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於民國82 年已經正式邁入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今十多年當中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逐漸嚴重。有很多老人也罹患失眠、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但由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治的比率通常很低,使老人憂鬱比一般年齡層更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認為老年人對生命感到無力、無望是通病,因此疏於注意。當發現家中的老人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或經常失眠,卻以為是「年紀的關係」或癡呆的緣故而置之不理的話,是相當危險的,不僅可能因此延誤就醫,更可能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有必要考慮憂鬱症的可能,需盡早請教專業醫師。企圖自殺的老人,幾乎有一半以上罹患憂鬱症,如果能提早治療,其預後常常是不錯的。廣泛使用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BSRS-5)和老人憂鬱量表(GDS)可偵測老人自殺意念和了解心情憂鬱程度,另強化張老師及生命線的諮商功能、增進心理衛生服務處所和非營利組織資源的可近性、廣大宣導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皆有助於預防老人自殺。子女們可多關懷家中老人,實行「每周一通電話問候,每月一次探訪聚餐」,多陪伴、多傾聽。發揮1問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應用心情溫度計,關心長輩身心健康,以簡單五題問答了解長輩情緒困擾的程度,若總分在6分以上,可陪伴長輩紓解壓力,若維持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情緒困擾,請記得陪伴長輩尋求專業醫療資源的協助,才能維護身心健康,樂活銀髮生活。

季節轉換引起憂鬱 別讓「心」感冒了!

季節轉換引起憂鬱 別讓「心」感冒了!#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最近有覺得我越來越不快樂嗎?時常就會很煩很悶,甚至睡不好、淺眠或睡不著。這是算有憂鬱症或是別的症狀嗎?其實季節因素也是引發病況不穩定的危險因子之一,尤其是春夏、秋冬季節交替之際,更容易提高季節型憂鬱症的好發機率,甚至是長時間沒有曬到太陽,長期處在陰暗環境,都有可能間接影響腦部內分泌運作,因此身體的適應能力下降,進而造成情緒的波動,並出現情緒不穩定,嚴重則會演變為憂鬱症。所謂的憂鬱症,通常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常見的疾病,但往往因為自己忽略,錯失及早治療的良機,憂鬱症甚至不是個性抑鬱、內向寡歡者的專利,情緒起伏極大,也是致病的根源,例如平日工作過於狂熱,深獲人緣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因為長期送往迎來,呈現亢奮情緒,過於配合週遭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自我。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憂鬱症、癌症及愛滋病列為21世紀人類的三大疾病,更是失能疾病第ㄧ順位。依照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以下9個症狀,包括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體重下降(或增加):食慾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等負面想法。無法專注、無法決斷:思考遲緩、矛盾猶豫、無法專心。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如至少5個症狀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2週,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就要小心可能罹患了憂鬱症,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響應憂鬱症篩檢日 為自己的情緒把關

響應憂鬱症篩檢日 為自己的情緒把關#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2020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至1/4。因此,彰化縣衛生局為響應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六之「憂鬱症篩檢日」, 結合縣內23家醫院將在今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陸續舉辦推廣活動,內容包含認識憂鬱症、紓壓及自助助人講座、情緒量表索取及篩檢、專業諮詢、預防宣導海報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歡迎民眾歡迎踴躍參與,共同關心憂鬱症相關議題。報告顯示基層醫療門診病患中約有50%的憂鬱症患者未被基層醫療單位診斷出來。許多患者會合理化自己的症狀,不會尋求醫療或不願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憂鬱。可是許多的研究發現,憂鬱問題沒有處理,反而增加許多不必要的治療與檢查所造成的醫療花費,造成社會經濟負擔。此外,憂鬱症患者家屬在長期照護的壓力與擔心患者自殺的不安感,易造成家庭失和、離婚、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等問題,又可能引發照顧者的憂鬱一併發生。這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彰化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憂鬱情緒不等同於憂鬱症,但早期的預防與關懷協助將可以大大降低憂鬱症的罹患機率,隨時注意自身與他人的憂鬱情緒,適時尋求支援與協助,以維護身心健康,並共同參與響應「憂鬱症篩檢日」活動,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增加民眾疾病預防與治療保健的觀念,為自己的情緒把關。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期台灣物價上漲,人民生活壓力漸大,部分公司更是因為業務緊縮造成大規模裁員,面臨這樣的打擊,上班族各個人心惶惶,擔憂工作不保、心情七上八下等,有些人甚至開始有注意力無法集中、急躁不安,甚至有萬念俱灰的絕望感,小心這是憂鬱症的徵兆。開業診所賴清旭中醫師表示,社會步調緊張、景氣不振、經濟壓力與憂鬱症的成長比例都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中醫臨床觀察,出現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不願與人互動、失眠、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等,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病患。賴清旭中醫師說,中醫上治療憂鬱症會從肝臟入手,並且兼治心脾,因為患者心情上的鬱悶,容易心火旺、對肝產生負擔,五臟六腑都會失調,造成更多疾病。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中醫學上將憂鬱症大致分成三類,第一,肝氣鬱結型,過度壓抑情緒造成氣鬱,可用四逆散、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第二,心肝火旺型,容易有口乾舌燥、情緒不穩現象,可用清心蓮子飲等治療,第三,氣血不足型,患者容易失眠、頭暈、月經失調等,這時可用甘麥大棗湯、歸脾湯來治療。面對沉重的壓力,要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呢?賴清旭中醫師表示,少吃油炸、高熱量的東西,因為憂鬱症的產生常常是因為心火旺、肝氣不順造成,賴清旭中醫師提供一個簡單的抗憂鬱方法,那就是泡玫瑰花飲,因為玫瑰花具有活血舒肝的功能,且香味上也大受一般民眾喜愛,能讓人心情舒暢;當然也可以透過適量的運動來發洩壓力,總之要盡量使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安神鎮定,度過這段不景氣的日子。

