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

不只外觀問題!10個的手掌面積就已是中重度乾癬

不只外觀問題!10個的手掌面積就已是中重度乾癬#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基(化名)是一名乾癬患者,正值青壯年的他,因為乾癬問題,舉凡他走過或坐過的地方,都會像下雪般飄下層層皮屑,除了生理的皮膚紅腫裂痛外,最讓小基難過的是,因外觀問題常常被同事排擠,找工作也不順利,讓他羞愧的不敢出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林尚宏醫師表示,一般人以為乾癬應該純粹是外觀問題,但其實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只要身體病灶達10個手掌面積,就可能屬於中重度乾癬,可輕忽不得。乾癬易發展成心腦血管疾病、腦中風、三高等問題林尚宏醫師進一步說明,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每個人發病位置都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從頭部開始表現,有些人則從手部開始脫屑,但只要身體出現的病徵有達到10個手掌大,就可能屬於中重度乾癬。此外,乾癬患者若控制不好時,因皮膚發炎時會分泌發炎激素,這些激素沿著血管會擴展到全身,容易發展成心腦血管疾病、腦中風、三高等問題。乾癬造成患者的生、心理負擔「症狀多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林醫師說明,只要發現皮膚上有紅腫裂痛,伴隨脫屑的症狀,就該接受治療了。他解釋,像乾癬這種疾病,除了生理上的乾癢、不舒服,有些人甚至因皮膚裂痛,而不敢碰水或洗澡;此外,心理上的負擔也會很大,因身體常常飄下像雪花的脫屑,擔心會引來別人異樣眼光,患者出門的意願就降低,造成社交上面的障礙。因此建議民眾,只要發現自己的皮膚有脫屑問題,就應儘早就醫治療。傳統外用藥、照光、口服免疫製劑,與生物製劑有何不同?乾癬的治療方式目前可分為傳統的外用藥、照光治療、口服免疫製劑及近期的生物製劑治療。林尚宏醫師解釋,外用藥治療適合乾癬範圍比較小,屬於輕度的患者;若乾癬面積較大,可加上照光治療;若以上兩種方式都無法改善症狀時,這時就會建議口服免疫製劑,例如口服A酸等,但需要醫師指示下服用,以避免副作用。而生物製劑是專一性更高的治療方式,能更精準地抑制乾癬的發炎反應。林醫師提醒乾癬患者,若傳統治療方式都沒有效果時,目前健保可給付生物製劑。但由於藥物的價格較高,患者需要符合健保給付的條件、包括使用過一種照光治療、使用過至少兩種口服藥物治療,個別都有三個月的治療歷程,且發現無效或無法耐受,才可以經過事前審查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有三種,短效的包括一週施打兩次、或兩週施打一次,長效的則是六個月內施打三針。案例中的小基,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約2個月後,病情逐漸獲得改善,林醫師呼籲患者治療前可先與醫師進行討論,了解治療流程與策略,過程必須持續治療,勿輕易放棄,才能改善外在的皮膚病灶、以及降低體內的共病風險。

