起來更健康,原料的選擇可以多斟酌,汰換較不健康的物料,以健康、品質較放心或熱量較低的原料為優先,例如:在麵粉的選擇上,可以選擇有機的商品,或選擇米穀粉、蕎麥粉、全麥麵粉、雜糧粉等較有營養價值的穀粉,細糖也可以嘗試改用蜂蜜、寡糖、黑糖,儘量避免使用果糖,或少量使用細砂糖,高脂肪的乳酪可改用脫水優格來取代,奶油則可嘗試用液態植物油如:葵花油、橄欖油或玄米油等味道清淡的油品來取代等。 可取代動物性鮮奶油的脫水優格 材料: 濃醇原味優格200克、玻璃盆1個、細目篩網1個、咖啡濾紙(或廚房紙巾1張)。 做法: 1) 玻璃棚上方架著細目篩網,篩網上鋪咖啡濾紙(或廚房紙巾1張),將優格倒在濾紙上,把濾紙往中間褶,蓋住優格。 2) 準備另一個碗,碗內放置等重的物品,壓在優格上方,放入冷藏脫水,脫水時間至少4小時,隔夜亦可。 3) 隔日約可取出150克的脫水優格(會依優格含水量與脫水程度而有不同)。 孕期甜食攝食技巧 除了自製甜點,孕期攝取甜食也有技巧,例如:與朋友相約吃下午茶,儘量避免瑪德蓮、馬卡龍等高油高糖的甜點,可選擇戚風蛋糕或水果優格,平常想吃甜食時,也可優先選擇水果,滿足對糖分的需求,減少對其他甜品的欲望、邀請家人朋友一同分享一至兩道甜點以分擔攝入量,或是可選在一天較早的時間淺嚐,讓熱量有足夠的時間在一天中被消耗,但王安琪老師也提醒,為穩定孕期的血糖,孕媽咪在攝取甜食時,仍要控制份量與頻率,才能確保吃的開心又安心。 ※原文刊載於2016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別輕忽孕期脊椎問題

別輕忽孕期脊椎問題#媽媽寶寶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亞東醫院骨科醫師廖伯峰 懷孕後,由於荷爾蒙變化以及子宮、乳房重量增加,使脊椎承受的壓力也增加,容易讓孕媽咪感到腰痠背痛。有些媽咪在孕前就有脊椎側彎、腰椎間盤突出等症狀,更不能輕忽脊椎問題。 負擔增加 容易腰痠背痛 懷孕分為三個階段,初期因為胚胎還很小,羊水少,原則上對脊椎影響不會很大,此時也會視情況請孕媽咪進行一些和緩的活動,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懷孕對於脊椎的影響主要都集中在中、後期,由於人體站立時,背部肌肉需要施力,中、後期隨著胎兒重量增加,有些媽媽可能沒有運動的習慣,背部肌肉較不強壯,隨著需要承擔的重量越來越大,孕媽咪就容易腰痠背痛。而孕期除了體態改變,內分泌系統也會出現變化,甚至有些媽咪會出現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症狀,這些可能影響到骨密度,雖然不至於造成重大影響,但有些人可能會因此出現骨質疏鬆的狀況。 孕期3大脊椎困擾 廖伯峰醫師表示,肌肉在20歲左右會發展成熟,35~40歲以後肌肉力量開始逐漸下降,女性通常比男性提早出現。常見的腰痠背痛、肌肉痠痛等現象,通常是長期沒有訓練、規律運動習慣所致,隨著年紀增加,肌肉力量會下降,容易受傷,平均每5人中有1人會有長期下背痠痛症狀,不完全是骨頭的問題。 1) 脊椎側彎 對於已經懷孕的媽咪,不論是骨科還是神經內科,醫師在用藥上一定會非常小心。通常脊椎問題不太會影響到胎兒,反而對母體影響較大,因為腰椎是支撐身體的重要構造,對日常生活功能比較有影響,例如可能無法久坐、久站,但大部分不會有功能上的缺損。現在國內普遍都很重視脊椎側彎,通常不會延誤就診,如果平時有持續關注,孕期也不用特別擔心,可以輔具或緩和的復健療程幫助孕媽咪舒緩不適。 2) 椎間盤突出 脊椎從頸椎到腰椎,每一節脊椎間都有椎間盤,可說是脊椎的關節,由於脊椎會旋轉、彎曲,椎間盤可避免骨頭間撞擊。患有椎間盤突出的人是因為先前曾受傷,例如車禍、運動傷害、高處墜落等,還有一部分不一定有很明顯的受傷,但可能久坐或是長期姿勢不良所導致,屬於慢性傷害。由於胎兒會造成脊椎負擔增加,若有椎間盤退化的媽咪,本來椎間神經孔空間就比較小,再加上增加的重量,使空間變得更小,會壓到神經。