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私密處的菌叢失去平衡,或是受到感染,會導致陰道發炎,並引發一些症狀。例如在覺得私密處會癢,有些刺激不舒服感;發現陰道分泌物的顏色或氣味改變了,變得難聞,分泌物的量變多或變得濃稠;在尿尿或性行為時更是不舒服,有時還會有輕微的出血。《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3大感染性陰道炎」的症狀與治療。
當私密處的菌叢失去平衡,或是受到感染,會導致陰道發炎,並引發一些症狀。例如在覺得私密處會癢,有些刺激不舒服感;發現陰道分泌物的顏色或氣味改變了,變得難聞,分泌物的量變多或變得濃稠;在尿尿或性行為時更是不舒服,有時還會有輕微的出血。《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3大感染性陰道炎」的症狀與治療。
孩童突頭暈、嗜睡、活動力變差可能是腦炎!一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1個月後出院,回到原本活潑的樣子。
食物不小心掉在地上,覺得浪費可惜,把握「3秒鐘原則」迅速撿起吃下,小心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食物掉到桌面或地上,趕緊撿起來擦拭之後吃掉,對於身體健康者來說,大多無害,但前提是掉在「乾淨環境」。
夏天常見海邊戲水消暑、大啖海鮮,但前國泰醫院急診主治醫師、現任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提醒,肝病患者務必避免生食海鮮,當心海洋弧菌感染。他指出,過去在急診服務時曾遇到一位65歲的慢性肝炎患者,因食用含有海洋弧菌的生魚片,導致休克險喪命,所幸及時送醫治療才撿回一命。
每天洗澡你身體真的有洗乾淨嗎?小心洗澡時最容易被忽略5個身體部位,容易沒洗乾淨或根本忘記洗!《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美國家庭醫生提醒,就算每天洗澡,可別以為只要用清水沖過就代表洗過了,尤其「2個地方」最容易藏汙納垢,不妨從今天洗澡開始,仔細清洗每一吋身體部位。
千萬不要亂揉眼睛!82歲奶奶去年10月,疑似工作後未清潔就用手揉眼睛,導致左眼劇烈疼痛,至眼科診所治療未改善轉診奇美醫院,診斷為左眼角膜潰瘍合併眼內炎,立即住院並使用強效抗生素藥物治療,微生物培養報告確認感染源為綠膿桿菌。由於感染持續惡化,建議其接受眼內容物剜除手術,並於傷口穩定後3個月裝配義眼。
26歲鄭小姐平常有美甲的習慣,這次因應佳節特別貼了人工甲片,讓手指看起來更纖長。從事美髮行業的她,2週後漸漸感覺指甲邊緣紅腫疼痛,卸甲發現甲面出現黃黃綠綠的顏色。就醫後,醫師診斷鄭小姐感染「綠膿桿菌合併甲溝炎」,給予2週抗生素口服藥物及外用藥膏治療後,指甲顏色逐漸恢復原樣。
一名80多歲老先生有肥胖與三高問題,近期自覺有感冒症狀就醫,但由於異常虛弱,經篩檢後確診為新冠肺炎,但沒多久病情急轉直下,不僅演變為肺炎且細菌感染,住院住了2個多月,目前雖然康復,但肺部已經有纖維化現象。 亞東紀念醫院重症醫學部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醫師表示,儘管新冠肺炎的症狀越來越像感冒,但以亞東醫院的臨床案例觀察來看,每天平均重症人數仍有1~3名,特別是本身是慢性疾病患者,還是有一定機率轉重症住院。 由於病毒株的特色使然,有些病患的表現是新冠肺炎確診沒有很嚴重,但卻讓原來的慢性疾病變得很棘手;張厚台醫師說明,這與病毒的攻擊有關,病毒入侵讓抵抗力變弱,如果原來身體狀態不是太好或者有疾病者,太嚴重甚至有轉重症、死亡風險。 免疫力較差族群確診COVID-19後 通常很快會進加護病房 張厚台醫師提到,一直都有新冠肺炎的個案,從近期確診的對象觀察發現,如果是免疫力比較差的族群,幾乎都是從上呼吸道症狀,很快惡化成嚴重肺炎要進加護病房。有一位70幾歲老先生煮飯突然昏倒,就診才知道是確診新冠肺炎;不僅在加護病房待了1個月,甚至到必須裝葉克膜的狀態,後來經過治療才慢慢好轉。 除了年長者外,也有50幾歲自覺身體狀況不錯的個案,因確診新冠肺炎而住進加護病房、呼吸窘迫到需要插管的情形;幸好後來經過治療後慢慢好轉,但因肺部被病毒攻擊,出院後仍舊會喘,肺部也有一點纖維化,需要1~2年才能讓身體慢慢恢復。張厚台醫師強調,如果有疑似症狀,建議民眾要有所警覺並先行篩檢提早就醫。 家裡有長輩或者孩童,建議都要施打最新COVID-19疫苗保護家人 張厚台醫師提醒,雖然新冠肺炎的發展趨勢是與宿主共存,會像流感一樣不斷變異來適應環境,但對本身抵抗力較差,或者是身體狀態不穩定的族群來說,病毒的攻擊仍舊會對身體帶來不可預料的影響。 因此,除了抵抗力較差的族群要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外,一般民眾也建議要完整施打疫苗來保護家人,才能幫助降低這些對象重症感染的風險。現在政府提供公費新冠肺炎疫苗供全民施打,六個月以上的民眾都可以免費施打疫苗。 張厚台醫師也建議,平時要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睡飽、休息足夠外,營養補充上要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他命D,此外,定時運動也很重要,特別是心肺功能的訓練。只要心肺功能基礎好,即便確診,恢復狀況也會較佳。除施打疫苗外,都要回歸做好日常保養基礎,面對疾病也才有抵抗的能力。 (圖/亞東紀念醫院重症醫學部內科加護病房主任 張厚台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