30%乾癬患者併發關節炎 恐致變形活動受限

30%乾癬患者併發關節炎 恐致變形活動受限#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舉凡走過或坐過之處都飄下像雪花般的層層皮屑,乾癬患者除了要忍受生理上的紅腫裂痛,及承受心理的負擔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魏正宗主任表示,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的慢性疾病,大約有30%的乾癬患者會合併出現乾癬關節炎的問題,若不積極治療,恐會導致關節的破壞與變形,嚴重影響生活能力。乾癬性關節炎V.S.一般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與一般關節炎有何不同?」魏主任說明,乾癬性關節炎與一般關節炎的疼痛表現差不多,因此容易被誤診為一般的痛風、關節炎,或是普通的運動傷害。事實上,乾癬性關節炎症狀表現方式就是多處關節或脊椎的腫痛,伴隨著關節晨間僵硬,但若合併皮膚的乾癬問題,就應懷疑是乾癬所導致的關節炎,應立即至風濕免疫科就診。魏正宗主任解釋,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功能疾病,大約有30%的病患會併發關節炎,臨床上發現好發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男女比率為2比1;此外,有家族遺傳,或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也容易出現。值得注意的是,乾癬不只是外觀或皮膚的疼痛,若不積極治療,恐會造成全身性的併發症,諸如:關節破壞、關節變形、代謝症候群、高尿酸血症等等問題;尤其是關節的破壞或變形,患者連一般的生活能力都可能會受限。生物製劑治療乾癬性關節炎顯著療效可到7成「乾癬性關節炎可以痊癒嗎?」魏正宗主任說明,乾癬性關節炎屬於慢性的免疫系統疾病,目前無法根治,必須長期追蹤治療。在治療的選擇上,除了傳統的免疫調節的藥物外,針對傳統口服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現行還有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就好比是一個導彈,藥劑避開傷害正常細胞,僅針對特殊細胞進行作用,以長效型生物製劑為例,臨床施打療程大約1~2個月,75%以上的患者會有顯著改善,比起過去單用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的3~5成,生物製劑有效率可達到8、9成。病情符合規定 則可申請健保給付目前健保給付治療乾癬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有三種,從每週施打兩次的短效型,到每月施打一次的長效型,病友們只要符合給付規範,都可申請使用。魏主任表示,若沒有符合給付規範,患者仍然可以自費治療。魏主任同時呼籲患者,若發現有乾癬合併關節炎的症狀,應立即就診,避免加重病情影響自身生活能力。

醫訊/「別再懷疑,話癬為夷」乾癬座談會

醫訊/「別再懷疑,話癬為夷」乾癬座談會#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全身皮屑紛飛,到哪都受人關注,覺得很尷尬」這是眾多乾癬病患的心聲。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林尚宏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但其實只要身體出現10個手掌大的病徵面積,就屬於中重度乾癬。此外,乾癬患者若控制不好時,因皮膚發炎時會分泌發炎激素,這些激素沿著血管會擴展到全身,容易發展成心腦血管疾病、腦中風、三高等問題。發現皮膚上有紅腫裂痛,伴隨脫屑的症狀,就該接受治療「症狀多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林醫師說明,只要發現皮膚上有紅腫裂痛,伴隨脫屑的症狀,就該接受治療了。而乾癬的治療目前可分為傳統的外用藥、照光治療、口服免疫製劑及目前的生物製劑治療,會依不同的病症程度給予適當的治療。舉例來說,外用藥治療適合病症較輕度的患者;若乾癬面積較大可加上照光治療;若以上兩種方式都無法改善乾癬症狀時,這時就會建議口服免疫製劑,如口服A酸,但需要醫師指示下服用以避免副作用的產生。林醫師提醒乾癬患者,若傳統治療方式都較無改善時,目前健保有給付生物製劑的施打。其中,給付的生物製劑有三種,若換算成一年施打的次數,短效型達104次、中效型26次、長效型4次,對於特定的商務人士或是需要工作的患者,長效型的施打療程可減省較多時間;最重要的還是要病患耐心配合醫師,找出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針對乾癬的治療,長庚醫院於11月01日(星期六),下午13:30 將舉辦一場「別再懷疑,話癬為夷」乾癬講座,邀請乾癬患者及其家人,一同了解何謂乾癬,以及乾癬的治療方式。名稱:「別再懷疑,話癬為夷」乾癬座談會時間:103年11月01日(六)下午13:30地點:救國團澄清湖青年活動中心「第八會議室」(高雄市鳥松區鳥松里文前路140號)洽詢:0982-120-897 李小姐  請盡早報名

