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

異膚傳統治療導致肥胖又傷肝腎 醫盼健保加速給付生物製劑

異膚傳統治療導致肥胖又傷肝腎 醫盼健保加速給付生物製劑#生物製劑

「異」起守護!罹患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小云(化名),臉部皮膚嚴重紅腫破皮,遭受同學與老師排擠,造成封閉性格;使用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的效果有限,長期更導致嚴重發胖、11歲體重超過60公斤、肝腎功能變差等副作用,忍痛完成照光療程仍與健保生物製劑無緣,讓心疼孩子的媽媽絕望不已,家人也因異膚而陷入爭吵之中。對此,兒科醫師呼籲政府多給異膚兒童多一些關懷,參考國際治療趨勢,別讓像小云一樣的中重度異膚孩童承受不必要的照光之苦,加速生物製劑健保給付,不但幫助孩子長期穩定控制疾病、快樂且健康地成長,也有助凝聚家人情感,一同對抗異膚。 台灣1/10兒童罹患異膚 皮疹持續2個月快就醫 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呂克桓理事長,同時也是中山醫學大學董事,他表示台灣平均每10位兒童就有1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中山附醫臨床研究更發現6-8歲兒童中的異膚盛行率逼近3成,這是一種會反覆發作、慢性發炎的皮膚疾病,以嚴重搔癢、乾燥、紅斑丘疹與苔癬化為主要症狀,當嬰幼兒皮疹症狀反覆發作且持續2個月以上,應盡快赴醫檢查,遵從醫囑根據疾病嚴重程度,持續做好基礎保養與規律治療。 安全性?有效性?嬰幼兒異膚治療難上加難 亞太過敏氣喘及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嬰幼兒與兒童正值生理發育與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治療不但要早,還要兼顧安全性與有效性。雖然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等傳統治療有助降低發炎,但效果相對有限且長期使用有副作用的疑慮,需謹慎評估。 呂克桓理事長補充,中重度異膚孩童長期使用類固醇容易有影響發育、皮膚變薄萎縮、胃口變大導致肥胖、水牛肩、月亮臉,甚至引發白內障、骨頭壞死、出血等副作用的隱憂;經常使用免疫抑制劑恐有肝腎功能損傷的風險,需定期監測;就連餵藥,寶寶也總是抗拒、全部吐光光,讓家長束手無策。而照光治療,因每週需2次到醫院照光、影響上學、皮膚容易敏感、長期安全性未知且可能出現皮膚癌化風險,國內治療指引不建議12歲以下兒童使用。 中重度異膚共病多 穩控疾病把握6歲前黃金時期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蔡易晉主任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從嬰兒時期開始發病,大部分患者會在3至5歲之後逐漸好轉,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會隨年齡增長而越發嚴重,演變為中重度異膚。 假如青春期仍控制不佳,不但病友本身長期飽受嚴重搔癢之苦,社交關係與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容易步入「異膚—食物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竇炎」的過敏進行曲,併發睡眠障礙、憂鬱、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的風險升高,家人的睡眠品質、日常工作與經濟負擔也會跟著打折扣。因此蔡易晉主任強調,治療應把握6歲上小學前的黃金治療時機。 孩子發育不能等!醫界籲生物製劑加速給付中重度異膚兒童 如何突破治療瓶頸,幫助中重度異膚兒童長期安全穩控疾病呢?王志堯理事長表示,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如: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突破中重度異膚嬰幼兒的治療瓶頸,精準鎖定引發乾癢與發炎的細胞激素,安全性高,且搔癢與發炎症狀改善顯著。前述異膚兒童「小云」就是在自費生物製劑的幫助下找回健康光滑的皮膚,不但重拾信心與笑容,家人關係變得更緊密,姐姐也不再討厭妹妹,學會體諒,甚至選讀醫學系,專攻過敏免疫相關疾病。 小孩子的未來發育不能等!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莊競程委員特別出席今(29)日活動,表達對於孩童異位性皮膚炎的關切。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與醫師也同聲感謝政府,看到中重度異膚病友的苦與痛,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健保對象已逐步從成人放寬至12歲以上青少年,同時希望政府能再給兒童族群多一點關注,以醫學證據與國際治療趨勢為主要依據,別讓孩子承受不必要的照光之苦,重視傳統用藥的副作用風險,加速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的時程,幫助中重度異膚孩童早日穩控異膚,擁有快樂童年、健康的人格與身體。

