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時鐘

調整生理時鐘 寶寶一覺到天亮

調整生理時鐘 寶寶一覺到天亮#生理時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能睡得好一點?他的精力都是打哪來的?他好像從來不會感覺累,一直不停地玩直到累癱,我已經累壞了而且我知道他也是,當然,他一直睡得不好,從嬰兒時期就是這樣,晚上他會醒著好幾個小時,每晚都是,午睡?算了吧!的確,他會小睡一下,但只有在我懷裡或在車上的時候,我以為這樣是正常的,因為我想寶寶身邊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睡不著是一定的,但至少在他不想睡覺時我不想聽到哭聲,但是他現在已經兩歲了,我已經厭倦了這樣經常性的睡前戰爭,有時候我真希望他能夠稍微平靜下來,不要那麼瘋狂。睡眠剝奪 可以避免和治療健康的睡眠是什麼?你知道如何睡個好覺並獲得充分的休息?我想我知道,但有時候我太早上床睡覺,有時候則是太晚——我已經比一般人還要了解睡眠了!事實是,沒有人知道如何正確地設定出良好的睡眠以獲得足夠的休息,實際上在了解睡眠如何運作一事上,我們處於完全的黑暗期。有趣的是,早期的睡眠研究中,成人試驗者總是在深且暗的洞穴中接受實驗,這麼做是為了減少日夜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使得研究人員可以觀察睡眠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和感受,當然,現在睡眠研究人員在特別設計的實驗室中,利用可以運轉得比實際時間快或慢的特殊時鐘,來試圖了解當外在時間的影響因素移除時,生理節奏(或稱之為生理時鐘)如何運作,此番研究亦針對需排班的工人和航空業的機長進行(後者因為經常跨越時區且有時差的症狀),藉此來觀察時差對睡眠模式的影響。(本文摘自/嬰幼兒睡眠寶典!寶寶睡好,媽媽好睡——一步一步,幫助孩子學習好好睡覺/所以文化) 

熬夜老更快!研究:僅2晚失眠就會打亂規律

熬夜老更快!研究:僅2晚失眠就會打亂規律#生理時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都幾點了,還不睡嗎?」父母時常耳提面命的叮嚀,聽起來也許厭煩,但卻是健康最好的良藥。世界衛生組織先前公布,全球將近有4分之1的人受到失眠困擾;事實上,失眠已成為人類健康頭號大敵;然而多數都是因為長期熬夜打亂生理時鐘,造成「調不回來」的窘況。睡不到5小時 高血壓機率高5倍失眠對健康影響真的很大,不只睡不好會老化、皮膚差等,還有可能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過去曾有研究發現,每晚只睡4小時的人,胰島素分泌量也會較少,且睡眠不到5小時者,血壓升高機率也是超過6小時的5倍高。事實上,只要連續2個晚上都輾轉難眠,就會發生神經功能混亂、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導致血壓升高、腦溢血、癱瘓等多種疾病纏身。不只如此,長期失眠還會造成皮膚鬆弛、暗沉、皺紋等加速老化的危機。因此千萬別將每晚的「數羊」活動視為理所當然。失眠多為外在因素 恐增乳癌風險根據澳大利亞癌症研究指出,許多失眠都是因為作息規律被打亂而造成,如長期熬夜、日夜顛倒、搭乘長途飛機等外在不良因素,很可能造成癌性病變;尤其女性更可能因此增加乳癌機率。而若不幸罹患癌症,又會加劇失眠,導致一直無法睡好覺的惡性循環。 