也有些媽咪本來症狀不嚴重,只是偶爾不舒服,但懷孕後症狀反而加重了。廖伯峰醫師建議,若有脊椎相關症狀,在孕前就應就診治療。 3) 骨質疏鬆 懷孕以及初期哺乳因女性荷爾蒙改變,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廖伯峰醫師鼓勵成年女性應適量攝取鈣片,避免骨質流失。因為懷孕時很多治療的藥物會從胎盤影響到胎兒,用藥會有許多限制,若有出現這些脊椎症狀,包括骨質疏鬆、椎間盤突出、腰痠背痛等都會採用比較保守的治療,例如復健、熱敷、戴護腰等,或適當地背肌訓練來改善,等到生產後才會進一步治療。 運動是最好的保健 對於骨骼肌肉系統而言,若無其他異常,運動是最好的保健,游泳、慢跑、瑜伽等都能訓練到全身肌肉,有些運動不會訓練到心肺功能,建議有氧、無氧運動搭配進行。廖伯峰醫師提醒,平時應避免超過身體負荷,例如久坐的人要適當使用護腰或適當休息,均衡飲食可避免營養流失,鈣片、維生素D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維生素B群對身體機能修復也很有幫助。一般而言,保健食品還是屬於補充性質,平時仍應以均衡飲食為主。 ※原文刊載於2016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教養方程式 探索宇宙‧透視未來 星象觀測

教養方程式 探索宇宙‧透視未來 星象觀測#媽媽寶寶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未來的世界,是太空世界!太空旅行在這個年代已經開展,它將會是未來人類慣常的活動之一。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浩瀚宇宙的探究,便存在相當大的興趣。 古人觀星象預測吉凶,制定曆法,占星術受到統治者的信任,也主宰人民的生活。後來發展的星象學,如紫薇斗數、八卦論命、12星座等,都是人類和宇宙融合聯通的學問。而這些有趣的星象知識,也可以讓孩子洞悉自己的個性傾向,讓他們更加認識自己。然而,隨著太空科技的神速進展,人類探索宇宙的範圍越來越廣。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有旅遊行程帶你前往大熊星座與獵戶座呢! 讓孩子比別人早一步進入未來世界 台灣教育內容較少涵蓋天文學,因此天文知識是台灣學童必須主動涉獵才可獲取的知識,這也是家長可以透過家庭教育幫助孩子的地方。在生活中帶著孩子進行星象觀測活動,美妙的夜空不只是浪漫的美景,更是孩子窺探未來生存世界的天窗。家長們可以從生活中的占星文化開啟孩子基礎天文知識的起點,激起孩子們探索宇宙的興趣,也可以透過閱讀星象故事書,創造想像空間,讓無垠的宇宙變得更貼近生活。 此外,可以讓「追流星」成為一個浪漫的親子活動,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野外看星星,觀賞流星雨,學習星象觀察。還有許多天文台舉辦的活動,可以讓孩子吸收專業的天文知識。透過這些活動與刺激,或許能無心插柳的栽培出一個天文學家呢! 探索天文館 最著名的天文教育場所就是「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這個場館提供了館內展覽、劇場與網路天文學等服務。除了靜態的展覽區供民眾學習之外。我最喜歡的就是使用望遠鏡眺望星空了。館內有第一觀測室的蓋賽格林式反射望遠鏡,可觀測太陽黑子的活動,建立天文觀測資料庫,具有研究的功能,但民眾無法使用。而第二觀測室的庫德式折射望遠鏡,平日開放導覽,特別的是在周六晚間19:00~21:00開放供民眾觀察星空,遇到特殊天象如彗星、日食、月食或是七夕、中秋節等特別節日還會特別開放,讓民眾觀測此時美妙的星空。不過,要注意這是需要特別預約的喔! 除了觀測星象之外,天文館最酷的就是經常會更換主題或內容的宇宙劇場和立體劇場了。館內會排出不同的節目表,根據劇情內容做出刺激的特效,有時緊張興奮、有時愉悅驚喜。