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不想成為痠痛族?6類人當心

不想成為痠痛族?6類人當心#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患者和我說「一關燈就覺得痛」,這是因為傳遞疼痛的纖維非常細小,很容易被其他感覺遮蔽,夜晚沒有其它感覺輸入干擾,疼痛就會特別明顯,格外難受。以下6大族群最容易成為「痠痛族」,特別要小心!1) 久坐電腦前、文明病纏身的「上班族」!徵兆/脊椎彎曲、肩頸僵硬、脖子前傾、頭痛。上班族因為「過勞」或「姿勢不良」,身體傷害速度大於修復,整體狀態在走下坡。症狀輕微時,出現脖子痛、肩膀痠、手抬不高、腰痠等;等到胸悶、手麻、失眠、坐骨神經痛等現象時,表示病情已經惡化。建議可以訓練核心肌群,例如彼拉提斯,或是游泳、在水中走路,低強度有氧運動,有效改善困擾。盡可能不要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特別是邊吃飯邊滑手機,或是邊走路邊低頭看螢幕。躺著看手機時,容易傷及肩膀和脖子。2) 小孩、洗衣買菜打掃環境的「媽媽族」!徵兆/腰痠背痛、手部痠痛。媽媽族全年無休的有勞動、沒運動,痠痛是家常便飯。女性的肌肉力量天生比男生小,相對地,肌肉較為虛弱。痠痛初期只要多休息,讓肌筋膜獲得好的修補機會。很多人會貼藥膏來減緩痠痛,其實那是讓血液快速流動,不能治本。當疼痛超過1週沒有好轉時,或做特定動作會誘發疼痛,就是受傷了;如果沒即時治療會變成痼疾。當痠痛「源頭」沒解決,任何方式都是枉然。長時間抱著小孩或做家事,容易積勞受傷,改用揹帶替代,家事方面則請家人多分擔。3) 狂熱健身、路跑上癮的「運動族」!徵兆/腰痛、膝痛、腿痠。喜歡運動的人,如果因運動而痠痛不已,當運動造成痠痛時,就應該改做些和緩的伸展,讓肌群放鬆休息。如果痠痛不已,就要完全「休息」和「去除刺激源」。例如,打籃球常會撞擊、跳躍,膝蓋受傷太多次,不堪負荷。或是羽球和高爾夫,大多只用一側揮拍和揮桿,單側運動的負荷量過大,都應該要立即停止一段時間。如果是喜愛健身,建議和全身性運動交替,例如游泳、慢跑、快走、騎單車等。臨床上,常遇到運動上癮者,即使腰膝痠痛,一到假日還是去路跑、騎單車,相當危險呢!4) 肉鬆無力、肌力不足的「肥胖族」!徵兆/身體沉重、全身無力、膝蓋痠痛。肥胖人負擔重,容易有關節問題,再加上姿勢不良,或是久坐不動造成脂肪囤積、肌肉鬆軟無力,非常容易有膝蓋、後腰、軀幹、下背部痠痛的情形。有些人急著想要減肥而拚命運動,卻因不得法而傷到腰、膝關節。5) 機能下降、骨骼僵硬的「銀髮族」!徵兆/全身痠動、動作僵化。老人家多半肌肉缺乏彈性、骨骼僵硬、血液循環較差,身體就比較容易疼痛。要特別注意,年長者用網球按摩時,力道和滾動的速度應儘量和緩。如果有骨質疏鬆或心血管疾病,就不可使用。建議年長者,可多做水中運動,游泳或在水裡走動也不錯。6) 體力負荷大、工作粗重的「勞動族」!徵兆/容易抽筋、肌肉拉傷、閃到腰、長年腰痛。勞動族,搬家、建築工人,長期扛重物,過度使用腰部和背部的力量;頻率過高、速度過快,再加上大部分人使用錯誤姿勢搬重物,更是加倍造成肌肉傷害。此外,這個族群的人較不注重保健,認為「身體痛是正常的」。其實出現痠痛時,一定要先放鬆、休息,才能繼續保持能夠工作的健康身體。(本文摘自/30秒完治!神奇的網球按摩解痛解剖書/蘋果屋出版)