「醫」起戰勝「癬」境 台灣乾癬協會網站上線

「醫」起戰勝「癬」境 台灣乾癬協會網站上線#乾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癬是長久以來被忽略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5月世界大會中發表一篇新聞稿,向全球傳達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乾癬是一種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其發炎性疾病的本質、心理社會層面之衝擊,以及與其他更致命的非傳染性疾病具有共通的危險因子,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需要更多公眾的關注。此舉對於正遭受乾癬折磨的人們相當重要,有助於提高世界各地對乾癬的關注及終結汙名化與歧視。高達5成以上乾癬患者 因皮膚症狀而影響工作與就業台灣乾癬協會對105位乾癬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首度對外公開結果,突顯出病患因疾病面臨之困境。據此調查,高達51.4%的乾癬患者,在工作、就業時,曾因皮膚症狀等外觀脫屑而遭遇到困難。更進一步發現,約21.9%患者在目前或最近一份工作中,曾因同事或老闆對乾癬存有誤解,而導致相處上困難。究其原因仍是與對皮膚外觀感到不舒服有關,顯示社會大眾對於乾癬仍存在誤解與迷思。盼乾癬終結汙名化 台灣乾癬協會網站提供豐富衛教資訊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表示,隨著乾癬疾病進程發展,外顯皮膚症狀及乾癬性關節炎造成的不便,對於患者身、心、靈方面均會造成影響。有鑑於此,協會宣布將台灣乾癬協會網站重新改版並上線,特闢「駐站醫師」醫療諮詢區,邀請皮膚科與多科醫療團隊提供國內病友及家屬醫療資源協助,增進醫病雙方交流,戰勝「癬」境。若欲得知更多衛教資訊,可至台灣乾癬協會網站(http://www.psoat.org.tw)查詢。乾癬患者3心願 期望更完備的醫療資源柯理事長也代表乾癬患者說出心願:一、期望社會大眾破除迷思:瞭解乾癬不會傳染,降低病友於就學、就業、就醫、就養和兵役體檢等社會環境的歧視;二、乾癬盡快納入殘障手冊及重大傷病卡範圍:藉此讓更多嚴重的乾癬患者因社會支持系統的介入,不致落入因貧而放棄治療,影響就學、就業,陷入生活窘境的惡性循環。三、藥物的健保給付能更為放寬:乾癬患者常面臨選擇不到合理且適用藥物的困境,致使治療效果有限。透過世界乾癬日宣導,期望為病友爭取權益及應有的醫療資源。

一直抓一直抓一直抓!男子全身搔癢 竟是乾癬惹禍

一直抓一直抓一直抓!男子全身搔癢 竟是乾癬惹禍#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頭皮屑一大堆,無論怎麼洗,抗屑洗髮精怎麼用,頭皮屑的症狀就是無法改善,這是一位三十二歲陳姓男子,十年前罹患乾癬初期的症狀。十年前某日,男子開始出現嚴重頭皮屑問題,且有嚴重乾癢症狀,不料隨著病情日漸惡化,就連身體也開始佈滿紅斑、脫屑,整天就跟猴子般一樣一直抓、一直抓,到了皮膚科看診後,醫師誤診為所謂的止漏性皮膚炎遂開立藥品,無效,只好四處求神拜佛喝符水,誤信廣播買假藥,導致病情猶如抓狂的猛獸,更侵害胎他的關節,就連走路都有問題,所幸經過生物製劑的治療,目前病況穩定。台灣每年約六萬名乾癬患者就診乾癬是什麼?根據統計,我國乾癬盛行率是千分之2.35,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6倍,估計每年約有6萬名乾癬患者就診,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症狀多半在頭皮、小腿、背後及四肢關節會有疹子,多數患者皮膚會有紅色斑塊跟銀白色皮屑脫落、厚重的頭皮屑及皮膚搔癢等症狀。乾癬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與先天遺傳體質有關,受到後天內外環境刺激下,誘發免疫反應,引起皮膚過度增生、迅速脫皮及發炎。冬天食補 易誘發乾癬更加嚴重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時序進入秋冬季節,乾癬患者的症狀恐怕會更嚴重,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楊志勛醫師表示,近兩個月來因皮膚騷擾而前來就診的患者增加近三成,其中有許多乾癬患者因「食補」過頭反致乾癬病情惡化。事實上,乾癬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而是自體免疫疾病,病患本身即免疫過盛,一旦擅自服用刺激免疫或調節免疫力的食補藥膳或保健食品,如常見的人參、靈芝、冬蟲夏草,就容易引起症狀發作或惡化,皮屑如飄雪;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過度食補不但皮膚症狀惡化,關節更會紅腫熱痛,痛不欲生。醫師就提醒,民眾皮膚若開始出現大量脫屑,伴隨嚴重搔癢症狀,就得要多加注意,此外,乾癬患者秋冬季節時,更應維持正常的生活習慣,不吸菸、不喝酒,並且注意飲食,冬天禁止大量補湯、薑母鴨等食物,才能降低乾癬的復發機率。