3招快轉生理時鐘 改善睡眠品質

3招快轉生理時鐘 改善睡眠品質#生理時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時遇到一些偶發的事件,如期中考週、社團成果展、營隊營前訓等,迫使生理時鐘較原來作息時間延遲。當這些活動結束後,若想縮短上課遲到或是晚上無法入睡的困擾,就可以運用一些小撇步,來幫忙自己加快調整生理時鐘的速度。1)固定起床的時間/如果生理時鐘已經延遲了,要早點爬起床,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度,但是就如同沒吃早餐一樣,到中午會因為飢腸轆轆而想吃得更多。強迫自己早起,會造成前一晚的睡眠不足,隔天身體會為了償還睡眠債,而早些出現睡意,對於往前調整生理節律具有相當的成效。2)到戶外接受光照/起床後盡快到戶外接受光照,充足的光照可以幫忙調整生理時鐘。一般來說,接近起床時間點的光照,有助於往前調整生理時鐘,相反地接近入睡時間點的光照,則是用來延後生理節律。如果想調整生理時鐘,絕不要忘記這個免錢又非常有效的地球資源。不必擔心怕曬,因為調節生理時鐘的光照,主要仰賴眼睛的吸收,但是眼睛不用直視,會造成眼睛的傷害,所以只要讓眼睛接觸到光線,臉部和身體都可以做足萬全的防曬工作。3)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對於調整生理時鐘非常的有效,但是要在正確的時間點使用才能達到成效;通常會建議:在接近睡覺時間前3小時使用褪黑激素,可以幫忙把生理時鐘往前拉,較早產生睡意,能成功提早入眠,避免早上又因睡過頭、爬不起來而遲到。不過要注意的是,多數市面上所販售的褪黑激素皆為人工合成,有少數品牌主打天然製成來吸引民眾購買,但此類保健食品,多從牛或家畜腦內所提煉,若未經過仔細檢驗,恐怕會提高感染狂牛症的風險,因此在購買時要提高警覺。若沒有管道從國外取得褪黑激素,那也可以到國內醫院求助睡眠門診的專業醫師,開立作用在褪黑激素受體上的助眠藥物,它對因生理時鐘紊亂所造成的入睡困難症狀療效佳。褪黑激素有包括嗜睡、頭暈、嘔吐等常見的副作用,且會對泌乳激素造成干擾。所以若將晉升為孕婦或哺乳婦女時,就不適合以褪黑激素補充劑來助眠。(本文摘自/女人一生的睡眠書/大塊文化出版)

樂閱讀/用自然律例 做自己的醫生

樂閱讀/用自然律例 做自己的醫生#生理時鐘

現代人由於工作忙碌或習慣當夜貓族,往往午夜過後才入睡,但熬夜的後果就是為身體帶來許多病痛。深夜是身體許多器官休息的時間,如果這時候還不肯入睡,等於是強迫這些器官超時工作,長期下來當然會出問題。因此除了飲食調整,作息時間也需要改變,回歸到自然律例的作息時間。自然律例最重要的幾個作息時間如下:1)晚間九點至十一點是「三焦經」運行的時間,這時,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神經系統都應該獲得充分休息,因此每天最晚九點就要上床睡覺。2)晚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是「膽經」運行的時間,這個時間應該要讓膽休息,能有助白天工作時思緒能夠清晰。3)凌晨一點至三點是「肝經」運行的時間,如果這時間持續熬夜,會讓肝功能受到傷害。4)凌晨三點至五點是「肺經」運行的時間,如果肺功能不佳,這段期間容易咳嗽,要特別注意氣溫的變化,避免著涼。5)早上五點至七點是「大腸經」運行的時間,此時應該吃早餐並等待排便,如果無法定時在這時間排便,長期下來身體容易累積毒素,造成身體病變。6)早上七點至九點是「小腸經」運行的時間,也是小腸吸收養分的時間,因此最好在七點前吃完早餐與排便,否則小腸會從原本要排洩出的糞便中吸收養分,間接吸取毒素。不利疾病療癒。因此,自然律例提倡的生活作息就是晚上九點鐘(最晚不超過十一點)睡、早上六點半吃完早餐(最晚不超過十二點)、七點以前排便。如果已經習慣晚睡的人,當然無法立即提前睡覺時間,但只要盡量要求,每一天比前一天早一點入睡,漸漸習慣就會成自然,離健康也越來越近。(本文作者/陳堅真)(摘自/用自然律例,做自己的醫生/時報出版)

樂閱讀/熬夜會使生理時鐘產生混亂?

