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醫談養生

勤美白卻不防曬 保養做白工

勤美白卻不防曬 保養做白工#民醫談養生

經過炎夏洗禮,皮膚顏色又曬得更黑了。到底日曬、膚色的深淺,跟皮膚老化有沒有關係?想保持比較白皙健康的皮膚,怎麼做最恰當? 談到美白,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女性才須特別關心的話題。事實上,膚色深淺不只跟遺傳的黑色素有關,也與陽光紫外線的曝曬程度、防曬基本功做得好不好有關。長時間過度曝曬,不只會讓膚色變黑,也會把皮膚曬老,看起來膚色不均勻,並增加長斑點、皺紋、老化,以及未來得皮膚癌的機會。 如果沒有耐心做好防曬措施,乾脆連美白保養,也一併省略。為什麼呢?因為黑色素是皮膚防曬的天然屏障,美白保養的目的是讓皮膚上的黑色素減少,皮膚會更細嫩。但曬太陽卻又會讓黑色素增加,只美白、不防曬,相當於「前進一步,倒退兩步」,不但不易看到美白成效,也有可能更容易曬傷,讓皮膚呈現發炎過後的色素沉澱,膚色更黝黑、斑點更加不均勻。 到底美白要怎麼做才恰當?本期由專精皮膚美容的馮愛真醫師,分享擁有白皙皮膚的保健之道。 分辨黑肉底或天生白 觀察上臂內側、肚皮膚色 膚色是天生的,要怎麼分辨自己是屬於「白肉底」或「黑肉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舉起手臂,直接看靠近腋下的上手臂內側膚色,因為這個位置的皮膚是平常比較不會曝曬到陽光的區域。若是不穿露肚裝或比基尼泳裝,習慣把肚皮包緊緊的民眾,也可以直接低頭看自己肚皮的膚色。這些從小到大,都不太會曝曬陽光的區域,就是個人可以健康美白的極限。 但有些患有嚴重黑色素脫失的白斑症患者,經醫師討論及處方後可能會運用特別的皮膚漂白劑,把剩下正常膚色的斑塊漂白,讓整體膚色呈現均勻的白色,不要像梅花鹿一樣花花的。這就有可能讓皮膚比天生的膚色更白,但這種失去全部黑色素,呈現出不健康的蒼白,與一般人所追求晶瑩剔透的白皙膚色有極大差距。 選對時間吃感光食材 青醬麵、芹菜建議晚上吃 至於哪些食物會讓皮膚更容易變黑?義大利青醬裡大量使用的羅勒,或是鹽酥雞、三杯雞常會用到的九層塔,還有沙拉裡常見的芹菜,都是屬於易感光的食物,如果常常吃、大量吃,的確有可能會增加被曬黑的機率。但由於這類感光食物的代謝時間約在五、六小時左右,如果怕多吃會曬黑,可加強防曬,或是改在晚上吃。 此外,夏天常喝到的酸溜溜檸檬汁、蜂蜜漬檸檬,用手擠檸檬汁、切檸檬片時,要用洗手乳或大量清水沖洗手部,因為檸檬皮的精油殘留在手上,有可能導致感光性皮膚炎,日曬後,在手背上形成斑點。其他柑橘類,像金桔、葡葡柚,以及中秋時節會吃到的柚子、文旦,也會有類似的成分。 添加合法美白有效成分的保養品,產品上可標示「美白」兩字,其中又以維他命C衍生物的成分最多。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美白成分不是濃度越高或成分越新就一定越好。濃度過高,安全性可能有疑慮。舊的美白成分,相當於已經有廣大消費者做過長時間臨床試驗,使用上反而出問題的機率比較少、安全度比較高。 面膜、A酸謹慎用 用多易引起過敏、色素沉澱 至於一敷就白的美白面膜,往往只是因為剛敷完面膜時,皮膚表面角質層的含水度增加,呈現出立即變白的假象。有些添加雙氧水成分的面膜,確實會讓皮膚有瞬間變白的神效,但會傷害皮膚健康、易過敏,並不建議使用。美白面膜並非絕對需要的保養,每天確實做好清潔、保濕、美白、防曬,更重要。 而含有美白藥物對苯二酚、維生素A酸、類固醇的三合一美白藥膏,可抑制黑色素形成,有治療斑點的效果,適合短期、少量在晚間使用,白天要更注意加強防曬。但如果沒有做好防曬或是不當長期使用時,則有可能導致皮膚過敏、又紅又癢,變成敏感性肌膚或導致發炎過後的色素沉澱,反而讓斑點更醜、更明顯。 紫外線傷害,一年四季、不分晴雨都存在。長在臉上的斑斑點點,可定期打雷射去除,皮膚會看起來比較乾淨、明亮。理想上,只要是露在衣服外的皮膚,都需要擦防曬品,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曝曬。 而有不少男性,不考慮防曬是因為不喜歡防曬乳擦在皮膚上的黏膩感,或討厭防曬品塗在皮膚上時會讓皮膚白白的。其實,現在也有質地較清爽、擦起來透明的防曬凝露、噴霧、凝膠,可以使用,但也因質地不如防曬乳黏稠,較容易脫落,建議就算是沒有炎熱太陽的秋天,也要一天多擦幾次,流汗也要補擦,才能有效發揮隔絕紫外線的防曬效果,減少曬黑、曬傷、曬老的機會。 【延伸閱讀】膚色美白3要訣 1.白天防曬:質地清爽的防曬凝膠較不黏稠,流汗後補擦,才可以維持效果。 2.晚上美白:睡前使用添加合法美白有效成分的保養品,適度加強膚色美白。 3.重點除斑:看起來很礙眼的局部斑點可雷射治療,維持皮膚的淨白。 小檔案_值班醫師馮愛真 經歷:台大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 現職: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 專長:雷射醫學美容、微整形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重學「坐臥行走」 壓力爆表免吃藥