「因為你很醜!」四成乾癬患者遭歧視

「因為你很醜!」四成乾癬患者遭歧視#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我國乾癬盛行率大約落在千分之2.35,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6倍,估計每年約有6萬名乾癬患者就診,而乾癬因全身伴隨著嚴重脫屑、紅腫的症狀,讓眾多不了解乾癬的民眾,誤以為「會傳染」,且因外觀往往會受到輕中不一的改變,竟高達四成以上的患者,在職場中遭到排擠與歧視。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5月世界大會中發表一篇新聞稿,向全球傳達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乾癬是一種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此舉對於正遭受乾癬折磨的人們相當重要,有助於提高世界各地對乾癬的關注及終結汙名化與歧視。五成乾癬患者 就業受阻乾癬並不會傳染,但是反覆發作的病程,會造成患者極大困擾,影響社交、就學與就業。台灣乾癬協會對105位乾癬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首度對外公開結果,突顯出病患因疾病面臨之困境。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據此調查,高達51.4%的乾癬患者,在工作、就業時,曾因皮膚症狀等外觀脫屑而遭遇到困難。調查更進一步發現,約21.9%患者在目前或最近一份工作中,曾因同事或老闆對乾癬存有誤解,而導致相處上困難。也因此,大部分的乾癬患者,試圖隱瞞病情,甚至很可能連最親密的另一半,都不曾被透露病情。調查指出,近四成的乾癬患者,在就業時有被排擠的經驗,有分之四的患者,更遭惡意中傷,使得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選擇隱瞞病情,用長袖長褲,遮住患部,不讓他人知道。「外觀令人感到不舒服」竟成患者遭排擠理由至於為何患者會遭到歧視,有一半以上只是因為「外觀令人感到不舒服」,百分之二十「以為衛生習慣差才會得乾癬」,百分之二十四認為「乾癬會傳染」才會會遠離乾癬患者。醫師就呼籲,乾癬患者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目前治療乾癬的方法,比起以往多上許多,且因生物製劑的問世,過去乾癬患者怎麼治都治不好,反覆發作的情況,也已大幅減少,提醒患者若確診為乾癬症狀,務必積極治療,除了能擺脫歧視,更能避免進一步引發關節炎,讓生活重獲健康。