還有好玩的宇宙探險設施,可飽覽太陽系風光、探索外星世界並親身體驗宇宙星海的壯觀浩瀚。 網路天文館就是透過網路來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一種服務,有互動式教材介紹各種天文知識,例如:如何判定星星的亮度?人造衛星是怎麼發射到太空的呢?而且還有每月星空圖,可以讓我們知道每日仰望星空時,會出現哪些星座。 天文app 認識美麗星空 手機可以下載很多天文app,幫助我們認識夜晚美麗的天空。像是iphone可以用的是SkySafari、Skyview、Star Walk、Sky Live、Luminos等軟體。Android系統的手機可以下載「我的天文台」(MyObservatory)、Google星象圖、NASAImages、Star Chart等免費軟體,或是需小額付費的Sundroid與CelesteSE。其實還有許多有趣的app,爸爸媽媽們可以自己挑選喜歡的試試看,然後運用這些軟體陪著孩子抬頭看看美麗的天空,不要只是低頭抓怪滑手機。 光害讓1/3的地球人看不到星星! 最後要跟大家談談星象天空的保護。2001年「光害科學與科技組織」(The Light Pollu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發表了一張全球光害地圖,其中台灣西部地區達紅色警戒!光害造成什麼問題呢?除了過度亮光浪費資源之外,還有其他很不好的後果。首先,光害破壞生態環境,讓植物生長時序改變、夜行性鳥類受光害影響過度飛行、綠蠵龜產卵量變少等。第二,人的眼睛受光害發生病變,更容易讓人產生偏頭痛、暈眩等症狀。第三,白天、夜間過度受光容易影響睡眠,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人們易失眠。 其實台灣可以看到很多星星,但都是在光害少的地方。偶爾我也會在夜晚抬頭觀望星星,看看月亮,找一下北極星。欣賞夜空真的是心曠神怡、無限療癒的活動。如果我們可以少用一些電,少點一盞燈,建築物少用一些雷射光,就可以讓美麗的星空綻放在身邊,不用大老遠的跑去山上鄉下外島,隨時可以享受抬頭的美好!  結語 星象觀測是個浪漫的親子活動,利用app軟體天天帶著孩子欣賞夜空,說說美麗的星象傳說故事。也可以來個野外宿營,到沒有光害的營地欣賞夜空,跟宇宙合而為一。還有利用天文館提供的設施與網路知識,帶著孩子探索天文世界,學習天文知識,啟締孩子對宇宙的好奇與興趣,讓小小的星象觀察家也有機會變成NASA太空站的科學家。父母親的帶領,就是孩子進入未來世界的隧道!這些生活教育就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早日認識他們的未來,就像透過「蟲洞」進入未來,他們的人生會有更豐富美妙的色彩! ※原文刊載於2016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遠離尿失禁.孕期應注意的5大保養

遠離尿失禁.孕期應注意的5大保養#媽媽寶寶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楊振銘 國人女性平均在40~60歲會出現尿失禁的問題,懷孕、生產是造成尿失禁的原因之一,懷孕期間常見輕微頻尿、漏尿現象,透過正確的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產後都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孕期容易出現漏尿的原因 懷孕期間造成「漏尿」最重要的原因為,骨盆底肌肉鬆弛與子宮體積增大的物理性壓迫性傷害,加上懷孕後期骨盆底愈來愈低,腹壓訊息的傳導無法到達尿道等因素,漏尿現象隨懷孕周數增加而愈來愈嚴重。雙和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楊振銘表示,一般懷孕12周,10個孕婦之中會有3個有漏尿症狀,隨著懷孕周數增加,比例也越來越高。