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需剖腹產?妳不可不知的8種狀況

需剖腹產?妳不可不知的8種狀況#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潔雨諮詢/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 謝景璋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震宇耕莘醫院產科病房護理師 鄭靜宜因為某些原因需要選擇剖腹產,心裡忐忑不安的孕媽咪,是否知悉剖腹產進行前、中、後所要面臨的狀況有哪些呢?接近預產期的準媽咪,可能因為胎位不正、前胎剖腹產或其他原因,經醫師評估後,必須選擇剖腹生產;或因為胎盤早期剝離導致胎兒窘迫,以及產程遲滯等狀況,而需緊急剖腹產,但面對剖腹產,準媽咪是否有許多不安和疑慮?現代醫學已相當進步,準媽咪只要遵照醫師指示,做好相關準備,一切交給醫護人員,其實是不需有無謂的操心和煩惱,就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誕生!絕大部分孕媽咪皆可以採自然生產方式,只有少數產婦因為發生以下幾種狀況,才會不得以選擇剖腹生產:胎位不正:懷孕期間,胎兒隨著週數會越長越大,而且因頭部發育較發達,容易頭重腳輕,到懷孕第28~32週開始,胎兒的頭就會開始轉下來,生產時最靠近產道,如果不是頭朝下,就是胎位不正。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應該是在生產後才會剝離,但是若發生在生產前,就稱為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期剝離很容易引起出血,持續出血會造成媽咪休克,而胎兒則因為供應氧氣、養分的管道中斷,容易引起胎死腹中,所以對媽咪和胎兒都有一定的危險,假如媽咪或胎兒情況不穩定,就要緊急剖腹生產。前置胎盤:媽咪生產時,子宮頸必須張開才能將胎兒娩出,當胎盤覆蓋到子宮頸出口時,會影響生產,甚至導致胎盤出血而發生危險,這就是前置胎盤。前置胎盤可能會引起無預警性大出血,若出血量大,而造成胎兒窘迫或產婦可能有休克危險時,也會視情況需要而採剖腹產。胎兒窘迫:在待產過程中,胎兒因臍帶擠壓或胎盤功能不良(妊娠毒血症、胎盤早期剝離),導致心跳明顯下降,而出現胎兒窘迫時,必須視需要採取剖腹生產。產程遲滯:孕婦已待產一段時間,子宮頸還是無法打開,而且也沒辦法靠催生藥物協助時,可能要改以剖腹產方式。胎兒過大︰產前評估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前一胎剖腹產。其他:如媽咪本身因其他因素造成胎兒窘迫,在經醫師評估後,必要時也可能要採剖腹生產方式。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758

