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普遍壓力大,生活缺少活動或空間,容易引起肥胖、腰酸背痛、心血管等疾病。且在資訊時代,國民倚賴3C設備逐日加深,日夜坐在書桌及辦公桌前、上下班交通、回到家吃飯看電視等,幾乎都是「坐著」,久坐之後,肌肉活動量減少,日積月累就會讓肌肉力量逐漸萎縮而無力,同時代謝功能降低,也就出現所謂「代謝症候群」,引發相關疾病。
都市人普遍壓力大,生活缺少活動或空間,容易引起肥胖、腰酸背痛、心血管等疾病。且在資訊時代,國民倚賴3C設備逐日加深,日夜坐在書桌及辦公桌前、上下班交通、回到家吃飯看電視等,幾乎都是「坐著」,久坐之後,肌肉活動量減少,日積月累就會讓肌肉力量逐漸萎縮而無力,同時代謝功能降低,也就出現所謂「代謝症候群」,引發相關疾病。
精神科求診的患者幾乎多少有失眠的情形,在於輕重的差別而已,幾乎每張處方都有使用安眠藥助眠,常見患者因不規律的生活方式造成不易入睡,更有不遵醫囑,或回診時間未到,就已吃完藥物或病患自覺無效而四處看診(拿藥)的情形,這樣一來雖是基於醫療上的需要,但卻過量使用藥物;而因為服用的藥物作用重覆而變成濫用。高雄凱旋醫院陳炯瑋藥師說,為了改善失眠,其實真正要做的事是改善不規律的睡眠習慣,持續多做運動;維持健康的大腦功能,逐漸減輕安眠藥的量,才是長久之道,而不是加重安眠藥的劑量。失眠是許多因素造成,是否能治癒,藥物治療只是選項之一,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與自己對生活掌握的配合度皆是關鍵。每人每日的睡眠時間並不一定是7~8小時,有些人即使只睡3~5小時,只要白天精神飽滿又沒有失眠的問題,就達到睡眠效果。每天運動的人,深睡期較長,入睡快、品質好。陳炯瑋藥師表示,安眠藥並無法讓大腦進入深層睡眠的階段,所以即使睡很久,醒來還是無法精神飽滿;安眠藥只是降低焦慮感、放鬆肌肉緊張度,能幫助睡眠,但無法提高睡眠品質。陳炯瑋藥師指出,要有好的睡眠,調整生活中的框架很重要,包括:1.找出什麼原因干擾睡眠,如有喝刺激性(含咖啡因)飲料的習慣、睡前看有刺激感官的電視節目或沒有固定睡眠的時間;2. 提昇自我管理能力,選擇自己能控制的環境,使睡眠品質佳(組織一個有效率、有活力的生活模式,改善生活品質);3. 學習肌肉放鬆的技巧(持續握拳再放鬆,或健走、甩手皆可),因為肌肉放鬆,精神也隨著放鬆,而運動也可使肌肉放鬆。陳炯瑋藥師說,人的腦部有對各種生活機能的自動調整功能,睡眠習慣可以養成,也可以調整;精神科求診的患者應有短期、適量吃安眠藥才是正確的心理準備,過量的服用安眠藥只怕會產生白天想睡、晚上卻睡不著的反效果。人的腦部調整功能也隨吃安眠藥的期間越長,調整功能也越弱。而睡眠時間並不代表睡眠品質,主要原則就是善待自己,使每晚能在固定時間睡覺,就是改善失眠的好習慣、也是最好的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99年國人的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與腎臟病分別居第2、3、5、9、10名,而上述的五種死因都是心血管疾病或與心血管疾病有著密切關聯,提醒您重視心血管疾病的威脅。馬偕紀念醫院院長蔡正河教授表示,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要如何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呢?許多的研究已經反覆證明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測的,也就是說,只要能杜絕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心血管疾病當然是可以預防的。至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包括年齡、性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與家族史,其中年齡、性別與家族史是無法改變的,而其它幾項則可以用生活方式或藥物加以控制。然而這些危險因子的影響又是如何呢?國民健康局在92年公布的台灣人口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簡稱三高)的盛行率報告中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報告顯示,不論性別只要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的盛行率皆明顯增加。而女性在60歲以前罹患高血壓的比率明顯比男性少,過了60歲後就和男性相當,至於女性在高血壓的認知、治療與控制上,依近10年來的研究顯示皆優於男性;即便如此,也只有近三成的高血壓婦女將血壓控制良好。蔡正河教授說,糖尿病的盛行率與高血壓類似,未滿60歲者,女性罹患率較男性低,但60歲以上則比例差不多。