生產後42天產褥期結束,持續有漏尿症狀的初產婦約7%,經產婦則提高到10%。 尿失禁是什麼? 不自主、無意識的漏尿稱為尿失禁。尿失禁分為短暫性與持續性,持續性尿失禁再細分為應力性、急迫性、滿溢性與混合型4種。 1)  應力性 / 因咳嗽、打噴嚏、提重物等行為而造成腹壓突然增加,所產生的漏尿現象。隨年齡增加、肌肉鬆弛,又或是停經後、多次「生產」、肥胖、便祕、經常搬提重物等,經年累月所造成的骨盆底肌肉群鬆弛;括約肌閉鎖不全或尿道組織受傷等。 2) 急迫性 / 容易感到膀胱的飽漲感,還沒到廁所就開始有漏尿的狀況。膀胱肌肉收縮不穩定、膀胱炎、急性或慢性尿路感染或骨盆神經肌肉、損傷等所造成。 3) 滿溢性 / 膀胱充滿尿液不自主的流出。由於尿道阻塞或神經性、代謝性疾病造成膀胱收縮無力,夜間尿床除了急迫性尿失禁所造成,有時須考慮為滿溢性尿失禁。 4) 混合型 / 應力性尿失禁合併急迫性尿失禁。 用對力氣,學習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縮肛運動),改善孕期骨盆底肌肉群鬆弛的問題,加強骨盆底肌肉耐力與彈性,減少骨盆腔支撐力不足產生的傷害。楊振銘醫師表示,透過日常主動式的收縮訓練,為強化骨盆底肌肉群的根本之道,懷孕初期開始做訓練,對孕期及產後恢復都有相當大的助益。雖凱格爾運動耳熟能詳,楊振銘醫師表示,臨床上卻有40%的孕媽咪沒有做對正確收縮,縮肛運動常和提臀運動畫上等號,但施力點與訓練到的肌肉群並不相同,凱格爾運動完全不需用到臀部、腿部或是腹部的力量。 預防尿失禁從生活習慣做起 治療尿失禁的方法可從強化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之外,還有手術、藥物、體外磁波儀等治療,但懷孕期間為避免影響胎兒成長發育,治療方式以生活習慣的調整及行為療法為主。應從避免易造成骨盆底肌肉疲乏、鬆弛、無力等加重漏尿狀況的行為做起。 1)    控制體重 /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較理想約10~12公斤,如孕期暴飲暴食體重增加過多,會增加腹腔壓力。 2) 預防便祕 / 若腹部必須經常用力解便,則會影響骨盆底肌力及支撐狀況。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避免高油脂、重調味的料理方式。 3) 不憋尿 / 憋尿時骨盆底肌肉用力緊縮,長期下來骨盆底肌肉同樣會有疲乏鬆弛現象。以攝取足夠的水分為前提,不憋尿。 4) KNACK / 造成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大笑等行為前,先做縮肛動作,可大大減少漏尿的現象。 5) 減少咖啡因攝取 / 咖啡因刺激膀胱迫尿肌收縮,使膀胱變得敏感、不穩定而產生漏尿。減少咖啡因的攝取,以水、豆漿、果汁等不含咖啡因的飲料代替。 如無懷孕的婦女或是沒有尿失禁困擾的女性,平日也可透過容易操作的凱格爾運動,保養骨盆底肌肉群的強度與耐力,可預防隨年齡老化所造成的鬆弛問題;孕期有輕微漏尿的孕媽咪們也不要過於擔心,只要學習正確的凱格爾運動,產後能恢復的相當快速,不要輕忽日常的保養,才是預防尿失禁的上上策。 ※原文刊載於2016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帶領孩子認識四季星座與月亮

帶領孩子認識四季星座與月亮#媽媽寶寶

