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物

爬樓梯也喘 肺癌又肺積水害的!

爬樓梯也喘 肺癌又肺積水害的!#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數千萬人的生命因癌症而消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增癌症病人人數高達1200萬人,在過去10年中,全球癌症病人約增加了20%,其中又以肺癌增長最為迅速。台灣肺癌病人人數也不容小覷,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統計,每年約新增1萬人次。由於肺癌初期沒有顯著徵兆,多數病人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透過手術治療,僅能以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為主。不可逆標靶藥物 無惡化存活率是可逆性標靶藥物的兩倍肺癌病人與家屬在聽聞化療時,往往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有病人因此放棄治療。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及基因檢測精進,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褚乃銘主任表示,初診斷為肺癌的病人皆會進行基因檢測,若檢測有EGFR基因突變,則會建議適合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針對歐洲腫瘤醫學會發表的標靶治療研究結果,第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肺腺癌,相較於第一代標靶藥物而言,不可逆標靶藥物可進一步降低約27%腫瘤惡化之風險,且兩年疾病無惡化存活率更為第一代標靶藥的兩倍以上。研究顯示,即便是肺癌晚期病人,只要第一線能精準規劃用藥策略,便有機會抑制腫瘤並延長存活期。晚期肺癌不氣餒 存活率不斷提升褚乃銘主任分享一位李奶奶的病例,過去肺癌存活率五年僅約4%,但透過醫療精進與標靶藥物治療的輔助下,即便是高齡70歲的李奶奶,目前已治療長達4年以上。起初,李奶奶因出現喘及嚴重咳嗽等症狀,經檢查發現兩邊肺部出現積水與多顆腫瘤,EGFR基因檢測呈陽性反應,立刻投予不可逆標靶藥物進行治療。2週後,多數腫瘤已縮小至肉眼看不見,較大顆的腫瘤也由7公分縮小到2公分,李奶奶爬樓梯不再那麼喘,病人與家屬對於第一線腫瘤抑制反應良好,感到非常欣慰。晚期肺癌活得精彩 國內外旅行自在遨遊褚乃銘主任表示,因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相對便利,不少病人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甚至可以比罹癌前更加豐富,從國內輕旅行、短程旅遊甚至長途旅遊的病人比比皆是,如李奶奶幾乎每半年都會走訪不同縣市,品嘗各地的美食,每年家人也會規劃一次國外旅遊。因此,肺癌病人莫因罹癌而沮喪、放棄人生,應抱持正向、積極的態度勇敢面對,與醫療團隊溝通,規劃出最適合的個人化精準治療,以延續生命,活得精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罹患大腸癌勿灰心 標靶藥物助腫瘤縮小