孕育「心」生命 先天性心臟病友順利懷孕

孕育「心」生命 先天性心臟病友順利懷孕#懷孕

在台灣,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3,也就是說每年約有2,000多名的新生兒寶寶患有心臟缺損、血管或瓣膜狹窄、血管錯位等症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早年接受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的兒童,有機會長大成人,但多數仍存有循環生理問題需要長期照護。依據健保局2000~2006年的統計資料,台灣目前有超過11萬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其中年滿18歲以上者將近三萬人(26.1%),這群病友邁向成人期後,開始面對就業、結婚、懷孕等問題,同時仍也可能罹患成人常見的其他心臟疾病。因此先天心臟病病友之照顧需要整合性的醫療團隊,提供病患專業的醫療建議與治療,但根據台大醫院的統計資料,曾在該院接受開心手術的先天性心臟病童,約有50.9%於手術復原後並未繼續接受定期追蹤,個人健康上可能埋有不定時炸彈而不自知。台大醫院於兩年前率先成立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是國內唯一針對這類病患而成立的跨科部整合性醫療中心。中心成立後由個案管理師主動找回或經轉介的失聯病友共有297位,其中178位是完全未定期追蹤病情的病友,此類病友若未定期追蹤,可能會面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運動功能變差、感染性心內膜炎等問題,若正值生育年齡之女性病友則將面對更大的懷孕生產風險。台大醫院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可以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的健康照護計畫。日前一位30歲女性病友,因打算懷孕生子,前來中心接受懷孕前評估,該病友於10歲時曾接受心室中隔缺損修補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且合併有主動脈擴大及左心室出口以及動脈瓣狹窄等症狀,如果貿然懷孕可能造成畸胎及面臨多項懷孕及生產相關危險因子,醫療團隊先為病友換豬瓣膜代替原先的金屬瓣膜,術後不必再服用任何藥物,術後一年順利懷孕,目前持續接受懷孕中追蹤,中心兩年來共完成73位病友的懷孕前評估。另有一位曾在嬰兒時期接受大血管轉位顯微手術的病友,二十多年來並未接受適當追蹤,在最近突然發生心搏過速、血壓下降的情況,經急救後評估有冠狀動脈出口問題,以及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導致心肌功能下降。緊急安排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此類病友如果術後未接受追蹤,容易發生心律不整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台大醫院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的成立宗旨之一即是希望能夠藉由整合性的醫療服務,以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醫師為主軸,結合小兒心臟科醫師、小兒心臟外科醫師、成人心臟科醫師、婦產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專科護理師、心臟功能評估團隊與社工人員等,提供整合性全人醫療服務,讓患者充分的了解自己疾病的情況,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與治療。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提供的服務有:每週二上午於兒童醫療大樓第35診設置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特別門診,除院內外轉診病患之外,病患也可以自行掛號就診,此外中心個案管理師亦積極安排連絡未能定期追蹤的病友回診,以期早期發現問題並提供及時且適切的治療,並且於必要時安排轉診復健科(運動建議及功能評估)、婦產科(高危險性妊娠及避孕評估)、基因醫學部(遺傳諮商)、心臟外科(手術評估)。在治療方式的選擇上,除了心臟外科手術之外,我們也提供侵襲性更低的經心導管手術治療,例如心房中隔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心室中隔缺損關閉器的置放,氣球導管擴張或血管內支架置放,3D立體定位高週波灼燒術治療心律不整,心臟去顫器或雙心室同步化節律器置放,短期內亦將使用經由心導管植入瓣膜的最新技術,用以治療嚴重肺動脈瓣膜逆流、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或逆流的病患。為每位患者製作個人化健康護照,內容包含疾病中英文詳細診斷及圖解說明、曾接受之特殊治療或手術、目前使用藥物與特別需要注意的狀況、日常運動以及飲食建議。不僅有助於病友了解自身疾病的狀況,在發生緊急情形或至其他醫療機構就診時可作為相關醫療人員的重要參考。對生育年齡的女性病患我們會提供詳盡的懷孕前評估,對於容易造成懷孕及生產時母親本身或胎兒風險增加的危險因素,於事前盡可能加以矯正,並且於懷孕中持續密切監測母親及胎兒的狀況。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醫療諮詢網醫療資訊網站http://www.ntuh.gov.tw/Ped/adultchd。諮詢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諮詢專線(02)2312-3456 轉 70356。

準媽媽注意!小心補過頭 妊娠紋爬滿肚

準媽媽注意!小心補過頭 妊娠紋爬滿肚#懷孕

懷孕的婦女在迎接新生兒到來的喜悅的同時,許多人也為隨之而來的生理變化感到煩惱,其中尤其是「妊娠紋」,是許多準媽媽們最大的美麗天敵。國人普遍相信「一人吃 兩人補」的傳統觀念,但要是補過頭而產生花肚皮,影響美觀,恐怕得不償失。醫學專科診所高麒富醫師表示,妊娠紋出現的原因,是由於懷孕媽媽飲食所攝取的營養成份轉化為脂肪囤積在皮下組織,而隨著媽媽的腹部快速膨脹,此時表皮和真皮這兩層組織能夠配合延展的速度,而皮下組織就無法跟得上腹部膨大的速度,以至於皮下組織所富含的膠原蛋白纖維、甚至於彈性纖維經不起擴張而斷裂。妊娠紋整體表現在身體外觀,就是線狀、凹陷、呈紅色的妊娠紋,起初的顏色為紫紅色或葡萄紅色,漸漸會轉變成白色。妊娠紋形成的部位,是以腹部為最多,因為腹圍在妊娠期間,膨脹的比率最大,其他較常 見的地方,包括有乳房周圍、大腿內側、及臀部。這些地方,乃因組織伸張程度較大而造成妊娠紋。妊娠紋的範圍,有大有 小,大到上是以肚臍為中心,形成多環形分佈。小則只有腹部外側或大腿幾條而已,大則整個腹部及下胸部皆有,肥胖紋也是類似的道理,包括突然長高、發胖或是由胖轉瘦,都會造成紋路。個別的妊娠紋或腹部鬆弛的成因不同,以及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治療方式也都不一樣,可以在不動刀的前提下,大幅改善妊娠紋及肌膚鬆弛。醫學專科診所高麒富醫師最後表示,懷孕婦女的體內荷爾蒙有了重大的變化,體重也會隨著胎兒生長及速上升,為了防止出現姙娠紋,孕媽咪千萬不可任由體重無限上升,良好的體重管理再輔以滋潤性強的乳霜產品,是杜絕花肚肚的不二法門。

懷孕出現高血糖 孕婦該如何吃?