文.整理/周滋靜 採訪諮詢/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理事長王川華 營造讓孩子熱愛學習的環境 孩子的腦袋是一個個的小宇宙,宇宙間存在無限可能,就如同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腦部便存在許多潛能,而這些潛在能力,需要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引導、開發,進而變成孩子們能夠使用的能力。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理事長王川華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幼兒教育是經由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秩序性、手眼協調,讓孩子能自動自發學習的過程,透過日常生活、環境的學習,讓孩子從實際參與體驗,逐步累積成為一個大人應俱備的能力。其實從嬰兒時期開始,頸部穩定支撐、翻身、會坐、學爬、站立與行走能力的發展,就是孩子想要掌握自己、學習獨立的過程,大人應該要尊重每個孩子特質,給予最適當地引導與資源,而不是一昧將自己的期待套在孩子的身上,強迫學習、限制發展,以免澆熄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四季星空 春季星空:春天是個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的季節,但是雨天、多雲、多霧的時候佔多數,相對夜空也較暗淡,能夠好好觀賞春季星座的日子也較少。   夏季星空:炎熱的夏天總是令人煩躁不安,建議大家不妨抽空安排旅遊走出戶外,放鬆心情,當散步在夜空之下,伴隨涼風徐徐,心情為之開朗,觀星就成為炎夏最好的活動。 秋季星座:秋天容易尋找的是四顆亮星組成的秋季四邊形,秋季四邊形包含了仙女座和飛馬座。另外,在一群有五顆亮星組成一個W形狀則是仙后座。 冬季觀星:夏季和冬季的星空,只要在晴朗無雲的夜晚且沒有光害的地方,抬頭看都能看到許多亮星,尤其以獵戶座的腰帶最明顯。 月相變化 與太陽不同的是,月球本身不能發光但是,為何我們舉頭所望的月亮,卻是如此光輝照人呢?那是因為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所致。就如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而月球是繞著地球公轉,月亮永遠是以同一面面向地球。當太陽光照射月球時,月球向著地球的那一面,如果沒有被陽光照到,在地球就看不到月亮,這時也就是所謂的「新月」;隨著月球運轉的位置慢慢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月亮的部分愈由新月變成上弦月,然後再逐漸變成滿月,之後變為下弦月、殘月,再到下一次的新月。這樣周而復始,就是我們所謂的「月相變化」。 ※原文刊載於2016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媽媽寶寶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師陳雅婷 對於許多媽媽來說,「產後哺餵母乳」是一段漫長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勢必會經歷許多需要克服的問題;其中,又以「乳腺炎」最令人擔憂! 乳腺炎,顧名思義是指「乳腺周邊組織的局部發炎」,典型症狀是紅、腫、熱、痛。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師陳雅婷表示,乳腺炎的狀況並非突然發生,通常在發炎反應出現之前「有跡可循」,建議媽媽們多加留意。 起因1:內部脹奶 「脹奶」是演變為乳腺炎的前兆之一,而陳雅婷護理師進一步說明,「當乳汁充盈整個乳房,沒有及時被移出乳房,一段時間後,不只是脹奶,甚至會產生炎症反應,如發燒、泛紅、腫脹等」。 她將乳汁比喻為水、乳腺管比喻為水管,「每個水管都有一定的水流蓄積量,當沒有穩定流通、甚至阻塞時,水管將可能因為壓力而出現破洞,水便流到水管周邊組織內堆積,堆積久了就易引發問題。」母乳本應在乳腺管內,因此對乳房組織來說,母乳屬於「外來物質」;一旦乳汁和乳腺管外組織結合,就可能產生硬塊,進而發炎。 