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人們常以吃「湯圓長一歲」象徵年歲的增長,迎接新年的到來。《優活健康網》特摘蔬食專欄作者林乃光所撰此文,分享冬至的養生方法,並分享冬至必吃的「花生湯圓食譜」,吃上一碗美味又暖暖的冬至圓,也代表多長一歲了!
冬至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人們常以吃「湯圓長一歲」象徵年歲的增長,迎接新年的到來。《優活健康網》特摘蔬食專欄作者林乃光所撰此文,分享冬至的養生方法,並分享冬至必吃的「花生湯圓食譜」,吃上一碗美味又暖暖的冬至圓,也代表多長一歲了!
提到「冬至」,許多人的腦海中一定都會浮現出和家人們一起吃湯圓的甜蜜畫面,不過除了吃湯圓,其實冬至也是補養身體好時機喔!信義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坤立指出,冬天補腎護陽氣,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加重,提供民眾冬至3招保養建議,並推薦簡單四神湯食譜,在家用電鍋就能煮。
「冬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晚上最長的一天,古代人將冬至視為過年,吃湯圓象徵與親友團圓,也代表增加一歲。除了湯圓之外,南瓜、栗子與地瓜也是冬季的應景食材。《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養生專家但漢蓉所撰此文,分享冬至的養生方法,並提供一道「冬季養生食譜」。
下周將迎來「冬至」節氣,不少人喜愛和親朋好友一起吃湯圓或趁冬至進補。不過,TFC台北生殖中心中醫師李和蓁提醒,糯米製成的湯圓不易消化,若可以加入陳皮、生薑等食材熬煮既可達到補養氣血,同時還能促進消化。此外,冬至進補更要注意,備孕養卵「不宜過補」,因此進補前建議先了解自身體質的,以免補錯更傷身。
近日天氣接連低溫,難免出現手腳冰冷狀況。事實上,手腳冰冷是因為血液循環出問題,當血液循環不佳,加上低氣溫造成末梢血管收縮,身體能量不足就容易手腳冰冷。此時,不妨可以透過「足浴」與「飲食進補」的方式暖身。中醫調養手腳冰冷,主要在於補氣血、活血化瘀,民眾在家也可以自製「泡腳包」,這個冬天也能暖暖過!
今天是冬至,中醫師彭溫雅說,冬至時陰氣最重且即將升陽,可吃一些「溫補」食品,如吃湯圓有糯米可補氣;吃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可補腎;還有多從事快走、慢跑等全身性運動,透過發汗也有助於保暖。
今年12月22日晝最短、夜最長,是為「冬至」;冬至正值一年中最寒冷季節,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中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藥物,控制病情,防患於未然;養腎、顧脾胃,也是冬至養生重點。冬至因為吃湯圓而感到「胃堵堵」者,飲用添加「梅子」的薑茶,堪稱消脹氣的法寶。
冬至是農民曆24節氣中的重要節氣之一,也是日照最短的一天。許多人會選擇在這天吃上一碗暖呼呼的湯圓,但是現在市售湯圓種類繁多,家中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若未注意食用過量,可能造成隱藏的健康危機。為此,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林書婷提供,以豆腐為食材的自製低卡湯圓,讓民眾在12月22日的冬至佳節,吃得安心又健康。