懷孕出現高血糖 孕婦該如何吃?#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台中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黃斯哲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何文光平時沒有糖尿病,孕期為何出現高血糖?該如何控制血糖值?以及真有妊娠糖尿病該怎麼辦呢?飲食控制將是治療的第一步。要孕育一個新生命,媽咪的身體在懷孕十個月當中,會因不同階段而產生不同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媽咪的體內多了一個胎兒以及胎兒從母體吸收養分的管道~胎盤,當寶寶逐漸長大,一些懷孕後才會產生的症狀便會陸續出現。這些症狀在懷孕初期並不顯現,會在懷孕一段時間後才出現,就像這篇文章所要談到的妊娠糖尿病,一般約在懷孕7個月前後才會發生,例行性產檢的尿液檢查並無法篩檢出妊娠糖尿病,在這個階段必須配合自費的血糖檢查,才能進一步確認孕媽咪到底有沒有得到妊娠糖尿病,也才能做進一步的飲食控制與治療。台中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斯哲指出,尿液檢查是例行性產檢會施行的項目,因為檢查方式方便快速,每一次產檢都會做,但是尿液檢查只能初步篩檢出孕婦是否有異常狀況,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何文光也表示,尿液檢查可以檢測出孕婦有無泌尿道感染、發炎細胞、異常細胞、蛋白尿等等症狀,但兩位醫師都表示,光靠尿液檢查是測不出孕婦是否已經患有妊娠糖尿病。黃斯哲醫師表示,要檢查是否患有糖尿病,都是以血中糖分濃度當指標,血糖正常的數值要在140mg/dl以下,未懷孕時尿液中的糖分經過腎臟的吸收過程,較不容易測量出來,通常血糖要高過180mg/dl尿液中才會測得到。尿液檢查的報告會以一個「+」至四個「+」的符號來呈現檢查結果,「+」愈多代表異常指數愈高,但並無法得知身體內糖分含量的真正數據;但是懷孕時,因為孕媽咪血液量為未懷孕時的一倍半,所以每天腎絲球過濾及重新吸收的工作量加大,有時會在沒有血糖異常的情形下,因為回收糖份不完全,而在尿液檢驗時呈現有尿糖的情形。但妊娠糖尿病無法在懷孕早期檢測出,若是孕婦懷孕前沒有得糖尿病,大約在懷孕24~28周左右可以自費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以測量血糖的方式,進一步得知自己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延伸閱讀「血糖值不合格」: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615

早期肝炎易忽略 孕婦當心!

早期肝炎易忽略 孕婦當心!#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台中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黃斯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林靜儀「肝好,人生是彩色的;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但如果媽咪來不及治好肝炎,卻已懷有身孕,有沒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事呢?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它負責處理所有吃進的、吸入的,或經由皮膚吸收進入體內的幾乎所有東西,而且肝臟還具有分解對人體有害毒素的功能。肝對人體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器官,但是一般肝臟發炎時,人體並不會有特別的感覺,因此許多人容易輕忽肝炎。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包括A型、B型和C型肝炎病毒,這三種肝炎症狀類似,其中國內常見對孕媽咪與寶寶影響最大的就屬B型肝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資料,一般罹患肝炎發病通常是潛伏性的(慢性的A型、B型和C型肝症狀類似),會伴隨著厭食,隱約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有時會有關節痛和出疹,可能沒有發燒或只是輕微的發燒(約37或38℃),通常在出現前述的症狀1至2週後會發生黃疸。台中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斯哲指出,通常A型肝炎都屬於急性的發作,傳染途徑以飲食為主,像是吃到不潔的食物與水。得到A型肝炎後的潛伏期約2至7天會發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靜儀也指出,急性發作的肝炎會讓你感覺像是得了一般感冒,會有點累、沒什麼胃口,多數人過一陣子不舒服的症狀就會消失,身體會恢復成沒被感染的狀態,而且得過A型肝炎後體內就會產生抗體。黃斯哲醫師表示,台灣並不是A型肝炎的流行地區,大部分的餐飲衛生都良好,在國內得到A型肝炎的機率很低,所以即便現在有發展出A型肝炎疫苗,也不需要特別去施打,除非要去東南亞等較為落後的地區蜜月旅行,有可能在蜜月期間或之後懷孕的狀況下,可在出發旅行之前施打A型肝炎疫苗,減少得病的機會;另一種狀況是孕媽咪若是在懷孕期間接觸過得了A型肝炎的病人,也可以趕快打A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來預防。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614

待產階段的身體變化 妳了解多少?