5歲童小腿「滿江紅」以為是蚊子咬⋯擴散全身才知異位性皮膚炎

5歲童小腿「滿江紅」以為是蚊子咬⋯擴散全身才知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

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照護難題多。一位5歲個案2年前從公園返家,小腿開始出現細細紅點,起初以為是蚊蟲叮咬,沒想到病灶漸漸擴及四肢與全身,到處求醫才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急性嚴重時更併發汗皰疹,身上與手指滿是傷口,在過去3年防疫期間,更是全幼稚園唯一無法使用酒精的人。

連打蛋都痛!20歲的她以為肌腱發炎⋯確診才知「類風濕性關節炎」

連打蛋都痛!20歲的她以為肌腱發炎⋯確診才知「類風濕性關節炎」#生物製劑

42歲陳小姐,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當年正處於夢想拼搏的年紀,人生猶如被按下暫停鍵;原先喜好烘焙的她,因手部關節腫痛而無法打蛋、揉麵團,然而這樣的疾病症狀,旁人從外表上卻看不出來。

預防冬日乾癬大爆發,精準用藥可有效控制病灶

預防冬日乾癬大爆發,精準用藥可有效控制病灶#生物製劑

入冬了,皮膚部就診的乾癬患者逐漸增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簡稱高醫)皮膚部主任藍政哲表示冬天是乾癬容易惡化的季節,病灶會變得較平常嚴重,像是癢、乾、脫屑,或是龜裂及疼痛等都是在門診中常見的病況。其中最令患者困擾的不單是因外觀病灶帶來的身心壓力,連日常生活也會衍生出許多不便。曾有病患向醫師形容,在大發作期間,皮屑掉滿地,每天都必須掃三次地,相當苦惱。 藍政哲醫師建議,中重度患者在夏天膚況較容易控制時,持續規律用藥並做好保養,於入冬之際應提高警覺,避免病灶惡化的因子,如抽菸、壓力、作息不正常及感染等,且切忌等到大發作時才至醫院就診,因而延誤適當治療時機導致後續療程備加艱辛。 乾癬治療善用醫病共享決策 以達乾淨皮膚治療目標 乾癬是需要長期穩定控制的疾病,藍政哲醫師指出,現今乾癬治療已有相當大的突破,接受精準治療後可使病患身上的皮膚病灶幾乎完全清除,回歸正常的狀態。醫師認為要達到乾淨的皮膚(病灶改善 90-100%),必須透過醫病間良好的溝通,患者需與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切的治療與用藥方式,雖然乾癬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病患的配合及醫師充分告知不同嚴重程度的對應治療方式,依然能穩定控制病況。 藍政哲醫師表示,要達到皮膚完全乾淨的治療目標,輕度及中重度患者在用藥的選擇上有不同考量。輕度患者只要遵照生活上的注意事項並搭配外用藥膏,基本上便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至於中重度病患,因為皮膚病灶範圍大,相對不易遵從一天兩次擦拭外用藥膏,此時則需要選擇更符合患者生活形態的治療方式,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藍政哲醫師對於生物製劑的療效給予正面肯定,在治療中重度患者時,使用新一代的生物製劑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17、介白素23等,讓患者的皮膚病灶達成清零的目標,幾乎達到乾淨的皮膚。目前患者必須經照光治療及其他系統性治療(搭配兩種口服免疫調節劑)無效,方可申請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 高醫照光設備新穎,單人隔間保障病患隱私 藍政哲醫師提及,照光治療是中重度乾癬患者申請生物製劑前的必要條件,根據藍醫師的臨床觀察,醫院照光設備友善與否也是影響患者能否遵從醫囑的主因。考量到患者的隱私,高醫採用單人隔間的照光設備,提供患者隱密的治療空間,藉以提高病患遵從性。此外,高醫也提供夜診服務,讓白天需工作或輪班的患者在照光治療保有彈性的選擇空間。 藍醫師呼籲,現今乾癬的治療已有許多選擇,若民眾發現身上出現疹子,且反覆發作許久,建議盡快至皮膚專科鑑別診斷,唯有正確治療、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於12/10周六下午兩點舉辦一場乾癬衛教講座,歡迎病友一同報名參與。報名洽詢:(07)3208214分機15。 (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主任 藍政哲醫師)