罹患大腸癌勿灰心 標靶藥物助腫瘤縮小#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逢佳節國人都會吃大餐慶祝,就連近期的端午節也不例外。但是高油、高鹽、低纖維的食物,吃太多容易造成腸胃負擔以及肥胖,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致一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除了與遺傳、基因有關外,精緻化飲食也是致癌原因之一,建議民眾要均衡飲食,也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直腸癌。以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紀平均約為50歲以上,但是近幾年患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陳致一醫師表示,五月時診間就出現了一位年紀不到四十歲的男性患者,經了解後,發現患者平時飲食不均衡之外,且因為工作的關係,缺少運動、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因素都有可能年紀輕輕就罹患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貧血等症狀 恐是大腸直腸癌引起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仍有相關症狀可察覺。陳致一醫師表示,如果右側大腸罹癌,可能會出現貧血、頭暈、體重減輕等症狀;倘若是左側大腸,初期症狀較多為腹痛、血便,或是排便習慣改變等。上述這些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以及輕忽,導致確診時常常已有一半的患者已是晚期或轉移的狀況。事實上,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很高的癌症。陳致一醫師指出,第一、第二期的患者,可以透過手術治療,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第三期的患者也有約6成的治癒率。第四期腫瘤轉移的患者,雖然難以治癒,但是患者若積極接受治療,遵循醫囑,大部分病人仍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助腫瘤快速縮小 評估手術切除之可能性拜現今標靶藥物及手術進步,即使是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不管是在存活率還是生活品質上,也有著與三十年前飛躍性的進步。目前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陸續取得健保給付,對癌細胞具有高度專一性及親和力,能和EGF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結合,阻斷癌細胞生長和分化,顯著降低疾病惡化風險,與化學治療併用,可達到26個月的中位存活期。在治療上,腫瘤反應率可達近6成,且患者的腫瘤有更快速縮小的情形,提供原本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新治療選擇,增加手術可能性。陳致一醫師指出,過去曾治療過多位患者,確診時都發現已有多處肝臟轉移,有些甚至合併肺部轉移,但在進行基因檢測確認RAS基因無突變後,投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治療,不僅治療後腫瘤快速縮小,肝轉移的現象獲得良好的改善,有的患者甚至可以接受進一步手術,讓腫瘤控制更加穩定,生活品質也更好。民眾應主動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致一醫師呼籲,民眾除了飲食均衡以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之外,建議也要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主動進行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除此之外,陳致一醫師也提醒,當民眾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時,更應積極求診大腸直腸專科醫師,安排進一步詳細檢查,才能「腸」保安康!

肝癌治療福音!800患者受惠

肝癌治療福音!800患者受惠#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肝癌標靶藥物治療福音!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1千名肝癌患者,自2016年11月1日起,除原本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外,健保擴大給付標靶藥物,對象為經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失敗,半年內3次(含)以上局部治療(如栓塞)無效的晚期肝癌患者,可減輕藥費的經濟負擔,預估約800名患者受惠。腹痛就醫 肝臟腫瘤宛如葡萄68歲的黃先生,B肝帶原多年,因做生意平常需喝酒應酬,一個人就能喝掉一瓶高粱酒,5年前因腹部疼痛就醫,發現右側肝臟長滿一大片腫瘤,宛如長了一大串葡萄,最大顆肝腫瘤更超過10公分,診斷為大型肝癌合併門靜脈嚴重侵犯,屬於晚期肝癌,無法開刀切除。經醫療團隊採肝動脈化療合併放射療後將腫瘤縮小至8公分,不過1年多前癌細胞復發,因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經服用標靶藥物後病情獲得穩定控制,目前已經可以到處趴趴走,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約30~40%為可接受根除性治療患者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康寧醫院副院長王鐘貴醫師表示,根據2013年國人10大癌症排行顯示,肝癌發生率掉到第4,不過死亡率仍高居排名第2,其中僅約30~40%為早期可開刀或接受根除性治療患者,其餘6~7成屬於無法根除的中期或晚期肝癌。不少患者知道罹患肝癌後變得很悲觀,或自認經濟負擔不起藥費而放棄治療,有些甚至會尋求偏方,恐提高死亡率,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療技術大幅提升,已經可以做到量身訂做的個別化治療,加上標靶藥物能有效抑制肝腫瘤血管增生,大幅提升肝癌的治療效果。初期無症狀 摸到硬塊已是晚期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成俊表示,由於肝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上腹部疼痛、體重減輕,或摸到上腹部腫塊時已是晚期肝癌,目前無法手術的肝癌治療方法相當多,醫師會評估患者肝腫瘤大小、位置及肝功能狀況進行血管栓塞、放射治療及電燒等局部治療。癌細胞復發是目前肝癌治療比較棘手的問題,反覆栓塞治療容易造成體力下降及肝功能變差,新腫瘤復發的間隔時間也會愈來愈短,林成俊醫師表示,本次健保擴大標靶藥物給付條件,除了讓患者重拾治療希望外,也減輕患者及家屬經濟負擔,只需定期服藥,不用住院、可繼續工作並維持生活品質。