樂閱讀/熬夜會使生理時鐘產生混亂?#生理時鐘

這是我唸高中時的事,算起來是1970年代,當時收音機的深夜廣播節目大為流行。當時關西地區以朝日廣播的「young request」和每日廣播的「young town」最火紅,只要是自己喜歡的DJ主持的日子,即便大考在即,也會一邊念書一邊收聽。當然,隔天早上起床時就很辛苦了。到了學校,因為太想睡了,經常會在課堂上發呆。這段回憶至今記憶猶新。過了40年,年輕人們依然愛熬夜。本來,人體的自然機制是白天活動,夜晚入眠。位於大腦深處,名為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簡稱SCN)的神經細胞群(據說細胞的數量為1萬6千個或者2萬個)裡的生理時鐘控管著這個機制。位於視交叉上核的這個生理時鐘,是構成身體的60兆個細胞中的大部分細胞都具備的「外設時鐘」司令塔,稱為「主時鐘」。話是這麼說,但是這並不代表有個像鐘擺時鐘一樣的東西存在於細胞內。生理時鐘會根據細胞內的蛋白質數量的變化而產生像時鐘一樣的機制。這種蛋白質,光就現在所知的Clock或Per1等,大約是由十個時鐘基因所構成。舉例來說,Clock蛋白質是由時鐘基因Clock所製造而成的。這種靠著時鐘基因的作用而製造出來的蛋白質數量,會以一定的節奏產生變化,該節奏就由主時鐘傳達至末端時鐘。比地球自轉一圈所需要的24小時略長一個小時的25個小時為一周期,控制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荷爾蒙分泌、體溫調整、心跳數、血壓、免疫、細胞分裂等大部分的機能。這個過程稱為「晝夜節奏(Circadian rhythm)」。除了這種一日節奏之外,身體還有三日節奏、一週節奏、季節節奏、一年節奏,以順應外在環境的變化。生理時鐘就像健康管理系統的開關一樣。所以,我們最好儘量乖乖地配合生理時鐘來生活。相對地,如果生活的節奏與生理時鐘背道而馳,生理節奏就會紊亂,很容易就會罹患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生活習慣疾病。事實上,很多必須日夜輪值上班的女護理師或國際線的空服員罹患乳癌,這已經成了一個受到矚目的問題。當女性荷爾蒙的雌激素(estrogen)分泌量多時,就容易罹患乳癌。雌激素的分泌量是由一種叫褪黑激素(melatonin)的荷爾蒙所調整的。褪黑激素也有抗氧化作用和抗癌作用,說起來是一種很寶貴的荷爾蒙,但是往往會對夜間照明產生反應而抑制分泌。結果,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就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分泌,因而形成容易罹患乳癌的體內環境。另一方面,以男性而言,男性荷爾蒙—睪酮素(testosterone)的分泌量一增加,就容易罹患前列腺癌。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所屬的機關──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針對夜間勤務列出「恐對人體有致癌風險」的高風險名單。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或餐飲店的店員、看護設施的職員等都在此列。人體以40歲為界線,過了40歲,荷爾蒙的分泌量和免疫力等都會大幅下滑。所以,我很想呼籲大家,一過了40歲,就應該離開深夜勤務的職場!然而目前想就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萬萬不能輕率地說出這種不負責任的話。值深夜勤務的人最好懂得活用褪黑激素藥錠,確保自己有高品質的白天睡眠,這也是一個避險的方法。(本文作者/岡本裕)(摘自/九成疾病可以自癒/天下雜誌出版)

