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裝外出遊戲 讓孩子自己搞定收拾

整裝外出遊戲 讓孩子自己搞定收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感覺到媽媽刻意要孩子學些什麼,孩子天生的敏感會有所抗拒,但如果透過遊戲就能自然愉快地發揮功效!不用區分「學習」與「遊戲」也沒有關係,補教名師證實,雖然銜接學校課業不一定贏在起跑點,但後來居上的,都是幼兒期快樂的孩子。想要養育出聰明的孩子,只要「陪孩子一起玩耍」就足夠了!讓孩子透過玩樂,以身心接觸各種事物,對於感興趣的事物,他會想著:「為什麼會這樣?」然後試著去組裝、破壞、觀察,這些體驗都會刺激孩子的大腦與心靈。整裝外出的遊戲正在養育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很忙碌,對吧。尤其是還在工作的媽媽,容易有「要有多一點和孩子玩耍的時間」、「必須在孩子上小學前讓他習慣學習」這樣的焦慮及煩惱。這時候我希望你回想的是「醒著的時間都是學習的時間」。這種想法是我到目前為止在這本書中一直強調的基本概念。將日常中平凡無奇的場景轉換成遊戲,悄悄地將學習要素帶到生活中。這時候能大大發揮作用的,就是讓孩子當小幫手。對孩子來說,父母感到高興,自己也會很開心;而對父母來說,這麼做也有好處,每天外出的準備都會變得輕鬆。孩子一邊幫忙,一邊也可以熟悉數學遊戲。沒錯,這個「整裝外出的遊戲」,就是第三章「數數桌上有幾個的遊戲」的應用篇。像這樣,對於父母來說「非做不可」的事情,變成孩子的遊戲之一,而從這個視角來看,數學遊戲的範圍也擴大了。 馬上試試看吧!要整理東西帶到幼兒園時,你可以說:「拿5片尿布過來」、「拿3件你喜歡的圍兜兜過來」,像這樣讓孩子幫忙收拾。若事先有列好清單,也可以一起清點「全部都拿齊了嗎?」。也請多多向孩子說些激勵鼓舞的話。「謝謝你!」「太棒了,都收拾好了!」(本文摘自/日本老師都這樣開發兒童潛能/出色文化 )

堅持做這5件事 改善代謝症候群

堅持做這5件事 改善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人說,代謝症候群的原因除了生活習慣之外,家庭的影響也很大。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肥胖者的家庭成員通常也有肥胖問題,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其發病的機率更高。矯正生活習慣不是件易事,很少人能真正狠下心徹底改變生活模式,所以搭配以下建議的生活方式,同時藉由中藥的幫助清除累積已久的熱毒和水毒,將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1. 減少食量良好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則就是少吃熱多的食物,例如高熱量或高脂肪食物、即食食品。這項準則不只適用於代謝症候群,也適用於所有因熱而生的疾病。為了預防與治療代謝症候群,不只不碰高熱量食物,還要減少食量才行。代謝症候群的原因是吃太多,所以必須先節食減重。體重和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減重可以改善血糖、血壓、膽固醇的數值,即使只減了兩公斤,也看得到明顯的改善。減重時,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不必逼自己計算卡路里,只要把平常食量減少三成就足以減掉兩公斤了。胃熱的人通常食慾旺盛,要他們節食不太容易,建議漸進式地每週減少一成的進食量,習慣後再逐漸降低。2. 飲食清淡大家都知道血壓高時要少吃鹽,攝取太多鹽分時,不只會讓腎臟分泌收縮血管的物質,鹽分還會留住水讓血液量變多,血壓更容易上升;相反地,少吃點鹽可以讓血壓下降約五mmHg。由此可見鹽和血壓密切相關,而且除了高血壓之外,重口味的食物還會引發糖尿病和肥胖。鹽的主要成分是鈉,鈉能刺激飢餓素(ghrelin)分泌,並且抑制使人感到飽足感的瘦素(leptin),這就是為什麼吃重口味食物時,我們總是不知不覺間就吃過量。此外,吃太鹹就會多喝水,很有可能累積更多水毒,使代謝症候群更嚴重。3. 水果勿攝取過量很多人都知道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益健康。蔬菜確實能有效預防和治療代謝症候群,但水果就不一定了。水果中含有快速被人體吸收的「單醣」,不利於代謝症候群,更別說是糖尿病了。比起脂肪,代謝症候群患者更要小心碳水化合物,因為碳水化合物會透過消化和吸收變成糖,快速進入血液中。進食後血糖通常升至140mg/dL,這是相當自然的正常現象,但要是血糖一直降不下來,反而對心血管有害。千萬別嘴饞吃下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這樣會使血糖持續維持在高點,有害無益。4. 戒菸及戒酒菸酒不利於任何疾病的治療,尤其對代謝症候群更是如此。菸本身就是一種比熱毒和水毒還更可怕的毒,不只損害血管,還有可能致癌,因此非戒不可。高血壓患者光靠戒菸就能使血壓降10mmHg 以上。酒本身沒有營養素,因此若只飲酒而不進食,就變成只產生熱量而缺乏津液,造成陰虛熱、無精打采和體力下降。以韓國燒酒為例,一天一至兩杯可促進氣血循環和消除水毒,但飲酒過量反而會積累熱毒,長期下來會破壞健康。5. 增加平時的活動量代謝症候群必須靠多動來消耗熱量,除了規律做有氧運動之外,最好也能提升日常生活的活動量,例如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來取代開車、邊看電視邊踩腳踏車,或是提前一站下車散步等,只要做些小改變就能提升活動量。(中醫師教你排熱治病:簡單5招調整飲食、清熱解毒,改善三高、過敏、不孕及過動症等疾病,2週讓你煥然一新!/聯經出版公司 )