待產階段的身體變化 妳了解多少?#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余靜雯諮詢/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蘇鴻文      馬偕醫院婦產科門診護理師 陳碧雲越接近生產的時刻,準媽咪越擔心:「我什麼時候會生呢?」、「該怎麼判斷我要生了呢?」…,其實當寶寶要誕生之前,身體會出現許多徵兆,而「如何察覺產兆?」就成了每位新手媽媽必修的課題。懷孕37週後正式邁入待產的階段,也意味著寶寶隨時都會出生,此時,孕婦的身體會開始出現一些變化,為生產作準備。通常在生產前兩週左右,許多準媽媽會發現原本隆起的肚子有逐漸下移的趨勢,呼吸也會變得比較順暢,胃所受到的壓迫感減少了,全身湧起一股「輕鬆感」,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表示,這是因為胎兒的頭部已經進入骨盆腔的緣故,這種情況在初產婦身上特別明顯。也因為胎頭位置逐漸降低,有些孕婦甚至會有便意與頻尿的感覺,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需特別緊張。此外,部分敏感的孕婦可能會察覺胎動減少了,除了因胎兒成長迅速,羊水減少,胎兒可以活動的空間相對的減少之外,胎頭進入骨盆腔更使得胎兒「行動不便」。至於胎動的次數多少算是安全呢?目前尚無定論,因為胎動的次數因人而異,而且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也不同。蘇鴻文醫師倒是建議孕婦最好利用睡前靜躺在床上時觀察胎動,只要在2個小時內可感受到10次左右的胎動,就可以放心。不過出現上述的情況,並不足以代表馬上要生了,到了真正生產的時刻,有些人會有痛經的感覺,有的人會腰痠、下腹悶痛、肚子有下墜感,這些都可能是子宮活動加劇,即將生產的徵兆。一般而言,當出現落紅、破水、規律的陣痛三大產兆,就有可能是寶寶要誕生的徵兆,值得一提的是,這三種狀況不一定會一起出現,也沒有一定的出現順序,但只要有任何一種狀況發生時,都有可能即將分娩。當進入產程時,子宮頸會開始變薄,子宮頸口上的黏液會隨著掉下,這時微血管也開始破裂,陰道會摻雜一些粉紅色或暗紅色黏液分泌物,這就是所謂的「落紅」,屬於正常生產前的前兆。落紅後通常不會馬上生產,如果尚未出現陣痛或破水等其他產兆時,準媽咪可以先洗澡,然後再前往醫院檢查,醫師會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再建議準媽媽先回家休息或直接入院待產。比較擔心的是有部分的出血並非落紅,而是意味著某些警訊,孕媽咪不可不慎。例如:可能出現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等危險情況,蘇鴻文醫師指出,如果孕媽咪發現流出來的分泌物是血紅色,甚至是鮮紅色,出血量如同月經來時的量甚至更多,這時就該盡快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452

選定時辰剖腹生產 小心新生兒降低抵抗力!