重學「坐臥行走」 壓力爆表免吃藥#民醫談養生

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匆匆快轉的家庭生活,對人生的焦慮也成了壓力,除了打針、吃藥,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自己開心一點?想排解生活壓力,就要先掌握壓力來源、重新認識生活。 明明時間已經很晚,早已筋疲力竭,理智上,完全知道應該睡覺了,但頭腦還是無法控制轉個不停;經常沒來由的焦慮不安,不知道人生為什麼而戰。但為了怕親友擔心,總是努力維持表面的平靜,不流露內心真正的想法。 上一次開懷大笑,已經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就算是吃了「趕走壞心情的快樂食物」也沒有絲毫愉悅。不時覺得胸口緊繃、肌肉僵硬,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總在原地踏步、人生空轉?難道是我還不夠好、還不夠拚命,才會這樣不停為未來感到擔憂?本期由專精正念減壓訓練的石世明臨床心理師,分享如何善用「正念」緩解身心壓力。 目標/拋掉對未來的擔憂 鍛鍊覺察力,接納當下 現代人為什麼常常會覺得壓力很大、人生空轉?主要原因是太忙碌,總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在公司忙完一天回家,跟孩子吃飯時,急著把飯吃完,趕快叫孩子去寫功課。洗碗時,又急著叫孩子趕快去刷牙、洗臉、準備上床睡覺。連泡了杯好茶,也是咕嚕咕嚕匆匆喝掉,有時連到底有沒有喝掉?喝起來什麼滋味?也回想不起來。 好不容易躺在床上,還不忘刷手機,工作上的Line群組不得閒,想到做也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心情又更加疲憊,難以入眠了。緬懷過去,心情不免憂鬱;擔憂未來,情緒怎不焦慮?心總是活在下一個時刻裡,就像是手裡抓著一把砂子,越是想把砂子握緊,卻總是讓砂子從指縫中流失,忙來忙去一場空。 那「正念」是什麼?是一種正向、樂觀進取、愛拚才會贏的人生態度嗎?如果這麼想,就誤會了。正念是一種健心的訓練,就像勤上健身房,可以逐漸把肌肉鍛鍊起來。而正念則是能讓心得到專注與覺察的訓練,是刻意的把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對於現在正在發生的經驗,不管是好、是壞,是悲傷或沮喪,都如實接納,並且不給予批判,透過「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官的經驗,重新學習「活在當下」。 方法一/用五官感受一顆葡萄乾 學習正念減壓的養生法,第一個練習的活動,並不是靜坐、禪修,而是從花十分鐘,吃一顆葡萄乾做起。 用手指拿起小小的葡萄乾,手指捏起來的觸覺是什麼樣?肩膀跟手臂的肌肉是緊繃的,還是放鬆的?湊在鼻子前面聞一聞,左鼻孔跟右鼻孔聞到葡萄乾的香氣,有沒有不一樣?是什麼樣的不一樣?眼睛看到的葡萄乾,是什麼模樣?放在嘴裡,舌尖、舌根、嘴唇的感覺是如何?咬開葡萄乾之前、之後,味覺有什麼的變化?口中會分泌比較多的口水嗎? 慢慢吃一顆葡萄乾的練習,是為了突破日常的慣性作專注力、覺察力的體驗式學習,藉專注力集中在吃葡萄乾,重新體驗葡萄乾的豐富滋味,產生內在的愉悅感。而許多過去討厭葡萄乾的人,也會發現「討厭葡萄乾,是受過去記憶的干擾,若能回到當下,所覺察到的葡萄乾滋味會是全新的體會。」過程中會有什麼念頭跑出來,也是清清楚楚。這個正念飲食的概念,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延伸到好好品一口茶、好好吃一口飯或好好嚐一口巧克力上。 方法二/花十分鐘專注呼吸或行走 正念減壓法是有彈性的,並不著重在生硬的技術,像是十分鐘的正念呼吸訓練,可以靜靜坐著或躺著,眼睛睜開或閉著,把專注力放在一吸一呼之間,清楚空氣進出身體時的感受,同樣的,只要發現專注力被分散,不須批判、沮喪、生氣,覺察後,再把心溫柔的帶回呼吸。 如果心未曾接受訓練,很容易分心、焦躁、靜不下來時,也可以改成動態的十分鐘正念練習,從平常無意識的單純趕路、運動,改成有意識的正念步行、正念伸展,專注在行走時,感受腳、膝蓋、大腿,乃至全身的律動。伸展時,感受在皮膚上流動的空氣,能讓想法被憂心綁住的人,藉由體驗式學習,找到內在的力量,及時解除糾結在胸口的壓力。 各種正念練習是為了脫離以往對健康、事業、生活擔憂的舊迴路,讓專注力、覺察力能夠帶到此時此刻,在大腦裡,多開發一個叫「活在當下」身心平衡的新迴路,讓累積在心裡的壓力多個出口,避免六神無主、行屍走肉的慣性循環。 若是自學有疑問,可參加各大醫院或工作坊所開立的正念減壓團體課程會比個人諮詢得到更多經驗的分享,分享的內容,並非掏心掏肺的私人隱私,主要是分享各種正念練習所體會到的經驗。 【延伸閱讀】正念減壓3要訣 人生的壓力,就像無法控制的波浪,勢必會來來去去。正念減壓的練習,可讓人學習當個壓力衝浪高手,專注、覺察眼前的波浪,御浪而行。 1)STOP心法有壓力時先停下來、正念呼吸、覺察內心的念頭,冷靜下來再前進。 2)正念喝水煩躁時,慢慢專心喝一杯水,感受水的溫度和流動。 3)專注一件事一次做一件事情是最快的方法,再把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品味生活。 小檔案_臨床心理師石世明 學歷: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臨床心理學碩士 現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 專長:正念減壓訓練、癌症心理照顧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流汗身體臭 用洗髮精有救