想清熱排毒 這8種食物要多吃!

想清熱排毒 這8種食物要多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醫有句話叫做「藥食同源」,意思是光是每天吃的食物就足以發揮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功效。你可能也聽過「養生之道,莫先於食」這句話,可見飲食比補品的作用更大。食物除了可以補充氣力之外,還具有如藥物般積極治療疾病的效果。事實上,很多中藥材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食材,例如甘麥大棗湯有鎮定作用,主要用於心虛熱、情緒起伏大、歇斯底里等症狀。食物跟藥只有一線之隔,在基準線以內是食物,超過則變成藥。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忙著尋找好藥,只要挑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就能發揮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效果。八種清熱食物 幫你排熱毒熱分為很多種,有些藏在身體深處,有些接近皮膚,另外還有所謂的燥熱和濕熱之分。熱的種類和性質不同,用來清熱的食物也略有不同,如下:1. 薄荷薄荷是一種極芳香的植物,如薄荷糖就有一股辛辣勁涼的味道,雖然辣味食物通常為熱性,但薄荷則是涼性。薄荷整株都散發著薄荷香氣,主要成分是薄荷醇,鼻塞時一聞,鼻子就通了。薄荷香實際上作用於肺和肝,因此當喉嚨或鼻子發熱腫痛時,薄荷可以發揮降火的作用,還能清除眼睛和頭部的熱。薄荷因為香氣濃烈,不易生吃,所以主要是泡茶喝,或是乾燥後加在芳香用品中。因為薄荷的香氣很容易溢散不見,沖泡薄荷茶時可先讓熱水稍微冷卻後,再放入五至六片薄荷葉即可。2. 牛蒡子牛蒡子就是大家熟悉的根莖植物牛蒡的種子,我們常吃的根部本身就是涼性,其種子也具有味辛、涼性的特質,有清熱之效。尤其牛蒡子作用於肺和胃,能有效清除風熱引起的熱毒,以及消除熱毒引起的皮膚發炎。牛蒡子歸肺、胃經,尤其對肺作用較大,能消除肺和支氣管的炎症,有效化痰止咳,像是治療扁桃腺發炎、感冒喉嚨痛、咽喉炎等症狀的「銀翹散」,就添加了牛蒡子。3. 桑葉桑葉是桑樹的葉子,味苦甘,性寒有利清熱。它的功效可作用於心、脾胃、大腸、膀胱、肺、肝等五臟六腑,其中最主要是肺和肝,可降肺火、潤燥、清除風熱引起的熱毒,並且有效舒緩肝熱造成的眼睛充血。除此之外,桑葉還能降血糖及血壓,有益於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4. 菊花菊花味甘、辛、苦,芬香性涼,濃烈的香氣可進入肺和肝以疏散風熱,恢復被肝熱傷耗的肝功能。此外菊花還可以清除裡熱、消除炎症。熱往上竄使眼睛充血疼痛時,也適合服用菊花。雖然現在菊花常拿來泡茶喝,但以前老祖先就會在春天摘菊花的嫩芽,汆燙後食用,夏天用菊花葉來包飯或肉,秋天則用菊花瓣來做煎餅。除此之外,包括菊花花瓣在內的其他可食用花瓣,也能用來做韓式拌飯。5. 葛根葛根是乾燥後的葛藤根部,味甘辛,性涼。飲酒隔天可喝葛根汁解渴,那是因為葛根能清除酒精引起的胃熱。葛根主要作用於肺和胃,可疏散皮膚、胃、肌肉裡的濕氣和熱,且不僅是單純清熱而已,還能補充肌肉的津液,放鬆僵硬的肌肉。葛根主要用於茶飲,也可以將生葛根打汁飲用。但若想把葛根茶當水來喝,必須注意用量,避免喝太多易造成水毒,建議泡濃一點、喝少一些。6. 蒲公英指的是整株曬乾後的蒲公英,味甘苦,性寒。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淨化血液,尤其對清除肝熱效果顯著,適合肝不好而引發的急性肝炎、黃疸,或是熱旺盛而少尿的人。此外,它還可以消除熱毒引起的癰腫。蒲公英又分為白花和黃花兩種,用來當藥材的是韓國當地種植的白花蒲公英,雖然西方黃花蒲公英並非完全無藥性,但與韓國現產的蒲公英仍有所差異,也不適合韓國人的體質。平常可將白蒲公英和春天生長的野蒜醃製,做成好吃的涼拌菜。7. 蘆薈蘆薈是指蘆薈的莖部,味苦性寒。用於肝和大腸,適合肝或大腸熱旺盛的人。熱多容易便祕,這時候吃富含水分的蘆薈可以軟化因熱而乾硬的糞便,有益於排便。將蘆薈塗抹在熱毒引起的皮膚炎患部,也有很好的療效。8. 黃豆芽又名大豆黃卷,其實就是我們常吃的黃豆芽,豆芽湯、辣涼拌菜、韓式拌飯都少不了它。這項常見的食材富含水分、性涼,有很好的清熱效果,它不僅可以消除脾胃的熱,還可以清腎熱以恢復其功能,讓小便更順暢。(中醫師教你排熱治病:簡單5招調整飲食、清熱解毒,改善三高、過敏、不孕及過動症等疾病,2週讓你煥然一新!/聯經出版公司 )