選定時辰剖腹生產 小心新生兒降低抵抗力!#懷孕

日前見網路新聞,成大醫院小兒科林毓志醫師大力呼籲: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三十九週之前選擇性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黎璧賢醫師表示,相信大家都希望寶寶及準媽媽從懷孕、生產、產後都順利平安。可是,上天祝福的美意,常常無心或有意被破壞或阻礙。破壞阻礙的原因包括:讓不夠成熟的生命提早落地,讓寶寶無法順利得到母乳的種種好處…。黎璧賢醫師說明,正常懷孕四十週足月,然後自然生產,接著母乳哺育。據研究,剖腹產比自然產的寶寶死亡率高出1.9倍,罹病率高出6.7倍之多,尤其是有關呼吸困難的疾病。林毓志醫師引用的資料:「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發現,兩萬四千名母親懷胎三十七週後剖腹產下的足月嬰兒,他們出現呼吸問題的機率,幾乎是懷孕三十九週剖腹產下的嬰兒的2.5倍;懷孕三十八週出生的嬰兒,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比三十九週剖腹產的嬰兒高七成;就算只早於三十九週期滿前幾天,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提高約兩成」。黎璧賢醫師表示,如果剖腹產的風險,再加上未足月的危險,猶如雪上加霜。想讓新生命擁有好的開始乃是人之常情,但若寶寶未成熟準備妥當,大人們卻忙著算命,選定所謂好時辰,要求產科醫師提早剖腹,是非常冒險的事情。黎璧賢醫師進一步說明,母乳是最天然、營養又健康的寶寶食物。哺餵母乳除了吸收好,又因富含抗體、活細胞及各種生長因子,可以讓寶寶免疫力強,長得好又健康,減少肥胖、糖尿病及過敏疾病的可能。而這些好處都是配方奶所無法提供的,因為牛奶原是準備給小牛吃的,配方奶只是改良的牛奶而已,絕對無法取代母乳。哺育母乳,也降低媽媽產後大出血、乳癌及卵巢癌的風險,更可增進親子情感。可是剖腹產的媽媽常因麻醉藥、傷口疼痛等等干擾,使得母乳哺餵比自然產者困難許多,也需要更多的協助及支持才能哺乳成功。黎璧賢醫師鄭重呼籲所有的準媽媽,為了寶寶及您自己的健康,千萬不要再迷信看時辰剖腹產,尤其不要小於懷孕三十九週的剖腹產。

高血壓孕婦注意!醫師籲:知道懷孕 就要立即調整藥物

高血壓孕婦注意!醫師籲:知道懷孕 就要立即調整藥物#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諮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蘇棋楓      台中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烜儒高血壓與低血壓對孕媽咪有影響嗎?答案是高血壓影響甚鉅,低血壓小有影響,孕媽咪可不能輕忽! 無論是原本就患有高血壓或是懷孕之後才得到妊娠高血壓,這些都屬於高危險孕媽咪族群,不但媽媽本身在生產過程中危險性高,胎兒也有早產或是胎死腹中的危機,所以高血壓孕媽咪一定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控制飲食,或進行持續性的藥物治療。至於低血壓雖說對懷孕與生產的影響較小,但因低血壓引起的頭暈、心悸等問題,依然困擾著許多孕媽咪,此時可以配合飲食與運動來改善。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棋楓指出,本身就有高血壓的孕媽咪屬於慢性高血壓患者,平時就需服用高血壓藥物,但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中有幾種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懷孕後不能繼續服用這些藥物,媽咪在得知懷孕之後,一定要馬上告知婦產科或心臟內科醫師,醫師會為孕媽咪調整用藥,選擇不會傷害胎兒的藥物繼續服用來控制高血壓。台中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烜儒也表示,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是不能擅自停藥的,因為患有高血壓的孕婦屬於高危險群,必須要控制好血壓,以免在懷孕及生產過程中造成危險。若是剛懷孕1個月,在不知道自己已懷孕的情況下繼續吃高血壓藥物,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蘇棋楓醫師表示,高血壓藥物屬於長期作用的藥物,必須吃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所以懷孕初期尚未改藥對寶寶影響不大,但若是已經知道懷孕了,就一定要立即調整藥物,才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一般人正常的血壓是收縮壓在120mm/Hg以下,舒張壓在80mm/Hg以下,若收縮壓在140mm/Hg以上,舒張壓在90mm/Hg以上就是高血壓,張烜儒醫師表示,量血壓是產檢的例行項目,當孕媽咪在產檢中量出的血壓高於標準時,通常會請孕媽咪休息一下再量,因為有的孕媽咪看醫師會緊張導致血壓上升,或是到院前有較劇烈的運動也會讓血壓上升,但如果休息過後再量還是超過標準,就表示患了高血壓,通常會請孕媽咪先做飲食控制,希望將一天的總鹽量控制在3至5克內來降低血壓。蘇棋楓醫師也表示,鹽分過高會讓身體中的水不容易代謝出來,而讓血壓升高,所以鹽分的控制相當重要,他建議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太鹹的食物一定要避開;其次,咖啡與茶也會引發高血壓應該避免飲用,還有油炸類與高熱量的食物都應盡量少吃。除了控制飲食,作息最好也維持規律與正常,因為像熬夜也會導致血壓不穩定,最好能有規律的運動,對控制血壓會有幫助。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45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