調查:特殊兒童遭排擠 恐致嚴重憂鬱

調查:特殊兒童遭排擠 恐致嚴重憂鬱#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對抗慢性疾病或是發展障礙已經足以讓孩子感到沮喪,然而,若因此被同儕冷落、忽視和霸凌更是讓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感到焦慮和憂鬱的主要原因。這是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argaret Ellis McKenna醫師主持,針對霸凌、冷落以及慢性疾病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心理健康上的影響進行調查所下的結論,並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小兒科學術協會年會所發表。參與研究的孩子年齡介於8至17歲間,研究者利用他們到兒童醫院例行門診的機會進行調查,總計有109位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親或監護人完成焦慮和憂鬱症狀篩選的問卷。此外,孩子們同時也接受評估是否曾經受同儕霸凌或排擠。這些孩子主要的診斷包括注意力缺損/過動症(39%)、囊腫性纖維化(22%)、一型或二型糖尿病(19%)、鐮狀細胞性貧血(11%)、肥胖(11%)、學習障礙(11%)、泛自閉症障礙(9%)以及身材矮小(6%),部分的孩子則有上述一項以上的診斷。研究指出,根據這些孩子填寫的問卷結果顯示,被霸凌和或是被排擠是預測憂鬱和焦慮症狀增加的最強指標;若同時考慮父母和孩子的問卷結果,則被排擠是最強的指標。身心醫學科醫師吳佑佑指出,對於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等疾病患者來說,由於患者本身語言表達及理解上的問題加上情緒處理的困難,本來就可能讓患者在與人相處上會產生問題。年齡小的孩子之間會受大人們的影響,大人對疾病的認識及態度更為重要,也就是平日最常和孩子相處的老師與家長,如果能夠用平常心、正確的認知來看待他們的特殊性,相信對於孩子間的相處是會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對患者而言,適當的介入,如社交技巧的訓練、藥物治療等,也是不應被忽略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 如同當我們被孤立或被排斥會有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覺,長期處在此狀態常常也會因人際關係不良造成心理壓力。兒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自信建立的重要時期,會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人際關係不良的改善上,我們可用社會技巧訓練,從打招呼、輪流、分享、合作等技巧著手,目的即是建立友伴及群體的關係,皆在維持好的感覺。上述研究提到特殊兒受同儕排擠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改善之道不單從同儕著手,家人與老師更是首要關鍵,學校也應有清楚的政策,預防特殊兒童被排擠的問題。

特殊兒受同儕排擠 罹患憂鬱症風險增

特殊兒受同儕排擠 罹患憂鬱症風險增#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對抗慢性疾病或是發展障礙已經足以讓孩子感到沮喪。然而,被同儕冷落、忽視和霸凌更是讓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感到焦慮和憂鬱的主要原因。根據一項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小兒科學術協會年會所發表的研究指出。該研究由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argaret Ellis McKenna醫師主持,針對霸凌、冷落以及慢性疾病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心理健康上的影響進行調查。參與研究的孩子年齡介於8-17歲之間,研究者利用他們到兒童醫院例行門診的機會進行調查。總計有109位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親或監護人完成焦慮和憂鬱症狀篩選的問卷。孩子們同時也接受評估是否曾經受同儕霸凌或排擠。這些孩子主要的診斷包括注意力缺損/過動症39%、囊腫性纖維化22%、一型或二型糖尿病19%、鐮狀細胞性貧血11%、肥胖11%、學習障礙11%、泛自閉症障礙9%以及身材矮小6%。部分的孩子有一項以上的診斷。研究指出,根據這些孩子填寫的問卷結果顯示,被霸凌和/或是被排擠是預測憂鬱和焦慮症狀增加的最強指標。若同時考慮父母和孩子的問卷結果,則被排擠是最強的指標。宇寧身心診所吳佑佑院長認為,對於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等疾病患者來說,由於患者本身語言表達及理解上的問題加上情緒處理的困難,本來就可能讓患者在與人相處上會產生問題,年齡小的孩子之間會受大人們的影響,大人對疾病的認識及態度更為重要,也就是平日最常和孩子相處的老師與家長,如果能夠用平常心、正確的認知來看待他們的特殊性,相信對於孩子間的相處是會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對患者而言,適當的介入,如社交技巧的訓練、藥物治療等,也是不應被忽略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 如同一般當我們被孤立或被排斥會有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覺,長期處在此狀態常常也會因人際關係不良造成心理壓力。兒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自信建立的重要時期,會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人際關係不良的改善上,我們可用社會技巧訓練,從打招呼、輪流、分享、合作等技巧著手,目的即是建立友伴及群體的關係,皆在維持好的感覺。上述研究提到特殊兒受同儕排擠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可想一斑,改善之道不單從同儕著手,家人與老師更是首要關鍵,學校也應有清楚的政策,預防特殊兒童被排擠的問題。

