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黃太太鼻翼有個小疙瘩,她認為是年輕時留下來的痘疤,之前疫情戴口罩沒有注意,脫掉口罩發現疙瘩隆起變大,塗痘痘藥膏無法消除,洗臉曾經流血。黃太太去看皮膚科,醫師懷疑是皮膚癌,建議找整形外科處理,黃太太一聽到皮膚癌,整個人差點沒暈過去,她心想如果是癌症,她不要治療⋯
53歲的黃太太鼻翼有個小疙瘩,她認為是年輕時留下來的痘疤,之前疫情戴口罩沒有注意,脫掉口罩發現疙瘩隆起變大,塗痘痘藥膏無法消除,洗臉曾經流血。黃太太去看皮膚科,醫師懷疑是皮膚癌,建議找整形外科處理,黃太太一聽到皮膚癌,整個人差點沒暈過去,她心想如果是癌症,她不要治療⋯
模特兒穿上漂亮的高跟鞋走台步,卻會面臨「凍甲」的職業病;百歲老爺爺會穿上時髦的粉色長褲去做除斑手術。這些都是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在診間看到的故事,他說,自己擅長圖像記憶,恰巧符合皮膚科「看一眼就知道病症大方向」的性質。
皮膚癌患者陳偉霖一出生就斑點滿身,而且有些黑色點點被診斷為皮膚癌,甚至小時候不斷被醫生宣告過不了3歲⋯甚至家人很早就幫他買好納骨塔位,但他仍然選擇坦然面對。陳偉霖於《十年後我還在寫遺書》一書中,分享他的抗病歷程,透過另類的黑色幽默和自身經驗,提倡面對死亡的重要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60歲的林小姐,從年輕時期就很注重保養,臉上一有黑斑馬上就會進場維修,這1年來,她注意到臉上有一個黑色的斑點,想用雷射打掉,然而黑色的斑點仍然很頑強地又長回來,於是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意見,經過詳細檢查後確診為皮膚癌。
夏天是穿短袖、無袖衣服的季節,為了腋下的美觀,許多人都會選擇腋下除毛或美白。然而,「腋下變黑」可能跟年齡、體重、種族都有關,有些只是造成個人觀感不佳,但有些狀況下,腋下變黑不僅是美觀問題,而是暗示著身體出了狀況,甚至有可能是癌症的前兆。
當皮膚出現狀況,我們總會很擔心別人會如何看待,怕人家會以為是傳染病。事實上,皮膚病不一定都帶有傳染性,傳染性的皮膚病只占皮膚病種類的少部分。而且,並非只要接觸就一定被感染,這仍然與個人的免疫強弱有關。
「黑色素瘤」又稱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從黑色素細胞發展而來的癌症,患者皮膚上可能出現黑色病灶、較怪異的痣、或指甲有出現黑線等。皮膚科醫師呼籲,平常要留意身上的痣、黑斑、胎記,並定期觀察外觀變化,才能避免罹患癌症。
日常陽光中的紫外線,除了大家孰悉的會讓皮膚曬黑和曬傷之外,長期累積下來還有光老化,黑斑(常見的黑斑包含曬斑、雀斑、 肝斑,或者是皮膚發炎過後留下的色 素沈澱)以及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因此將正確的防曬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全方位的紫外線防護可以簡單的用 ABC 法則記憶, A 代表 Avoid(避免),盡量避免在日正當中,紫外線指數最高的時間外出; B 代表 Block(阻擋),善用一些實體的遮蔽物,比如說建築物或大樹的陰影,撐傘、戴帽子...等。最後 C 代表 Cream(乳液),擦防曬乳液。市面上的防曬乳液種類繁多,包裝上的標示也是五花八門,演講中會介紹常見 的防曬乳液的標示,讓民眾看得懂標示進而選擇適合的防曬產品。 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 紫外線的照射,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其中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黑色素癌的發生率近年來有顯著提高,目前是成長速度第二快的癌症。在美國它佔所有皮膚癌發生率的 3-5%,但是卻占了皮膚癌死亡患者 65%;108 年衛福部癌症年報資料顯示:在 4442 位皮膚癌症患者中有 288 位是黑色素癌 (6.5%), 該年度死於黑色素癌的患者數為 151 人 (52%),仍是不可掉以輕心。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民眾講座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黑色素癌最好的處置方式,癌變的過程可由數月到數年的時間不等,因此只要多注意,仍有充裕的時間可在腫瘤發展到垂直侵犯期以前進行切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為了可以提高民眾對紫外線照這對皮膚的傷害有更好的認知,也對如何做好防曬有正確的了解,特別配合世界防曬日,色素日及黑色素癌日舉辦民眾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