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

拒絕羊肉爐薑母鴨 乾癬患者進補恐加重病況

拒絕羊肉爐薑母鴨 乾癬患者進補恐加重病況#進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乾癬患者可不能隨便補,小心越補越大洞!隨著天氣越來越冷,這時來碗暖暖的補湯實在很幸福,但有沒有發現皮膚搔癢或是脫皮的問題變嚴重了?醫師解釋,乾癬患者大多是免疫力過度活躍,若是再刻意增強免疫力,恐讓乾癬病情變得更嚴重。萬芳醫院皮膚科陳亭睿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免疫疾病,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自身免疫力低才會導致乾癬發生,因此常試圖用各種內服外用的方式,去加強自己的免疫力,但其實情況剛好相反,多數患者是因為免疫力過強,導致發炎狀況嚴重。為此,醫師提醒乾癬患者,要多加留意飲食且積極治療,乾癬是可以如同慢性病般獲得控制。留意飲食、積極治療 化癬為夷乾癬患者除了健康飲食外,要盡量避免高熱量食物攝取過量或酗酒,少吃肥肉、牛肉、羊肉或任何補品,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人參、黃耆、當歸等;此外如果皮膚搔癢嚴重,就必須積極處理乾癬問題,最重要的是遵從醫師治療,可依照個人病況,和醫師討論最佳的治療方式,如藥物、藥膏、照光治療或生物製劑等。陳亭睿醫師說,目前並沒有根治乾癬的特效藥,但多數病友可在安全和適當的治療下,讓乾癬完全消失一段時間,可能是數月、甚至達到數年之久,因此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控制乾癬,學習與疾病共處,才能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天冷滋補時間到 自製天然藥膳湯顧全家

天冷滋補時間到 自製天然藥膳湯顧全家#進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入冬以來第一波冷氣團報到,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許多人為了冬天養生或皮膚乾燥等問題而尋求補品,但有時候卻會造成補過頭的錯誤進補觀念!為此,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顏慶仁醫師特別設計出男人、女人、長者、小孩都適合的溫補藥膳,並不添加一絲調味料,用最天然的食材讓大家「天寒卻身暖」。顏慶仁醫師表示,天氣冷的時候家人們一起吃飯可說是身暖、心也暖,因此特別設計出一款適合男女老少通吃的藥膳,要讓大家補得正確又吃的健康。藥材含有補氣的黨蔘、黃耆;補血的當歸、紅棗、芍藥;補肝腎、強筋骨的杜仲、首烏;行氣活血的川芎;滋養肺胃之陰的玉竹;健脾去濕的茯苓、白朮;溫經通陽的桂枝等,十多種中藥材熬煮而成的湯頭,搭配山藥、紅蘿蔔、黑木耳、各式青菜與菇類等天然食材,一道「冬季凍齡藥膳」就熱騰騰的出爐。顏慶仁醫師說,藥材本身就有些許甜味,加上食材的自然甘甜,這道藥膳完全不需要添加調味料,不用擔心人工調味料對身體造成負擔。感冒者不宜進補 白蘿蔔不宜一起食用最後提醒民眾,藥膳湯可以自行加入喜愛的食材,但不建議添加有「解藥」效果的白蘿蔔,另外,感冒者也不適合食用藥膳。以下為一帖量,用2500c.c水煮一小時後,過濾藥渣成湯底:藥材:黨參5錢、(晉)黃耆5錢、當歸1.5錢、紅棗12顆、芍藥1.5錢、杜仲3錢、首烏3錢、川芎 1.5錢、玉竹1.5錢、茯苓5錢、白朮2錢、桂枝3錢。生薑片8片,用麻油28g(兩大匙)先炒過後再放入湯中。 食材:乾香菇(需先泡軟)、高麗菜、 紅蘿蔔、凍豆腐、豆角、山藥、黑木耳、金針菇、杏鮑菇等。做法:大火煮滾後,小火一小時熬煮出藥性,之後各項食材、依照煮熟的難易度分別放入湯底之中,煮熟即可。亦可依個人喜好加入豆腐、麵花、素丸、玉米等食材(白蘿蔔較不適合)。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進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令進補主要是補「陽」與補「精血」,是以前物資匱乏,農業維生時代,為渡過嚴酷氣候考驗,所發展出的生活習慣。然而,現代物資豐饒,高熱量、高油脂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缺乏運動,大部分人普遍都有氣鬱及體內火氣旺的問題。因此,以補「陽」與補「精血」為主的冬令進補,並不適合大部分的現代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王致中醫師表示,冬令進補對於身體狀態有「陽亢」、「氣鬱」、「極度陰虛」的人來說,補陽往往會上火。陽亢常見於高血壓、中風、更年期、反覆皮膚炎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氣鬱常見於糖尿病、久坐辦公室的人;極度陰虛常見於身體BMI過低的人。這些人吃補陽藥膳可能造成血壓升高、皮膚起疹、口破、便秘或痔瘡出血等。五色蔬果另類食補 更健康王致中醫師也說,薑母鴨食材裡有大量的老薑和米酒,為了避免上火,建議可以用嫩薑替代老薑,水、酒各半代替全米酒。而十全大補湯中的人蔘,可以用西洋參鬚替代,肉桂也可用桂枝或小茴香取代,熟地用生地取代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等藥材也可減量,這樣可降低吃上火的機率。南市醫張麗娟營養師也建議,冬令進補不妨可以考慮另類食補,以長期的均衡飲食、運動來調養生息,改善體質。強調一日健康五蔬果,五色蔬果含有不同營養價值,可供給器官能量,對抗疾病。

