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A+媽媽的辛酸!當心憂鬱症來敲門

A+媽媽的辛酸!當心憂鬱症來敲門#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是完美媽媽,不過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系研究生在美國社會學年會上發表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拚命想在職場和家庭都完美演出的媽媽,比那些拒絕接受完美媽媽迷思的婦女,更容易罹患憂鬱症,所以所謂的A+媽媽壓力真的很大!其實A+媽媽這名詞是從「超級媽媽」演變而來的,婦產科陳保仁醫師說,A+媽媽對於孩子以及自我要求很高,習慣掌握主控權,安排家中大小事,這樣的媽媽自己本身壓力很大,相對的身旁的家人壓力也不小;這樣的媽媽掌控慾很強,經常剝奪了爸爸許多責任,導致爸爸最後只好都讓媽媽來做。陳醫師也說,A+媽媽把很多事情攬在身上,很多事要求完美,覺得不夠好,這樣得媽媽比較憂鬱,女人通常在三個時期較容易產生憂鬱,經前、產後(比例較高)、更年期,這三時間產生憂鬱的狀況一直未改善,影響的是整個家庭。女性奪走男性教養權力,對孩子的影響?對此,兩性專家Wendy老師指出,其實媽媽就像是守門員,孩子做什麼都是不行、不可以,孩子長大之後,抗壓性會比較弱、對自己沒有自信,所以其實是要讓男性加入教養的,男性的特質就像是啦啦隊一樣,根據調查孩子與爸爸接觸,壓力反應、語言發展都會比較好。媽媽對於孩子過於掌控,對孩子未來長大後都會有影響,職能治療師徐瑜亭說,孩子會變得較被動、依賴、缺乏學習動機與組織規畫能力及害怕失敗。其實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雖然很多女性通常都會希望自己別像自己的媽媽一樣,管太多、做太多,但其實最終還是會走相同的路。陳醫師也提醒,長期壓力以及疲勞轟炸,容易引起腎上腺素分泌,使肌肉、血管僵硬,有些女性會有亂經、經期不來,嚴重會有壓力症候群產生。

憂鬱症患者比例增 女性高於男性

憂鬱症患者比例增 女性高於男性#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憂鬱症將是21世紀人類三大健康殺手之一,憂鬱症患者,通常是因為情緒長期受到壓抑,又不懂得適時把壓力釋放出來,導致情緒低落,甚至出現吃不下、睡不著、體重下降等症狀,醫師說,包括面臨課業及考試壓力的青少年,久病不癒的老人,以及產後、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都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根據衛生署國健局估計,全台大約有350萬人有中、重度憂鬱傾向,尤其最近六年,患者激增三倍,但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可能因為怕吃藥或害怕丟臉,只看過一次醫生之後、就不再回診治療,其中女性又比男性得憂鬱症的比率高,是男性的兩到三倍。許多患者會合理化自己的症狀,不會尋求醫療或不願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憂鬱。但是研究發現,憂鬱問題沒有處理,反而增加許多不必要的治療與檢查所造成的醫療花費,造成社會經濟負擔;此外,憂鬱症患者家屬在長期照護的壓力與擔心患者自殺的不安感,易造成家庭失和、離婚、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等問題,又可能引發照顧者的憂鬱一併發生,這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預防憂鬱症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學會放鬆心情,適時紓解壓力,或是找朋友聊聊天,但如果情緒低落持續超過兩週,甚至出現負面想法,最好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這樣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於民國82 年已經正式邁入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今十多年當中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逐漸嚴重。有很多老人也罹患失眠、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但由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治的比率通常很低,使老人憂鬱比一般年齡層更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認為老年人對生命感到無力、無望是通病,因此疏於注意。當發現家中的老人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或經常失眠,卻以為是「年紀的關係」或癡呆的緣故而置之不理的話,是相當危險的,不僅可能因此延誤就醫,更可能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有必要考慮憂鬱症的可能,需盡早請教專業醫師。企圖自殺的老人,幾乎有一半以上罹患憂鬱症,如果能提早治療,其預後常常是不錯的。廣泛使用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BSRS-5)和老人憂鬱量表(GDS)可偵測老人自殺意念和了解心情憂鬱程度,另強化張老師及生命線的諮商功能、增進心理衛生服務處所和非營利組織資源的可近性、廣大宣導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皆有助於預防老人自殺。子女們可多關懷家中老人,實行「每周一通電話問候,每月一次探訪聚餐」,多陪伴、多傾聽。發揮1問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應用心情溫度計,關心長輩身心健康,以簡單五題問答了解長輩情緒困擾的程度,若總分在6分以上,可陪伴長輩紓解壓力,若維持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情緒困擾,請記得陪伴長輩尋求專業醫療資源的協助,才能維護身心健康,樂活銀髮生活。

季節轉換引起憂鬱 別讓「心」感冒了!