生理時鐘亂調 晚睡晚起非失眠

生理時鐘亂調 晚睡晚起非失眠#生理時鐘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現代的資訊發達,普遍民眾養成了晚睡的習慣,起床的時間就自然慣性延後,就會自然而然形成晚睡晚起的節律並固定下來,而這在睡眠醫學裡稱之「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根據國際睡眠障礙分類(ICSD),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的主要特徵為,睡眠開始和醒來的時間,比正常人往後延遲約數小時、基本上每日睡眠總時數差異不大、一旦入睡,不會輕易睡眠中斷而醒來、在早晨6點至8點起床非常困難,且無法調適在正常的時間上床入睡和起床。然而「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是生理時鐘發生紊亂,不同於一般的失眠,並不只是消除單一因素即可,而且這種狀況下即使吃安眠藥也幾乎沒有效果。衛生署台南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政佑表示,對於此症狀,重新調整生理時鐘是首要的處理方式。規律就寢及起床的時間,即使很想睡仍要勉強自己起床、好好吃頓早餐,可以讓全身準備進入活動模式、起床時洗個熱水澡也有幫助、在白天安排一些動態活動,例如運動,可提高白天的精神,也可改善晚上的睡眠深度。此外,因光線經過視網膜神經細胞再傳至下視丘,再經交感神經而傳至松果體,如此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當褪黑激素濃度變淡人逐漸清醒,反之,到了傍晚黃昏光線漸暗,光線對松果體的刺激變弱,松果體便開始製造分泌褪黑激素產生睡意,以此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律。因此,在睡前三小時補充褪黑激素,有助提早產生睡意。林政佑說,雖然晚睡晚起不是一種病,但的確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想調整回來也不是短時間就可看到效果,需有相當耐心及執行力,當好不容易恢復正常軌道後,也千萬別輕易打亂。建議先檢討每日的時間規劃,逐步調整回平日的作息,規律就寢及起床時間,白天安排一些運動,才能避免睡眠障礙的產生。

生理時鐘亂了調 熬夜難改、失眠上身

生理時鐘亂了調 熬夜難改、失眠上身#生理時鐘

「唉呀!又要開學了,暑假怎麼這麼短啊!」這大概是九月邁入開學期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從國小學童至大學生,都有同樣的心態反應。暑假期間不需要每天固定出門上學,讓生活與睡眠作息越來越不規律,甚至有些人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眼看開學在即,學生們哀聲四起,一方面是不能沉浸在玩樂的世界,另一部分則是習慣了晚睡晚起、想睡就睡的假期睡眠模式,要轉換到早睡早起的上學模式,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家長常認為孩子晚上貪玩不想睡覺,隔天又因為懶惰不想上學編出許多藉口,完全沒想到這是一種睡眠問題。由於放假期間睡覺時間不固定、越來越晚睡,掌管睡眠的生理時鐘慢慢地產生改變,到了開學的時候,睡眠生理時鐘變得無法與上課作息時間同步,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嗜睡)等睡眠障礙就隨之出現。在睡眠醫學裡,這是一種晝夜節律失調的問題,尤其是晚睡晚起的現象常見於青少年,主要是因為:生理因素: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點比兒童時期要來得晚,想睡覺的時間也就變得越來越晚,生理時鐘出現往後延遲的現象。行為因素:原本該就寢的時間,因過度從事上網、玩線上遊戲、上夜店跑趴等活動,讓人持續處在精神亢奮的狀態,甚至驅趕了睡意,到筋疲力盡想睡時,已經是東方魚肚白,日復一日,睡眠生理時鐘受到生活作息的影響而改變。晝夜節律失調 常見睡眠抱怨失眠:由於睡眠生理時鐘的位置被往後推,想睡的時間無法配合生活作息而產生的失眠現象。舉例來說,暑假玩網路遊戲到凌晨四、五點才要準備睡覺,這時候身體沾上床可能不到五分鐘就呼呼大睡了。開學後,時鐘上的時間顯示深夜12點,得要上床睡覺,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以為自己得了失眠的毛病,其實是晝夜節律失調作祟。嗜睡:身體控制睡眠的生理時鐘主要是下視丘的神經核,它透過與松果體的聯繫來控制體內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生理時鐘有晚睡晚起傾向的年輕人,分泌量的高峰期會比一般人晚了好幾個小時,到了白天仍退不去濃濃的睡意,因此上半天的精神會比較差,坐在教室裡聽著台上的人口沫橫飛地講課,注意力卻不集中,不斷地「點頭如擣蒜」,但一到傍晚就精神煥發。導正生理時鐘兩大法寶其實這類睡眠問題不需要靠藥物就能改善,只要有兩大法寶,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將生理時鐘導正。日出而作生理時鐘的位移與大腦中的褪黑激素分泌有密切關連,想要用最自然的方法調整分泌的狀況,就要藉助太陽神的力量。睡覺時將臥室的窗簾打開一半,到了隔天早上讓太陽光自然透進來,慢慢地喚醒熟睡的大腦,起床後到戶外明亮的地方做個日光浴,約莫30分鐘,至少持續執行一個星期。定時起床生理時鐘的穩定必須透過每日固定起床時間來維持,如果起床時間忽早忽晚,生理時鐘也會跟著忽前忽後,因此可以多準備幾個鬧鐘,讓自己每天在同一時間起床,到了週末也要按時起床,別小看兩天的補眠,這個舉動會讓好不容易穩定的生理時鐘又亂跑了。晝夜節律失調就好比出國旅遊經歷時差問題一樣,可以藉由正確方法調整,但是需要給身體一些時間,慢慢地改變生理時鐘,遵守固定起床時間與光照的人,調整的速度也就越快,千萬不要讓睡眠問題成為開學的煩惱。---------------------------------------------------------------------------------註:「褪黑激素」是人類腦部「松果體」自然分泌的一種激素。松果體掌管人體的生理時鐘,對維持人類睡眠的正常運作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會在適當的時候分泌出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分泌多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想睡;而褪黑激素分泌少時,我們就會自然醒來。撰文/康聯預防醫學林詩維心理師