好發族群 針對罹患此類乳腺炎的媽媽們,陳雅婷護理師表示,不外乎下列其中一種情形所引起: 1) 有一段時間沒親餵母乳,也沒有手擠乳。 2) 半夜熟睡未哺乳或擠乳。 3) 體質因素,乳汁分泌量偏多,但未適當地移除乳汁。 對症緩解 她說明,嬰兒約每2~3小時喝一次奶,建議媽媽們在允許的狀況下,定時餵奶或擠奶,有助於乳腺管暢通。此外,可考慮補充適量的卵磷脂,或以冰鎮過且洗淨的高麗菜葉冷敷乳房腫脹處(避開乳頭和乳暈周圍),有助於改善狀況。 針對上述第三種情形,她表示,若媽媽親餵完寶寶後,乳房仍感到些微充盈不適,可用雙手或機器擠出些許乳汁至乳房舒服;另特別提醒,不要擠到乳房很軟的狀態,以免過度刺激,引發體內泌乳機制而分泌更多乳汁,反倒會讓媽媽更疲累。 起因2:外部感染 除了乳房內部的阻塞之外,若外部細菌侵入內部,也可能導致乳腺炎。陳雅婷護理師說明,一般常見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透過乳房皮膚的傷口處進入乳房內,造成感染而發炎。 除了發燒、泛紅、腫脹、硬塊感外,若沒有儘快處置,細菌性乳腺炎還可能進展至嚴重的化膿性乳腺炎,即「乳腺膿瘍」,甚至需要以手術引流出膿液。 好發族群 乳頭、乳暈有傷口的媽媽,細菌容易從傷口處侵入乳房內;若乳房內有淤積的乳汁,乳汁又是細菌的營養來源,更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進而導致乳腺炎。 陳雅婷護理師表示,當媽媽們察覺到乳頭和乳暈周圍有破皮、皸裂等狀況時,仍然可繼續哺餵,但建議同時採取以下照護: 1) 哺餵或擠乳前,先清潔乳房和雙手,減少接觸細菌的機會。 2) 若已破皮、皸裂,可塗抹少許羊脂膏或乳汁於傷口處,有助於癒合。 3) 檢查寶寶含乳方式和自身哺餵姿勢;只要上述其中一項不正確,就可能使乳房受傷。 對症緩解 然而,當乳汁仍無法順利排出,乳房上泛紅、硬塊的範圍愈來愈大,且合併發燒、疲倦等症狀,「應直接至婦產科就診」,透過相關檢查,評估乳腺炎程度。病況輕微時,醫師會開立口服抗生素使用,一般服藥10~14天可改善;若治療效果有限,需再度回診,檢查乳房內是否有膿瘍,如果有膿瘍,須轉介至乳房外科進行引流手術。 簡歷: 陳雅婷護理師 現任/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師 經歷/萬芳醫院婦產科暨嬰兒室護理師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 ※原文刊載於2016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亮哲的親子冒險 我的親子旅遊地圖 全世代東京壯遊

亮哲的親子冒險 我的親子旅遊地圖 全世代東京壯遊#媽媽寶寶

文.圖/亮哲 孩子從小愛上,只要願意走出大門,離開習慣的環境,就是學習的開始。一方面是要讓他們知道世界那麼大,在人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讓她們從小就用雙腳去行走認知。而另一方面是在旅行的過程中父母也會有很多需要面對的變化,想辦法與孩子一同解決,是全家人同甘共苦的美好回憶。 拋開無謂顧慮 讓孩子下決定 今年初還在和太太討論要帶孩子旅行幾次,要去什麼地方?出國?下南部?去海邊?原本興高采烈的旅遊計畫,說著說著,似乎就因為一些顧慮將無疾而終。我們決定不讓大人的多慮來定案,而是讓孩子來決定。一個不到2歲和一個不到5歲的孩子能提出什麼意見?當然不能,但讓她們加入討論全家要一起完成的旅遊是很重要的參與,也是大人下決定的助力。 「今年妳們覺得我們要出去玩幾次?」 小女兒:「出去玩!耶!」 大女兒:「去海邊玩!耶!」 太太:「妳們覺得要玩幾次才夠呢?」 小女兒:「出去玩!耶!」 大女兒:「我覺得10次吧!」 「好~那就10次吧!」 就這樣,我們讓女兒們決定了今年出去玩的次數,105年的旅程也成行了3/5,目前看起來,對孩子們的承諾是可以達成了。 