流汗身體臭 用洗髮精有救#民醫談養生

皮膚表面細菌越多,流汗越臭 汗流浹背的炎熱氣候,最怕身上發出的異味會影響社交,尤其是有狐臭或腳臭困擾的民眾,處境最為尷尬。人體的汗腺有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下及鼠蹊部,在青春期開始,會分泌脂肪酸。小汗腺,則除了嘴唇以外,會分布在大部分的皮膚上,主要是分泌汗水來調節體溫。 事實上,不管是大汗腺或小汗腺所分泌出來的脂肪酸、汗水,本身都是無菌、沒有味道的物質,但是為什麼卻會傳出陣陣擾人的狐臭或汗臭?主要原因來自皮膚表面細菌,分解脂肪酸或汗水之後,所形成的異味。本期由專攻皮膚疾病、醫學美容的李凱國醫師,分享減少狐臭、汗臭的關鍵養生要訣。 容不容易流汗是一種先天的體質,像天生交感神經較亢奮,引起的手掌、腳掌、腋下多汗,就與遺傳有關,但常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如果本來汗量正常,明明活動量不大、天氣也不熱、情緒也沒特別緊張,卻突然變得汗流不止或出現盜汗的症狀,則要考慮是否跟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心臟疾病、腦部病變有關;而夜間盜汗,有時也跟癌症有關,是不能輕忽的生理變化。 先天多汗,易有狐臭、汗臭的民眾,該怎麼降低困擾呢?可從正確、有效率的洗澡做起。由於狐臭、汗臭是皮膚表面細菌,分解脂肪酸或汗水後,所形成的味道。因此,若能減少皮膚表面的細菌,對降低異味,就會有幫助。 皮膚皺摺易積汗 塗抗屑洗髮精,可洗掉細菌 人體的皮膚皺摺處,像是頸部、腋下、手肘臂窩、膝蓋後窩、胯下、腳趾縫等等部位,都容易躲藏細菌又會積汗,在洗澡時,不可忽略。同時可運用抗屑洗髮精,塗在這些皮膚皺摺處,先停留三分鐘到五分鐘,再沖掉,可加強清潔,減少局部堆積的細菌量。 至於很會流汗的民眾,也容易在前胸跟後背,長出又紅又癢的痱子,建議隨身準備一條溼毛巾,大量流汗時,趕快把身上的汗水、皮屑、鹽分擦掉。而容易長在前胸、後背的汗斑,也是跟細菌以及局部積汗有關,易在皮膚上形成一點一點圓形的白色或咖啡色斑點,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做有效的預防。 腋下流汗族 可噴止汗劑,飲食避免辛辣 腋下多汗合併有狐臭是最常造成社交障礙的體味困擾之一。這與腋下的大汗腺、小肝腺很發達有密切關係,腋下常會出現一大塊黃黃的汗漬,不管穿白色或深色的衣物,都很明顯。若不會對酒精過敏,平常上班時,可用含酒精的濕紙巾輕輕擦拭,隨時保持腋下的清潔、乾爽。同時,也可以刮除或以雷射除毛來去除腋毛以降低細菌的附著,味道可減輕不少。 外出時,可穿棉質或有吸濕排汗功能的衣物。止汗劑,也是可以嘗試的日常保養,但必須在出門前的一個小時,就要先塗上,才能夠發揮減少汗水分泌的功能,但不宜用體香劑或香水遮掩,以免欲蓋彌彰,香味、臭味並陳,異味更逼人。食物方面,則建議少吃高油脂及某些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如:含硫化物的洋蔥。 倘若效果有限時,再來考慮直接處理小汗腺、大汗腺。在腋下施打肉毒桿菌素,主要功能是暫時減少汗水的分泌,約可維持一個夏天的效果,對脂肪酸的分泌沒有治療效果,因此,較適合單純只有腋下多汗困擾的民眾,對合併狐臭的患者,效果有限。 微波止汗術及雷射溶脂術,則是利用熱能、局部抽脂來抑制或直接去除脂肪層裡的大汗腺,治療時間在一個小時以內,術後會暫時輕微腫脹,不宜抬高手臂或提重物。手汗多,較少合併汗臭的問題。在學生時代,最怕出汗量過多,會沾濕考卷,影響試卷的清晰度。上班後,若工作上常須握手或與人有肢體上的密切接觸,像是業務員、服務人員、美容師、美髮師,一定會因為汗流不止而備覺困擾。 腳掌多汗族 改穿五趾襪,勤換鞋降臭味 但因手、腳的皮膚角質層較厚,擦止汗劑的效果,都很有限,除了隨時準備毛巾吸汗外,在治療上,可考慮施打肉毒桿菌素來暫時止汗。而腳掌容易出汗的民眾,常會因腳長時間悶在鞋子裡,而發出明顯的腳臭味,可隨身多帶幾雙襪子替換,或改穿易吸汗、可減少腳趾縫積汗的五趾襪,並且不要天天穿同一雙鞋,可避免細菌大量孳生。一回家,建議先到浴室洗淨、擦乾雙腳及趾縫,也可降低臭味熏天的惱人氣味。 【延伸閱讀】減少汗臭3要訣 大汗腺及小汗腺都很發達的腋下,最容易因汗臭及狐臭而影響社交,做好3要訣,可減輕不少味道。 1)有效抗菌/洗澡前,局部塗抗屑洗髮精,停留3分鐘到5分鐘,再沖洗掉。 2)剔除腋毛/刮除或以雷射除毛來去除腋毛,可降低細菌附著,減輕異味。 3)用濕紙巾/以含酒精的濕紙巾輕輕擦拭腋下,可保持腋下的清潔、乾爽。 小檔案_值班醫師 李凱國 經歷/李凱國皮膚科診所院長、中華民國皮膚專科醫師 現職/新光醫院皮膚科雷射光療及生髮中心主任 專長/皮膚疾病、醫學美容、微整形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甩掉頑固便秘 先戒蹲廁所壞習慣