三高患者別亂進補 當心身體吃不消

三高患者別亂進補 當心身體吃不消#進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天氣一天天變冷,寒冬也即將到來,一般人都想喝碗熱騰騰的湯品來補補身子迎接冬天,但許多人的體質其實都不太適合進補,尤其是三高患者,如果吃太補,反而會讓身體更糟糕。 陳媽媽,到衛生所施打流感疫苗,但因血壓測量持續偏高,醫師建議觀察幾天再施打,陳媽媽主訴自己高血壓已經好多年,都有吃藥控制,只是最近天氣冷家中常常煮火鍋、麻油雞、來進補,血壓就一直控制不好了。 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提醒,在進補之前,一定要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目前市面上的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等,常常是連皮帶肉一起熬煮,所以湯頭通常都會過油,不適合三高族群及痛風病患食用,可選用健康藥膳,加點雜糧飯、冬粉、蔬菜、瘦肉來代替,好吃又健康,減少脂肪吞下肚的方法,寒冬進補,切忌別補過頭,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再加上「三少(少糖、少鹽、少油)、三多(多開水、多纖維、多運動)」的飲食原則,才是最重要的。

肥胖禍首 別讓熱量失衡找上你

肥胖禍首 別讓熱量失衡找上你#進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們總是為了多一公斤擔憂,多一吋煩惱!其實自身遺傳的體質、藥物使用及內分泌失調都會造成肥胖問題,但是超過9成以上的肥胖原因是來自於熱量失衡。 人類能量的來源來自於「食物」。吃下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熱量吸收過多,身體就會把多餘的熱量儲存在脂肪細胞內,造成脂肪細胞擴張,形成肥胖。多攝取7700Kcal的熱量,體內就可以多轉化成1公斤的脂肪。 「聰明吃」即是均衡飲食,就是吃到符合人體所需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的飲食。為持續協助民眾「吃得健康」,打造一個健康飲食的支持環境,衛生局輔導各類食品業者,提供熱量標示的營養資訊。烘焙業者也響應配合,提供產品,不僅符合「高纖」、「減糖」及「零反式脂肪」等健康概念,並有熱量標示,提供消費者在選購前,即可參考運用以做出健康選擇。隨著健康議題越來越受重視,本局將持續努力讓健康飲食與營養資訊也能更便利的取得,讓民眾在選擇美味的餐點之際,也能考量營養與健康。

樂閱讀/新鮮堅果「聞」了就知道?

樂閱讀/新鮮堅果「聞」了就知道?#進補

專家怎麼說吳家誠教授:「堅果類食物」指的是富含油脂的種子類食物,例如芝麻、杏仁、花生、核桃等。堅果類食物,從外觀上比較難判斷是否新鮮,但如果不夠新鮮,一定會有油耗味產生,所以購買堅果類食物時,建議「先聞再吃」。以往,堅果類食物被視為油脂類食物,由於相關研究不多,大家總誤以為堅果類「多吃易肥胖」。不過,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堅果類食物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成分,適量攝取對健康十分有益。千萬不要小看小小一顆堅果,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E、植化素,不僅能幫助提升免疫功能、強壯骨骼,還有助降低過高的膽固醇。它雖然含有豐富的油脂,但大部分所含的脂肪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很好,能保護血管健康。堅果類食物只要適量吃,對健康絕對有加分效果。雖然堅果類食物是營養素的寶庫,不過,還是要吃新鮮的才好。不新鮮的堅果類,如果長黴菌,恐怕會產生如黃麴毒素的麴菌毒素,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和傷害。堅果類食物該怎麼挑選呢?「先聞後吃」是祕訣。堅果類食物屬於乾貨,從外觀上比較難判斷是否新鮮,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拿起來聞一聞。存放太久、不新鮮的堅果,不會有堅果天然的香味,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油耗味」,有些品質比較差者,還會有刺鼻的味道。用鼻子聞一聞之後,也要記得放進嘴巴裡吃,變質的堅果,味道不好、脆度也不佳。如果吃起來覺得變軟,口感變差,就代表不新鮮。另外特別提醒:堅果類食物因為含有大量脂肪,保存時要注意溫度和濕度,以免氧化,最好放在冰箱中保存,如果能密封保存更好。專家獨門小祕方——吳家誠教授每天吃堅果,健康又享瘦/很多女生怕胖,所以謝絕堅果類食物,實在非常可惜,因為堅果營養豐富,對女生非常好。堅果熱量高是事實,但只要聰明吃,又正常作息,就不用擔心發胖問題。一般建議用手或湯匙來計算,用手抓一小把約30克,或攝取種子1~2湯匙,一天只要不超過這個量,就可以「只要健康不要胖」!營養知識專欄食用堅果注意事項/堅果類食物雖然富含營養,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盡情食用。對堅果過敏和腎衰竭的人,就應該避免食用堅果。堅果類食物是常見的過敏原,若發現對某些堅果過敏,一定要避免食用。另外,堅果中含有較多的磷,需限制磷攝取量的腎衰竭患者,要特別注意食用量。(本文編著者/吳家誠)(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 食物安全吃健康/康鑑文化)