吞嚥難?6大好吞飲食報你知

吞嚥難?6大好吞飲食報你知#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到咬不動花生」許多高齡者常有牙口及吞嚥問題,飲食不方便造成營養攝取不足、身材瘦弱,近年來年長者透過養生保健追求健康長壽的觀念越來越普遍,為了不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加速身體耗損,選擇食物、均衡營養也是一大學問。營養師表示,銀髮族應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適量調整好入口的形式,達到「好吞飲食」,能讓銀髮族攝取營養更簡單!剪小口、剁碎、泥狀 減少湯湯水水家有一老如一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部主任暨臺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長陳珮蓉提醒,銀髮族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除了關注牙口的照顧,同時要觀察其吞嚥情況。若家中長者吃飯時容易有嗆咳和吞嚥困難狀況,適當質地調整至軟質、剪小口、剁碎、泥狀、糊化,減少湯湯水水,達到「好吞飲食」的目的,另外,若吞嚥困難症狀嚴重,應及早至醫院進行評估與處理。好吞飲食 盡量打成泥或磨成粉「好吞飲食」的6大分類代替食品,全穀根莖類可利用煮爛的南瓜、山藥泥取代糯米、麻糬、餅乾;豆魚肉蛋類可將各類瘦肉攪成泥,多吃蒸蛋、豆腐;低脂乳品類也可以用優格、奶酪取代牛奶,至於蔬菜類也可將胡蘿蔔、波菜打成泥;水果類則可多吃木瓜、蘋果泥;另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食物則可利用煮軟的花生打成泥、尖果磨成粉加入食材之中。藉由去除粗皮、硬質部改變食物的型態,使其變得滑順、好入口減少長者難吞嚥的問題。除了強調營養均衡外,食材也宜多變化,並注重色、香、味的提升,提供賞心悅目的外觀,藉由視覺及味覺刺激來增加長者食慾,使其能夠攝取足夠營養素減少營養不良的危險性。 

維他命補隱性肌餓?銀髮族要小心!

維他命補隱性肌餓?銀髮族要小心!#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常看到某維他命公司以銀髮族為對象,大肆在電視廣告裡推銷「隱性飢餓」(Hidden Huger)的概念,說服這些老人家服用該公司的複方維他命。廣告說,因為飲食不均衡可能欠缺某些「微量元素」或「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須營養素」。體內缺乏應有的營養素 自然壽命較低首先提出「隱性飢餓」概念的人,是1964年智利學者埃莫西約(Hermosillar)等人,他們在某個醫學研討會裡,談到智利人民因食物不足與偏頗,造成營養不良。他們將會議資料集結於智利的醫學期刊,題目是〈智利的營養不良或隱性飢餓〉(Undernourishment or Hidden Hunger in Chile),這是「隱性飢餓」第一次出現在醫療用語中。 我們可以在醫學期的搜尋引擎PubMed裡發現,這之後的幾十年,學術期刊所討論的「隱性飢餓」,多半是第三世界或未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肇因於糧食生產不足,使得那裡的群眾不能達到身體對食物的基本需求。即使外表看起來還可以,但是體內缺乏應有的營養素,自然壽命較低,還容易罹患某些因維他命或微量元素缺乏而產生的疾病。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存在不能忽視的「營養不足」 從聯合國與澳洲、美國等學界齊心統計的「全球隱性飢餓地圖」(Global Hidden Hunger Maps,2013年PLOS ONE網站公布)來看,我們依舊發現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包含非洲、拉丁美洲等)還是因為食物普遍不足與單調,存在不能忽視的「營養不足」的情形。 除了上述的情況,學界也開始正視另一種「隱性飢餓」的存在,因為工商業發達之後,太多食物為了「保存方便」或「運送容易」,抑或「控制成本」,其製程使得營養素流失太多,更出現不少危害人體的添加物。食物充滿著高糖、高脂 食用有營養方面的問題2013年,在德國斯圖加特•霍恩海姆(Stuttgart Hohenheim)舉行的「國際隱性飢餓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dden Hunger)特別指出,許多食物充滿著高糖、高脂,而且沒有辦法添加新鮮蔬果,使得食用的人有營養方面的問題。這樣的食物往往特別便宜,使「營養不足」變成低社會階級不可避免的宿命,尤其當對象是孩童及婦女時,問題更棘手。攝取營養補充品而出現急症 臺灣面臨的問題不是食物不足與單調,而是我們不知節制的生活型態,加上沒有適當運動所造成的「代謝症候群」!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我寫了不少文章說明維他命的由來,提到它們之所以被發現,是因為缺乏某些食物中的營養素,產生了許多疾病,例如腳氣病、壞血病、夜盲症等。若因此把維他命歸類成藥品,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們最初就用於治療「營養缺乏症」,而非用來養生保健、甚至預防疾病。 醫師蓋勒(Andrew I. Geller)等人統計美國2004年到2013年,63個具代表性的急診室,發現掛急診的23,000多人中,有28%是20歲到30歲的族群,他們因攝取營養補充品而出現急症;也有超過21%的兒童掛急診是因為誤食營養補充品;更好笑的是,每年大概有2000人,因為上述原因而住院。 (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還不拿筆抄?9撇步防健忘