甩掉頑固便秘 先戒蹲廁所壞習慣#民醫談養生

有便意常忍住、邊坐馬桶邊滑手機⋯⋯ 解便是人生一大要事。許多有便秘困擾的民眾,會到藥局購買浣腸劑使用,以坊間最常見的甘油球為例,容量約在二十毫升左右,是利用油脂擠入肛門後,產生強烈刺激感來促進排便,主要功能是清除堆積在直腸內的糞便。但易引發腹痛如絞的不適,也常見浣腸劑不小心戳破直腸黏膜,引發感染、潰瘍的意外。 在臨床上,為了診斷或治療目的,也會運用到浣腸劑,而且往往一灌就灌上兩百毫升,甚至高達上千毫升,這類浣腸劑多是利用大量水分或是高滲透壓的原理,讓水分滯溜在腸道,增加糞便體積,促進便意,同時還可把腸壁上的大便沖刷出來,比坊間的甘油劑,更能清除大腸深處的糞便。 宿便不必刻意清 先觀察:解便是否很用力 到底經常便秘,時常感覺有一肚子大便,該怎麼辦?本期由專攻大腸直腸功能性疾病的沈明宏醫師,提供解便的日常養生之道。很多民眾有「沒有每天大便,就是便秘」的刻板印象,甚至為了每天能順利解便,天天喝鹽水、用浣腸劑,但喝鹽水最怕會拉肚子,拉過頭,反而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長期使用浣腸劑,更是一種極端的手段,會有依賴性,常越用越多,陷入買不到浣腸劑,就無法順利解便的窘境。 事實上,宿便人人會有,但並不會一直留在體內,只要每週排便次數大於兩次,且不須很用力解便,肚子裡的宿便,就會逐漸隨著大腸的蠕動被排出體外,並不需要刻意清宿便,也不必使用極端手法來達成天天大便的目標。 便秘可能性很多 水喝太少、服藥皆有可能 尤其是孕婦,特別不適合用浣腸劑來改善便秘,以免強烈的刺激感,引發子宮收縮而意外早產。現代人容易便秘,經常是與平日活動量太低,腸道蠕動變慢有關,若再加上蔬果吃得過少,水又喝得不夠,就更易讓糞便體積變小,更不容易產生便意。 長期便秘,常必須用力解便,久而久之會造成骨盆腔的臟器下墜,甚至出現直腸內套疊,必須更用力解便,易併發痔瘡、肛裂等肛門疾病,形成惡性循環。此外,服用某些抗憂鬱藥物、鐵劑或是罹患甲狀腺低下等內分泌疾病,也常會出現便秘的困擾。 但常常便秘,最怕的是腸道有病變,出現腸阻塞,讓糞便不易通過,就算是一開始用浣腸劑有效,後來得越加越多顆,才能勉強解便,若還拖著遲遲不願意就醫,這種情況最容易耽誤到病情,建議三個月以上的持續便秘,應接受醫師的評估。 而排便習慣改變,時便秘、時拉肚子,首先要排除的是有沒有罹患國人最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或是太多糞便卡在直腸,造成有滲便的症狀。另一種常見於年輕女性的大腸無力症,大多原因不明,可能與腸道平滑肌或神經功能異常有關,通常從青少年開始,就會有排便次數過少的症狀,常常面臨一肚子大便,漲到很不舒服的困擾。 臨床上懷疑有此疾病時,會請患者吞下檢查用的膠囊,內含約二十四顆顯影錠,並在吞完顯影錠後的第一天、第四天、第七天各拍一次腹部X光,依這些顯影錠在腸道中的分布位置及剩餘數量,來觀察腸道蠕動的情況,以確認是否有大腸蠕動過慢的情形,再進一步討論如何進行治療。 建立排便好習慣 喝水吃蔬果、多走兩步路 除了大腸直腸疾病外,排便習慣不良,常常忍著不大便,也常讓提肛肌的反射變差,肛門括約肌的協調不良,造成排便困難。要揮別便秘惡夢,避免大便擠在直腸,無法順利解便,就要重新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只要一想解便時,應盡快上廁所,馬桶蹲個五到十分鐘,上不出來,就離開馬桶,等到下次有便意,再重新試一次,勿坐在馬桶上玩平板、滑手機。藉由反覆的排便生理訓練,可逐漸讓提肛肌、括約肌重新跟大腦建立良好的連線,重新拾回輕鬆解便的能力。 而刺激腸道蠕動、以水分沖刷腸壁、讓大便體積膨脹,這是改善排便不順的三大關鍵,雖可靠藥物快速達成,但運動、喝水、吃蔬果,調整生活形態來改善,也可立竿見影。舉例來說:要讓腸道蠕動好,並不需要多麼劇烈的運動,通勤上班族可以提早一、兩站下公車或捷運;開車族,把車停在遠一點的停車場或是上下班時可爬爬樓梯,每天多走一些路,就對刺激腸道蠕動很有幫忙。 【延伸閱讀】3招改善排便不順 一早起床,先喝一大杯水,不只可滋潤乾渴的喉嚨,對誘發胃結腸反射,產生便意,也很有效。改善排便不順,可從以下要訣著手。 1)別老坐不動!光是走走路、爬樓梯,就能有效刺激腸道蠕動。 2)吃高纖蔬果!蔬果中的纖維成分,可增加大便體積,促進便意發生。 3)勿忘多喝水!咖啡與茶利尿,要少喝。補充水分讓大便鬆軟,有利解便。 小檔案_值班醫師 沈明宏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大腸直腸功能性疾病、肛門疾患治療、大腸直腸癌手術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碰撞就瘀青 身體第一道警訊