目前國際上一致認為,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度和得曾有心肌梗塞的患者相當。此外,糖尿病的人口比例目前在世界各國都持續上升,值得大家重視。高血脂的發生則可從一些健康指數觀察,一般而言,總膽固醇在50歲以前男女的差異不大,過了50歲以後,女性明顯比男性來的高。然而膽固醇有不同的成分,其中高密度膽固醇具有保護心血管防止動脈粥狀硬化的作用,也就是所謂「好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膽固醇則是一般所稱的「壞的膽固醇」。女性的高密度膽固醇在各年齡層都高於男性,而低密度膽固醇在50歲以後則比男性略高。血脂的另一成分是三酸甘油脂,研究指出,未滿60歲的女性,三酸甘油脂比男性低,過了60歲以後就高於男性了。有了以上的認識,那麼大家要如何預防自己及家人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呢?蔡正河教授指出,教大家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您每天的日常生活做起。由於三高的發生與日常中攝取的鹽分、卡洛里和脂肪有密切的關係,加上許多的研究證明鹽分、卡洛里和脂肪攝取量愈多,則血壓、血糖和血脂就會分別上升,所以建議您三餐多吃蔬菜水果,減少鹽分、澱粉類與脂肪的比重。除了注意飲食之外,運動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增加糖分的代謝與高密度膽固醇,且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防止骨質疏鬆,還可增進體能和抗老化,是十分值得我們去推廣。蔡正河教授說,至於吸煙的問題則要從各方面著手,根據多年的看診經驗發現,許多人吸煙的習慣都是在30歲以前養成,因此只要能針對求學期間與踏入職場的前幾年推廣不吸煙運動,相信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秋佳節與家人團聚,不想只在家裡吃吃喝喝、想要出遊卻不想人擠人,有什麼好的運動休閒方式嗎?
現今有些食物都會加入食品添加物,包含人工色素、人工香料,民眾才發現自己吃下許多化學物質,為了能排出體內多餘的廢物與毒素,最近的養生方法越來越強調排毒的重要,因為要先把身體內的毒素排除,才能保有健康的身體。醫師認為,我們身體的確有累積毒素,但是要透過正確的方法才能排出這些毒素,包括運動、攝取特定食物都可以排除體內毒素。開業中醫師陳朝龍醫師表示,人體的確是會累積毒素,包括吃下去的食物、食物消化後的殘渣,還有化學物質、藥品等,都是毒素的來源,所以排毒的確是有需要的,但是如果用錯了方法就不好。以中醫來說,人體排毒有三種管道,第一種稱為「汗、吐、下」法;「汗」用熱氣將體內的汗水逼出來。「吐」就是當食物還在胃中的時候催吐,這種方法對於口腔、食道有害,所以不建議採用。「下」就是透過大小便將體內毒素排出。陳朝龍醫師說,第二種排毒管道就是透過食物,有一些食物可以幫助將身體內的毒素排出,像是綠豆、仙草、銀花、甘草、木耳等等,現在的人吃得太油,可以透過這些食物熬煮後飲用,幫助排除過多的油脂與毒素。陳朝龍醫師指出,第三種排毒管道就是運動,這是最自然的排毒方法,可以透過自然流汗、增加新陳代謝。他說,現代人容易出現「勞逸不均」的現象,不是身體動得少,腦帶動得多,就是身體動得多,腦袋動得少,還有就是某些部位動得多,某些部位動得少,這些都是運動不均衡的狀態,當身體沒有全方位的活動,身體的氣血就容易停滯在少動的部位,當然就沒有辦法順利將毒素排出。此外,民間有些人會採取斷食的排毒法,陳朝龍醫師說明這種方法一定要在醫師指示下才安全,而且一次不要超過兩天,偶而斷食可以幫助身體清除不必要的毒物,但是長期的斷食會影響體內的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反而得不償失。12種最佳排毒食物 殲滅塑化劑從「吃」做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714強化身體代謝抗「塑」 蒜、薑、蜆食物爆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20「腸胃」累了嗎? 基本養生術保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956