還不拿筆抄?9撇步防健忘#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隨著年紀的增長,任誰都會有健忘的時候,如果有「最近老是忘東忘西」這種自覺的話,那是屬於起因於「年歲大了」的良性健忘,相反地,如果自己都沒有自覺,而且健忘的內容和程度讓周遭的人都會吃驚的時候,那就有「老年癡呆症」的可能了。健忘的自我檢查如果有符合以下的檢查項目的話,那可就要多多注意了,「憂鬱症」也會有健忘和經常出些小差錯的情形出現,這是因為注意力不能夠集中,使得記憶力和判斷力變得遲鈍的緣故。‧ 忘掉剛剛才聽過或者說過的話。‧ 想不起來和自己很熟的人的名字。‧ 經常掉東西或是找東西。‧ 在很熟悉的地方都會迷路。‧ 簡單計算出錯的情形越來越多。‧ 對穿著打扮變得漫不經心。‧ 害怕出門。‧ 會和人說自己的錢包或是錢被偷了。防止健忘的方法1) 日常的事決定好順序/將日常的事決定好順序和規定來進行,例如週一打掃、週日庭院灑水等。這樣的話,日常生活的管理也會變得簡單很多。2) 進行「頭腦體操」/利用計算問題或是縱橫字謎等來刺激大腦。3) 做備忘錄/將約定、預定的行程或是購物的內容等清楚地記錄下來。然後再將備忘錄貼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或者放在自己的手邊。4) 不要太過擔心/不安、焦慮和煩躁只會使情形變得更壞。5) 生活要有規律/除了生活起居要正常規律外,有什麼集會活動,也要多參加。6) 多和人交談/交談可以促進腦部的活性化。7) 多使用手腳/精細的手工作業或是步行可以提升腦部的血液循環。8) 培養嗜好/對事物抱持興趣和關心對防止腦部的老化有幫助。9) 攝取對腦部有益的食品/像是青魚等含量很高的DHA和EPA以及黃綠色蔬菜中含量豐富的維他命A、C、E等,都可以提高腦部的機能。(本文摘自/女7男8/健行文化出版)