公視新聞/海大研發飲品 可改善憂鬱

公視新聞/海大研發飲品 可改善憂鬱#憂鬱症

(公視晚間新聞)海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活性乳酸飲料,裡面含有可以放鬆腦神經的人體「胺基丁酸」(GABA),研究團隊經過動物實驗證明,它可以改善老鼠的憂鬱行為,效果就跟常用的抗憂鬱藥物「百憂解」差不多。就是這瓶茶褐色的乳酸菌發酵飲料,經過國內學者研發證實,它不僅可以改善人體的腸胃道,還有抗憂鬱、預防老年癡呆症,以及安定神經、幫助睡眠等功能。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國珍:你要安眠,你一天只要吃個30毫克,所以你睡覺之前呢,你差不多只要喝個2至3CC,就可以幫助你很好睡眠。研究團隊利用米飯培養冬蟲夏草,從剩下的廢棄物米基,再加上一種新的乳酸菌株,混合發酵製作出這款活性乳酸飲品,而裡頭的GABA,也就是人體「胺基丁酸」含量多達15毫克,動物實驗證實可以改善老鼠的憂鬱行為,效果跟抗憂鬱藥物「百憂解」差不多,也不會出現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副作用。三總精神科主任葉啟斌:不只在憂鬱症,在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目前都已經知道(和GABA)有關係,不過這樣關係的專一性,還有待去驗證。醫師表示,GABA「胺基丁酸」是腦部會自然分泌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以放鬆腦神經,服用含GABA的食品,是可以做為憂鬱症患者在藥物之外的輔助治療。※新聞內容及影片由公視晚間新聞提供。

治療憂鬱症需時間 痊癒並非遙不可及

治療憂鬱症需時間 痊癒並非遙不可及#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自殺事件頻傳,許多都是與現代文明病「憂鬱症」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憂鬱症已和後天免疫不全症並列二十一世紀三大殺手之列;憂鬱症是一種會影響一個人情緒、思想、行為、活力甚至身體機能如睡眠及飲食的疾病,並不是一種會迅速消失的情緒低落,也不是個性軟落的現象,影響所及除情緒憂鬱更會延伸至人際,家庭以及工作功能,若不治療,對生活的傷害可想而知。憂鬱症本身可說是異質性相當高的疾病,簡單區分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生物和社會因素,兩者皆在憂鬱症病因上扮演重要角色;生物因素指的是腦內神經細胞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如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社會因素則包含種種原因如人際、工作困難,婚姻,經濟以及疾病等;雖然如此區分,但在臨床上大多數的案例其實很難二分法為單一因素引起的,大都包含生物及社會因素的致病因子,目前研究上也發現長期處在壓力下也會使原本處於動態平衡的神經傳導物質變得失衡,這也加速疾病的產生。目前首重藥物治療,新一代藥物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等均較早期藥物具有更少的副作用,患者的適應性也提升,療效也獲得肯定,大部分患者在開始用藥幾天內就能適應副作用而不再感到不舒服,若是長期仍覺得副作用難以適應緩解,在換藥後也都可以改善,千萬不要擅自停藥,影響療效,使得症狀又再惡化,反而變成更難治型的憂鬱症,一般建議在度過急性期後可以持續藥物治療,這是我們稱為的維持期治療,提升自己的情緒免疫力,除藥物治療外,再輔佐以心理治療,給予病患支持,協助病患整理負面又混亂的思緒,加上家屬親友的支持及陪伴更有助於患者走過陰鬱的幽谷。憂鬱症是個令患者感到沮喪的疾病,像個黑洞一般吸光患者的情緒,動力,思緒更造成許多身體的不適,所幸,大多數病患都可以在治療下獲得改善,憂鬱症固然不會在一夜之間就消失,在耐心的治療之下,痊癒並非遙不可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