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對癌症的認知為餘命不多,但有一種血癌其實類似慢性疾病,更常因症狀類似「自然老化」而延誤治療,那就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多數人對癌症的認知為餘命不多,但有一種血癌其實類似慢性疾病,更常因症狀類似「自然老化」而延誤治療,那就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不明原因發燒、全身倦怠而就醫,原以為只是感冒而已,豈料意外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AML)。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彥閔指出,因為患者是老菸槍,肺功能不佳、一直咳嗽,經評估後判斷較不適合使用高強度化學治療;基因檢測結果更顯示王先生屬於難治型患者,就算接受高強度且密集的化療,治療效果也不如預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9歲林先生幾年前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間,因腳趾關節腫痛,後又持續疲憊、高燒不退,在女友堅持之下送醫,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如今已在骨髓配對成功下狀況穩定。醫師提醒,若出現無碰撞卻常有瘀青、月經量大增或過久、牙齦出血不止、發燒感冒遲未痊癒等症狀,當心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逾半數都在60歲以上,治療相對困難;且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增約850位患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卻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致病關鍵 臉色蒼白疲倦 不明原因發燒 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 骨骼疼痛周文堅表示,民眾若出現以上4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雖然大部分的情況是良性疾病,但是血液癌症也是鑑別診斷之一。一旦確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是因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同時取代正常血球,可能導致這些現象: 紅血球不足:會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 異常血球大量增生於骨髓: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 血小板不足:凝血功能變差,患者可能有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臨床觀察,部分患者因長時間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找牙醫檢查,牙口卻很健康;或出現血尿以為是結石。侯信安表示,上述患者通常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再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而確診。新藥突破半年化療存活期,病患耐受性更高侯信安指出,因病情惡化快速,若是延遲就醫,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少數患者可能因此一送醫就住進重症加護病房。所幸可透過感染控制,同時進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因此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可降低疾病對身體的衝擊。很多人一聽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聯想到致命血癌,與過去治療效果不理想有關。侯信安說,過去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有共病症的體弱病患,難以承受標準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近幾年已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針對部分不同基因變異有相對應藥物,可延長存活期,並提升治癒機會。對年長或共病患者療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高,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年輕患者透過精準治療,可強化治療深度,讓骨髓移植效果更佳,大幅提昇痊癒機會。侯信安也鼓勵大眾,若有能力可積極參與骨髓捐贈,勇於救人、幫助他人延續生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普遍因走路易喘、莫名出血等原因就醫,才意外確診。「雖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惡化速度快又猛,但絕非不治之症。相反的,甚至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癌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蕭惠樺主任說明,雖然過去治療只有化療與骨髓移植,但透過完善的副作用管理,年輕患者都有一定治癒機會,不過年長或體弱患者較難承受高強度、高密度化療。所幸隨醫學進步,現今臨床治療邁入標靶世代,上述年長體弱患者可藉由創新標靶藥物,在降低化療強度的同時也確保良好預後。政府為了讓年長與多共病的體弱患者獲得適切治療,健保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有助於為患者爭取更長的存活期與更高的治癒機會。揭密消極治療原因 專家:副作用衝擊恐是主因!蕭惠樺主任說,患者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時,治療意願會因為年紀有所差異。年輕病患因為身體機能佳且對生命較有期盼,治療意願高;反觀年長族群,對於自己的身體機能較無信心,導致過度擔心副作用,常常對治療望而卻步,甚至容易因消極配合醫囑錯失黃金治療期。蕭惠樺主任分享,曾有位年長患者,因無法承受發病打擊,沒有立即回診治療,相隔數月再次出現在診間時,身體出血情況變得相當嚴重。仔細追問才發現,患者因過於恐懼化療,想藉由民俗方式「治療」疾病,豈料症狀不僅惡化,疾病控制難度更是大大提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助攻 老婦放心接受治療、擺脫疾病陰霾蕭惠樺主任強調,化療仍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主力,但是今日已經有多元標靶藥物可用,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中,除了有針對FLT3基因的標靶藥以外,去(110)年亦通過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凡75歲以上,或18歲至75歲且同時有心臟、肺臟、肝臟等功能異常者,即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在低強度化療療程中加入可促使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不僅可降低副作用衝擊,治療效果更勝傳統高劑量化療,兼具療效提升確保良好生活品質。