銀髮族貧血勿輕忽!小心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銀髮族貧血勿輕忽!小心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貧血是銀髮族常有的現象,時常被誤認為是身體老化的現象而輕忽,當長期症狀未改善時,就需要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蔡瑞鴻指出,導致貧血的原因很多,臨床上常會遇到慢性貧血患者,經過進一步鑑定檢查後,才發現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蔡醫師更進一步說明,慢性貧血即使不是罹患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也可能隱藏其他疾病,千萬不可輕忽。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種骨髓造血性異常疾病,發生原因不明,好發族群以60歲以上的銀髮族居多。時常出現疲勞、虛弱、倦態等症狀類似,容易誤以為只是因為身體老化或是一般性貧血所引起,認為只要補血就好而輕忽。蔡瑞鴻醫師形容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機器出問題,而不是原料不夠。因此如果一直盲目地補鐵,反而會讓過多的鐵累積在體內無法排出,造成嚴重的併發症。輸血可緩貧血症狀 MDS患者易鐵過多至併發症蔡瑞鴻醫師指出MDS可說是白血病的前期,如果長期忽略未能即時治療,末期會進展成血癌,預後比年輕型的血癌患者差很多,存活率相當低。在治療上,由於MDS患者的年齡層較高,骨髓移植有風險,除了骨髓移植,目前還有去甲基化的注射藥物,也有助於改善症狀及整體存活率。但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病人,仍需血液專科醫師評估,才能使用。一般仍建議以保守治療為主,且多半必須靠長期輸血來減緩貧血症狀。長期輸血容易讓鐵質沉積體內,因此通常會定期追蹤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蔡醫師指出,根據過去的臨床經驗,當確診為MDS患者時就先測血清鐵蛋白,如果含量超過1000ng/mL,就會開始進行排鐵治療。鐵質一旦沉積體內,會衍生的併發症包括對肝臟的破壞、心衰竭、性腺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關節病變等併發症,其中又以心衰竭與心律不整最為致命。年長者若有貧血現象 切勿胡亂補鐵以免傷身在口服排鐵劑未上市前,MDS患者的排鐵治療並不方便,必須住院以注射方式進行,如今已可使用口服藥物進行排鐵治療,不僅便利、醫囑性高、效果也一致。蔡瑞鴻醫師提醒,貧血的原因很多,若年長者有貧血現象、經常感覺疲勞、頭暈、身體虛弱等,一定要到血液科找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不要隨便吃鐵劑補鐵,以免吃錯藥補錯身,得不償失!

別太忌口 銀髮族偏胖較長壽

別太忌口 銀髮族偏胖較長壽#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回參加壽宴,壽星100歲,每天早上還去公司上班,他的太太壽婆98歲,2個人身體都很好,壽星瘦,大約只有50公斤,壽婆胖,可能有70公斤,一胖一瘦站在台上,畫面很有喜感。不抽菸、不喝酒又愛運動兒子上台演講說:「父母長壽,是子女的福氣,父親自己賺錢,不必我奉養,我不能抱怨,只是父親個子小,當我與父親外出時,常被誤認是兄弟,更慘的是有人硬說我是哥哥,害我不得不去割眼袋!」台下一陣大笑。壽星致詞答謝時,則這麼告訴大家:「有許多人問我『長壽的祕訣』,我無法回答,因為我生活正常,不抽菸、不喝酒又愛運動,可是我太太生活不正常,抽菸、喝酒、打牌,而且不運動!更稀奇的是,我是瘦子,我太太是胖子,所以,我在這裡要以科學家的精神向大家報告,如果要知道老人胖好?還是瘦好?追蹤我們夫妻倆就知道了!」身體沒有儲備能源 容易有併發症言猶在耳,近日卻聽說老夫妻同時得到流感,演變成肺炎!太太住院幾天就恢復了,先生卻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折騰了2個月才出院,醫師的解釋是:丈夫瘦,膽固醇低,平常可能心血管負擔輕,對身體比較好,但罹患了肺炎,身體沒有儲備能源,容易有併發症。體重維持正常 避免新陳代謝症候群現代社會營養過剩,大家每天得到的都是關於「減肥」的訊息,但是,高齡醫學專家提出了「高齡的肥胖矛盾」說法,建議一般人的體重應該維持正常,避免三高引發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減少心臟病、糖尿病與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但是高齡者不可隨意減肥,體重稍微肥胖者(BMI值在23至25之間),死亡率較低,醫學上的解釋是:老年人身體虛弱,容易感染或生病,肥胖的人有本錢以對抗疾病,而體重過輕的人平常就營養失調,若稍有風吹草動,很容易被擊垮。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 稍微胖比較長壽有句俗諺說:「老人吃得下、睡得著,就是福氣!」年輕人怕胖,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像東坡肉、漢堡、冰淇淋等等美食,由於味美易嚼,是許多老人的最愛,但是子孫們常以膽固醇太高或影響血糖等理由制止,其實,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吃得下盡量吃,稍微偏胖比較長壽!(本文摘自/不老的幸福──活得健康熱情不顯老/寶瓶文化出版)