冬天不想積肥肉 可善用生理時鐘減重法

冬天不想積肥肉 可善用生理時鐘減重法#生理時鐘

當天氣越來越冷,就會讓人更「懶」得去動,而且古諺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也因為人類在冬天都只想窩在暖暖的被窩中,開始讓體內的脂肪不斷堆積,因此,有醫師提倡「生理時鐘減重法」,讓大家在冬季之後,體重不增反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整形外科 - 蔡豐州醫師表示,所謂的「生理時鐘減重法」是讓身體習慣性自然減少對食物的需求,減緩胃部的吸收,即使沒有很大的活動量,也能保持身體良好新陳代謝,若有按照醫師指示執行,掌握冬天的生理時鐘變化,平均每月可減4~5公斤。提出生理時鐘減重法的醫師認為,肥胖根本原因,在於生理時鐘錯亂,若是未經調整回正常運作的狀態,即使吃再少,運動再多也瘦不下來,即使瘦下來,又很快的胖回去;生理時鐘就像時差一樣,時差沒調好時,一般人可以自我發現,但生理時鐘不正常,卻不易發現,只會覺得自己胖,即使使用各種減肥方法,只是短暫性,而且容易復胖。蔡豐州醫師指出,民眾想要減重念頭最大的動力是來自報章媒體的報導,但就在減重成為全民運動的同時,民眾許多錯誤觀念也令人憂心不已,包括大多民眾對減重的期待是急切且無耐性、減重行為竟是以向藥房拿藥居多等等,醫師呼籲民眾仍應按照正常方式減肥,千萬不要相信坊間過於誇大的減肥效果。根據北醫一份報告「國內成人肥胖問題和減重行為調查」發現,民眾有想減重念頭,來自媒體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另一半的要求,覺得促使自己發胖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有44.5%民眾不曉得,而難以控制的食慾則以37.5%排名在後,顯見民眾對於發胖原因無法有深刻了解,不過,可喜的是,民眾仍是多半相信多運動、多吃水果蔬菜是最有效的減重方法,不過有五分之一受訪者認為西藥減肥有效,可見仍存在不少追求速效,求助藥物的減肥族群。這份調查中也指出,民眾對於減肥的期待是急切沒有耐性,問卷中顯示,多數人期望可以在10至15天內可以看到減肥效果,而1個月減少5至7公斤是他們覺得滿意的數字。然而,醫師強調,對肥胖者而言,減肥要持續1個月以上,每月下降2至3公斤最合理,同時維持減肥時的生活習慣,達到理想體重,才可稱為減肥成功,顯見民眾對於減重觀念仍有誤解。此外,令人憂心的是,民眾減肥的行為竟以向藥房拿藥居排名第一,對坊間宣稱1次可減1至2公斤或3至5公斤的宣傳手法,大多數消費者會考慮業者的保證及產品的價格,才會去嚐試。如何引導國人減重正確觀念,分享良好減重經驗和觀念是當務之急,彈減重措施是綜合性的,若不運動而僅限制飲食,強制性的節食雖然能降低體重,但精神與肉體卻難以忍受,雖然減肥成功卻成了病人,失去減肥原有的意義。(本文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整形外科 - 蔡豐州提供,uho編輯部整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