大家庭的溫暖 孩子們的安全感 上至60、70歲的姨婆、舅公,下至不到1歲的嬰兒,就在長輩的號召之下,把南北大家族旅遊就這麼辦成了。台北、高雄兩地的家人準時集合,雖然離上次見面並沒有事隔三秋,但是所有家人都在機場嘻笑放鬆的模樣,是個很特別的經驗。當然,最興奮的還是孩子們。相較於以前分別到不同親戚家中拜訪,孩子總是怯生生不敢親近,如今所有親人在眼前一字展開,她們可以更清楚知道,現在我們就是一家人,一群要陪她們開始一段奇幻旅程的保護傘。 大雨傾盆的迪士尼 擋不住孩子的熱情 東京,對孩子們最大的吸引莫過於迪士尼,為了這一天,我們已經講了不下一百次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奧羅拉。孩子們每天睡前會問:「我們真的會去迪士尼嗎?」「公主會在嗎?」終於,決戰的時刻到來,老人家戴上護具,孩子們穿上跑鞋,我的背包也從輕便的5、6公斤飆升到14公斤,深怕有什麼東西沒帶到會不盡興,所以背包變成了緊急救難包,而我則變成了救難隊。前往迪士尼的沿途,陽光若隱若現,烏雲越積越厚,雨,就這麼殘忍地打在米奇形狀的車窗上。 大雨打亂了大人們的節奏,雖然大家都有準備輕便雨衣,卻輕便到無法擋住眼前如颱風的大雨,大人的手忙腳亂與不知所措,在孩子的眼中似乎很不能理解。「還不能進去嗎?」小孩A問,「還要等多久?會不會關門?」小孩B問,「下雨!下雨!耶!」小女兒自顧自地在積水中踏來走去,看著即將興致全消的孩子,我想起了我曾經答應大女兒要一起淋雨的承諾。 或許是我出外景習慣風雨無阻了,有時候看見長輩對於孩子太過呵護,總會有點不太習慣,其實適當的面對困難,甚至在困難之中找到樂趣,是更難得的經驗。就在我替孩子確認完那身無謂的防雨措施之後(因為雨真的太大),在大家尚未決定去向時,我和女兒們說:「別怕!大不了就是感冒而已,衝吧!」「耶!」孩子們如脫韁野馬朝雨中奔去,於是,雨中迪士尼的旅程就這麼闖關啟程了。 長輩的視野 孩子的世界 長輩們成為影響孩子很大的因素,最勇敢的決定,是長輩們願意與年輕一輩一同走入地鐵,體驗當地生活。我們常說孩子都是有樣學樣,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們學得「像樣」,比父母更長一輩的家人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當不同的輩份一起踏上自由行的旅途時,青壯一輩該做的,是照料長輩行走的安全,隨侍在側,或許旅程的速度會延後,卻可以讓下一輩學習關心和照料,以及倫理禮節,我相信這都能在父母與長輩的應對進退中觀察到。 孩子雖然仍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在他們自以為的新鮮裡頭,但當列車到站,車門打開,孩子主動去握住了姨婆的手牽著她出車門,這才是旅程中最美的畫面。孩子不是求表現,而是在舉手投足間習慣這樣的行為,對於老人家們來說是最欣慰的,對父母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小小的成就? 接觸不同文化是拓展視野很重要的方法,卻不是唯一,看著孩子穿上不同的衣著,體驗不同的食物,有時候害怕裹足不前,有時候呈現我們沒看過的勇敢,都是父母最期待也最新鮮的體驗。旅程總會結束,孩子還是會從假期回歸課業,一覺醒來,那些許對時空的不適應,也是她們該去學習的轉換過程。 亮哲爸比真心話 享受假期,也珍惜熟悉的人事物,對一切保持新鮮和善念,是一次次的旅程可以帶給孩子最重要的價值。 ※原文刊載於2016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補身vs.禁忌 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