檢視自己的大小創傷 勇敢面對傷疤

檢視自己的大小創傷 勇敢面對傷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法蘭的故事說明了極度強烈的情緒和孤獨感如何造成創傷。基於許多原因,法蘭沒有足夠的內部或外部資源協助她走出悲傷。相反的,法蘭的大腦阻礙了這件事,當時她的悲痛強烈到難以承受。父母猝逝是巨大的創傷,這意味著她經歷了一個影響她幾十年的重大災難事件。其他重大創傷包括性侵、戰爭、意外事故、天災、身體虐待和性虐待,以及目擊犯罪事件或成為犯罪受害者。但還有另外一種專業人員稱為小創傷的創傷,這種創傷的起因是反覆出現,有時看似無關緊要,但日積月累,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創傷性壓力症狀的事件。我們都有某種程度的創傷,也都有能力治癒。莎拉的故事圍繞著小創傷。她來諮商之前,相信自己接受了正常的教養。她也相信母親吼她實際上對她有好處。莎拉相信,如果她沒有被大吼,就不會成為好人。這是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創傷如何誤導當事人的價值觀,以及虐待和情緒忽略(無論程度有多小)會導致羞愧。我建議莎拉不要再抨擊自己,別複製她母親對待她的態度,但她駁回這個意見,擔心要是自己沒有遵守那些嚴苛的標準,就會變得很糟糕。小創傷許多事件可能導致小創傷,包括:•缺乏感情 •缺乏眼神接觸•缺乏情緒理解•情緒虐待:被吼、被辱罵、被操縱、被利用、被威脅遭到拋棄等。•被父母、兄弟姐妹、同儕或其他人欺負•被忽略•父母太專橫•受到太多注意(侵擾),過度刺激•在學校過不好•失業• 感覺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或手足的成就,亦即:不會念書、不擅長運動、不外向或不擅長交際• 基於任何原因,感覺「跟人不同」或孤獨,包括但不限於對性別、精神或肢體障礙、精神或身體疾病、性取向、學習障礙、體型、體重、社經地位、文化問題等的感受。•搬遷•離婚•父親或母親再婚•混合家庭•不忠•認養或有孩子•被領養•與家庭成員發生衝突或疏遠•法律問題•身體或精神疾病•身體上的傷害•父親或母親生病,或是有兄弟姐妹或家人死亡•父親或母親坐牢•被監禁•有家人染上毒癮•父親或母親有憂鬱症•父親或母親受到精神創傷、患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礙,例如自戀或邊緣性人格障礙•貧窮 •受壓迫•受種族主義影響•受厭女症影響•成為偏見或批判的目標•移民國外•無法達到社會期望你也可以再增加上面沒有提到的自身小創傷:小創傷是大多數人根據生活經驗,以浮動計算法發展出來的項目。