醫訊/銀髮族營養

醫訊/銀髮族營養#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有長者面對滿桌菜吃不下的困擾嗎?或者常抱怨菜沒味道?或者是吃的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由於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本課程由營養師吳詠如教導,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質地或烹調方式,選擇均衡的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的健康又容易名稱:銀髮族營養時間:105年11月11日(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挑戰自我 快跳脫舒適圈!

挑戰自我 快跳脫舒適圈!#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甚至開始建立重新啟動的行動準則。」賴瑞說著,並遞給他們一張紙,紙上寫道:重新啟動情感要童心‧‧‧‧‧大笑與幽默要友善‧‧‧‧‧微笑與愉悦要快樂‧‧‧‧‧享受當下要關愛‧‧‧‧‧親近並接納他人要主動‧‧‧‧‧離開你的舒適圈要熱情‧‧‧‧‧全力以赴每天早晨 檢視重新啟動情感的成果讀完這張清單,溫蒂抬起頭說:「太棒了!」「我們試著在每天早晨一起閱讀這張清單,」珍妮絲說,「然後睡覺前再讀一次,檢視我們重新啟動情感的成果。」在這段期間,產生了許多新事物,出現了新社區及夜景—有現場演出的劇院、音樂會及許許多多地方。在以前,除非有人邀請,否則我們根本不會去這些新地方 。」「能舉一個例子嗎 ?」溫蒂問。「當然,」珍妮絲說,「賽格威 (Segway)市區觀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賽格威 ?」哈羅德問,「在哪裡 ?」 「那不是一個地方,」賴瑞解釋,「那是一種新的交通工具,我確定你們在電視上看過它。你站在它上面,它是機動的—當你身體前傾,它就會向前轉動,當你身體後仰,它就會停止。」離開舒適圈去嘗試新事物珍妮絲插話說:「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搭乘賽格威進行市區觀光的廣告,起初我們嘲笑它,後來,我們發現這是個絕佳機會,讓我們離開舒適圈去嘗試新事物,我們說服了朋友羅伯跟我們一起去。」「真是不可思議」賴瑞說,「我們居住在這個城鎮超過20年,但這次的旅程,讓我們見識到許多沒看過的事物。」「這真是太瘋狂了。」哈羅德說,「我只能想像到,賴瑞站上去時咬緊牙關的模樣。」「當然會有一段學習的過程。」 賴瑞笑著說。「賴瑞,我想要稱讚你,」 珍妮絲說,「因為我沒料到你會願意嘗試,但你真的這麼做了,看看我們玩得多愉快啊 !」向自我挑戰 獲得真正的進展「就我聽到的,」溫蒂說,「你們重視的不是做什麼事,而是如何做這件事,你們選擇不要去做簡單、輕鬆、便利的例行性事物,而是更進一步強迫自己與彼此主動嘗試新的、有趣的或可能有趣的念頭與新事物。」「沒錯,你們向自我挑戰,在重新啟動情感上,獲得了真正的進展。」哈羅德說。(本文摘自/人生下半場,更精彩!—4把金鑰重啟人生,創造美好老後/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