沒碰撞就瘀青 身體第一道警訊#民醫談養生

罹癌、服藥、缺B12,血小板易有狀況 血管是輸送血液的管道。連接動脈、靜脈的微血管,其血管壁非常薄,薄到只剩一層細胞,當然很脆弱,一旦發生碰撞,即使有時皮膚沒有出現傷口,也會讓微血管破裂、血液滲漏出來,在皮下形成血腫、瘀青。所幸,當血管受傷時,血液裡的血小板、凝血因子也會自動聚集,適時發揮作用,形成血塊,達到止血的目的。 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壽命約為十天,數量約是每立方毫米有十五萬到三十萬個左右。若是血小板數量不夠或功能不佳,有可能在小腿的表皮出現紅紅的點狀出血,手輕輕一捏,就會產生瘀青。嚴重時,會有自發性出血的現象,像明明沒刷牙,卻發生牙齦出血或在口腔黏膜莫名其妙出現血泡。而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友病),常會有肌肉或關節的深層反覆出血,若未及早診斷,有可能讓關節變形,進而影響關節的活動度。不管有沒有撞擊,卻常瘀青,有了瘀青,就不易好,該怎麼看待?本期由專攻血液腫瘤診治的陳國維醫師,分享易瘀青,如何做好日常養生。 下肢點狀出血或瘀青 血癌、肝硬化都是病因 洗澡時,你可曾注意過自己的身體嗎?有沒有無緣無故多了一些紅點或瘀青等等額外的病灶?主要分布在哪裡?瘀青是許多人身體健康出現異常的第一個表現。舉例來說:本來都好好的,怎麼突然小腿多了很多針狀出血、瘀青,很容易感覺虛弱且疲倦、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晚上睡覺時,有明顯夜間盜汗,常睡覺睡到連躺的枕頭、背部的床單,都被汗浸溼了,一經檢查,居然是得了血癌。 而小朋友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後,有時會誘發過敏性的紫斑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簡稱HSP),在肚子以下,像臀部、下肢的區域,出現紅紅微腫,大約半公分到一公分左右的斑點,這是一種血管發炎,造成皮下出血的現象,常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聯性。有些嚴重的肝硬化患者,也會出現血小板過低,而導致下肢點狀出血或瘀青的症狀。 外傷造成頭、腹部瘀青 須當心心血管或脾臟受損 即使是身體受傷、碰撞引起的瘀青、血腫,只要在一開始先用無菌紗布,在碰撞處直接加壓二十分鐘,就能減少血液外漏的情況,讓傷口較快止血,四十八小時內,可適度冷敷,避免血腫及瘀青擴大。而哪些意外碰撞所造成的血腫、瘀青,要特別小心面對?動不動就跌倒,撞到頭部,可不能輕忽!到底原因是貧血,頭很暈、已經沒有力氣,還是突然血壓降低、血壓不穩、或是已經中風、心律不整等等,除了要處理眼睛看到的明顯外傷外,也必須尋求醫療協助找到隱藏在跌倒背後的關鍵原因。積極面對,才可預防再次跌倒、頭部外傷。 腹腔的外傷,也要非常小心。舉例來說:位於左上腹,後腹腔的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也是人體血球的品管中心,會負責把老化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回收、銷毀,因是富含血管的暗紅色器官,有時會因外傷破裂、難以縫補,有可能引發致命的急性出血性休克,而必須開急診刀切除脾臟,以挽救生機。切除後,要特別注意帶莢膜細菌的感染,如:肺炎鏈球菌、B型嗜血桿菌等,建議施打相關疫苗,做好預防保健的措施。 此外,血小板或凝血功能低下引起的瘀青,也常與藥物使用,像抗生素、化療藥物或是阿斯匹靈、保栓通等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Warfarin)有關,但由於這些藥物的使用,往往是攸關性命,務必與開藥的主治醫師詳加討論,不可驟然停藥。而長期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也會因缺乏造血的原料,出現血小板過低而容易瘀血的情況,宜飲食均衡、適度補充肉類及新鮮食材。 常莫名自發性瘀青 下水宜選游泳取代泡溫泉 動不動就自發性出血,身上有青一塊、紫一塊的瘀青、口腔黏膜有血泡、解黑便,應謹慎看待,建議應到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看看紅血球、白血球等有沒有出現數量下降或功能不良的情況。若是容易瘀青的民眾,要避免搬重物,少做易碰撞的激烈活動,可選擇和緩的散步或游泳來當運動,但不建議做有衝擊性的Spa或泡溫泉、烤三溫暖,以避免皮下出血、血壓爆衝、心跳過速,反而容易讓微血管爆裂。有便秘、咳嗽困擾,也要積極處理,以免一用力造成血壓或腹內壓上升。積極處理,才可避免血管破裂,降低顱內、胸腔、腸胃道出血而危及生命的危機。 【延伸閱讀】易瘀青養生3要訣 容易瘀青,不只是體質因素,也常與藥物、營養、血液健康有關,宜找出原因,並減少便秘、劇咳、搬重物,以降低出血機率。 1)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易瘀青時,應與醫師討論、調整,不可貿然停藥。 2)可游泳、在泳池走路增加活動,讓血液流通,也較不會有碰撞、意外受傷的風險。 3)飲食均衡,盡量吃新鮮蔬果、富含造血原料葉酸的肉類及蛋類,勿過度減重。 小檔案_值班醫師 陳國維 經歷/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腫瘤科總醫師 現職/振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專長/血液良性及惡性疾病、癌症診治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跟盧彥勳學 免擦藥痠痛治法