精準醫療 還給皮膚免疫疾病患者乾淨的皮膚

精準醫療 還給皮膚免疫疾病患者乾淨的皮膚#生物製劑

這兩年疫情,讓本身是中重度乾癬患者小玲(化名)不太敢經常往醫院跑,回診時間越拖越久,但皮膚症狀又反反覆覆,令她相當困擾;收治該名病友的林口台北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相當心疼,在經過與小玲溝通、分析各種藥物的優缺點下,決定使用長效性的生物製劑IL-23,就不需經常回醫院。四個月的療程結束後,小玲的皮膚幾乎有90%都已恢復乾淨,她高興地說:「終於可以趁著國門開放,帶家人到日本泡湯了!。」 皮膚免疫功能出問題,中重度患者身心俱疲 對於全身皮膚狀況很不好的中重度乾癬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不但會有強烈的癢感,影響睡眠,加上大量掉落的皮屑及明顯的外觀,患者會缺乏自信、社交恐懼,更因為癢感不適導致生活品質也不好。 黃毓惠觀察,多數這類患者也對治療沒有信心,會覺得怎麼擦藥好像都好不了,於是就不想繼續擦藥;或者會因為對藥物的誤解,一方面擔心外用類固醇的缺點、又怕傳統用藥會傷肝傷腎等等,「其實最近幾年,已經有很好的治療武器,像是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能有效達到改善皮膚狀況。」 精準治療能讓皮膚狀況改善九成以上 「病患發病的原因除了與體質有關,後天因素也會讓皮膚狀況更加惡化,像是壓力、情緒、作息不正常等等,所以也必須避免這些惡化因子,病況才能得到控制。」黃毓惠強調,尤其不能相信偏方或吃會增強免疫力的補品或食物,否則會適得其反。 以乾癬來看,近年來國際醫學會都建議治療目標是潔淨的皮膚,也就是要改善90%-100%的皮膚病灶;而異位性皮膚炎也要求達到症狀的舒緩、皮膚修復潔淨的狀態,「對於中重度患者,若要達到此目標,還是需要靠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才能有效調控皮膚的免疫功能,讓發炎反應不再活躍,達到治療目標。」 醫病共享,與病人溝通選擇最適宜的用藥策略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種類很多,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前提下,現在用藥策略也愈來愈精準,會由醫師與病患共同討論出最適宜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找回潔淨的皮膚。 黃毓惠說,現在藥物選擇很多,乾癬治療,仍會依照病患本身狀況與疾病嚴重度,像是有沒有共病?需不需要控制關節炎症狀?以及對藥物的期待等,例如對效果出現速度?對效果長期維持度的期待等等面向,「我們會將各種藥物的好處與特點用容易懂的方式,去和病患溝通討論,醫病一起找出最適切的治療方針。」這有點類似幫病患打造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對醫療品質的促進有很大的幫助。 她提醒,皮膚免疫疾病的治療相當辛苦,但病患不用太灰心,現在的治療藥物無論是療效或安全性都適合病友進行長期治療,也能達到最好的治療目標。也歡迎病友可以多參加醫院舉辦的講座,多吸收治療新知。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與台灣乾癬協會於10/22周六下午兩點合辦一場線上講座,也歡迎病友一同報名參與。報名洽詢:(03)3281200分機5131。