小創傷會發生,是源於日常生活中隱藏或未被承認的事件。小創傷的出現,是因為情緒虐待,或是忽視,包括微妙和明顯的忽視。新的手足誕生時,長子或長女可能會受到忽視。家裡有罹患殘疾或生病的孩子時,「輕鬆」的孩子會感到被忽視。當我們沒有獲得適當的照顧、回應、看見、關愛、保護或援救時,會發生較微小的傷害,進而產生小創傷。換句話說,小創傷源於主觀的痛苦和傷害感,不論你的父母、手足、親戚、老師和神職人員是善意的,或者你似乎是被照顧和愛護的,你都同樣會有小創傷。嬰兒和兒童特別容易患有小創傷。他們的大腦不成熟,還不具理性。如果大人不太會安撫寶寶和使他們平靜下來,寶寶容易不知所措。年幼的大腦對傷害和不適會有強烈反應,例如,照顧者如果很久都沒有幫寶寶更換濕了的尿布,寶寶會不舒服,接著就會難過生氣,啼哭要引人注意。如果沒有人靠近,寶寶的情緒強度就會建立,因為他們需要防禦措施來應付情況。寶寶會從情緒變化三角地帶往上移,而不是往下移,從核心情緒移到焦慮角落,然後轉移到發展防禦。如果沒有人來安撫寶寶,像「解離」(dissociation)這類的防禦措施就會形成,以應付壓倒性的情緒。但如果照顧者安撫寶寶,讓他不要哭,寶寶就會回到平靜狀態,不會發展防禦措施。另外也有可能的是,有些嬰兒和兒童很難安撫。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就難以安撫或不斷發脾氣,儘管父母有心關懷。在沒有正確答案之下,這些情況對所有人而言都是痛苦而具有挑戰性的。如果你是在這些小插曲中認出你自己的為人父母者,我想鼓勵你不要自責,也不要責怪別人。我也不希望你感到內疚。我主要是想讓你認同你自己的童年,以及你可能經歷過的小創傷。作為父母,我們都是盡力而為。我希望你能藉由這項資訊得到希望、治癒傷口,以及預防自己和孩子在人生中出現新創傷。小創傷和大創痛一樣,會留下印記,因為它們喚起了難以管理的強大情緒,尤其是當我們年輕而脆弱時。莎拉一想到她會使我不悅,就陷入了凍結的恐慌狀態。當我要求患者嘗試用言詞說明諮商時出現的情緒和身體經驗時,他們描述了一個類似黑洞的現象,先是一片空白、進入改變的狀態、開始頭暈、感覺麻木、脫離自己的身體,以及其他令人不安的感覺。這些奇怪的感覺是早期小創傷或大創傷造成的傷疤,可以透過情緒變化三角地帶來加以治療:越過防禦;平息焦慮、羞愧和內疚;處理核心情緒,使身體恢復到自然穩定(平衡)的放鬆狀態。(本文摘自/不只是憂鬱/時報出版)

蟹足腫反覆發作醜又癢 放療竟能癒?