跟盧彥勳學 免擦藥痠痛治法#民醫談養生

滑鼠傷手、久坐水腫、外傷瘀青都好用 常看球賽的球迷,對球員身上五顏六色的貼紮,想必不陌生,像是我國網球好手盧彥勳、謝淑薇,就經常被拍到肩膀、手、腳踝貼著彩色貼布進行比賽的畫面。 無藥肌能系貼紮 全靠一塊布就能減輕疼痛 而許多瘋馬拉松的跑者,也會運用這些肌能系貼紮,貼在大腿的股四頭肌增加肌力,或是用於膝關節跟腳踝的保護,預防運動傷害。但你知道嗎?這些看起來很時尚的貼布,其實跟痠痛貼布,性質完全不同,貼在皮膚上,既不會感覺清涼、沒有溫熱感,也不含任何有效的藥物成分,完全是靠伸縮彈性布及波浪膠面來減輕局部的肌肉疼痛,改善血液及淋巴的循環,以達到物理性的治療效果。就連用藥較受限的孕婦,若有下肢水腫困擾時,也可考慮使用。萬一,有皮膚敏感或痠痛加重的症狀,宜立即移除。 到底肌能系貼紮,為什麼這麼受專業運動員歡迎?怎麼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會貼久了,反而讓肌肉更無力?本期由宏恩醫院復健科團隊的洪千婷主任、侯雅娟醫師,分享肌能系貼紮的日常保健之道。 貼紮前先測試 小塊貼48小時看有無不適 一捲又一捲的粉紅、粉藍、粉紫、粉綠色,甚至白色、黑色、膚色醫療用肌能系貼布,只要是同品牌的同系列貼布,不管表面是什麼顏色,貼布的結構設計,都是一樣的,共有三層不同的結構,表層是彈性布、中間是低過敏性的膠面、底部是有虛線的背襯紙。 撕開肌能系貼布的背襯紙會發現中間的膠面是採波浪紋設計。彈性布跟波浪紋膠面會直接影響貼布的透氣度跟皮膚的互動性、固定效果。正式使用前,可先剪一小塊,貼在手臂內側、大腿內側或肚皮等皮膚較細緻的部位,做四十八小時的貼布測試,觀察是否會有皮膚紅腫癢的症狀。 除不含藥物成分較不會產生用藥爭議及藥物過敏外,肌能系貼布比一般的護腕、護膝等護具,伸展性高,較不會限制關節的活動而影響到動作及運動表現,因此,才會特別受到專業運動員的青睞。但相對來說,固定性及支撐度,也沒有像護腕、護膝等護具那麼高,優點是不會像護具用久了,肌肉力量有可能變差的疑慮。 避開敏感部位 依需求修剪不同形狀貼布 使用時,須避開毛髮多、皮膚有傷口及腋下、鼠蹊部、會陰部等敏感部位。可依用途,配合個人的體格,修剪成適當的形狀及長度,常用的貼法有爪形、I形、X形、Y形等。爪形貼布,主要用於消腫、去瘀青,像是長途飛行後或是孕婦的小腿腫脹或是外傷瘀青,都可貼爪形來消水腫、加速瘀青排除。若瘀青部位較大,還可用兩個爪形貼布,交疊貼成雙爪形來增加覆蓋的皮膚面積。I形貼布,則常用於長條肌肉的肌力促進,像是剛開始跑馬拉松時,若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不夠,就可以在股四頭肌上,用I形貼布做貼紮,讓肌肉力量更集中。 X形貼布,有分散痛點的止痛效果,像是電腦族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常是神經壓迫引起的肌肉疼痛,最適合用X形貼布來減少局部壓迫、降低痛感。Y形貼布,可放鬆肌肉,像是上班族常見的肩頸或腰痠背痛,就可運用Y形貼布來放鬆僵硬的肌肉。 貼紮後活動檢測 貼布與皮膚間不能有空隙 在修剪貼布時,會先做肌肉的延展,再依肌肉拉長後的長度,剪出適當長度、形狀的貼布,也要記得把貼布邊緣的直角,修成圓弧狀比較不會刺激皮膚或因摩擦到衣物而上翹。舉例來說:若是要紓解下背痛,會先用肥皂或酒精,清潔背部皮膚表面的油脂及汗水,不可擦任何乳液或藥膏,待皮膚完全乾燥後,再請患者往前彎腰,延展背部肌肉,量測腰窩(編按:後腰的凹陷處)到肩胛骨中央的距離,先預留五公分的固定端,再沿著貼紙的虛線,剪出Y形貼布。把固定端貼在腰眼的中央,再沿著脊椎兩側往上順貼,並以手溫輕輕摩擦貼布,幫助膠面附著在皮膚上。 貼紮後,須檢查腰部的活動是否順暢,皮膚有沒有很強的拉扯不適感,皮膚跟貼布間,可以有貼布回縮,產生的皺褶,但不能有明顯縫隙跟空洞。如果有動作受限、皮膚不當拉扯、乾癢或痠痛加劇,要馬上把貼布移除。即使沒有任何不適,每貼一到兩天,建議中間休息一到兩天,以免皮膚敏感。撕除時,可先把貼布浸溼,或是洗完澡後,趁貼布還溼潤時,順著毛髮輕輕撕除即可,千萬不可用吹風機吹貼布,以免膠面受熱後,黏得更緊。倘若貼紮後,不適症狀沒有明顯改善,宜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延伸閱讀】日常貼紮3要訣 (圖說/肌能系貼紮是利用彈性布跟波浪紋膠面的回彈拉力來牽動肌肉、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不同形狀的貼布,可產生不同的力矩及治療效果。) 1)爪形貼布去瘀血/固定端要靠近心臟,爪形貼布完全包住瘀青位置,加速瘀青消退。 2)Y形貼布放輕鬆/順著頸椎貼Y形貼布,讓僵硬的頸部肌肉,達到放鬆的效果。 3)X形貼布找痛點/把最痛的痛點,放在X形貼布的中央,先貼上,再利用貼布的四道拉力,分散局部壓迫。 小檔案_值班醫師 洪千婷 現職:宏恩醫院復健科主任 專長:運動傷害貼紮、小兒疾病貼紮 小檔案_值班醫師 侯雅娟 現職:宏恩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專長:日常保健貼紮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傷口照護 怎麼選對敷料?