躺著都喊痛,生物相似性藥物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露曙光

躺著都喊痛,生物相似性藥物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露曙光#生物製劑

周杰倫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眾所皆知,也讓社會大眾對該病有了些許認識。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蘇勤方觀察,民眾的病識感確實比過去好很多;不少患者知道睡覺睡到一半、半夜下背疼痛是疑似僵直性脊椎炎的徵兆,會有所警覺而來求診。 僵直性脊椎炎典型症狀為下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其核心症狀是發炎性疼痛,範圍包括下背部、中軸脊椎等處,也可能擴及到髖關節、膝蓋、腳踝、腳跟等部位;通常發生在早上起床或者很久沒有活動時出現疼痛僵硬的感覺。還有一些患者會合併有乾癬、虹彩炎或潰瘍性大腸炎等症狀。 等到疾病進展到後期,脊椎關節會產生沾黏而影響到活動,病友就會呈現駝背、頭抬不起來等現象。最痛苦的不只是疼痛,還會導致行動不便,不舒服到連躺在床上都受不了;不僅睡眠品質受到影響,也會導致許多慢性病產生。 蘇勤方強調,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病機轉與其他常見自體免疫疾病略有不同,「它帶有自體發炎性疾病的特質。大部分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帶有HLA-B27抗原(一種人類白血球抗原),國人約有5%帶有HLA-B27,其中約有5%的人會在感染、環境因素、抽菸等因素交互影響下產生發炎反應。」 生物製劑效果好,唯健保給付嚴格 傳統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類藥物(NSAID)為主,自生物製劑問世後,效果快速且副作用低,是治療的最佳選擇。不過生物製劑因屬於高價藥品,在健保總量管制下,給付相對嚴格,必須完全符合下列條件才能給付:HLA-B27陽性、使用至少兩種以上NSAID但效果不佳、嚴重程度至少要維持4周以上且須至少連續2次檢查中BASDAI要大於6、發炎指數ESR要大於28mm/1hr、CRP要大於1mg/dL,才能申請。 蘇勤方表示,臨床有些病患即使非常不舒服,也會因為無法符合生物製劑的給付標準,而無法申請生物製劑,他就曾遇到像是擔心疼痛影響訓練的運動員,甚至是必須長時間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等,因為發炎指數只差一點點而無法申請。「若能及早、並在最有需要的時候接受適當治療,可阻斷發炎的進展,讓沾黏的狀況緩和下來,也才可保有好的生活品質。」 所幸衛生福利部已核准通過數種生物相似性藥物,效果相同、價格也較生物製劑來得低,對病友而言,確實能減輕不少經濟負擔。 蘇勤方強調,僵直性脊椎炎使用生物製劑的效果相對於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好很多,在生物製劑治療下,可讓病患維持正常生活,且產生的抗藥性也低,對疾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鼓勵病友與您的醫師討論,透過多方面的治療選擇,讓疼痛與疾病能進一步獲得緩解。

女性別輕忽!醫提醒:眼睛發炎、皮膚長乾癬也可能「僵直性脊椎炎」

女性別輕忽!醫提醒:眼睛發炎、皮膚長乾癬也可能「僵直性脊椎炎」#生物製劑

26歲Tina從高二起就偶爾會背痛、疲倦、腳部不適,但因曾是籃球校隊,單純聯想為運動傷害;直到出社會後須久坐辦公室,在面臨各種高壓之下,背痛問題越發明顯,看了幾家醫院也未釐清出病因。直到因爲胸悶、胸痛趕緊掛急診,她忍不住吐露「莫名痛10年」困擾,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