季節轉換引起憂鬱 別讓「心」感冒了!#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最近有覺得我越來越不快樂嗎?時常就會很煩很悶,甚至睡不好、淺眠或睡不著。這是算有憂鬱症或是別的症狀嗎?其實季節因素也是引發病況不穩定的危險因子之一,尤其是春夏、秋冬季節交替之際,更容易提高季節型憂鬱症的好發機率,甚至是長時間沒有曬到太陽,長期處在陰暗環境,都有可能間接影響腦部內分泌運作,因此身體的適應能力下降,進而造成情緒的波動,並出現情緒不穩定,嚴重則會演變為憂鬱症。所謂的憂鬱症,通常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常見的疾病,但往往因為自己忽略,錯失及早治療的良機,憂鬱症甚至不是個性抑鬱、內向寡歡者的專利,情緒起伏極大,也是致病的根源,例如平日工作過於狂熱,深獲人緣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因為長期送往迎來,呈現亢奮情緒,過於配合週遭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自我。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憂鬱症、癌症及愛滋病列為21世紀人類的三大疾病,更是失能疾病第ㄧ順位。依照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以下9個症狀,包括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體重下降(或增加):食慾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等負面想法。無法專注、無法決斷:思考遲緩、矛盾猶豫、無法專心。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如至少5個症狀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2週,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就要小心可能罹患了憂鬱症,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響應憂鬱症篩檢日 為自己的情緒把關

響應憂鬱症篩檢日 為自己的情緒把關#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2020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至1/4。因此,彰化縣衛生局為響應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六之「憂鬱症篩檢日」, 結合縣內23家醫院將在今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陸續舉辦推廣活動,內容包含認識憂鬱症、紓壓及自助助人講座、情緒量表索取及篩檢、專業諮詢、預防宣導海報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歡迎民眾歡迎踴躍參與,共同關心憂鬱症相關議題。報告顯示基層醫療門診病患中約有50%的憂鬱症患者未被基層醫療單位診斷出來。許多患者會合理化自己的症狀,不會尋求醫療或不願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憂鬱。可是許多的研究發現,憂鬱問題沒有處理,反而增加許多不必要的治療與檢查所造成的醫療花費,造成社會經濟負擔。此外,憂鬱症患者家屬在長期照護的壓力與擔心患者自殺的不安感,易造成家庭失和、離婚、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等問題,又可能引發照顧者的憂鬱一併發生。這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彰化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憂鬱情緒不等同於憂鬱症,但早期的預防與關懷協助將可以大大降低憂鬱症的罹患機率,隨時注意自身與他人的憂鬱情緒,適時尋求支援與協助,以維護身心健康,並共同參與響應「憂鬱症篩檢日」活動,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增加民眾疾病預防與治療保健的觀念,為自己的情緒把關。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期台灣物價上漲,人民生活壓力漸大,部分公司更是因為業務緊縮造成大規模裁員,面臨這樣的打擊,上班族各個人心惶惶,擔憂工作不保、心情七上八下等,有些人甚至開始有注意力無法集中、急躁不安,甚至有萬念俱灰的絕望感,小心這是憂鬱症的徵兆。開業診所賴清旭中醫師表示,社會步調緊張、景氣不振、經濟壓力與憂鬱症的成長比例都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中醫臨床觀察,出現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不願與人互動、失眠、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等,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病患。賴清旭中醫師說,中醫上治療憂鬱症會從肝臟入手,並且兼治心脾,因為患者心情上的鬱悶,容易心火旺、對肝產生負擔,五臟六腑都會失調,造成更多疾病。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中醫學上將憂鬱症大致分成三類,第一,肝氣鬱結型,過度壓抑情緒造成氣鬱,可用四逆散、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第二,心肝火旺型,容易有口乾舌燥、情緒不穩現象,可用清心蓮子飲等治療,第三,氣血不足型,患者容易失眠、頭暈、月經失調等,這時可用甘麥大棗湯、歸脾湯來治療。面對沉重的壓力,要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呢?賴清旭中醫師表示,少吃油炸、高熱量的東西,因為憂鬱症的產生常常是因為心火旺、肝氣不順造成,賴清旭中醫師提供一個簡單的抗憂鬱方法,那就是泡玫瑰花飲,因為玫瑰花具有活血舒肝的功能,且香味上也大受一般民眾喜愛,能讓人心情舒暢;當然也可以透過適量的運動來發洩壓力,總之要盡量使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安神鎮定,度過這段不景氣的日子。

