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

中期肝癌治療怎麼選?醫:可用「7-11標準」判斷

中期肝癌治療怎麼選?醫:可用「7-11標準」判斷#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中期肝癌的嚴重程度怎麼判斷?病患化療預後狀況可以預測嗎?85歲王先生罹患多發性肝腫瘤,透過X光發現最大的肝腫瘤達9公分,且初次使用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效果不佳,且因考慮肝動脈栓塞的副作用,後續選擇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治療後腫瘤成功縮小至4公分,體能亦維持良好。最新中期肝癌治療標準: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腫瘤總數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依照最新提出的「7-11標準」,可定義中期肝癌嚴重度,並發表治療新策略。此標準以病人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判斷非常不適合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小於等於7時,則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療效佳;而若加總介於7和11之間,即表示病人的預後介於兩者之間。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1年11月國際知名期刊《Liver Cancer》。黃怡翔指出,肝癌為台灣10大死因第2位,當單顆腫瘤超過5公分,或是多發性腫瘤大小超過3公分,即歸納為中期肝癌。雖然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為中期肝癌的標準治療,但中期肝癌的病患為異質性相當大的族群,有接近1/3的病人因為腫瘤較大和數目較多,並不利於傳統的標準療法,此類病人表現出較差的存活期和腫瘤控制率,以及較高的腫瘤復發率。多發性肝腫瘤病患異質性高,僅用傳統化療恐致肝臟衰竭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洪雅文提醒,在臨床上中期肝癌的病患需接受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但往往因腫瘤太大且是多發性,不僅療效不理想,更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近年肝癌免疫治療有不少重大突破,有不錯的腫瘤反應率,副作用也不高,病人不用擔心肝臟衰竭的風險。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懿宬建議,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超過11的中期肝癌病人,應考慮其他的治療方式,近年來國際研究已證實多種標靶和免疫治療可有效控制肝癌。以這位85歲病患為例,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對9公分且多顆大腫瘤的控制效果不但不佳,持續治療還必須面對肝衰竭的風險。李懿宬說明,若病患在一開始就能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其治療過程副作用相對輕微,結果也能更令人滿意。對於嚴重中期肝癌的病患,尋求藥物治療的方式,不僅可減少對肝臟毒性的傷害,也能達到更好的腫瘤控制效果。

患罕見肺癌6旬婦拒化療,用突破性標靶藥成功救命

患罕見肺癌6旬婦拒化療,用突破性標靶藥成功救命#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10大癌症死亡排行顯示,肺癌再度蟬聯癌症致死率之冠。但許多患者不知道的是,其實肺癌也分相當多種類,約80%~85% 的肺癌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除了約佔半數的EGFR以外,還有ALK、BRAF、ROS1、MET等基因突變型別,須配合多元標靶藥物以求最大療效。6旬婦罹罕見突變肺癌 選多元標靶藥物護生活品質一名6旬婦人因5年前確診ALK型罕見突變肺癌,因為其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擔心副作用導致身體狀態更差,對於化療一直非常抗拒。但經醫療團隊建議,接受進行可一次性找出致病基因的NGS檢測後,選擇多元標靶藥物,以換藥的方式降低其生活品質衝擊,至今婦人已經穩定控制肺癌長達5年,且每月都會定期從中部北上治療,醫囑順從度與治療成果與過去大相逕庭。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葉育雯分享,過去許多肺癌患者害怕接受化療或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後,會對原本身體精力和元氣大傷,甚至對於藥物副作用的耐受度大幅降低,造成執行醫囑時常有心無力,導致治療成效不積極,存活期往往很短。肺癌患友別灰心 標靶藥物可望接連問世葉育雯表示,其實今日肺癌已進入精準醫療世代,不僅可利用NGS檢測出不同罕見肺癌種類,一次性找出致病的變異基因,可大幅縮短確診時間,盡快執行治療;更能選擇多元標靶藥物,讓不同型別的肺癌患者都有望受惠使用。肺癌發生進展時,也能透過接續使用其他標靶藥物,達到疾病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醫師也可以依據患者的用藥考量,打造客製化療程,提升並守護預後患者的生活品質。葉育雯鼓勵罕見肺癌的患者確診時別灰心,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可預見會有更多的標靶藥物可使用,除了現有的藥物以外,未來也會另有針對罕見MET肺癌的標靶藥物問世。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補充,患者無須擔心進行NGS所費不貲,醫療團隊可依據患者的經濟狀況,選擇最適切類型的NGS並提供建議,對抗肺癌未必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建議有癌症家族史、吸菸習慣者、肺部疾病者,建議每年都要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以利在早期發現肺癌。高尚志呼籲,今日臨床上已有多元的治療武器可使用,患者務必積極配合醫囑,與醫療團隊齊心對抗肺癌,可望早日戰勝罕見肺癌,重拾美好人生。