蟹足腫反覆發作醜又癢 放療竟能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蟹足腫(Keloid)和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都是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好發於有色人種(亞洲人及黑人族群),少數人會合併搔癢或刺痛,目前主要認為和體質及基因有關,兩者差別在於肥厚性疤痕只在原本受傷的地方增生,蟹足腫則會擴展到傷口周遭,擴展的範圍會大於原先受傷部位。傷及皮膚真皮層的較深傷口,會比表淺傷口容易發生蟹足腫,身體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如前胸、肩頸部、上背、關節等處較容易好發。陳女士(化名)的左肩及背部因蟹足腫和肥厚性疤痕困擾多年,不僅影響美觀,還造成左肩關節活動受到影響。在這數年間嘗試過局部皮下類固醇注射、手術切除及植皮,仍舊一再復發。這次在整形外科醫師做完疤痕切除手術後,為陳女士轉介術後放射治療,目前術後五個月沒有任何復發跡象。蟹足腫的復發率偏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放射腫瘤科胡明原醫師表示,蟹足腫的治療方式很多,包含局部皮下類固醇注射、雷射治療、局部冷凍治療等。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是局部皮下類固醇注射,但須多次注射,除了治療時的疼痛,若疤痕面積較大、需大量注射亦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冷凍治療是用液態氮的低溫破壞真皮層過度生長的纖維母細胞,達到抑制疤痕生長的作用。這些方法的共同缺點是復發率偏高,且往往需要長時間反覆治療。當其他治療效果不佳時 可考慮採手術搭配放射治療當病灶較大時,醫師也會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的風險在於仍可能復發,甚至比原先病灶更大,因此大多需要搭配其他治療方式,防止再次復發。較常搭配手術的治療方式便是放射治療。其原理是使用放射線破壞過度活躍的纖維母細胞,減少疤痕的增生。過去研究認為在手術後24小時內接受放射治療的治療效果最好,治療時不會有特別的不適,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局部皮膚發紅等反應。較常使用的方法為電子射束,治療次數約為1到5次,每次數分鐘,一般來說控制復發的機率大於80%,成效比其他治療方法來的好。不過,雖然治療蟹足腫的放射劑量較一般治療癌症低,但仍有極低機率會增加之後局部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對於一般患者,胡醫師提醒,放射治療應該在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佳時才建議搭配手術使用。如果民眾有類似的困擾,建議與您的醫師討論,充分了解不同治療的利弊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控制血糖5原則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控制血糖5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糖尿病患者長期忽略血糖控制,會引發許多的併發症,而腎病變就是其中的主要併發症之一。許多糖尿病的患者會擔心長期吃藥會不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但其實要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最重要的便是血糖的控制。五穀類有碳水化合物、水果類含有果糖、奶類含有奶糖,會直接造成血糖的浮動;蛋豆魚肉類與油脂類會間接造成血糖的浮動,然而攝取過多容易引起肥胖,進而引起胰島素抗性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使血糖上升速率穩定,胰島素分泌較低,進而維持體內醣類正常的代謝。根據糖尿病治療指引,糖尿病人必須ABC三項控制指標都達成,才能算是控制良好:1. 糖化血色素(HbA1c簡稱A1C)<7%2. 血壓(BloodPressure)≦130/80mmHg3. 膽固醇(Cholesterol)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00mg/dL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低於7%,血壓應該要控制在低於130/80mmHg。如果已經出現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則應該要控制蛋白質食物,適量補充低氮澱粉,例如冬粉、米粉、米苔目等,也要注意補充高鐵質的食物,如:牛肉或羊肉,至於某些電解質,例如磷、鉀、鈉則要依據個人抽血報告而給予調整。長效型胰島素是高安全性的胰島素血糖控制的部分,糖尿病衛教師柯慕姍也表示,長效型胰島素(Levemir)能夠補充身體分泌不足之胰島素,無作用高峰期,是高安全性的胰島素,是使用口服糖尿病藥物外不錯的選擇,且較不易為肝、腎增加負擔。預填式注射筆亦可增加老年人使用之便利性,經改良後的注射針僅0.4公分,可以大幅減少注射時疼痛感。控糖5要訣1. 調整飲食 控制醣類攝取:減少攝取醣類份量,避免大魚大肉攝取過量蛋白質,並減少鹽分攝取,達到穩定血糖的效果。2. 規律運動 建立運動習慣:運動能幫助第二型糖友減重,且有效減少胰島素阻抗,協助血糖穩定。3. 按時服藥:愈早將血糖達標,就愈能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當血糖無法降到標準時,需要一些藥物的輔助。4. 檢視目前自己的生活型態:修正與善待自己的身體。5. 監測血糖:可搭配App 做血糖記錄,將數值記錄下來,以利回診時與醫師討論用藥調整。嚴格遵守格式化檢測計劃病人 血糖控制有明顯改善格式化血糖監測可利用每天早上空腹測血糖,作為睡前注射長效胰島素調整劑量的依據,或者每星期連續測三天的三餐餐前與餐後血糖等。好處是可以配合病人作息,得到血糖數據,並可減少檢測次數節省血糖試紙費用。研究顯示,嚴格遵守格式化檢測計劃病人,血糖控制有明顯改善。南投醫院提醒不論是飲食控制或藥物控制,都是會了讓患者能夠控制血糖、血壓值在理想範圍之內,避免讓腎毒素持續升高,盡量延緩進入洗腎的階段。南投醫院訂期辦理腎友會活動,由醫師、營養師及衛教師等專業人員衛教病友正確的資訊,期望提供南投鄉親最好的醫療照護。