據統計,台灣有近1成的民眾飽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困擾,尤其35歲至55歲的女性占了大多數。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原因不明,目前僅能靠著藥物舒緩不適感,但芬蘭日前最新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管多痛,平時若能多做溫和運動,就可以延緩惡化的情況。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臺北市大安運動中心為強化糖尿病人自我照護能力,呼籲熟男、熟女輕鬆做到養生好方式,從日常生活作息中重塑健康行為,提醒糖尿病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響應「防治糖尿病-健康樂活進行4」、「量(量腰圍)、測(測血糖)、輕(選輕食)、動(多運動)」,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家人朋友的配合與支持,讓糖尿病友不寂寞。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李碧慧主任指出,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工作時間延長、沒時間運動),使糖尿病的人口在近年來急遽上升。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9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主要死亡原因中糖尿病占第5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29.4,死亡百分比5.1%;臺北市大安區主要死亡原因中糖尿病占第5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25.03,死亡百分比4.38%。據統計,約有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已罹患糖尿病,三分之二的病人未能適當控制病情;國內超過三成的下肢截肢病患及超過兩成的洗腎病人,都是糖尿病所造成的。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如果及早發現且控制良好,可以減少40~60%的合併症,以獲得最理想的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延伸閱讀「防糖尿病要量、測、輕、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933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身上衣物布料越來越輕薄,原本可以靠著寬鬆或厚實外套遮掩的多餘贅肉,已經再也無法眼不見為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減重諮詢門診主治醫師蔡曜鍵指出,若是BMI>24以上的人,其實才有資格說自己胖,因為這樣才有多餘脂肪可以減少。今年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配合國民健康局所舉辦的「健康減重101、幸福臺北一等一」等系列活動後,健康減重已經可以說是今年最熱門的話題。蔡曜鍵特別表示,很多人都只想靠吃減肥藥等外在方式達到減重效果,雖然這樣在短時間之內可能可以達成目的,但也更容易復胖、造成身體負擔,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從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做起。蔡曜鍵又強調,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如果想要配合使用中醫的方式達到減重效果,一定要先找有合格執照中醫師依個人體質分型辨證,才能針對體質特點「對症下藥」。他也特別針對針灸以及近來風行的穴位埋線可以幫助減重原理提出說明,蔡曜鍵指出,經多項臨床研究等證實,針灸的確能調控中樞神經活性,降低食慾,並能針對脂肪肥厚區域,加強刺激肌肉以及脂肪組織,促進脂肪重新分配,進而達到降低體重與腰圍效果。如果希望藉由針灸來幫助減重,最好療程時間建議為一週三次。另外在穴位埋線方面,蔡曜鍵表示其原理也和針灸相似,是將人體可吸收的羊腸線,以針具置入穴道內。只是埋線可以針對一些特定穴位進行持續刺激,增加能量消耗,促進體內脂肪分解達到減重功效,而通常穴位埋線則建議療程時間為兩週一次。他特別強調,無論是想藉由針灸或是穴位埋線等方式達到減重,都是一個漸進過程,如果只期望幾針扎下去就能馬上變瘦,那是非常不切實際。蔡曜鍵表示,臨床上就有個案是以針灸埋線等方式再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等,在四個月內腰圍從38吋減至32吋,停止針灸半年後也沒有復胖情況發生。很多人都會問,到底要如何才能有效減重?蔡曜鍵認為,最佳情況是將飲食控制、運動量增加、中藥及茶飲搭配、針灸或埋線針對局部或是全身穴道刺激等方式,綜合2至3種方法搭配使用,效果會比只用單一方法來的好,除了減重效果會更明顯,身體也更健康。建議一定要選好屬於自己專用的減重計畫,持之以恆、認真執行,才能讓期望的減重成效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