傷口照護 怎麼選對敷料?#民醫談養生

反覆發炎 越容易留疤 「咦!真的嗎?」一聽到取下自己皮膚來做植皮手術的供皮區,只要貼上適合的人工敷料,除非有嚴重滲血或傷口感染,一般都不須換藥,也不太會覺得疼痛。等一到兩週後,再打開人工敷料,傷口幾乎已長好復原,一般民眾常覺得不可思議。 只要受傷時,曾用過傳統紗布當敷料,對於一天要換好幾次藥、每次換藥時,又要再面對一次傷口的沾黏、拉扯與疼痛,必定是記憶猶新。事實上,在外傷照護的領域,隨著各式各樣外傷用敷料的發展,已可運用不同的敷料,減少換藥次數及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傳統紗布易沾黏傷口 改用矽膠敷料,減少疼痛 到底傷口照護要訣是什麼?矽膠敷料、海藻膠敷料、銀敷料、活性碳敷料,究意是噱頭,還是真有其效?本期由專精人工敷料臨床運用及慢性傷口照護的葉俊廷醫師,分享幫助外傷順利復原的養生關鍵。 皮膚是隔絕病菌的保護層,身體非常重要屏障。一旦受傷,第一個須評估的重點是這是乾淨的傷口,還是有感染之虞的髒傷口?若傷口是乾乾淨淨的,就能運用封閉式換藥,有時候,可放兩、三天,甚至一週左右,再來換藥。甚至可蓋人工皮,等一段時間再打開,傷口也已長好了。 但若是滲液很多或是有污染的髒傷口,就不適合馬上包紮密封起來,也不能貼人工皮,應採取開放式換藥,甚至住進有訪客限制的燒燙傷病房,以免感染加劇。前幾天,可用無菌的生理食鹽水清理,配合適度的清創,再擦上抗生素或抗菌的藥膏,等到滲液、分泌物變少,傷口乾淨了,再視傷口狀態及滲液的量,選擇適合的人工皮或敷料做暫時的保護。 而傷口在照護時,必須保持乾溼平衡,不能過度乾燥,也不能過度潮溼。因為過度乾燥時會角質化,表皮細胞無法長上去,易讓表皮癒合停滯不前,也會讓紗布沾黏,卡在傷口上,很難換藥。但是過度潮溼又會流出太多液體,導致傷口糜爛,必須維持適度的乾溼平衡,才可讓表皮細胞維持活躍狀態,往傷口中心逐漸癒合,在換藥時又容易去除。 像是傳統的紗布,本身沒有保溼功能,很容易乾掉後黏在傷口上,換藥時,比較辛苦。若能改用表面有矽膠介質的矽膠敷料,蓋在傷口上,就不會黏附表皮細胞,撕除時會覺得比較不痛。一般來說,傷口癒合越順利,越有機會平整。可視情況,每天塗些玻尿酸藥膏或敷料,促進傷口癒合,讓表皮細胞移行的速度增加,傷口癒合後的疤痕較不明顯。 傷口在下肢易感染 血液循環差,照顧更費心 如果傷口反覆發炎、癒合過程拖得很長,疤痕就易變得坑坑疤疤。因此,傷口照護首要關鍵,就是先把感染控制好、縮短發炎期,讓傷口表皮細胞盡快增殖,從紅紅痛痛硬硬的疤痕,慢慢成熟軟化變淡。而傷口長在那裡,也會影響癒合的難度。舉例來說:若是一般健康者,血液循環供應好的頭頸部,只要能做好傷口的清創,感染的機會比起末梢循環不好又衛生情況較差的足部低很多。但若有糖尿病控制不良、後天性免疫不全症候群、肝硬化的患者,常有白血球功能不良的問題,就算是傷口在頭頸部,也還是要注意感染發炎、傷口不易癒合的可能性。 居家換藥時,須先用無菌的生理食鹽水,配合棉棒沖洗,把傷口上的滲液、舊的藥膏清潔乾淨,可減少細菌量,對傷口癒合有幫忙,若敷料邊緣有沾黏,不要硬拉扯,得用生理食鹽水沾溼,才能輕輕拉起來,再換上新的藥膏或敷料。 看傷口選適合敷料 銀敷料抑菌,海藻膠助凝血 矽膠敷料可防沾黏,那其他種類敷料的作用,又有何不同?舉例來說:淡灰色的銀敷料,含銀離子可破壞細菌的DNA,有殺菌、抑菌的功能,可用於感染控制、預防感染。而因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故,備受矚目的燙傷藥膏灼膚星,也是屬於含銀離子的乳膏。 海藻膠敷料,含鈣離子,吸收滲液後,可形成果凍狀,助快速凝血,適用於易滲血傷口;活性碳敷料,則有遠紅外線效果,可擴張微血管、增加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但活性碳吸附滲液能力有限,滲液多的傷口較不適用。恢復良好的傷口,在兩週的時間內,應可慢慢縮小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積。如果傷口一直長不好或是長好又破掉、滲液明顯變多、紅腫熱痛或有臭味、越來越痛,必須趕緊找原因。其中最常見原因是感染。 很多人受傷後,常會因疼痛、胃口不好或吃純素,無法提供足夠營養,缺乏可促進傷口癒合的維他命A、維他命C、胺基酸等等原料。葷食者,可適度攝取新鮮的魚肉。必要時,也可補充含白胺酸代謝物、精胺酸、麩醯胺酸等胺基酸成分的營養補充品來幫助傷口的復原。 【延伸閱讀】傷口照護3要訣 傷口癒合的過程中,越少發炎、感染,讓傷口的表皮細胞盡快增殖,同時有均衡的營養,癒合後的疤痕會較平整。 1)避免感染/沒有感染的乾淨傷口,覆蓋理想的敷料,可有保護、加速癒合的功能。 2)塗抹乳膏/每天塗玻尿酸乳膏,讓表皮細胞移行的速度增加,能讓疤痕較不明顯。 3)補充養分/新鮮魚肉的胺基酸,可幫助癒合,若營養不足,可補充胺基酸飲品。 小檔案_值班醫師 葉俊廷 經歷/中華民國手外科醫學會前理事 現職/林口長庚整形外科系外傷整形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部定助理教授 專長/人工敷料的臨床運用、糖尿病足及慢性傷口照護、手外傷重建整形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怎麼喝水 最護腎、最解渴