9大食物發芽還能吃嗎?營養師解密

9大食物發芽還能吃嗎?營養師解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食物發芽了但捨不得丟棄,而將發芽處切除挖去後繼續烹煮,但究竟洋蔥、大蒜、地瓜、生薑、芋頭、紅蘿蔔、花生、馬鈴薯以及糙米等九項食材發芽了還能吃嗎?這個問題經常困擾著民眾,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馬鈴薯發芽後應整顆丟棄,而花生發芽與發霉不同,發芽的花生營養價值高,但發霉的花生則不能食用。馬鈴薯和花生 若發芽應丟棄不可食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馬鈴薯在發芽後會釋放茄鹼的神經毒素,就算加熱也不容易完全去除,食用後會出現頭暈、噁心、腹瀉等中毒現象,因此建議馬鈴薯若發芽應丟棄別食用了。另外但其實花生發芽本身是沒有安全問題的,花生芽有抗氧化、抗發炎等功能。不過由於花生如果不新鮮或是保存不當,容易感染黃麴毒素。黃淑敏營養師表示,黃麴毒素一種由黃麴菌及其他多種黴菌所產生的代謝物。主要生長於穀物中,包括:大麥、小麥、花生、豆類、芝麻等,其中相對濕度愈高之穀物愈易受污染,所含毒素也愈高。其毒性會影響肝臟,可能使肝臟硬化甚至會導致肝癌。黃淑敏營養師提供幾個選購花生須注意的事項一、花生仁的表皮光滑,有新鮮光澤,顆粒飽滿肥大,沒有皺紋或凹陷。二、帶殼花生,裡面的花生仁與殼之間,搖動時有聲音。花生殼不可有破損。三、帶殼花生其表面乾燥,避免潮濕。最重要的是,不要採買太多,趁新鮮食用完畢。若無法一次吃完,請放置密封罐妥當保存。花生含油脂量高,也應避光,以免油脂酸敗,影響健康。洋蔥、大蒜、地瓜、生薑、芋頭、紅蘿蔔、糙米 若發芽仍可食用一般來說,洋蔥、地瓜、大蒜、紅蘿蔔等食材在發芽後仍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不過營養師也提醒發芽之後,食材的品質、口感及營養會下降,因此食材皆應趁新鮮食用。

大腸癌治癒率高 定期追蹤即時揪病灶

大腸癌治癒率高 定期追蹤即時揪病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政府大力推廣大腸直腸癌的糞便潛血反應篩檢,愈來愈多的早期大腸直腸癌被發現,可以經由醫師施以手術切除,因此大幅提高大腸直腸癌的存活率。大腸癌有逐年增加以及年輕化的趨勢,有血便問題應及早治療,尤其是50歲以上的病患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好發族群更要小心,才不會錯失治療良機。台中40歲蔡先生於6年前在大腸左右兩側陸續發現惡性腫瘤,曾透過剖腹手術方式切除,也接受切口疝氣修補治療,腹部留下一道如中央山脈的長傷疤,他每年都安排追蹤檢查,不料日前發現大腸有一小顆扁平瘜肉,切片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醫療團隊還是決透過術後傷口小的3D立體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淋巴結已有轉移。罹癌後 須更重視定期追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雖然患者當年罹患大腸癌時,配合醫囑手術治療,但當免疫系統無法有效壓制游離癌細胞時,仍有可能復發,患者於此次來診前,身體並無出現任何不適,所幸他多年來重視追蹤的重要性,才能於大腸鏡檢查發現病灶後,積極接受治療,目前亦恢復良好,現在又是一尾活龍。大腸癌術後兩年內復發率最高江驊哲提醒,雖然原位癌和第一期大腸癌復發率低,但仍建議術後1年內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大腸癌手術後仍然有復發的風險,且術後兩年內復發率最高,為早期偵測復發,或發現第二原發部位的腫瘤,患者經治癒性治療後,務必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期篩檢 兩年一次無負擔 還降兩成大腸癌致死率大腸直腸癌治癒率很高,但常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國人也缺乏相關資訊,和早期篩檢而錯失治療黃金時機,如能定期進行糞便潛血篩檢、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認腸道內是否有瘜肉或不明腫瘤,並盡早切除或做處理,即能提升治癒率與存活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