標靶藥物 胃癌可多活5個月

標靶藥物 胃癌可多活5個月#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先生與胃腸道間質瘤奮鬥逾13年,當年因身體不適,檢查後發現罹患胃腸道間質瘤,期間用了第1和第2線標靶藥都產生抗藥性後,接受晚期口服標靶藥物治療,今年8月起更通過健保給付,相信可以減輕許多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的治療負擔。標靶藥物 可延長存活期4.8個月現行胃腸道間質瘤的治療方式,先採取手術切除腫瘤,如果切除乾淨無殘留,復發風險相對就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男指出,有一半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會在5年內復發,原因包括轉移或手術的腫瘤殘留,轉移部位常見於肝或腹腔,健保給付晚期口服標靶藥物,可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中位數4.8個月,對患者來說相當有利。KIT突變 Exon17基因患者佔31.5%胃腸道間質瘤採用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後,約有65.8%產生抗藥性,基因檢測發現,KIT突變,發生在Exon17基因的患者就佔有31.5%,第一線或第二線標靶藥物,對此基因突變的治療效果有限,臨床上晚期口服標靶藥物,可延長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的無疾病存活期,也包括Exon17基因突變患者。基因檢測 了解突變類型及位置台灣分子醫學會理事長曾嶔元指出,胃腸道間質瘤已確認與基因突變有關,尤其是KIT基因突變佔比達80%左右,但每人的基因不同,如果患者能透過基因檢測,先了解自身基因突變類型及位置,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和藥物,這樣的個人化醫療可對症下藥,讓標靶藥物確實發揮作用,並達到接軌治療的目標。 

術前治療 乳癌腫瘤可縮8倍

術前治療 乳癌腫瘤可縮8倍#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發生率已高達69.1%,與2004年乳癌發生率相比(48.5%),10年來已成長約4成,其中又以早期乳癌比例佔超過8成,近10年的乳癌患者年齡分布在55歲左右,年輕化情形提高,45歲以下的患者,10年來的比例成長近2成,越多女性年紀輕輕就罹患乳癌。乳癌家族史、逾45歲 屬高危險群雖然乳癌的致病原因至今仍無法明確界定,但可初步歸納出乳癌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具有乳癌家族史、年齡大於45歲以上、35歲以上生第1胎的婦女等等,以及高熱量飲食。保留乳房+放療 5年復發率低2成罹患乳癌和切除乳房兩者間不能畫上絕對的等號,雖然外科手術是乳癌最基本的治療,然而乳房全切除術與乳保留手術加上放療,2者的5年局部復發率,並無統計上的明顯差異,且乳房保留手術加上放療,還比乳房全切除術低了2成左右的5年局部復發率。罹患乳癌不代表改變胸部外觀,且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並不會因此降低了預後效果及安全性,張源清強調,手術治療可說是乳癌最基本的治療,患者不論型別,皆須經由手術切除腫瘤組織,進行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等外科手術治療。搭配標靶藥物 腫瘤可縮8倍早期乳癌是先手術切除,再用藥治療,近來新興的「術前輔助治療」,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替換治療順序,術前先用藥,再手術,不僅可藉由腫瘤對藥物反應的好壞,判斷該治療方式對於患者是否有效,給予醫師用藥選擇上的依據,預知效果。術前輔助治療適合所有類型的乳癌患者,經醫師判斷有需要,都可以進行術前輔助治療,使用術前輔助治療的成效特別顯著,以HER-2陽性患者為例,選擇術前輔助化學搭配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良好,可使腫瘤於開刀前縮小8 倍,乳房保留手術成功。 