乳癌腫如乒乓球!醫「先化療再切」保術後生活

乳癌腫如乒乓球!醫「先化療再切」保術後生活#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55歲罹患乳癌第四期的陳姓婦人,腫瘤已長到比乒乓球大並擴散到皮膚表面,造成乳房大面積破皮。經醫師評估後先進行化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開刀切除,並執行超顯微淋巴管與靜脈吻合術來預防淋巴水腫,大幅提升治療效果與舒適度。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邱郁婷說明,病患求診時左邊乳房腫塊已有一年多時間,超音波檢查發現腫瘤過大,加上腋下淋巴結擴散,若採用傳統治療觀念先切除腫瘤再進行術後化療,會對病人身體造成較大傷害。先化療後切除乳癌腫瘤 降低術後傷害成新趨勢若在手術前先進行化療,約六成病人能夠使乳房的腫瘤及擴散之腋下淋巴結顯著縮小,能夠降低病人手術傷害、縮小手術疤痕,甚至能夠進行乳房保留手術,保留大部分健康的乳房,不需要將乳房完全切除;而少數腋下淋巴結擴散不嚴重的患者,在化療過後有機會將擴散到淋巴的腫瘤完全被殺死,就能免除傳統的腋下淋巴結廓清,病人就不會再有術後淋巴水腫的情形。先進行化療再接受手術,已經成為乳癌治療的新趨勢。陳女士經化療後效果顯著,不僅突出的腫瘤幾乎完全消平,腋下淋巴結也縮小許多,但由於化療以前腫瘤實在太大,腫瘤又距離乳頭較近,邱郁婷醫師擔心腫瘤細胞藉由乳頭擴散到其他部分的乳房,因此建議陳女士接受乳房全部切除手術。腋下淋巴結的處置上,由於化療前的淋巴結擴散實在太過嚴重,化療後仍有幾顆殘存的轉移淋巴,所以依然不能免除傳統的腋下淋巴結全部廓清,以求達到更好的癌症控制。搭配整形外科 回復正常生活品質考量到陳女士還年輕,若癌症控制得當,仍然有十幾年的存活時間。為讓陳女士術後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邱郁婷醫師尋求整型外科醫師協助,為病人做淋巴靜脈重建,在乳癌手術的同時進行淋巴靜脈吻合手術,做為預防之後會發生淋巴水腫狀況。邱郁婷醫師呼籲,45歲以上沒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政府有補助二年一次的乳房攝影,若有家族史則40歲就可以做,鼓勵婦女朋友配合政府政策做免費的定期篩檢。若是自我檢查發現兩邊乳房硬度不一樣,或乳頭出現血水那樣的分泌物,就應盡快到醫院找專科醫師做檢查。