補身vs.禁忌 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媽媽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雅丰唯心中醫診所總院副院長陳盈光中醫師 懷孕各階段適合使用哪些中藥來調理身體呢?孕期需要吃補嗎?人參、珍珠粉、黃連等中藥適合在懷孕期服用嗎?中醫保胎、安胎?中醫師們總會被前來門診的孕媽咪們重複詢問某些問題,主要都是擔心亂吃中藥會傷害到胎兒,究竟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該如何做呢? 中醫孕期保健觀念 雅丰唯心中醫診所總院副院長陳盈光中醫師表示,孕媽咪原則上飲食要均衡,生活要規律,不要過度疲累,保持愉快的心情,仍然要適度的運動,不要因為懷孕就不動。陳盈光中醫師強調,不要沒有任何病痛,就隨意拿中藥來吃,誤以為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但是如果真的是生病,有先兆流產現象、頭痛、腰痠背痛、疲勞、害喜、孕吐致無法進食或胎兒不夠大,這些情況就可經由醫囑,透過中藥幫助改善狀況。 @中:孕期調理中藥 @內:懷孕初期會有害喜症狀,出現頭暈、噁心嘔吐、倦怠等情形,由於懷孕後氣血會往胎盤集中,因此人體會有氣血兩虛的感覺,所以中醫師普遍在懷孕初期會開給孕媽咪補氣養血的中藥,而胃氣不合時,可以喝香砂六君子湯、橘皮竹茹湯等健脾胃中藥;懷孕後期出現便祕的情況,則可請醫師依體質對症下藥,開立增益承氣湯、麻子仁丸湯等促進排便的藥方。 懷孕期間如果有胎動不安、陰道出血、腹痛情形時,中醫師會依照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開立壽胎丸、保陰煎、泰山磐石散、桑寄生、續斷、杜仲、阿膠、黃耆、白朮等,但重點是辨證論治,不能每個人都吃這些中藥安胎,這就是中醫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各式症狀都必須因人而異客製化。 孕期禁忌中藥 陳盈光中醫師表示,懷孕期間並非所有中藥都服用,舉例來說,峻下逐水藥的甘遂、大戟、芫花,屬於破氣破血的水蛭、三稜、地鱉蟲,本身就有毒性的全蠍、蜈蚣、巴豆等皆禁用;另外,屬於行氣破血的紅花、桃仁,燥熱的乾薑、附子、肉桂以及瀉下藥大黃等亦須慎用,而有毒副作用的單味中藥,常出現在成藥及跌打損傷的藥方中,因此使用紅花油、麝香風濕油就要小心,但這些中藥僅屬於少部分,且臨床不常使用,大部分的中藥是十分安全的,孕媽咪只要選擇合格的中醫師看診,就不用擔心會有誤用的情形發生。 孕期可吃人參、珍珠粉、黃連嗎? 許多長輩認為「一人吃兩人補」,孕媽咪必須要喝中藥或人參燉雞湯來補身體,吃珍珠粉讓小孩皮膚白皙、吃黃蓮解胎毒等。對此,陳盈光中醫師表示,如果孕期沒有不舒服,就不需要吃中藥當補藥,以下將解析孕期是否適用人參、珍珠粉與黃連。 人參 一般來說,人參的作用是補氣,常用於安胎、止嘔,當出現腰痠、腹痛或是有輕微的陰道出血等先兆流產的徵象,或是強烈的孕吐造成的食欲不振,醫師有可能開立人參;若孕婦沒有氣虛的症狀,則不需要吃人參,亂吃人參反而容易動血,導致出血的產生,總而言之,一定要有氣虛的症狀,才可以吃人參進補,所以孕媽咪們千萬不能亂吃。 珍珠粉 寶寶的膚色是基因決定,與孕媽咪吃何種食物並無直接關係,但是珍珠粉卻可以幫助孕媽咪改善色素沉澱。珍珠粉富含鈣質和胺基酸,是很好的營養來源,並且有清熱、鎮靜安神、助眠等作用,但珍珠粉性味偏涼,體質偏寒、有流產或早產徵兆的孕媽咪請勿食用;另外,要仔細挑選產品來源,以避免吃到含有重金屬的珍珠粉,反而會傷害到孕媽咪及腹中胎兒,得不償失。 黃連 吃黃連並不會解胎毒及避免胎兒黃疸,黃連屬於大苦大寒的中藥,適合用於去肝火,若孕媽咪懷孕後期嘴巴感覺苦苦的,長很多痘痘,甚至睡眠情況差,才可能會開立黃連讓媽咪使用,孕媽咪雖然懷孕後期體質會變燥熱,但並非每位皆是如此,也有寒熱交錯或偏虛寒的體質,因此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必須謹慎請教中醫師為佳。 ※原文刊載於2016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