晚期肺癌存活率低 基因檢測幫病患跟時間賽跑

晚期肺癌存活率低 基因檢測幫病患跟時間賽跑#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每年新增約一萬名肺癌患者,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晚期肺癌5年存活率少於2成。其中,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雖可使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癌細胞、穩定病情,但癌細胞基因突變速度快,平均約9至11個月就會產生抗藥性,患者得不斷更換治療方式,以期存活期延長。50歲肺癌晚期 基因檢測助用藥評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說,肺癌罹患族群主要以50歲至70歲為大宗,占6~7成,但近年門診發現,40歲至50歲族群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些人為社會工作主力,罹癌後透過基因檢測「對準」適合的標靶藥治療,不少人仍舊可以留在原有工作崗位繼續為社會貢獻。像從事製造業的病患徐先生,兩年多前因骨頭痛、氣喘吁吁就醫,才發現已是肺腺癌晚期,癌細胞已侵犯至骨頭;50歲的他正值壯年,為了家人決定積極抗癌,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是EGFR突變後,展開長達兩年的抗EGFR標靶治療,原本癌細胞已縮小、病情控制得宜,然而,去年肺部再度長出新腫瘤,顯示抗藥性已出現。在醫師鼓勵下,進行二次檢查,確認癌細胞的EGFR基因產生在T790M位置產生突變,最後醫師透過臨床藥物研究專案,申請已在美國和歐洲上市的第三代標靶藥物服用,目前病況穩定。肺癌治療個人化 爭取更長存活期王醫師表示,肺腺癌現階段治療方式已朝量身訂做的個人化醫療發展,透過發展漸趨成熟的基因檢測技術,只要確認患者體內癌細胞基因產生突變,就能進一步規劃治療計畫「對症下藥」,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和癌細胞的生長速度賽跑。王醫師說,臨床上發現,使用標靶藥EGFR抑制劑的肺腺癌患者,有5成會因為體內的 EGFR基因產生T790M二次突變,進而發生抗藥性。針對此類病患,目前ct-DNA基因檢測技術,藉由腫瘤細胞凋亡後會進入血液中的特性,只要抽血就能檢測,一旦確認T790M基因產生突變,可更換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來爭取更長的存活期。ct-DNA基因檢測方便 助醫病擬治療計畫王醫師表示,過去因為沒有抽血檢測方式,接受標靶治療的肺癌患者一發生抗藥性,得利用支氣管鏡或外科手術方式,取得肺部腫瘤細胞組織,以確認是否產生T790M突變,對於年紀太大或有心血管疾病者風險性較高;ct-DNA檢測檢體取得方便,也能快速得知檢驗結果,幫助醫病儘快擬定治療計畫。高雄長庚的肺癌整合治療團隊,結合內外科、放射醫學科及質子中心資源,可依每位病人身體狀況及ct-DNA基因檢測結果規劃治療方式,不管是手術、標靶及輔助化療、或電腦刀與質子之放射治療,都能提供肺癌患者適合自己的精準治療,與癌細胞長期抗戰。