蕭惠樺主任同步分享,一名81歲婦人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後,因為擔心自己年事已高且心臟不好,原本打算放棄治療,所幸健保已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理解藥物可以有更佳療效與更少副作用,終於讓婦人接受治療。治療後,婦人病情很快受到控制,身體機能也逐漸恢復。治療期間切莫自行停藥 當心抗藥性發生、疾病復發蕭惠樺主任呼籲,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切勿隨意中斷。癌症治療有一定過程,治療初期大部分要住院,當療程結束且病況穩定,才能出院並定期回診。若治療中斷或返家不再持續服藥,可能引發抗藥性。鼓勵患者治療期間若發生任何不適,應主動告知醫師,切莫自行停藥,讓原本控制良好病情復發,讓將來要壓制癌細胞更困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逾七旬的老翁因為貧血、牙齦流血不止而就醫,經過血液及骨髓檢查後,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收治該患者的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蔡淳光說,過往這類年長及多種共病症的體弱患者,因為難以承受高劑量的化學治療,存活期往往只有兩、三個月,甚至幾週。所幸今日臨床上有了安全性更高、療效更佳的標靶武器可使用。個案中的老翁就是藉由低劑量化療合併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成功消滅血癌細胞,爾後透過骨髓移植避免癌細胞再次增長,今日穩定控制病程超過一年半,扭轉了過往體弱患者難以存活超過半年的窘境!傳統治療體弱患者吃不消,存活期想要超過半年好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又急又兇猛的血癌,常見於年長者,我國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約60至65歲;發生率則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蔡淳光醫師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程發展快速且兇猛,為了殺死癌細胞,過往患者需要接受高劑量的化療。然而,年長及共病症多的體弱患者根本無法承受高強度化療的副作用,往往需要降低劑量或中斷治療。別說是治癒,連存活超過半年都非常不容易!」蔡淳光醫師進一步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過去長達四十年無新藥問世,整體治療成效仍有加強空間,不僅患者確診時難以接受罹病事實,醫師也很難幫助患者搶時間救命。所幸,自2017年以後,陸續有數款標靶藥物問世,其中就包含能幫助年長者及多種共病的體弱患者抗病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獲健保給付,年長及體弱患者治療現曙光蔡淳光醫師說,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沒有基因型的限制,適用對象廣泛。透過在療程中加入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患者就不需要施打這麼高強度的化療,僅需要搭配低劑量化療或去甲基化藥物,便可以有效殺死血癌細胞。且政府為了照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在今(2021)年七月將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納入健保給付,是繼FLT3抑制劑後第二款獲得健保給付的標靶藥。只要屬於新診斷的75歲以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或是介於18歲至75歲間且具有心臟、肺臟、肝臟等器官失調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就具備給付資格。蔡淳光醫師說,今日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已經日益多元,提醒民眾「421原則」,若出現「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4大典型症狀,務必到醫院進行「血液及骨髓」2項檢查,且1定要及早至血液科就醫、及早治療才能搶時間救命。蔡淳光醫師也提醒,切莫因為疫情就不敢到醫院就醫、回診,中斷治療可能導致治癒率下降、復發率提升、甚至死亡率增加。在有好藥物支持的今天,患者務必遵照醫囑,穩定回診,醫病齊心一同抗病。蔡淳光醫師也建議,若出現4大症狀想要探詢更多衛教資訊,或是想要尋找住家附近醫院及醫師進行相關檢查、治療,可點擊下方連結,進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成立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取得完整疾病介紹及治療資源。https://knowamltaiwan.org/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7月健保有條件納入血癌標靶藥給付,嘉惠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的血癌患者,同時減輕經濟負擔,已有心臟病變病史的血癌病患受惠,爭取到持續生存的機會。急性血癌病程發展快 不治療恐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66歲沈媽媽白血球、血小板偏低及貧血,年初骨髓切片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是俗稱的血癌。沈媽媽為了控制病情,採用自費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合併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兩次療程後,骨髓芽細胞與各項血液指數恢復正常值,雖然成功完全緩解病況,但昂貴的標靶藥也帶來沉重負擔。「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年齡常介於60歲至70歲間。」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冠博表示,年紀越大基因改變也越多,容易引發骨髓芽細胞變異導致白血病,患者會倦怠感、貧血、發燒等症狀,通常急性血癌病程發展快,若不治療會在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健保有條件給付 每月省20~25萬元醫藥費黃冠博指出,年輕血癌患者通常需接受標準引導性化療,但考量沈媽媽有嚴重心臟病變病史,改採副作用低的標靶藥物治療,但標靶藥多半自費,不是人人能夠負擔得起。還好7月健保有條件的將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納入給付,估計一個月約省20~25萬費用不等,嘉惠無法承受傳統化療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沈媽媽也因此看到一線曙光。經健保事前申請,沈媽媽已完成健保第一次療程,病情控制理想。黃冠博解釋,依健保給付規定要與低劑量化療合併使用,健保核准後最多可給付四次療程,讓患者經濟負擔得以喘息。建議75歲以上或未滿75歲血癌患者且有嚴重心臟衰竭、慢性肺病或肝功能異常,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可以跟醫師討論申請健保給付,爭取生存機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33歲周小姐去年因牙齦腫脹、牙床莫名長水泡、出血,至牙科診所治療,原以為是新工作壓力大所致,但牙醫發現她牙口健康,不應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到大醫院檢查,結果早上抽完血,下午她就接到醫院緊急電話,隔天確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且屬容易復發的FLT-3突變基因型,若不積極治療,三個月就命危。