心衰竭難承受高強度化療 血癌標靶藥納健保助延命

心衰竭難承受高強度化療 血癌標靶藥納健保助延命#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7月健保有條件納入血癌標靶藥給付,嘉惠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的血癌患者,同時減輕經濟負擔,已有心臟病變病史的血癌病患受惠,爭取到持續生存的機會。急性血癌病程發展快 不治療恐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66歲沈媽媽白血球、血小板偏低及貧血,年初骨髓切片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是俗稱的血癌。沈媽媽為了控制病情,採用自費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合併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兩次療程後,骨髓芽細胞與各項血液指數恢復正常值,雖然成功完全緩解病況,但昂貴的標靶藥也帶來沉重負擔。「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年齡常介於60歲至70歲間。」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冠博表示,年紀越大基因改變也越多,容易引發骨髓芽細胞變異導致白血病,患者會倦怠感、貧血、發燒等症狀,通常急性血癌病程發展快,若不治療會在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健保有條件給付 每月省20~25萬元醫藥費黃冠博指出,年輕血癌患者通常需接受標準引導性化療,但考量沈媽媽有嚴重心臟病變病史,改採副作用低的標靶藥物治療,但標靶藥多半自費,不是人人能夠負擔得起。還好7月健保有條件的將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納入給付,估計一個月約省20~25萬費用不等,嘉惠無法承受傳統化療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沈媽媽也因此看到一線曙光。經健保事前申請,沈媽媽已完成健保第一次療程,病情控制理想。黃冠博解釋,依健保給付規定要與低劑量化療合併使用,健保核准後最多可給付四次療程,讓患者經濟負擔得以喘息。建議75歲以上或未滿75歲血癌患者且有嚴重心臟衰竭、慢性肺病或肝功能異常,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可以跟醫師討論申請健保給付,爭取生存機會。

37歲面臨乳癌復發 CDK4/6為晚期患者爭取新生

37歲面臨乳癌復發 CDK4/6為晚期患者爭取新生#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儘管多數國人對於乳癌防治均具備「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觀念,但台灣罹患乳癌的年齡逐年下修,好發年齡相比歐美國家年輕了十歲!經過確診後辛苦療程,卻又再次面臨乳癌轉移或復發的病患來說,更是承受相當大的衝擊、挫敗感,甚至陷入生活品質與經濟問題的焦慮中!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謝佩穎分享,一位30歲即罹患乳癌的診間年輕女性病患,經過標準的手術及輔助性化療、抗荷爾蒙治療後,直到37歲時卻面臨乳癌復發。身為女強人的她,仍期望持續在事業上打拼,經與醫師溝通後,採用了CDK4/6抑制劑配合抗荷爾蒙治療,搭配每個月的停經針,現在已經控制得當,也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同時保有積極、勇敢的治療態度,讓她能實踐更多理想與工作目標。乳癌定期回診是關鍵!新型標靶助力與『癌』和平共存「在罹患過乳癌的病患身上,即使經過手術、化療、放療、抗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我們仍會擔心病患身上還躲有微小的癌細胞,而這些微小不容易查覺的癌細胞,也是造成復發的來源。」謝佩穎醫師表示。由於復發初期通常自身無法察覺,建議一定要規律回診,並針對常見復發部位定期進行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另一方面,同時密切注意身體其他狀況,如果是身體反覆發生的不適症狀 (如:持續性的頭痛、骨痛),就需要回診和醫師討檢是否需要檢查,排除或確認病灶。乳癌經確診後,依照生物標記區分為ER(雌激素受體)、PR(黃體素受體)、HER2(第二型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等不同亞型,復發風險各異,甚至部分病患恐面臨三成復發轉移風險。在面對二次罹癌或治療副作用陰影下,年輕乳癌病友的心裡掙扎與恐懼可以想見。拜醫藥研發進步所賜,近年CDK4/6抑制劑、免疫療法等迎來新突破,不論停經前或停經後病患的整體存活期與生活品質皆有明顯改善!CDK4/6合併荷爾蒙療法:治療選擇多樣化,延長新生有希望!謝佩穎醫師以高達七成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說明,一旦癌症復發會以傳統型CDK4/6抑制劑來治療,而以往荷爾蒙陽性通常會施打停經針,或評估是否要手術摘除卵巢。對於正值事業衝刺、結婚生子年紀的患者來說,這樣的方式衝擊較大。隨著藥物持續進步,目前CDK4/6抑制劑合併荷爾蒙療法對復發或轉移性病患有明顯治療效用,整體存活期、無疾病惡化時間皆有大幅提升!治療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與其陷入時好時壞的擔憂心情,病患更要培養與疾病共存的心態,不要過度恐慌。醫師能夠協助病友執行最適當用藥並有效管理副作用,病友用日常的心態來調整生活,更可以透過加入病友團體讓彼此心情有交流的管道,增加正面心態。遵照醫囑平常心 維持生活品質、實踐夢想非難事!謝佩穎醫師提醒,生活作息的平常心也很重要,比方在飲食上,有些病友擔心是否不能吃山藥、豆漿等會影響荷爾蒙治療成效。但倘若不是過度攝取,其實是沒有關係的!其次就是做好自身保護,戴好口罩、勤洗手,事實上與防疫觀念也是相同。另外維持良好運動習慣,也相當重要。CDK4/6抑制劑目前已有健保給付停經後的乳癌病患,減緩許多癌友的經濟壓力。期盼日後也能嘉惠更多停經前病友。以往第一線臨床治療選擇有限,治療伴隨的副作用常讓患者苦不堪言,現今隨著新藥物持續革新,對年輕患者來說,也是人生前進的動力。圖說: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謝佩穎醫師 