HER2陽性早期乳癌 術前輔助治療助標記癌細胞

HER2陽性早期乳癌 術前輔助治療助標記癌細胞#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治療較棘手的HER2陽性乳癌,國際治療目標為「降低患者復發風險、保留乳房以及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然而乳癌治療藥物發展日新月異,標靶藥物已蔚為風潮,目前標靶藥物與化療搭配而成的「術前輔助治療」,也開始成為患者治療的新利器。台大醫院外科部郭文宏醫師解釋,早期乳癌的治療目標,就是希望能將癌細胞趕盡殺絕,標靶藥物發展至今甚至出現雙標靶型,可藉由標記作用、毒殺,併用化療相輔相成,目前治療上的選擇愈多,愈能有接續治療、降低轉移復發的機會。識別癌細胞特異性 助清除「有記號」之癌細胞郭文宏醫師進一步說明,癌細胞表面若沒有生物標記,往往會被當作正常細胞,很難被免疫細胞察覺,但標靶藥物可與細胞表面上的特異抗原結合,將癌細胞「打上標記」以利免疫細胞識別,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因腫瘤尚未被切除,術前若先接受雙標靶藥物加上化療的輔助療法,可誘發更多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類似「癌症疫苗」的概念,有助於產生長期的免疫效應,也有機會發現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進行治療,減少復發、提升預後狀況。而如果療程效果佳,亦是幫助醫師作為之後治療的依據,更能掌握術後治療成績。在幾個跨國臨床試驗中可證明,超過半數的HER2陽性患者術前接受雙標靶搭配化療的輔助性治療,能使腫瘤細胞縮小甚至消失不見,因此有更高的機會保留乳房及免除淋巴結清除術,五年無惡化率也高達86%,原因就在於此種較新的治療法能夠引發自身的免疫反應,提高治療效能。術前輔助治療後 腫瘤縮小至0.1公分門診中也曾有40多歲女性,HER2陽性、腫瘤4公分,原本在傳統治療上可能需做全切除手術,但因考量患者術後可能會有腫脹等不舒服的狀況,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接受術前輔助治療。治療後,腫瘤縮小至0.1公分,保留大部分乳房組織,手術過後目前仍接受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治療,病況穩定,也擁有較佳的生活型態。不過,若是三陰性乳癌患者就需考慮接續治療的藥物選擇性,可能無法施以新型輔助療法,建議患者仍應多與治療團隊溝通,參與擬訂適合自己的治療策略。

乳癌術前輔助療法 保留乳房希望增大

乳癌術前輔助療法 保留乳房希望增大#標靶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104年)8月衛生福利部核可HER2雙標靶藥物搭配化療併用,以治療HER2陽性、局部廣泛、具發炎性、腫瘤大於2 cm或淋巴結陽性之早期乳癌,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也代表著對於手術切除的患者,能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原先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則在術前使用輔助療法,也有機會將腫瘤體積縮小至可手術範圍;此外,也降低了部分病患接受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的可能性。術前輔助療法併用化療 軟化縮小腫瘤組織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游啟昌醫師表示,醫藥科技發展進步,保留部份乳房組織的手術機率提高,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的意願也提高了。門診中有位36歲的年輕患者,自己觸摸到腫塊後輾轉就醫時,病灶大小已達4.5公分,腫瘤屬HER2陽性,幸而尚未轉移至淋巴,經過雙標靶藥物併用化療後,腫瘤組織慢慢地軟化縮小,最後開刀做了乳房保留及前哨淋巴切除術,乳房部分切除檢體證實只剩纖維化組織,無癌細胞殘留,術後再持續進行輔助療法,目前病況穩定,屬於術前輔助療法控制良好的案例。另一位46歲的患者則是在摸到腫塊後,半年才在先生陪同下就醫,病灶嚴重,腫瘤已至7公分大小且腋下淋巴局部轉移,傳統上對於這樣的患者,醫師多半建議其接受全切除術以及淋巴廓清術,但在經過4次術前標靶輔助療法後,腫瘤組織軟化且縮小至3公分,再以化療接續後,更縮小至1公分,且淋巴未感染。5年無惡化率近9成 化療藥物仍為要角游啟昌醫師表示,每位患者的治療目標都不同,一開始就要訂定明確方針並提出預期效益,多種治療途徑可選擇下,若患者能達到病理完全反應、整體存活率上升、預後較佳,便是成功的治療模式。而在幾項大型試驗中可發現,透過術前輔助療法-雙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治療後,有高達近64%的病人在手術前腫瘤細胞已消失不見,五年無惡化率高達86%;對於早期乳癌患者而言,可以考慮作為完整治療處方的一部份。不過他特別提醒,患者無論接受何種治療,大約每3個月可看見初步成效,需要耐心、信心與醫師配合,不可太過心急想要頻繁更換治療模式;而化療藥物在治療中仍舊扮演重要角色,必要時可發揮接續治療的作用,也鼓勵患者可多與治療團隊討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