所幸在發病兩周內及時確診與治療,迄今一年無復發跡象。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大警訊:蒼白疲倦、無故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俗稱血癌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情總是來得又快又急,郭台銘胞弟郭台成、畫家幾米等名人都是病友。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白血病症狀不典型,容易與老化、感冒混淆,且病情惡化快,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有生命危險,被視為最難治的癌症之一,過去40年來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或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有合併症的體弱病患,因難以承受化療,存活不到半年,是最大治療瓶頸。所幸近年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可延長存活、提升治癒機會。為幫助患者及早診斷、掌握黃金治療期,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在4月21日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前夕,推出「『急』刻救援 『髓』機應變421」口訣,提醒民眾莫名出現臉色蒼白疲倦、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4」大症狀,應盡速至各大醫院內科或血液腫瘤科進行血液及骨髓「2」種重點檢測,若確診「1」定要至血液科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醫師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每年新增約800例,65歲以上長者約佔五成,40至65歲中壯年患者約佔三成。為了解我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現況,台大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深入分析2001至2015年間,我國「全民健保資料庫」、「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與「內政部死亡登記檔」三大資料庫,累積近萬名新確診個案,發現發生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標靶藥物加化療 65歲以上存活期增兩倍,65歲以下5年存活率多兩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指出,該研究處於未有任何標靶藥物問世的時期,可以明顯觀察到針對較年輕、少共病及較早確診的患者,其身體狀況可承受標準化療,整體存活期為10.2個月;無法接受化療的年長者或有共病而身體機能較差患者,整體存活期僅剩4.1個月。葉士芃表示,現在透過標靶藥物、化學治療及幹細胞移植,65歲以上長者存活期為8至10月,提升兩倍,年輕族群五年存活率60~70%,提升兩成,化療仍是重要標準治療,患者使用標靶治療搶時間改善身體狀態後,仍建議接受化療或幹細胞移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高致命性,且最難以治療的癌症之一,屬於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罹病的名人如藝人高凌風、郭台銘胞弟郭台成與畫家幾米等。其主要症狀不典型,常被當成感冒或老化,但病程惡化快速,病患確診時往往已有生命危險。為讓民眾及早察覺,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提出「『急』刻救援,『髓』機應變 421口訣」,鼓勵民眾若出現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四」大症狀,應儘速求診,進行血液及骨髓「兩」種重點檢測,且「一」定要盡速至血液科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期。4大症狀:疲倦、發燒、瘀青、骨痛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田蕙芬醫師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每年新增病例,從10年前約500例,近年提高至超過800例。好發族群為65歲以上長者,約佔5成,但也不乏中壯輩,40至60歲患者約佔三成。田蕙芬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會製造大量不正常血球,造成骨髓膨脹、骨骼疼痛症狀;因紅血球低下導致臉色蒼白、疲倦;白血球無法維持正常免疫反應,易莫名發燒;血小板無法發揮凝血功能,導致不明原因瘀青與出血。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易與感冒及老化混淆,容易被忽略,許多病患錯失黃金治療期,就診時往往已有生命危險。而目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原因尚未完全了解,但長期不當暴露放射線或化學藥劑或曾因其他疾病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者,具疾病遺傳因子或基因突變者,有較高發生風險。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醫師表示,在2017年標靶藥物上市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治療是化療與幹細胞移植。但年長者,容易因身體機能較差或合併其他共病,無法接受標準化療,或因為無法承受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年輕病患雖有七至八成在治療後可達完全緩解(癌細胞比例下降至5%),仍有五成復發機率。個人化精準治療 年輕患者5年存活率提高至6成近年多款創新標靶藥物在台上市,終於突破臨床上三種容易讓病患喪失治療信心及放棄治療的瓶頸:反覆復發、疾病控制困難、治療副作用。侯信安醫師說,將標靶合併化療可以增加緩解率、降低復發率,改善疾病控制困難的困境,減輕療程副作用。在標靶藥物介入下,不只年長患者整體存活期從不到半年,延長為10至12個月;部分年輕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將由4、5成,提高至6、7成。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醫師說,為接軌國際治療水準,學會2019年成立「台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並積極與全球權威組織「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交流,納入國際指引並考量台灣現況,發布最新版「台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指引」。透過多元評估、風險分級與精準治療三大重點,提供病患個人化精準治療。為提升民眾病識感與集結完整衛教資源,方便民眾查詢,學會成立台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https://knowamltaiwan.org),提供症狀、治療、日常照護全方位資訊。透過患者故事分享,鼓勵病患務必接受正規治療。同時提供就醫地圖,統整全台專門照顧此症的醫師名單,讓民眾可以一鍵掛號、快速獲得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