怎麼喝水 最護腎、最解渴#民醫談養生

四小時都沒跑廁所? 水喝太少警訊 夏天熱,醫院泌尿科擠滿因泌尿道結石而須以體外震波碎石機「打石頭」的患者。體內因電解質不平衡所形成的結石,對細胞來說是外來物,會導致異常的免疫反應。膀胱是個有趣的器官,當腎臟過濾出來的尿液量多時,就會引發尿意,但若排汗量多又飲水不足,使得尿液量變少時,膀胱就會像個缺水的水庫停滯不動,易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而出現泌尿道感染等不適。 同時,隨尿液電解質濃度升高,也可能在腎臟、泌尿道形成草酸鈣或磷酸鹽結石。若結晶磨擦到泌尿道,就會出現腰痛,合併有轉移至肚臍眼或腹股溝的疼痛,因此,常在半夜、凌晨痛到非掛急診不可。 水喝得夠不夠? 觀察解尿次數及尿液顏色   到底一天中哪些時段,身體最容易缺水?缺不缺水,如何從尿量或尿色來判斷?本期由專精腎臟學、食品安全風險溝通的姜至剛醫師,分享怎麼喝水最護腎的養生關鍵。 腎臟是超高效率的過濾器,可別以為腎臟濾出來的液體,都會變成膀胱裡的尿液,事實上,僅有約一%會形成尿液,經由泌尿道排除。其餘九九%的液體,都會被重新回收,繼續在體內循環。水喝得夠多,被再吸收的尿液比例會少一些,可減少尿液中草酸鈣、磷酸鈣等電解質的濃度,也讓膀胱裡的尿液量增加,早點有尿意,對於減緩泌尿道結石的形成、預防泌尿道感染,都有助益。 但怎麼知道水喝夠了沒?除了不口渴外,解尿次數及尿液顏色,也是重要指標。一般來說,健康者每分鐘可製造一c.c.的尿液,約四小時,膀胱會累積二百四十c.c.的尿液,就會想解尿。因此,若一整個早上或下午,都沒有想上廁所,即代表水喝太少,該補水了。 此外,尿液的顏色與膚色,都跟天生的膽紅素含量有關係,應為淡淡的黃色,如果尿色濃得像茶水,代表水喝得太少。倘若解出來的尿,清清如白開水,則是水喝得太多了。辦公室族群,若怕白天忘記喝水,又擔心馬克杯裝水打翻會弄溼電腦,可以準備一個有蓋的水瓶,直接放在辦公桌前,早上、下午慢慢喝掉一瓶水,就能適時補足不夠的水分。 何時最該補水? 運動、晨起與打顯影劑 人體什麼時候,普遍最缺水?當然是在炎熱、高溫下活動,最容易因揮汗如雨、水分快速散失而需要多補充些水分。像一般情況下,人體在八小時會自然蒸散的水分約是三百c.c.左右,若活動量大,有可能會高達九百到一千五百c.c.左右。如跑馬拉松或高勞力工作者,除了水分外,電解質的流失也很可觀,除了補水,也要適度補充鹽片。 而經過一晚約八小時的睡眠後,尤其是睡覺時易鼻塞、打鼾,以口呼吸的族群,水分散失會更明顯,一早醒來會特別缺水,建議可補充五百c.c.左右的水。先喝一杯二百五十c.c.的白開水,其餘可用鮮奶或無糖豆漿來補足。至於睡前要不要喝水?原則上,只要不要喝太多,比如喝個一百五十到兩百c.c.,上床前上個廁所,就不至於頻頻夜尿而影響睡眠。 此外,因健康診斷需要,若要打顯影劑做檢查,顯影劑在半小時內,就會到達腎臟,對腎臟的腎元造成負面影響,建議在檢查前後的十二小時內,都要適度增加飲用約五百c.c.的白開水,讓尿液不要太濃縮,減少顯影劑滯留在腎元的時間,以減少對腎臟的傷害。 什麼水都能喝? 慢性腎臟病患別喝紅豆水 對大部分的健康者來說,喝紅豆水、咖啡、茶來補充水分,不至於對身體有什麼具體傷害,但若是本身就有電解質不平衡困擾的患者來說,還是有可能導致鉀離子的代謝問題。舉例來說:慢性腎臟病患者,就不適合喝含鉀量高的紅豆水、薏仁水。而有鉀離子偏低困擾的患者,不建議過量飲用茶、咖啡,以免,加重鉀離子的流失。含咖啡因飲品有利尿的作用,有時也會讓水分排除更多,加重便秘的症狀,偶爾品嘗無妨,但不適合當成水的代替品。 平常喝自來水,建議先用去氯的濾水器材過濾,再煮沸至少五到十分鐘。若討厭喝白開水,可在水裡加一、兩片檸檬。如果要運用茶葉增加風味,宜慎選茶葉來源,同時第一泡茶,建議捨棄不喝。 而純水、蒸餾水、鹼性水等等飲用水,到底有無必要?純水、蒸餾水是很純淨的水。而鹼性水約是pH八.五到九左右的水,當喝進pH在七.三五到七.四五的酸鹼值範圍的人體,的確可少許調升酸鹼值,甚至有些許抗氧化效能,但若能保持運動習慣,抗氧化效能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若飲用瓶裝水,寶特瓶包裝的品質、外在溫度都易有塑化劑溶出疑慮。只要瓶身有變形會導致瓶身的化學物質大量溶出,千萬別再飲用。 【延伸閱讀】夏日補水3要訣 等到口好渴,身體已太缺水,較適合的方式是早上起床先喝二百五十c.c.開水,再視氣溫、活動量調整全天的飲水量,小口小口喝會比一口氣灌一大瓶,更有益處。 1)老忘記喝水/隨身準備水瓶,每日上午、下午至少各喝一瓶。 2)討厭白開水/含糖飲料無法取代水分,不習慣喝白開水,可加檸檬片較好喝。 3)別漏了鹽片/長時間運動,水分、電解質都會流失,除補水,也要補鹽片。 小檔案_值班醫師 姜至剛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博士 現職: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專長:食品安全風險溝通、腎臟學、毒理學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