「補過頭」致早熟 中年前後進補才適當

「補過頭」致早熟 中年前後進補才適當#進補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最近冷氣團報到溫度持續下探,為適應冬季中華文化素有冬天進補的習慣與風俗,但近來有相當多「補過頭」案例發生,到底該不該補?怎麼補?什麼人可以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威宇表示,進補不宜過早,以致現在小朋友發育過度,導致月經提早到來、提前變聲、長鬍鬚等等,傳統醫學認為,正常人進補,男子宜在40歲左右開始,女子宜在35歲左右開始。周威宇說,現代人容易體虛,生活型態吃得多、動得少,血氣易留滯。冬令進補包含著養生和預防疾病,除可對慢性病患者予以調治外,對少者可助長發育、提高智力,對中青年可增強體質、保持青春常駐,對老者可延緩衰老、保持健康。中醫學認為,從立冬起至立春前的這段時間有助於體內陽氣提升,增強身體抵抗力,可有效預防疾病及開春時的流行病。現今為了增強體質和保持身體健康,不少人開始注重進補。有人認為“晚補不如早補”,以致現在小朋友發育過度,導致月經提早到來、提前變聲、長鬍鬚等等後果。醫學專家提醒,進補有年齡限制,過早進補容易影響人體正常生長發育過程,過晚則可能錯失良機。傳統醫學認為,正常人進補,男子宜在40歲左右開始,女子宜在35歲左右開始。醫師表示男子在40歲以前,精力旺盛,肌肉、筋骨強健。40歲後則開始出現「腎氣衰」現象。而女子35歲前身體健壯,面貌嬌嫩,頭髮生長旺盛。35歲後,精力開始不濟,面部開始焦枯,頭髮開始脫落。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40歲是人體健康狀況發生改變的界限。此外,以中醫來說,中年人的脾胃運化功能優於老年,既能進補亦能受補,所以最好從中年開始進補。(圖/記者杜宇喬攝)

越補越腫! 進補切記小心謹「腎」

越補越腫! 進補切記小心謹「腎」#進補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冷鋒報到,對國人來說,意味著寒冬進補的時侯到了,77歲的蔡先生卻是愈補愈大洞,蔡先生本身是慢性腎衰竭第五期,因難以控制口腹之欲,短短一個多月三度全身腫脹就醫。慢性腎臟病患者蔡先生全身腫得像大象,雙眼擠得幾乎看不見,整個人喘得十分厲害,都快無法呼吸,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慧芬醫師問診發現,香噴噴的補湯是罪魁禍首。她呼籲,腎臟功能不佳病患,尤其在冬天要注意控制飲食。陳慧芬說,腎臟病人的腎功能退化,以致於體內的水份、尿毒都排不出來,積在體內,當肋膜都積水時,就會影響呼吸,喘個不停,所以喝水必須要有限制,補湯類的食物除了水份,鈉也比較高,所以並不適合腎臟病患。而年關將屆,不少孝順的兒女送雞精、人蔘,讓老人家補身體,陳慧芬提醒,已有腎功能損傷的病患,更要嚴格控制蛋白質、水份與鈉的攝取,最好先諮詢腎臟科醫生,並在營養師指導下制定食譜,一味盲目讓老人家補身體,可能反而累壞了腎臟。除了腎臟病患外,針對慢性病患的血脂、血糖及尿酸,臺中慈濟醫院營養師施姍伶也指出,冬令進補並不是不好,只是進補前要先瞭解自己的體質及健康狀況,別讓血脂肪、血膽固醇悄悄爬上身。她建議冬日進補應以零負擔為導向,善用食物代換,像是主食類,麵類含有的醣份就較白飯少,可適量攝取,另外冬粉、山藥、薏仁、豬血糕等都屬於主食類,與米飯一樣。而蔬果、菇類加入進補,能增加纖維與飽足感,同時豐富的纖維也可延緩血醣的上升及幫助排便。再來是沾醬,宜少不宜多,因一般沾醬大多屬重鹹,建議少量沾取食用或者可利用蔥、薑、蒜、辣椒、適量醬油等來調味,避免鈉鹽攝取過多。   此外,如果非吃葷食不可,則以瘦肉為佳,儘可能剔除肥肉及皮,減少攝取膽固醇及飽和性脂肪。撈除補湯浮油,或將肉類去皮再燉煮,少油少負擔。提醒民眾,豬血糕一塊及等於一份主食,若能懂食物替換,平均分配,即能避免攝取過量。然而,平時飲食也仍需均衡、作息要正常,同時還要多運動,這樣才是養生的王道。(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