醫訊/破除迷思!乾癬不是傳染病

醫訊/破除迷思!乾癬不是傳染病#乾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小李(化名)是一名乾癬患者,因手腳會出現紅腫、脫屑,常被身旁的人誤認為是傳染病而紛紛走避,造成小李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僅減少外出的機會,就算出門也會包緊緊,就怕被人指指點點。對於小李這樣的情況,皮膚科醫師表示,根據過往經驗看來,多數民眾對於乾癬都有錯誤認知,其中最多被詢問的就是「乾癬會不會傳染?」事實上,乾癬屬於慢性發炎疾病,卻常因手腳、全身呈現潮紅性紅斑、並伴隨白屑脫落,再加上「癬」亦指黴菌感染,讓不少人誤以為會傳染,而對乾癬患者投以異樣眼光、或敬而遠之。乾癬2大常見迷思皮膚科醫師表示,常見2種乾癬錯誤觀念,包含:乾癬是由黴菌感染的疾病、乾癬只需塗藥就可抑制。事實上,乾癬並非傳染疾病,而是身體慢性發炎而造成的脫屑反應,其實只要經過治療,並針對個案病況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都是有機會可以控制病情、和常人無異的。乾癬治療:生物製劑建保有條件給付目前乾癬的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或生物製劑等,其中,生物製劑為最新的治療方式,且為健保有條件給付,呼籲患者應有著正面的心態,聽從醫囑治療,才能有效改善乾癬的病症。為建立民眾對於乾癬的正確衛教觀念,臺灣乾癬協會將於10月19日(日),在新北市文山農場舉辦一場身心健康營的活動,當天會有醫師與乾癬大使親臨分享衛教資訊與治療心路歷程,並有烤肉同樂與茶文化體驗等活動,歡迎乾癬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加入協會會員者可免費)。名稱:文山農場身心健康營時間:103.10.19(日)上午上午8:30-17:30地點:新北市文山農場(新北市新店區湖子內路100號)活動嘉賓: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的黃毓惠醫師與臺大醫院皮膚科詹智傑醫師電話:02-2952-0820或至乾癬協會官網報名 

乾癬症狀煩惱多 生物製劑除病灶助患者重返工作崗位

乾癬症狀煩惱多 生物製劑除病灶助患者重返工作崗位#乾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業務員小張(化名),罹患乾癬近20年,皮膚上紅斑、脫屑經常引來客戶關注,加上手指關節常常覺得腫痛,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加上工作忙碌的關係,小張無法定期接受照光治療,使得乾癬症狀急速惡化,令他自信心全失,生活苦不堪言。經醫師評估建議後,透過2週施打一次的生物製劑,助改善乾癬病灶,手部關節腫脹疼痛的情形也獲得舒緩,讓他不禁大呼:「從來沒有這麼有希望過,在工作上終於不用在意別人的異樣眼光了。」乾癬非皮膚傳染病  積極治療助控制病灶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慢性發炎皮膚病,為先天體質及後天環境所造成,並非感染也不會傳染。乾癬病灶常伴隨著紅腫、發炎、脫屑及發癢,會遍佈在頭皮、手肘、膝蓋、小腿等與外界磨擦之處,這些皮膚的外顯症狀會影響患者的身心靈發展。國立成大醫學院皮膚科楊朝鈞醫師表示,臨床經驗中,常遇到乾癬患者因外觀而感到自卑,進而遠離人群、逃避就醫,不斷累積的心理壓力反致使乾癬症狀加劇,形成惡性循環。雖然目前並無根治乾癬的藥物,但是只要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同時在心態上自我調適,都可以助於控制、減輕症狀,獲得更好的身心品質。傳統治療效果差 生物製劑推陳出新除病灶 楊朝鈞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乾癬治療方式因需日復一日用藥,及定期至醫院接受照光治療,對於乾癬患者而言往往容易失去耐心、放棄治療。目前市面上已有健保給付生物製劑可使用,除了改善乾癬症狀外,對於控制關節的發炎及破壞程度皆有助於改善。現在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乾癬卓越門診」,乾癬患者可尋求住家附近醫療資源,就近諮詢,與醫師溝通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楊朝鈞醫師提醒乾癬患者,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情,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才有戰勝癬境的機會。若遇到心情不佳,感到孤立無援時,可尋求病友團體之協助,透過更多資訊的交流,一起加油打氣、互相扶持,鼓勵自己勇敢戰勝癬境!若需要瞭解更多乾癬衛教資訊的民眾,可至台灣乾癬協會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