調查:特殊兒童遭排擠 恐致嚴重憂鬱

調查:特殊兒童遭排擠 恐致嚴重憂鬱#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對抗慢性疾病或是發展障礙已經足以讓孩子感到沮喪,然而,若因此被同儕冷落、忽視和霸凌更是讓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感到焦慮和憂鬱的主要原因。這是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argaret Ellis McKenna醫師主持,針對霸凌、冷落以及慢性疾病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心理健康上的影響進行調查所下的結論,並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小兒科學術協會年會所發表。參與研究的孩子年齡介於8至17歲間,研究者利用他們到兒童醫院例行門診的機會進行調查,總計有109位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親或監護人完成焦慮和憂鬱症狀篩選的問卷。此外,孩子們同時也接受評估是否曾經受同儕霸凌或排擠。這些孩子主要的診斷包括注意力缺損/過動症(39%)、囊腫性纖維化(22%)、一型或二型糖尿病(19%)、鐮狀細胞性貧血(11%)、肥胖(11%)、學習障礙(11%)、泛自閉症障礙(9%)以及身材矮小(6%),部分的孩子則有上述一項以上的診斷。研究指出,根據這些孩子填寫的問卷結果顯示,被霸凌和或是被排擠是預測憂鬱和焦慮症狀增加的最強指標;若同時考慮父母和孩子的問卷結果,則被排擠是最強的指標。身心醫學科醫師吳佑佑指出,對於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等疾病患者來說,由於患者本身語言表達及理解上的問題加上情緒處理的困難,本來就可能讓患者在與人相處上會產生問題。年齡小的孩子之間會受大人們的影響,大人對疾病的認識及態度更為重要,也就是平日最常和孩子相處的老師與家長,如果能夠用平常心、正確的認知來看待他們的特殊性,相信對於孩子間的相處是會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對患者而言,適當的介入,如社交技巧的訓練、藥物治療等,也是不應被忽略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 如同當我們被孤立或被排斥會有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覺,長期處在此狀態常常也會因人際關係不良造成心理壓力。兒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自信建立的重要時期,會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人際關係不良的改善上,我們可用社會技巧訓練,從打招呼、輪流、分享、合作等技巧著手,目的即是建立友伴及群體的關係,皆在維持好的感覺。上述研究提到特殊兒受同儕排擠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改善之道不單從同儕著手,家人與老師更是首要關鍵,學校也應有清楚的政策,預防特殊兒童被排擠的問題。

特殊兒受同儕排擠 罹患憂鬱症風險增

特殊兒受同儕排擠 罹患憂鬱症風險增#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對抗慢性疾病或是發展障礙已經足以讓孩子感到沮喪。然而,被同儕冷落、忽視和霸凌更是讓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感到焦慮和憂鬱的主要原因。根據一項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小兒科學術協會年會所發表的研究指出。該研究由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argaret Ellis McKenna醫師主持,針對霸凌、冷落以及慢性疾病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心理健康上的影響進行調查。參與研究的孩子年齡介於8-17歲之間,研究者利用他們到兒童醫院例行門診的機會進行調查。總計有109位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親或監護人完成焦慮和憂鬱症狀篩選的問卷。孩子們同時也接受評估是否曾經受同儕霸凌或排擠。這些孩子主要的診斷包括注意力缺損/過動症39%、囊腫性纖維化22%、一型或二型糖尿病19%、鐮狀細胞性貧血11%、肥胖11%、學習障礙11%、泛自閉症障礙9%以及身材矮小6%。部分的孩子有一項以上的診斷。研究指出,根據這些孩子填寫的問卷結果顯示,被霸凌和/或是被排擠是預測憂鬱和焦慮症狀增加的最強指標。若同時考慮父母和孩子的問卷結果,則被排擠是最強的指標。宇寧身心診所吳佑佑院長認為,對於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等疾病患者來說,由於患者本身語言表達及理解上的問題加上情緒處理的困難,本來就可能讓患者在與人相處上會產生問題,年齡小的孩子之間會受大人們的影響,大人對疾病的認識及態度更為重要,也就是平日最常和孩子相處的老師與家長,如果能夠用平常心、正確的認知來看待他們的特殊性,相信對於孩子間的相處是會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對患者而言,適當的介入,如社交技巧的訓練、藥物治療等,也是不應被忽略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 如同一般當我們被孤立或被排斥會有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覺,長期處在此狀態常常也會因人際關係不良造成心理壓力。兒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自信建立的重要時期,會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人際關係不良的改善上,我們可用社會技巧訓練,從打招呼、輪流、分享、合作等技巧著手,目的即是建立友伴及群體的關係,皆在維持好的感覺。上述研究提到特殊兒受同儕排擠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可想一斑,改善之道不單從同儕著手,家人與老師更是首要關鍵,學校也應有清楚的政策,預防特殊兒童被排擠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