化療引發貧血 造血針連打8周恐血管栓塞

化療引發貧血 造血針連打8周恐血管栓塞#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包著頭巾的患者來看診,臉色蒼白、走路有氣無力需要人攙扶,她慢慢地坐下來。「我是癌症患者,化療後出現骨髓抑制,貧血越來越嚴重、白血球也不足,打造血針改善不多。上個月回診時醫師說,紅血球生成素暫時不能打了,一方面是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是怕繼續打會出現血管栓塞,也會增加中風的機率。」貧血嚴重時療程須暫緩 影響預後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或電療時,會抑制骨髓細胞,讓骨髓造血能力變差;另外惡性腫瘤會讓身體出現慢性發炎,也會影響造血;癌症治療後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營養吸收不足,也會影響造血;還有時常抽血追蹤檢驗,也會造成血色素流失過多,這都會讓腫瘤患者出現貧血。貧血是癌症發病的主要或相關症狀,也是癌症治療成功與否的主要指標,當貧血太過嚴重時,必須暫緩或延後整個治療療程,這就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人體的紅血球生成素主要是由腎皮質部間質細胞來合成,是一種醣蛋白類的荷爾蒙,作用在骨髓上,促使紅血球前驅細胞的生成及分化,增加紅血球數量,簡單講就是幫助造血。當癌症患者出現貧血時,多會使用紅血球生成素來改善,但是,它的使用並不是無止盡的。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施打紅血球生成素可能帶來相關併發症,例如有可能會加速惡性腫瘤的生長,惡化癌症病情,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血壓增高,增加腦中風機率。所以,當使用6~8周後依舊貧血無改善,這時就不應該繼續使用。這種骨髓抑制的貧血,在中醫方面是屬於中醫「虛勞」、「血虛」、「內傷發熱」、「血枯」的範疇,近年來亦有提出新名為「髓瘀虛損」。在古代對於相關的血液疾病,就已經有不少論述及理論,從最早在《內經》提到的「腎藏精,主骨生髓」理論就為本病的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而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為毒邪,骨髓蘊毒,導致肝鬱、脾虛、腎虛為本,氣血陰陽虧虛為先,形成造血紊亂的症狀。中醫調理助攻 癌友得以繼續療程中醫治療方面,明朝著名醫家汪綺石所著的《理虛元鑑》是虛勞專書,其中提出「理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對後世影響深遠。本病治療中醫主要是以毒、瘀、虛三個方面來調理,所以解毒、活血、扶正三大治則貫穿整個療程,加上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偏失,針對性的調理例如:益氣養血、調補脾腎、填精益髓、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養陰清熱、疏肝理氣等,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經過幾周的調理,患者精神改善了,貧血也減輕很多。她回診時高興地說:「腫瘤科說我的檢查數字已經合格了,可以繼續原先的療程了,真是太好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罹癌睡再久還是累 中醫教你針灸「3穴位」

罹癌睡再久還是累 中醫教你針灸「3穴位」#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的林先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經過多次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病情穩定控制,然而這幾年來時常感到疲累,即使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疲累感仍然不減,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表現,因此求診中醫。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表示,癌因性疲憊症是長時間感到疲累或筋疲力竭的感受,不會因睡眠或休息而改善,根據研究調查,有高達92%的癌症患者有疲憊的問題,在藥物治療上西醫有精神刺激藥物、類固醇藥物等。中醫則可依患者體質調配藥物以及針灸穴位。另外,非藥物處置可透過運動、營養、心理社會和認知行為層面等來改善。藥物搭配運動、飲食 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指數也變穩定患者經過中醫診察後,給予補氣健脾藥物,如人參、黃耆、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也酌加調整腸胃道和體質的藥物,並針灸合谷、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平時配合規律的運動,以及高纖低脂、蔬菜水果、全穀類等飲食。經過三個月的調養,林先生除解決疲憊問題,連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指數也跟著穩定下來。劉家蓁提醒,癌症患者的疲憊感,大多無法透過睡眠或休息來恢復,建議有癌因性疲憊的患者就醫尋求協助,並透過運動、營養的補充,來解決疲憊問題,減輕對生活帶來的衝擊。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牽著媽媽的手,緩緩地來看診,媽媽看起來有80幾歲了,明顯的臉部水腫,短短的幾步路就顯得呼吸喘促。兒子說,媽媽罹患肺癌一段時間了,總是水腫、喘、咳,做過標靶治療,利尿劑效果不好,常常因為貧血或白血球不足就延後化療,大約3到4周做一次化療,腫瘤大小沒什麼變化,水腫也沒改變,但體力越來越差,食欲不好,呼吸越來越喘,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肺癌治療選擇多 有體力挺過療程是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超過7千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至9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保存,身體能撐過治療才算是成功,中醫這時候扮演關鍵角色。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這種肺癌呼吸喘促的情形,是屬於中醫「息賁」、「息積」、「肺積」的範疇。「息賁」最早見於中醫古籍《內皇帝經‧靈樞‧經筋篇》,到了相傳是戰國時秦越人(扁鵲)所著的《難經》中進一步提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並稱為五積病之一。唐代醫家楊玄操所著的《黃帝八十一難經注》解釋「息,長也。賁,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氣不行,漸長而通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就是描寫因為腫瘤積聚造成喘促的情形,這是肺氣鬱結,痰熱壅遏所致。腫瘤期數越後面 「痰結」調理更重要而肺癌的病因病機,在古籍《雜病源流犀燭》中提到:「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如果到了喘促息賁的階段,肺氣鬱結、痰熱壅遏,就必須在對肺癌的治療上,加上清降肺氣、滌痰洩熱的處置,尤其是腫瘤期數越後面的,與「痰結」的調理更是重要。中醫會按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不同的病程,加上搭配目前正在接受的西醫治療,給予每個人不同的調理,可以降低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的不舒服,提高整體的治療成效。「蔡醫師,我媽媽的水腫比較消了,醫院的檢查也不錯,腫瘤科醫師說接下來可以繼續療程了,真是太好了,我覺得接下來還是要中西醫一起治療,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